删繁就简二胎宝妈母婴好物推荐
写在前面的我家情况:
1、两娃的情况。姐姐2015年出生,作为头胎宝妈简直陷入疯狂购买的大坑,什么都要买,什么都要买多份,把家里堆满的同时还用得苦不堪言,有的不合适,有的用不完,踩雷不断。弟弟2021年底出生,现在刚满月,作为二胎宝妈脑子清醒多了,理性备货,尽量循环使用,最高原则是好用够用但不凑合。
2、坐标及背景。魔都宝妈,姐姐生在国妇婴,弟弟生在长妇幼,两娃都是顺产,过程都颇为波折,充分体会了为人母的各种酸爽。因为姐姐已经是6年前,印象不深也不太具备参考性了,这篇主要围绕长妇幼的待产备货和新生儿好物推荐来写。
一、待产包推荐:
先说说长妇幼的待产包备货情况,谨供魔都长妇幼的待产妈妈们参考,其他妈妈们估计只能用上一部分,毕竟医院不同要求会不一样。
1、官微待产包清单(必备)(懒得买也行,不介意差价的话,进产房时可以直接买医院小卖部的标准待产包)
长妇幼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做得很好,但产检过程中医护人员都没有特意宣传,觉得比较可惜。我也是自己搜索的时候发现的,然后发现公众号上有很全面的信息,也能提供预约和查询报告等各项实用的服务。
以下就是引用官方待产包清单说明,属于真正的必备序列,我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清单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了一点点个人物品。如果急产或者早产等来不及准备的情况也不必担心,医院小卖部提供199元的标准待产包,付了钱拎包进产房即可,而且很人性化,没用掉的单品包装完整就可以拿着小票和剩余物品回去退款。
一、准妈妈基础待产包:1、身份证(双方原件和复印件)、医保卡、门诊一卡通、银行卡(住院押金)、黄色保健手册街道小卡。2、卫生巾2包(产后妈妈用)、乐知垫2包、护理垫1包、(平铺式,不是成人尿布)、孕产妇消毒液1瓶、胎监带2根(孕30-32周准备)、一次性短裤2包(最大号)、吸奶器1个。3、食用餐具(勺子、筷子、饭盒)、洗漱用品、一次性马桶垫(小卖部没有售卖)、备水杯、弯头吸管、干毛巾等生活用品,饮料、点心、高能饮品、睡裤一条。4、自然分娩:B型氧气湿化瓶1个、冷敷垫1个、一次性便盆(扁马桶)1个。
二、剖宫产孕妇待产包,需另外增加:1、尿液量杯1个。2、伤口妙贴3片。3、A型、B型氧气湿化瓶各1个。4、洗必泰消毒液1瓶。5、洗脸盆和洗脚盆各1个。(用于擦身)
三、婴儿用品:一次性尿裤(NB,8-10片/日)、湿巾纸2包、护臀膏、婴儿帽。
四、待产包分类说明:1、文件袋(所有相关文件包括出院一套)。2、进产房小包:尿布1片,乐知垫1包,婴儿帽1个,水杯(或高能饮品),弯头吸管2根,干毛巾1块,胎监带2根,氧气湿化瓶1个。3、进手术室小包:尿布1片,乐知垫1片,婴儿帽1个,伤口妙贴1片。氧气湿化瓶1个。4、出院婴儿用品:婴儿包被,衣服。婴儿脐部消毒液、孕产妇洁阴消毒液(小卖部售卖)。5、禁止带到医院:婴儿奶粉,奶瓶,拉杆箱(消毒隔离和安全隐患)。
在官方清单基础上,我只增加了四样东西:
1、婴儿喂杯
长妇幼禁止使用奶粉奶瓶,如果生下来母乳不够宝宝吃需要添加医院提供的少量配方奶,或者新生儿黄疸需要喂益生菌或其它医院开的药,都需要使用这个小喂杯。姐姐出生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要准备这个,到了医院现买。这次二胎就比较熟门熟路,提前买好在家清洗消毒后,进了病房拿出来就可以直接用了。喂杯选择丰俭由人,最贵的就是美德乐的,普通的就是我这种通用版,材料也是安全的。生姐姐时候医院就是卖美德乐,原价卖,好像35还是40块,比大妈的活动价贵太多了。作为宝宝在病房的必备品,建议最好提前买。
想买美德乐的,直接在购物平台搜“美德乐喂杯”。我买的这款还挺平价的,光滑厚实无异味,供参考
2、医用棉签(涂护臀膏用,不限品牌随便买)
医院的清单上只说了护臀膏,我家因为姐姐6年用下来,觉得最好用的就是屁屁乐护臀膏,所以还配上了医用棉签一起用,毕竟是罐装的,用手挖不干净也油乎乎的很难清理。如果用管状的护臀膏,棉签不用也可以,虽然也推荐使用哈,比较好控制用量,涂得也更均匀。
3、宝宝面霜(恒温环境皮肤比较干)
