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看ThinkPad品牌发展史
作为多年ThinkPad用户,之前写过一篇ThinkPad X250的原创,并简单的提到了ThinkPad品牌:
由于那篇文章重点是X250评测,涉及到的ThinkPad本身的部分并没有展开,借着这次“笔电进化史”活动的机会来聊聊我心中的ThinkPad。
前方预警:全文11000字以上,如时间紧迫,可直接拉到最后一节。
ThinkPad起源
大家都知道ThinkPad是IBM创立的,但很少有人知道IBM最初的笔记本系列并非叫ThinkPad。早在1986年,在东芝首次推出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年,IBM推出了一款名叫IBM PC convertible 5140的笔记本电脑,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内置电池的笔记本,此后电池就成为了笔记本的标配。
而第一款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是在1992年推出的ThinkPad 700C,当时它的售价接近5000美元(现在顶配Macbook Pro也才2499刀,而且这是24年前),但是即便这样,也有很多人购买。
从这款产品可以看出,四四方方的外观、小红点(TrackPoint,下同),黑色、键盘布局这些经典的元素已经在这款笔记本上有所呈现,这些元素也在今后的二十多年里经久不衰,构成了ThinkPad最无法磨灭的印记。在当年,ThinkPad 700C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PC Magazine》1992年技术卓越奖和最佳系统、《商业周刊》1992年最佳产品、《PC Computing》1992年最有价值产品奖和最佳笔记本等。
在IBM将自家笔记本系列改名为ThinkPad的过程中一直有个传说。在当时准备退出ThinkPad 700C之前,这款笔记本的命名让IBM的高层绞尽脑汁,再一次头脑风暴命名会中,项目负责人随手把一个封面上印有“Think”的笔记本(非电脑,真正的笔记本)随手扔到了桌上,此时一位员工看到这个笔记本从空中划过后,便提议命名为ThinkPad。
其次在外观上,当年大部分笔记本的颜色都是使用的珍珠白,包括前面介绍的IBM自家第一款笔记本IBM PS/55 5535-S。但是设计小组从当时的市场环境出发,认为当年笔记本的用户基本都是商务用途,使用黑色能与商务用户的气质吻合。同时ThinkPad这种黑色+小红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的“松花堂便当盒”,这个便当盒外表朴素,却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正好符合ThinkPad的设计理念,于是成就了目前仍是经典的ThinkPad外观设计。
IBM时期的ThinkPad
IBM时期的ThinkPad历史就是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由于这段时间笔记本市场未定,需求大量爆发,ThinkPad在此期间推出了无数的经典机型以及创新的技术,几乎所有ThinkPad后面引以为傲的技术都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
有的人可能认为ThinkPad这么多年外观几乎一尘不变,缺乏创新,熟不知ThinkPad在不变的外表下,一直在创新和丰富它的内涵。ThinkPad的每一个创新,都是在深刻挖掘用户需求后作出的,也会直击用户痛点,很多创新都会轰动一时,下面列举几个经典型号带出来IBM时期的ThinkPad。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00C
这就是前面聊过的ThinkPad 700C,他的经典是因为它是第一款以ThinkPad来命名的笔记本电脑,它奠定了ThinkPad独有的气质和设计,ThinkPad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此开始。
从这里可以看出,ThinkPad从第一款开始就有了小红点,这么多年来,我所知道的所有ThinkPad机型都没有动过这个设计。小红点已经成为了ThinkPad的象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款使用小红点的笔记本不是ThinkPad,而是早期的PS/55note C52笔记本,当然它也能算是ThinkPad的前身。
关于小红点,它和Macbook的触摸板谁好用一直有争议。但是不可争议的是小红点是笔记本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位于键盘的中间,最大的好处是手指不用离开键盘的核心区域就能方便的操作,特别是在文字编辑的时候,手不用频繁的在键盘和鼠标间切换,这点连触摸板也实现不了。
