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六月+2017年七月
头图为苏格拉底之死,来自搜索引擎
1、《国富论》(浙江大学出版社·蓝狮子)
亚当·斯密著,罗卫东译,15万字,19章,225页。
吴晓波去年搞经典重译计划的产物,这次没像《腾讯传》那样直接预购,消耗了张勋章券就入了,很值。
看内容量知道这是简略版本,或者说导读本。之前我挑战过汉译版,不得不说,换了译者的进步是巨大的,毕竟翻译汉译的时候实在是和现在太远了。(汉译应该是所有这类图书的标杆,但是商务确实在个别几本汉译方面偷懒了,拿着几十年前的译文来出版,现在人读起来真的不很舒服,当然,老一辈学人的治学精神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导读本,本书是过关的,作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世学人的事业建构在斯密为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诚然书中浸透了经验主义,而且有些内容前后不合理,但这也是后世经济学人进步的出发之处,而本书中所展现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对经济运行背后原理的挖掘,对读者的启迪,则是现在大量经济学作品所不能达到的。而这或许正是后世科斯推荐人们回头再读国富论的原因吧。(是不是大神写经济学都不用数学工具?)
经验主义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面对着“故事”总比面对着“公式”更容易理解,而国富论几乎就是用“故事”堆出来的,关于市场,关于分工,关于效率,关于集聚,关于生产,关于资本,关于工资,关于地租,利用故事启发思维,更好地用经济学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机理。不论自己生活的城市的选择,企业的发展,还是行业的变迁,行为的本质,都可以用经济学思维更好地指导我们生活。
这让我相信:分工产生效能,交换带来繁荣,更大的市场带来更充分的分工,每一个参与这个分工的人都能在这个市场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相关图书:《故事思维》《国富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和平衡》(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2017年文津奖)
陆铭著,19.5万字,9章,313页,按章阅读即可
作者是上交安泰的教授和博导。
本书的定位是很明确的。这是一本传递自己学术观点的作品,作者直接指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弊病在于城市人口太少,而不是太多,在这些背后有充足的空间通过改革释放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解决城市病问题(这并不会是帕累托改进,改革过程中一定会有人的利益受损),解决城市病不是单纯通过行政手段来堵,城市病的解决对于在城市生活的所有人都有好处。
不同意作者观点的读者肯定有很多,我觉得还是应该买一本看看,毕竟要解决问题了解道路,而不是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作者从“欧洲化”现象讲起,作者认为欧洲的问题在于市场分割和统一货币,欧洲的人口流动在经济学上依然是不充分的,而统一的货币伤害了经济实力较差国家的利益,导致了财政和债务危机。考虑到欧洲国家的面积等因素,欧洲的国与国之间问题在中国就是省与省之间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中央集权史的国家,面对的是扩张带来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这个问题看《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和《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能更好地理解。)而大国也是有难题的:不平衡(其实不用作者说我们也知道)。这就引来作者对中国经济欧洲化的忧虑。作者认为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市场。剩下的就是数据论证,最终作者得出结论:劳动力自由流动,实现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均等。(作者的论证过程很翔实,我就不在这抄书了。)
接着通过三章内容,纠正对于空间和城市化的误解。首先是“在集聚中达到平衡”,这里的平衡并不是平均,单纯的平均没有任何意义(分工产生效能,交换带来繁荣,集聚有利于交换也有利于分工。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展开阐述平衡的定义/自由流动的意义/城乡和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我本人非常信服里面对于区域发展的论述。有些地方天生就不适合发展制造业,也不顾实际大干快上地建设所谓的开发区,实际上毫无意义。其次是打破“不可能三角”:统一/经济效率提升/区域平衡的发展——如果将平衡理解为平均,那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本章中最惊人的一点是作者对于行政资源的分析:行政资源配置方向与人口流动方向相悖,也就是胡焕庸线,而胡焕庸线以西的“就地城市化”是低效和没有经济意义的,用效率换平均的结果就是资源错配(肯定是错配啊,人口流失的地方大把的土地建设指标,空房子+空地,人口流入的地方居然还留着农田,留着荒地,不知道留给谁,这就是资源错配),最后就是行政扭曲,这个都懂,不展开说。我觉得作者的论述还是太理想化了,中国历史上的每次税制变革都是会上史书的,这个问题哪有那么简单。
最后就是解决之道,首先是大城市的意义:生机(感受特别深)/包容性就业创造(感受更深),其实对于我而言,这两个优势简直就是感同身受,而下面的就有点理想化了:以业控人是南辕北辙。其次在全球视角阐述大城市的特征和趋势,其实就是一句话:尊重市场规律。在国际化之后视角回到国内:我国的人口过于集中了么?人口规模是城市承载力还是生命力?谁为大城市养老?农民市民化的钱哪儿来?城市化与耕地的关系?东部地区没有地了么?下面一章论述分割之困,这是一个比较悲剧的故事。最后就是直接说明解决之道:为了公共利益,规划,管理,防止欧洲化。
对于我而言,我至今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的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能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实际价值和作用并不大,更何况作者在书中的论述有点理想化,但是,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优美,数据翔实,看这种作品,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而这种观点,对于改变和影响当下的我们对于城市化的认知,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大有裨益。