宝宝的面霜实际上不是必备,但因为上次在医院就深感空调恒温环境皮肤比较干燥,这次就给二宝备上了,每天给他棉柔巾打湿擦擦脸和嘴巴,然后涂一点。没想到几天后,弟弟因为新生儿黄疸数值太高居然住院照蓝光了!!!然后医生要求提供面霜,因为蓝光箱子会引起新生儿的皮肤干燥缺水甚至出红疹。阴差阳错,面霜就变成了我家必备品。当时我是哭了又哭,收拾好医院要求的用品,万般无奈又无比担心地送弟弟去新生儿科住院。买的是这款面霜,顶住了蓝光箱子的照射,应该还算比较保湿。
4、吸奶器和储奶袋(不是必须)
医院的清单里有吸奶器,我用的还是6年前买的老款美德乐,上次住院实际上没有用上吸奶器,所以这个其实属于以备不时之需范围的。这次我看医院要带,家里也现成,就拿出来一起清洗消毒带上了,顺便也就带了一包储奶袋。结果还是因为二宝突发状况必须住院,又变成了必需品。宝宝住院期间,为了维持母乳分泌,必须每隔两至三小时吸奶一次,而且第一周的母乳是珍贵的初乳,我都存在储奶袋里然后冷藏在护士站的冰箱里,再送到宝宝在的新生儿病房。美德乐吸奶器的文章站内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对我来说确实是好用的,所以二胎拿出来继续服役。
二、母婴好物推荐
简单先说下我这次的生产过程。作为经产妇,比预产期提前4天发动,从开2指进产房到把二宝生出来,一共用了3个半小时,打了无痛分娩,还算顺利。然后悲催环节来了,因为胎盘过分结实,附着在宫腔内无法娩出,医生上阵开始用手剥离胎盘。通俗点说,就是医生的手直接伸进去一边摸一边撕下胎盘。我打着无痛都差点没痛死在产床上,惨叫哀嚎全身抽搐冷汗不断,每次的撕扯都比生娃痛百倍。理智上能明白这是最好的保护宝妈的措施,比起后期因为宫内感染大出血或者直接手术清宫都是安全温和了无数倍,但身体上的痛苦也是真实的,咬牙硬生生熬过了全过程。等胎盘的碎片都基本剥除,医生也是累得全身湿透非常疲劳。现在回想起来,仍旧十分感激医生的尽心尽力,医护人员真的白衣天使,守护了母婴安全。
下面是我家二宝出生到满月以来母婴好物的推荐啦。
1、靠谱的月子会所/月嫂/婆婆妈妈。这条我愿意以全文加粗来表示最最重要的程度。出院以后,宝妈最需要的就是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家人的关怀,科学的照顾,才能身心都得到理想恢复。宝宝最需要的是规律的喂养和谨慎的观察,如果有定期医疗指导那更是锦上添花。
大宝的时候,我在家坐月子,婆婆管家务、清洗和做饭,妈妈管照顾我和宝宝,宝爸晚上承包了抱娃拍嗝换纸尿裤,全家齐心还是很和睦的,唯独对宝宝的照顾属于一知半解,边掉坑边总结着慢慢过来了。这次时隔6年,婆婆妈妈年纪都大了,家里又有作为小学生的大宝需要照顾,宝爸在工作上也比6年前更繁忙许多,所以我提前选好了月子会所,出院后直接入住,一切有会所团队全员支持,每周还有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查房,家人每周末来看望我们,坐月子都变成了美好的休假。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选择是月子会所,其次是选择经验丰富的月嫂阿姨。
2、科学的产后康复
作为宝妈,医院的检查只能保证没有病理性的问题,但怕冷、关节痛、恶露不尽、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无力这些生理性损伤都得靠自己慢慢恢复。这次生二宝,我已经38岁,深感身体状况远不如之前,幸好这几年产后康复发展很快,选了一家评价不错的,跟着理疗师做各种康复项目,真的是比6年前都恢复迅速。如果觉得自己身体不错不需要更多干预,那么建议至少找好的理疗师进行乳腺疏通,会更有利于母乳喂养,让宝宝得到无可替代的营养。
3、贝亲宽口玻璃奶瓶和同系列安抚奶嘴(根据宝宝需要来配备,不是必须)
宝宝住院排查了各种病理指标,蓝光照完基本恢复,出院后一喂母乳又变成小黄人。遵医嘱返院复诊,医生推测为母乳性黄疸,建议一半母乳一半奶粉混合喂养,把黄疸值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等宝宝长大代谢能力增强,再慢慢母乳比例提升。于是只好启用提前准备的奶瓶,开始混合喂养路线。一胎就准备的是贝亲宽口奶瓶,母乳实感系列确实性价比高,二胎继续用。买的是新版的160毫升奶瓶和同系列安抚奶嘴,都很好用。这两样我都已经在站内发布过晒物了,有兴趣可以看:奶瓶的https://post.smzdm.com/talk/p/amxln8v4/。安抚奶嘴的https://post.smzdm.com/talk/p/a8595dv6/