10英寸下的全尺寸键盘——ThinkPad 701Cs蝴蝶机
早年由于屏幕面板切割技术的局限,笔记本的屏幕一直都很小,像第一款ThinkPad笔记本使用就是当时能量产的最大的液晶屏幕——10.4英寸。而在10.4英寸下常规方法是无法放入全尺寸键盘的,但是全尺寸键盘对输入的体验提升非常大的,使用习惯台式机的人换成笔记本时会极度不适应,于是ThinkPad使用了可伸缩键盘的设计。
什么是可伸缩键盘呢,就是合上屏幕时键盘会完全折叠在机身内部,而当打开屏幕时,键盘就会完全伸展开来,这种伸展的过程非常像蝴蝶张开翅膀那样,所以这款机型又叫做“蝴蝶机”。
这样的设计表明IBM是所有厂商中最关注键盘输入体验的,不但多年坚持全尺寸键盘的设计,而且独有的X型支架、高触感键盘、键盘灯都都是围绕着提高输入体验而做的创新,正是这些创新,造就了多年来ThinkPad键盘稳坐非机械键盘外的第一把交椅。
此次的蝴蝶机通过精密的机械转动,完美的工业设计,提供了在当时无与伦比的输入体验,达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同时《PC Magazine》授予其2005年度技术创新奖和最佳便携系统奖。
便携式电脑的新典范——ThinkPad 560
笔记本相对于台式机,唯一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可以说笔记本仍然会往越来越便携的方向发展。在1995年,IBM将当时的便携轻薄发挥到极致,推出了ThinkPad 560。
这款ThinkPad 560机身超薄只有1.2英寸厚,重量只有1.9Kg,这样的参数即使拿到现在也不输普通的超极本。为了达到这样的轻薄,ThinkPad将很多设备都变成了外置,也就有了后面的扩展概念,而且ThinkPad 560还可以通过红外线进行数据的无线传送和通讯。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去年苹果推出12寸的无风扇MacBook时,业界一片赞誉,其实早在21年前,这款ThinkPad 560就是“无风扇”超薄笔记本。
第一款手写笔记本——ThinkPad 750P/360P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微软的那款平板电脑,所以都认为平板电脑其实是微软的发明。实际上在20多年前的1993年,IBM就喊出了“more time thinking and less time typing”的概念,并且推出了手写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50P/360P。
抱歉很难找到比较好的这款笔记本的图片了,这是开创了笔记本屏幕手写的先河,也是平板电脑的雏形,这款机型的后续版本ThinkPad 730TE在1995年推出,其实已经具备了所有平板电脑的特征。IBM这种超前的设计理念让现在的整个PC界汗颜。
完美的笔记本——ThinkPad 600
1998年推出的ThinkPad 600是ThinkPad史上销量最多的型号,在这款机器上,IBM实现了性能和便携的完美结合。
这款机型完全符合当时IBM提出的“thin and light”的理念,这款机型借鉴了此前在其他系列机型上的经验,无论是构造设计、发热控制、性能以及人性化设计,ThinkPad600在当时都堪称完美,这也造就了ThinkPad至今自己都无法超越的神话。
除了上述这些机型外,在IBM时期还有很多极具创新的机型,比如世界第一台带有CD光驱的ThinkPad 755CD、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的笔记本ThinkPad 760CD、第一款面向消费级市场的ThinkPad i1400等等。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不能一一介绍,感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被联想收购后的ThinkPad
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以总计12.5亿美元收购IBM PC业务,当然也包括了ThinkPad系列笔记本业务。次年5月,这项收购程序彻底完成,一个笔记本历史上最辉煌的品牌被联想收至麾下。
对于为什么IBM要放弃PC业务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虽然PC业务让IBM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是随着PC市场的同质化,低价恶性竞争已经使个人电脑业务的盈利空间萎缩,IBM在正在亏损的PC业务看不到任何未来。
商业之外,我们更关心联想时期的ThinkPad 都做了什么,同样,我们也列举几个ThinkPad型号来带出联想时期的ThinkPad。