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经济规律颠簸不破,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经济,而是人性。
3、《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严耕望先生著,25万字,3节,340页
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三本,所谓“三书”,是指把三本书合成一本的意思。
这三本书分别是《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这三本书是作者总结的求史问学历程与治史经验和方法,用来指导后世学人以治史门路。
书写的非常细致,读起来就好像严先生站在读者对面,非常耐心细致教给读者:治史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治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治史的规律是什么?学者应该如何写论文?论文的体例,论著标准,引用,注释都应该怎么写?进而不仅传道授业,而且解惑,对学者努力途径,生活修养等问题都有论述和建议。书的语言平实得可怕,没有多少花哨的用语,务求实用,娓娓道来之中,包含的是对后生的爱。
对于非史学研究者而言,抛却书中的史学方法,严先生对后世的爱,在这本书里俯拾皆是,而且这些内容,完全可以触类旁通用来指引我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在另一个面,这本书也能够指导读者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阅读史书和选择史书。
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吧: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
共勉。
4、《巴黎烧了吗?》(译林出版社·读库)
拉莱·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著,董乐山译,28.4万字,3部,548页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记录小说。
这本书是董乐山先生的最后一部译作。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非虚构)的典范,作者走访了各位亲身参与者,上到艾森豪威尔,下至巴黎市民,查阅军事档案,完成了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结合董乐山先生的翻译,这部作品还是很传神的。
剧情非常简单,德国人,游击队,自由法国三方的互动与拉锯关系,里面有后两者的合作与斗争,德国人在执行命令和违抗命令之间的纠结和思想。最终,对文明的爱惜之感超越了对所谓命令的忠诚,德国人做出了为人类负责的选择,当然,希特勒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问道:“巴黎烧了吗?”
德日两个法西斯间相对比,体现的是政治结构和民族性格的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二战尾声阶段,两国败局已定(豫湘桂这种事情,我们不要提),面对着必败的结局,德国国防军选择刺杀希特勒,日本人选择一亿玉碎,而对于巴黎的保留,所展现的人性之美,值得后人纪念,而这本书更是用走,来告诉我们,写东西要扎扎实实,用脚写出来。
5、《人类简史》(中信出版集团)
尤瓦尔·赫拉利著,36.7万字,4部分20章,430页。建议按部分阅读即可,每个部分之间内部联系还是挺紧密的。
首先要提醒大家在购买此书时应该看清出版社和作者,因为有高仿。这行为实在是令我惊讶!
这本书应该是开了“简史”之先河,而后边的“极简”可能也是跟着这股风起来的。
看《未来简史》之前应该先看看这本,两本其实是连贯的,而我则倒了过来,阅读顺序的变化使得正常的“延伸”,变成了“回馈”,还好两本书是同一个人写的,文风是近似的,读起来并不难受。
在《未来简史》的时代,作者是站在现在展望未来,而《人类简史》则在试图回答“现在是怎么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基于文明而出现的历史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作者引入了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技法和概念,而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也是这两本书最大的亮点。
人类是经历了残酷的进化才剩下的!在生理学角度,这个地球上曾经存在着多种人类,比如说尼安德特人,但是我们,我们智人是唯一剩下来的,非智人的人类都挂掉了,这个过程肯定是洋溢着血腥味道的。
但是,关键问题是人类作为一种并不具有强大体魄的动物是如何获胜的?
组织!
智人爆发了认知革命,智人可以想象,可以虚构,可以八卦,可以相信那些“想象的共同体”,并通过这种能力将行为代代相传,快速演进。正如书中所说,智人不仅仅保留了缓慢进化的“基因演化“”道路,而且点亮了“文化演化”技能,正是这种快速迭代的文化演化,使得智人掌握了压倒性的优势,从而消灭其他人类,掌握了主导权;也是这种文化演进产生的共同信念,一直影响着智人的社会,而这种力量,足以改变世界。
当然,快速的文化演化与慢速的基因演化间的不协调,也是很多问题的根源。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在智人实现了对其他人类的胜利之后,这时的智人已经可以被称为人类了。人类过上了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但是“文明演化”仍在继续,大约在10000年前,人类点亮了第二个重大技能;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这一章是对我冲击最大的,在我印象里,农业代替采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飞跃,但是作者也指出了硬币的另一面:农业社会更加无聊,更辛苦,更不满足,食物量多了,但是人口也多了,更关键的是:农业的进步诞生了一群精英分子,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而更颠覆的则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嗯,从植物角度看,确实是这样,作者很有创见!
