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MLC良心盘,LITEON 建兴 睿速T9 256GB入手分享
随着科技和制程的进步,固态硬盘(以下简称为SSD)的容量是越来越大了,价格也是越来越低了,SSD的颗粒也从主流的MLC向TLC过渡,去年年初,TLC的盘还很少见,到了后半年,TLC的盘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今再去电商网站搜索,居然出现了MLC颗粒一盘难求的局面,要么有少量MLC盘,但价格不菲,要么价格便宜,却是TLC盘。
这里再大致科普一下SLC、MLC、TLC等概念吧:
SLC: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但价格超非常贵,约10万次擦写寿命,目前只有企业级在用,民用级非常少见。
MLC: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中等、寿命中等,价格比SLC便宜很多,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目前依然民用级主流。
TLC: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速度慢、寿命短,颗粒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少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另外尽管TLC颗粒价格便宜,但对软件要求较高,加上软件的研发成本,其成品价格相比MLC的盘并没有便宜太多。
另外,对于SSD颗粒来说,nm数越小,其P/E值越低,所以SSD并不一定是越新越好,但nm数小了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晶圆的产量,降低成本,所以寿命和价格很难同时兼顾。
基于以上,本人从第一次使用SSD以来,一直用的是MLC的盘,对TLC颗粒的盘还没碰过。
先晒晒本人用过的几个SSD吧,下图中,左上为新入的建兴睿速T9 256GB、右上为去年购入的Intel 520 240GB、左中为前年购买的金士顿 HyperX 3K 240GB、右中为刚入手的镁光 MX220 250GB、最下面的是东芝 Q PRO 128GB。
下面再大概介绍一下这些盘:
建兴睿速T9 256GB,MARVELL 88SS9187主控,采用东芝19nm企业级eMLC颗粒,据说P/E值达到了10000,该盘是目前电商平台少有的MLC盘了,而且价格不贵,用券479就能拿到。
Intel 520 240GB,SandForce 2281主控,采用Intel 25nm MLC颗粒制造,P/E值为3000,该盘的稳定性非常好,但目前市面上已经没有零售版,某宝买到的都是拆机货,本人这个就是某想的笔记本拆机货,入手时就已经有6TB的写入量,而且没有质保,比较拼RP,目前作为大奶机主力盘使用。
金士顿 HyperX 3K 240GB,SandForce 2281主控,采用Intel 25nm MLC颗粒制造,P/E值为3000,本人当年购买时价格高达1400元,现在已经停产。该盘一直作为本人的主力盘使用,不过由于本人经常折腾,其SATA供电接口由于经常插拔,裂开了,虽然还能用,但本人不敢再折腾了,故将其换到了女王机子上。
镁光MX200 250GB,这个也是本人近期才拿到手的,Marvell 88SS9189主控,采用镁光自家16nm MLC颗粒,P/E值不详,但应该小于3000,该盘解决了MX100系列频繁掉盘的问题,购买渠道也比较多,价格也不算太贵。
东芝 PRO 128GB,TC358790XBG主控,据传由Marvell 88SS9189主控改版而来,采用东芝A19nm MLC颗粒,P/E值为3000,本人购买时价格为499,去年某段时间256G的价格做到了5XX元,算是比较良心的盘,然而目前该盘已经全面下市,新上市的Q300系列变成了坑爹的TLC颗粒。。。。。
另外,本人还用过一些坑爹货,如超极速S330和影驰战将240G,前者为ES颗粒,后者为白片颗粒,为了稳定安心,本人已将其低价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别看这一堆盘挺多,但抛开女王的金士顿 HyperX 3K 240GB和儿子的东芝 PRO 128GB,就剩下一个Intel 520 240GB了,装几个游戏后,容量就捉肘见襟了,于是就入手了镁光MX200 250GB和建兴睿速T9 256GB。
下面就先分享一下建兴睿速T9 256GB的使用体验吧。
该盘目前在少数论坛存在一些争议,但考虑到某东的质保和只有400多的价格,本人就很淡定的买下了,毕竟本人连拆机的Intel 520都敢买,正规电商途径的T9有何不敢买?更何况网上人云亦云的多了去了,有时候买东西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外包装的正面为白色,配以金色文字,简约精致。
包装的背面依然是白色,并印有技术规格和参数。