经典的延续——ThinkPad X41 tablet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750P么,X41tablet就是对它的延续,这款笔记本维持了IBM时期的经典设计和风格,创新的加入了可旋转的屏幕中轴,让广大的黑粉们对联想下的ThinkPad充满了期望。
第一次宽屏的尝试——ThinkPad T60
ThinkPad之前的型号基本都是标准的4:3,但是当时宽屏化是电脑屏幕的发展趋势,于是联想小心翼翼的在T60系列中增加了一个宽屏版。宽屏版的屏幕比例是16:10,这个比例也是联想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屏幕比例。对于这样的改变,我倒是觉得无可厚非,随着宽屏时代的到来,死守着4:3的正屏对用户体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即使ThinkPad仍然在IBM下,屏幕变宽也是IBM唯一的选择。
同样在这款机型上,联想慢慢的在上面打上自己的烙印,比如首次将Lenovo的标注放在了屏幕下方。
比如将Think vantage按键正式接替了IBM access按键
这些改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商业上的行为,联想不可能永远免费试用IBM标志,也不可能永远不出现联想的元素,只要不在ThinkPad的品质和设计上打折扣,至于一个按键叫Think vantage还是叫IBM access我并不关心。
其实在这款机型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全镁合金防滚架,比如合金打造的标志性金属色屏幕铰链。从这点上看,联想收购初期,ThinkPad的创新力并没有削弱,而且联想的改变也是稳扎稳打,害怕引起小黑粉们的反弹,到目前为止,联想的战略是成功的。
经典的慢慢退变——ThinkPad X60/T61
联想伤筋动骨的改造从ThinkPad X60开始,首先取消了小红点下方按键的红色线条。
也就是从这时起,联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没有任何商业、技术、需求的驱动下,拿着IBM的经典设计开刀。我不认为去除这红色线条有任何意义,既没有体现联想的标志,也没有让电脑看上去更美观,更没有什么技术趋势,相反受到了小黑粉们的强烈反弹。可笑的是,这个经典的红色线条在以后的机型中得到了回归,后面你就会发现,联想这种取消了又加上的行为出现了很多次。
相比于经典元素的取消,笔记本本身质量的下降更令小黑粉们无法忍受。X60的屏幕和C面之间的空当中可以看到露出的屏幕排线。
这种细节表示着ThinkPad质量的下降,这是小黑粉们完全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在一直以品质著称的ThinkPad上。
ThinkPad T61总体上是一款不错的机器,不过他取消了屏幕左右的折边设计,要知道ThinkPad的折边设计也是一大经典。同时它将喇叭孔的位置放在了左右两边,虽然很多小黑粉不喜欢,但是我觉得倒也无所谓。
这款笔记本我认为是最后一款还有IBM血统的ThinkPad,也是非常经典的机型之一,直到14年,我仍然看到有同事在使用这款笔记本。
留念下吧,这个型号的键盘达到了ThinkPad的巅峰,各方面的表现都堪称完美,秒杀所有一切笔记本键盘,甚至于普通台式机键盘相比,他也不落下风。
全面联想化的到来——三位数命名法系列
08年之后,联想重新定义了ThinkPad笔记本系列,除了X、T系列之外,还添加了R和SL系列,其中SL和ThinkPad基本没有关系,后文再说。X和T系列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设计,但是改造已经深入骨髓。
这个时期的改变可谓多点开花,首先是触摸屏变得越来越大。在ThinkPad的使用人群中,应该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小红点或者鼠标,使用触摸板的人很少,所以在ThinkPad中触摸板一直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功能。之前只有在屏幕比较大的T系列中才有一块很小的触摸板,但是从200时代开始,ThinkPad的触摸板变得越来越大,连之前没有触摸板的X系列也在X201时代增加了触摸板,而且变得越来越大。
其次是键盘的改动,键盘的改动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经典的按键改动,比如之前的IBM快捷键设计,在410时代被联想设计所取代。
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改动,甚至后期将回车键以及ThinkVantage键从经典蓝色改成黑色,这样的改动我认为联想是为了完全的去IBM化,可能是放弃了之前的死忠黑粉。