但我觉得农业对人类而言确实是一件挺进步的事情,农业革命使得人类产生了聚落,这种定居生活和食物的增加导致了人口的爆炸,而更多的人类就需要向外扩张更大的地盘和更高级的组织和一部分精英人士,这种组织便就演进成了人类社会,这种人类社会的想象既与社会结合也深深着塑造着我们的欲望,而这些精英人士专注于文明演化,在客观上推进着文明演化的进程,更大的地盘也就使得不同的聚落的人类有接触的可能——这就是后一部分的内容了。
随着人类社会规模的扩大,维系着这个社会的虚构故事也更加完整,我们所熟悉的各种被称为“文化”的东西也就诞生了,副产品自然是宗教和帝国,而人类也行将点亮第三个关键技能:科学革命。人类终将走向全球世界(这是人类聚落扩张的必然)
伴随着这个技能的点亮,熟悉的故事一个又一个发生,从地理大发现到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相比《未来简史》,本书提到了能量流的加速,很好奇为嘛在《未来简史》里就好像以后不用考虑能量了一样),这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而人类也走到了即将变成“神”的时刻。
至于神的故事则就是下一本了《未来简史》
引用一段原文结束吧: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扩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翻译的不同之处:P70页,阿根廷的大草原大陆一般是翻译成潘帕斯,而这里则是彭巴斯。
相关图书:《神似祖先》《枪炮病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盲眼钟表匠》《利维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古代社会》《历史研究》《万物·创世》
6、前七个月总结
这7个月中读过的书中,我觉得最值得大家读的是:
《腾讯传》:腾讯的成长之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和观察以及反思
《沟通的艺术》:沟通确实很有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读书的方法是开始阅读的捷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纲》:严先生真知灼见,从制度角度看过去知未来
《人类简史》:一部比《未来简史》更老实的史书
7、史记
终于开始啃中华书局版的十本城砖了。其实只要开始就不难,更何况是史记这种堪称完美的作品。
刚开始是本纪,从最初的五帝本纪到孝武本纪,共十二篇,也就是所谓是十二本纪。
其实是有所变化的,在秦始皇本纪之前,本纪是记述一个帝王及王朝之事(夏存在与否这问题,张大妈是购物网站,不是学术期刊),到了秦始皇本纪,本纪开始变成介绍每个帝王的内容,也就是以王朝分期,变成了以帝王分期,这是我在阅读之前想不到的。
其次,这十二篇本纪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个时代的君主都有一个吓人的身世,额,我说的是汉以前,每一个人都是XXX的孙子,重孙子,身世反正是非常漂亮和美丽,最后归于三皇/五帝中的某一个人。
但是也有例外:刘邦。作为平民出身的草莽英雄,拉身世是很困难的,那就身世不够算命凑,高祖本纪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证明:天命所归就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高祖刘太公。(相比项羽,刘邦绝对是太公级别,刘邦和秦始皇的年龄接近)
当然,在史家之后是表,十表。表载录各个历史时期王侯将相及相关事件,其实是大事年表的。。我呢,还是跳过去吧。
这或许是后世美化帝王的各路装神弄鬼稀奇神话的始祖。
在表之后是八书,书用来记载历代典章制度和重要专题,从礼/乐/兵/历/天文/封禅/水利/经济等角度介绍这些方面的演进,就是专门史,当然,这里面装神弄鬼的稀奇神话就更多了。不过表和书确实是体现太史公水平的。
对于我的阅读体验而言,史记其实并没有必要去买所谓的全译版本,中华的这个版本的史记是带注释和注解的,基本上每段话后边都有索隐(史记索隐)/集解(史记集解)/正义(史记正义),对多数的词语和概念都有介绍和辨析,完全可以靠自己来理解。当然,我觉得还是应该弄一本《史记地名考》,有些地理位置确实得看看才知道。中华书局要是能补章地图就好了。
史记还是挺美好的,里面有一种超脱和天真在里面,能体会到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最精彩的列传(各色人物事迹和周边历史)和世家(王侯贵戚家族兴衰)还没开始,没法太详细地向大家来介绍有趣之处了。
-------------------------------------------关于预告的分割线----------------------------------------
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利维坦》(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3、(上海三联书店·新经典)
4、《古代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商务文津公司)
没写书名是因为那两本书不大好买。
八月份的天很热,所以准备看的书都有点凉。
九月会选择温暖些的书吧。
weiOiseau
校验提示文案
wangdj
校验提示文案
nannanmm
校验提示文案
盛世依箜
校验提示文案
莫泊鱼
校验提示文案
scnuuni
校验提示文案
云在流浪
校验提示文案
ericpython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066838096
校验提示文案
ericpython
校验提示文案
云在流浪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066838096
校验提示文案
scnuuni
校验提示文案
莫泊鱼
校验提示文案
weiOiseau
校验提示文案
盛世依箜
校验提示文案
nannanmm
校验提示文案
wangdj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