盘的附件也比较简单,除了盘体外,只有一张贴纸和一张说明书。
盘体为黑色,壳体为金属材质,表面采用拉丝工艺。
背面有一张贴纸,印有SSD的一些参数规格。
盘体厚度为7mm,往笔记本电脑中安装还需要一个2mm厚的架子,可惜附件中并没有配备,算是小小的遗憾。
接口金手指特写。
拆开看看,该盘主控为MARVELL 88SS9187,闪存颗粒为东芝TH58TEG9EDJBA89,采用19nm制程,为eMLC颗粒。eMLC属于MLC的特挑版,寿命是普通MLC的三倍,P/E值能达到10000
背面为一颗闪存颗粒和一颗缓存芯片,缓存芯片为海力士H5TC4G63AFR,单颗容量为512MB,比常见的256MB大了一倍。另外盘的右侧可以看到许多电容空焊位,据说企业版的盘这些电容都是补全的,能够提供掉电保护功能。对本人来说,该功能可有可无,实在担心数据安全,买个UPS貌似更实用。
简单测试一下吧,测试平台如下:
整机效果图如下:
SSD可以直接安装到主板背面,美观省事。
为了便于对比,加入闪迪 SSD PLUS 240GB进行对比,毕竟这俩盘价位非常接近,而且都是MLC颗粒(据说闪迪 SSD PLUS SMI2246EN主控的是TLC颗粒了,主要为480GB)。
内部对比,T9为MARVELL 88SS9187主控,东芝19nm eMLC颗粒,PLUS为SM2246XT主控,闪迪1Znm MLC颗粒。
从主控上来说,马牌88SS9187主控是优于慧荣SM2246XT主控的,颗粒方面,eMLC也是要优于普通MLC颗粒的。
缓存方面,T9为512MB DDR3,PLUS无缓存。
准备测试,经过初始化和分区之后的T9信息如下:
太专业的软件,也少有人能看懂,所以就随便跑几个软件咯。
从跑分来看,T9的性能还是强于PLUS的。
ATTO测试,T9的读取略逊PLUS,但写入略强于PLUS。
CrystalDiskMark测试,和ATTO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比AS SSD Benchmark这类“娱乐软件”,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准确性更高一些,可以看出,T9整体要强于PLUS。
PCMark7测试,T9达到了5419分,处于高端水平,比PLUS的4575分高出不少。
游戏测试,直接掐秒表测试载入GTA5的时间,下图为T9的载入时间。
可以看出,两块盘的载入时间基本差不多,T9略优于PLUS。
总结:
本文浅尝辄止的测试就到这里结束了,从性能上来看,建兴睿速T9 256GB在SATA接口的SSD中算是比较优秀的,对于其稳定性和耐久度,这个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但基于其eMLC颗粒和京东的售后,本人对其并不担心,毕竟在目前TLC当道的年代,能跑1000P/E的TLC都很少见,所以即便T9只能跑到3000P/E,都算很超值了,毕竟T9只有400多的价格,要知道本人手中的另一块3000P/E的金士顿 HyperX 3K 240GB当年可是1400多元的高级货。
郫县谢天笑
校验提示文案
苏力粟
校验提示文案
Deathxi
校验提示文案
风林火山的泪
校验提示文案
Go-on
校验提示文案
哇唧唧唧
校验提示文案
马斯加
校验提示文案
疯狂的老杨
校验提示文案
听不到的回声
校验提示文案
wtxrichard
校验提示文案
撕开花
校验提示文案
爱生活77
校验提示文案
Machenhao
校验提示文案
常年掉线
校验提示文案
极光777
校验提示文案
gottenall
校验提示文案
空浪
校验提示文案
全城热脸
校验提示文案
jockson111
校验提示文案
dsf123
校验提示文案
sunxin666
校验提示文案
苏力粟
校验提示文案
我爱吃念念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021650073
校验提示文案
舒坦夫斯基
校验提示文案
求打脸
1W PE很诱人吧,然而对于256G的T9来说,固件里限制的PE是3000,PE是3000,PE是3000重要事情说三遍。除了商品的广告页面强调EMLC的PE可以达到1W,你从建兴的任何一张纸或者包装上,都找不到任何明示建兴T9是1W PE。为什么不是1W PE?因为你拆开T9就知道,这颗粒是得有多杂,好点的是两批,差点的也许就是三四五批了,当然稳妥点固件限制下,不然万一哪一个边角料没抗住不就售后了?
高温问题,导致T9安装于笔记本可能会有隐患
还有挺多不想写,建兴的这个系列根本不具有购买价值,因为它缺乏长期做产品的诚意,固件你能找到地方更新?官网上啥也没有。
校验提示文案
dsf123
校验提示文案
风间舞乐
校验提示文案
二心玩家
校验提示文案
debtofmone
校验提示文案
cnfcfj
校验提示文案
nineapple
校验提示文案
escn
校验提示文案
梓鑫你最棒
校验提示文案
郫县谢天笑
校验提示文案
郫县谢天笑
校验提示文案
easy113
校验提示文案
jockson111
校验提示文案
全城热脸
校验提示文案
泰兴吴彦祖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