不过在去IBM化的同时,联想在键盘上也有一些创新,比如增大Delete和Esc按键,这个改动虽然不大,但是的确会方便很多,使用习惯后就爱不释手。
键盘上改动的第二点非常大,即X230之后联想将传统的键盘改成了孤岛式键盘。如下图:
相信所有之前的ThinkPad用户都不习惯这样的键盘,之前的键盘在T61上已经非常完美,特别是在X220上Delete和Esc键增大一倍的版本,回力满满的键盘配合小红点,手指全程不用离开键盘的感觉无与伦比,而且手指一旦熟悉了这种感受就无法回去了,对于这个改动和之前屏幕比例的改变初衷差不多,都是因为四个字——大势所趋。现在已经很少有非游戏本还采用普通键盘的,因为孤岛式键盘相对于普通键盘有比较大的优势,由于孤岛式键盘的按键都是分开的,所以容易清洁,不容易卡指甲。另一方面,在笔记本越来越轻薄的今天,孤岛式键盘更容易制造更为轻薄的笔记本。
我已经使用了蛮长时间的ThinkPad孤岛式键盘,手感肯定没有之前的键盘好,但是可以秒杀所有其他的孤岛式键盘设计,从这个方面来看,联想在这款孤岛式键盘上还是下了功夫的。首先,他将键盘的表面做成了类似于之前那种凹面,这在孤岛式键盘上还是首次,不过这个弯曲的程度和传统ThinkPad键盘没法比,不仔细观察看不出来。其次它的下边缘是微向外突出的,类似于笑脸的形状,这种设计和凹面类似,也是为了增加手指和按键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增加手感。
键盘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键程,联想将这款键盘的键程放到了大约2.5mm,这是个什么概念呢,X220的传统键盘键程也是2.5mm,也就是说联想为了键盘手感的平滑过渡,将孤岛式键盘采用了和传统键盘一样的键程。基于以上几点,联想的孤岛式键盘应该是行业最顶尖、最好用的孤岛式键盘,虽然和传统键盘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劣势。
这里还要专门把触摸板再次拿出来,前面也说了,触摸板是为了降低初次使用ThinkPad的用户门槛,加上Win8以后的版本对触摸板的功能也得到了强化,但是对触摸板的改动不应该影响到传统的ThinkPad用户的体验。我们来看我认为联想迄今为止最失败的一次设计:一体化触摸板。
它将TrackPoint的三个按键集成到了触摸板上,大家都知道小红点并不止键盘中央的那个红色圆点,而是需要这个圆点配合下方的三个按键才能完成它的功能,而这样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了ThinkPad最经典的设计,而且手感也是出奇的差,首先按下的方向和之前不同,之前是按下按键的下方,而现在是按下触摸板的左前方,其次按下的力度感觉也不同,一体化后按下按键整块版都会随之而动,体验完全不同。我只使用过一次,便再也不敢尝试第二次了。
不知道是黑粉反应大,还是联想自己发现了这个设计的问题,于是在X250世代将这个设计取消,恢复到了之前的设计。
非ThinkPad的ThinkPad
联想出于商业的考量,一直尝试延长ThinkPad的产品线,主要是降低售价,吸引低端用户。这期间也出了不少系列和型号,在这些型号上,联想没有任何顾虑,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变革。
联想第一款非黑色外壳的笔记本并非后来的edge系列,而是多年前的Z60,它甚至比T61推出的还早。
它的外壳颜色是银色的,从这张图片其实可以看出,它已经是比较圆润的设计,另外在折边以及喇叭孔都采用的全新设计,它应该算是edge的前身。
不过这款机型推出后受到了小黑粉们的强烈反弹,差评铺天盖地,所以联想也就暂时雪藏了这样的设计,直到多年后的Edge系列的出现。
乍看起来是不是还是比较像Z60的,在E系列上,ThinkPad使用了在SL系列上已经大显身手的镜面屏、16:9、钢琴烤漆设计,由于成本的原因,联想时代的合金铰链也已放弃,键盘上也将独立按键取消,应该说这个系列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联想设计。
不过在当初那个笔记本同质化特别严重的时期,超极本的概念还没有出现,MacBook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突然出现的这种彩色设计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如果它不叫ThinkPad的话,在外观上一定能得到更多的赞誉。当时的泡泡网创始人李想就曾评价说,“这是我看到过得最好看的笔记本”。
经典的ThinkPad定位一直是高端商务,联想拉长产品线的目的就是为了覆盖更多的目标人群,显然Edge系列是为了覆盖娱乐化的市场,同样的逻辑,联想不可能在中低端商务市场没有作为,于是SL系列应运而生。