两个都是在京东买的。
4、小白熊恒温消毒三件套(恒温暖奶器、恒温水壶、蒸汽消毒锅)
母婴用品里小白熊确实性价比高,之前大宝纯母乳喂养的,所以只用了蒸汽消毒锅对用品进行消毒。现在二宝不得已的混合喂养,又添了暖奶器和恒温水壶。其实站内评论有些亲们是鄙视“差生文具多”这一派的,说起奶粉宝宝就是热水冷水混一下泡奶粉就行、大锅煮煮消毒就完胜一切、手臂试奶温碾压任何机器。这里也没有杠的意思,对心灵手巧的亲们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无尽奇迹我是无比佩服,亲们最棒。但我确实是差生,搞了两天手忙脚乱还是各种臣妾做不到,于是走上了文具多的路线。
都是使用中的真实状态,这四位全天无休,配了公牛一转四插头解决了三脚插头不够用的问题。
最左的恒温暖奶器主要用来母乳解冻和加热。倒不是因为宝宝的黄疸问题了,而是我因为人工剥离胎盘后仍有少量宫腔残留物,必须定期去医院复诊。每次去做检查和面诊配药,加上来回路程和排队等待,起码都得3小时起步。无法及时赶回家的话,家人就把我吸奶器吸出的奶水温热给宝宝喝。这款暖奶器选择了内胆是不锈钢的,材质安全,加热没味道,水垢好清洗,不过声音还是有的,晚上用会觉得吵。
右二是恒温水壶,我用左二的烧水壶烧开了倒进去保温。恒温水壶就调整在45度上保温,不光宝宝泡奶粉,我喂奶前后也都直接倒出来喝(母乳妈妈需要每天补充大量水份,喝汤会胖,喝水就足够了,而且也更好代谢)。选择了纯玻璃的,避免了不锈钢底的款式水要接触粘合胶的风险,优点是材质安全,缺点是手滑就要摔碎,即使深夜泡奶也要清醒一点小心操作。我已经功课做好,等到不小心摔破之后,就换纯不锈钢的那一款。
最右的消毒锅是经典款了,用的是旧货,老大那时候的了,6年之后依然顺利服役,就是声音变得更吵了。优点是容量大、操作简便、保管空间充足,缺点是加热盘的水垢需要经常清洗、热风烘干的二次污染风险和长期服役真的太吵了。等用坏了可能换一个这几年更流行的紫外线消毒器,目前先凑合用。
找了京东的参考链接,是如下几款。不过温奶器和恒温水壶我是从小黄鱼上淘的全新旧款,消毒锅更是6年前的老款,跟现在款式有点不一样。
5、床中床和斜坡垫子(适合南方冬天宝宝睡觉的组合)
二宝生在冬天,南方没暖气,房间用空调制热效果也就差强人意(怀疑是空调不太好了,但没坏还是先凑合用),所以没准备让娃睡婴儿床,一个是觉得婴儿床底下毕竟是空的保暖效果不太好,另一个是半夜起床喂奶还得走来走去不如直接在大床上抓过来亲喂安抚住哭闹的娃更方便。所以这次选择了床中床放在大床使用,来自于慷慨邻居的馈赠,拿到手我搜了图才知道原价很贵,追求性价比的完全可以去淘淘二手,不是入口的用品淘二手更环保。
斜坡垫子是买的新的,考虑到月子中心时用可以调节角度的婴儿床显著缓解吐奶,在家也加个斜角更好,放在床中床下面撑起来晚上拍了嗝睡下去更放心。买的记忆棉13度角的,到手柔软无异味,洗洗晒晒就直接用上啦。
都是淘宝买的(床中床问邻居要了链接,斜坡垫是我自己的购买链接)
再附个实际使用图。
写在最后的几句感受:
希望看文的亲们不会觉得我推荐月子会所和产后康复是在跑题和水文,本高龄产妇这次生完二胎真的发自内心觉得比起上次生娃对于纷繁复杂的母婴产品冷静了许多,也更加觉得比起外物的精彩和有趣,甚至比起宝宝的吃穿住用行的具体商品,更重要的是妈妈的身心健康。
说得难听点,不管娇养糙养放养,宝宝都会长大,就算对各种流派的育儿方法一无所知,凭着自己为人父母的爱心和责任感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妈妈们经历了孕产的损伤和激素的变化,又一下子被赋予育儿的重担(不是说爸爸们不管育儿,但约定俗成来说大多数家庭确实妈妈育儿压力更大),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更需要被好好照顾、细心体贴。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妈妈都要主动照顾好自己,多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自己身上。宝宝是全家的宝宝,家人都会关爱。而我们是自己的宝宝,自己才最知道自己的身心需要怎样的调整,也只有照顾好自己这个大宝宝,才能更好地抚育跟我们血脉相连的小宝宝嘛。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