SL系列推出其实要比Edge要早,所以钢琴烤漆 + 镜面屏 + 16:9的屏幕 + 非合金铰链的始作俑者都是SL系列。在我印象中SL系列也是ThinkPad第一个低端版本突破4000的机型,当时的低配应该4000不到就能买到,这在以前动辄2万左右的价格所不能比的。
这样的售价也就意味着品质的全面下降,设计上也基本没太考虑经典的ThinkPad设计,快捷键被放到了左边侧栏。
还有喇叭的位置,第一次尝试放在了键盘的上方。由于SL系列整体的厚度比较厚,所以在底座上有个楔形的设计,让目视厚度变得更薄一点。
ThinkPad SL系列的推出时间大约在2008年左右,那时候恰逢北京奥运会,联想作为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借助奥运会的机会大方光彩,同时国内政府也开始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着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这些中小企业背后的消费力量的兴起,如果不能推出面向中低端商务市场的笔记本,靠高端的T和X系列是打不下来的。同时如果没有及时推出面向中低商务人群的产品,错过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而是未来的市场位置,那时候就不是ThinkPad怎么改的问题,而是存不存在ThinkPad的问题了。所以SL系列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原因,顺应SL系列,后期推出的L系列口碑都还不错,我们公司目前办公室使用的笔记本就是L系列。
再经过收购早起一步一步的试探之后,联想从08年开始对ThinkPad的定位、设计和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ThinkPad的更替,现在的ThinkPad应该联想味儿更浓。目前联想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大PC厂商,ThinkPad作为旗下的品牌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ThinkPad的创新点
小红点
说到ThinkPad的特征,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小红点了,小红点又叫TrackPoint,由鼠标中间的红色圆点以及底下的三个按键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完成所有鼠标能完成的操作,并且操作精准,省力,手指不离开键盘。
传说小红点由IBM的Almaden Research实验室设计出来的,这个实验室是一个人体工程学实验室,并非研发笔记本的部门。他们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在键盘上的装置来替代鼠标操作,于是他们使用了一个小触杆,是一个等轴晶组装置,用它来感受压力而不是动作,这就是小红点的原型。
当初他们是为了台式机而设计的,但是被台式机销售部门否决,原因是用户已经完全习惯了鼠标的操作,让用户放弃鼠标使用小红点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新产品研发部门看到了这个设计激动不已,他们认为这项设计能体现出IBM和其他公司设备的不同,于是小红点正式加入了IBM产品计划中。
当然小红点放置的位置也很讲究,它的存在不能影响正常的键盘输入,最后发现放在G和H之间的区域,由于它刚好是双手打字的中间点,基本不会碰到,所以那里是小红点的最佳位置,平时只有在按“B”这个字母时可能会碰到指甲。
当我们使用小红点时,给小红点施加压力,便会导致小红点下部的陶瓷片发证轻微的形变,发生形变会导致陶瓷片的电阻变化,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电信号,分析这些电信号之后即可判断鼠标指针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简单的原理是这样,为了更精准的操控,IBM增加了很多算法,比如停止时指针会稍微往回移动一段距离,这就是为了修正小红点恢复时的一点时间差,表现就是刚好停在了我们希望它停住的位置。正是这些细节的追求,才有了小红点无与伦比的体验。其实早期惠普、戴尔在其高端商务本上也是有类似小红点这样的装置,只是都没有小红点好用罢了。
刚开始的小红点是没有中键的,在慢慢的改进后增加了中键,配合小红点可以有更多的功能。
可以说小红点就是ThinkPad的象征,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联想一直不敢动小红点的原因。不过据联想内部工程师介绍,13年联想还真出过一款没有小红点的内部测试机器,只是没有发布,所以同志们,珍惜现在还有小红点的ThinkPad吧。
键盘
除去经典的小红点,最经典的部分要数ThinkPad键盘了,当然这里特指经典键盘,孤岛式键盘不在此列。
键盘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配件,因为它的性能无法量化,也就无法作为常规的卖点来宣传,但是键盘又是用户体验最直接的部件,所以ThinkPad在键盘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
首先ThinkPad键盘是追求台式机手感为目标的,但是又没有台式机键盘的大小和空间,当时使用的大部分是气缸型键盘,这种支撑键套的结构较长,所以在触摸键盘顶端时会产生摇晃。
而IBM的设计是一种叫做X型架构的键盘,这样设计的按键的顶端不会出现倾斜,键面可在保持水平的状态下进行垂直运动。
解决了键盘的机械结构设计,在按键的大小和凹面弧度上IBM更加游刃有余。ThinkPad传统键盘的键帽看起来都非常大,但是真正接触手指的部分面积却并不是特别大,这是为了让手指能更好的找到最佳受力点,最终这样的键盘大小刚好和手指位置完美契合,操作也不容易出错。
还有很多细节保证了使用键盘的舒适度和准确率,比如空格键要稍高于周边按键,比如数字键和功能键之间进行了隔断等等。
键盘作为曾经ThinkPad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系已经修改为了孤岛式键盘,希望联想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目前键盘的手感,像曾经的经典看齐。
APS硬盘保护系统
之前,普通笔记本都是机械硬盘,里面有高速运转的磁头在盘片上读取数据,当读取数据时,磁头适合盘片贴合的,当有震动时,可能会造成盘片或者磁头的损坏,如果是商务人士,这种损害是致命的,因为数据是最重要的。
在APS硬盘保护系统出现前,几乎所有对硬盘的保护都是被动的,即添加吸震材料来保护硬盘,但是当撞击剧烈时,由于吸震材料有限,不可能完全吸收震动,仍然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而APS主动硬盘保护系统,是在检测到机器处于运动状态后,立即停止磁盘的读写操作,让磁头和盘片分开,从而达到保护硬盘的目的。
除了上面这些,ThinkPad还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设计,比如防泼溅键盘、全镁合金防滚架、三级散热系统等。种种经典的元素构成了经典的ThinkPad。
ThinkPad品牌是否被联想糟蹋
最后,我们要讨论一个可能会招致很多谩骂的话题:联想是否糟蹋了ThinkPad品牌,或者说如果ThinkPad仍然在IBM手里会不会更好。
ThinkPad的核心竞争力有高触感键盘、小红点、合金转轴、镁合金防滚架、以及ThinkPad系列软件和电池技术等,在这些核心的卖点或者说特征的方面,除了键盘有大改,其他的基本没动。其中小红点的三个按键有短暂的改动后恢复,合金转轴有金属银白色变成了X250现在的灰色。所以从这点上看,ThinkPad上最最经典的部分联想其实没有做多大改变,除非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否则联想也不大可能主动去除ThinkPad的经典元素。
这些经典的坚持就能说明联想还是坚守住了底线,即使大改的孤岛式键盘也是明显好于其他家笔记本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骂联想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联想的做法非常不讨巧,任何改动都应是创新而改,而非随意设计。比如合金铰链,之前都是金属的银白色,从X240开始,变成了灰色,可能从设计的角度,这种颜色会更好看,但是在黑粉眼中,原本的银白色是最好看的,而且颜色的更改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群认为材质的变化,从而对新产品抱有怀疑态度。再比如下沉式转轴,和很多其他因素一样,下沉式转轴也是趋势,所以X系列加上我一点也不奇怪,但是联想在改动之后能否多宣传下沉式转轴的好处,以及联想对下沉式转轴的创新之处呢。现在一副我出了个新的转轴方案,你爱买不买的样子。其实联想的这种下沉式转轴还是很先进的,居然可以开到180度,虽然我不认为开到180度有什么卵用,但是某些黑粉很是坚持。
综上可以发现,联想在改动ThinkPad的时候没有向公众说明新技术的优势以及改动的原因,造成了消费者的误解,这是联想以后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另一方面,部分死忠黑粉是否把IBM时期的ThinkPad神话了,还是拿刚才的合金铰链和下沉式转轴举例,前者只是变了一种颜色,材质和相关设计并没有更改,至于哭天喊地、大骂联想糟蹋ThinkPad么。还有下沉式转轴,对我们正常的操作没有任何影响,还能让笔记本更薄,也能达到之前的180度开合,有必要非说下沉式转轴不好么,如果不好为什么绝大部分都采用这种转轴呢。
所以让ThinkPad回归到笔记本电脑,而非精神寄托的图腾,会更容易接受联想所做的变化。
从商业的角度分析,联想收购后的ThinkPad最大的变化其实是产品线的定位。IBM时期的ThinkPad面向的只是高端商务人群,所以他可以几乎不考虑性价比,大投入的去研发精品。而且IBM本身家大业大,即使ThinkPad累计亏损十亿美金,对IBM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联想给ThinkPad的定位是旗下高端子品牌,这也就意味着它并非仅针对商务人士,在这个定位下,也就不难理解联想为什么推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系列和机型,比如E系列,比如X100e等。在商务领域方面,之前IBM的目标用户太窄,联想希望降低品牌的门槛来提高销量,增加盈利水平,所以也就出现了定位中段的SL系列、L系列等产品。顺便说一句,L系列还真不错,我用了两年多的L430,除了长得丑了点,和T系列的感觉还真差不多。
最后我们来假设如果ThinkPad没有被联想收购,而是IBM一直保留到现在,会是什么结果。一种是像最开始一样,每年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来支撑ThinkPad的高端商务属性,在智能手机、平板、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产品的冲击下,IBM也不一定每一步都能把握住市场的方向。而且在一直没有盈利的前景下,作为一个商业公司,股东是决不允许持续往亏损的业务注资的,所以这种的最终后果很可能是ThinkPad品牌像sony的vios一样不复存在。
还有一种可能是IBM也需要让ThinkPad背负盈利的压力,可能也会出5000起价的ThinkPad,可能也会在低端的ThinkPad上出现各种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这种可能的最终结果和联想类似,也会慢慢的让ThinkPad品牌变得普通,变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当然黑粉可能对IBM本身有更高的容忍度。
所以写到这里,得到的结论虽然很奇怪,但是这是唯一理性的结论:联想并没有糟蹋ThinkPad,相反我感谢联想,让ThinkPad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仍然有机会使用那个最接近完美的商务笔记本ThinkPad。
最后我希望联想让ThinkPad回归笔记本,回到它最开始的地方重新出发。
备注:本人并非专业研究ThinkPad,也非专业编辑,所以文中涉及的型号、数据等内容可能出现错误,并且因为时间局促,写好后并未检查核对,可能有部分错别字,还请见谅。
另外文中的几乎所有图片都是截取自网络,如有冒犯,也请原谅。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zhangkai_2237
没啥可说的了,在这3年中我也转成MacBook了,哎。。。
校验提示文案
多了一个梦
校验提示文案
zfmiao
校验提示文案
namida
校验提示文案
我是中国人支持国货
校验提示文案
小桐花
校验提示文案
hughdna
校验提示文案
武德斯托夫斯基
校验提示文案
NZYAM
校验提示文案
七人小分队
校验提示文案
jujusoft
校验提示文案
calcitonin
校验提示文案
银商小秦
校验提示文案
gundam2046
校验提示文案
懒羊洋
校验提示文案
HSTC
校验提示文案
荔枝王
校验提示文案
吸收好
校验提示文案
迷之感动
校验提示文案
江干彭于晏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042501130
校验提示文案
花花小美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674478717
校验提示文案
野蛮的村支书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754296870
校验提示文案
玉米爱布丁
校验提示文案
一石激浪
校验提示文案
016liang
校验提示文案
hzlmr
校验提示文案
塞北的雪
校验提示文案
ojqmx
校验提示文案
wendaohuoshan
校验提示文案
仙鹤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911947545
校验提示文案
REALISE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37837263
校验提示文案
hzj27
校验提示文案
power_p
校验提示文案
黑夜萤火虫
校验提示文案
max629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