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肠血鸭猪血糕,这些用血做的美食,你都吃过吗?
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什么食材都能做出五花八门的味道,就拿动物的血液来说,猪血、鸭血、鸡血等,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各种不同的吃法,血肠、血鸭、猪血糕等各种美食牵引着吃货的味蕾。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地区关于血的吃法!
东北血肠
血肠是东北的三大菜之一,每到过年杀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备上这道菜,也就是农村里说的“杀猪菜”。把新鲜的猪血灌进洗净的猪肠衣里,然后用绳子扎紧放在水里小火慢煮,为了保证血肠的鲜嫩弹滑,还要守在锅边用针时不时扎一下肠衣,如果猪血不外渗,就可以捞起锅了。
血肠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调血”,把调味料,荞麦面或者白面,炒熟的猪肉沫及猪油倒入新鲜的猪血里,为了防止成坨,要边加点热水边搅合,搅合成非常均匀的糊糊状。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最后往里面加点热水稀释糊糊,然后趁着它是流体状快速往肠衣里面灌。
调、灌、煮要一气呵成,煮的时候不能大火,不然肠衣容易破,最好是小火温熟,大概得40分钟到1个小时。煮熟的血肠可以直接蘸蒜汁儿吃,东北人也喜欢把它就着酸菜炖锅吃,都别有一番风味。
广东猪红汤
猪红,是广东那边对猪血的一种叫法,而猪红汤也是广东人民非常喜欢的家常补汤,就连街边小小的摊铺档口,都经常会有络绎不绝的买客。虽然没有猪脚姜那样为天南地北的吃货所熟知和追捧,但是因为它口感清淡而营养丰富,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欢迎。
我自己也尝试做了一次,把焯水过一遍的猪血块儿丢进锅里,伴着姜丝和葱一起煮,还可以自由发挥加一些韭菜、豆芽、香菜之类的蔬菜。汤汁虽然清澈但是鲜味十足,深红的猪血吃起来非常弹嫩,冬天的早上来一碗再温暖不过了。
台湾猪血糕
猪血糕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怪食之首”,它是台湾夜市上面比较风行的一种小吃。主要是将泡好的糯米倒入已经调好味的猪血中凝固蒸熟,吃的时候再加热就行。
一般小吃摊上,都是将猪血糕凝固成长方块儿,然后用一根竹签插进去,拿起来就像雪糕一样。吃的时候蘸上酱油、花生粉或者其他各种甜辣酱,口感软糯,裹料充裕,虽然想象中很黑暗料理,但是仍然挡不住它“世界十大怪之首”的畅销口碑。
重庆毛血旺
在西南地区,动物血被叫做血旺或者旺子。去了四川或者重庆,如果不知道吃什么,可以直接让老板上一盆毛血旺,刺激辛香,摄人心魄,红亮亮的汤汁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毛血旺作为一道重庆特色菜,里面的主材料就是鸭血,通常会和香肠、牛百叶、豆芽、毛肚等一起下锅,荤素搭配,麻辣鲜香,让人忍不住想多来两碗饭。尤其是鸭血,本身很鲜嫩,在香辣汤汁的浸泡下,吃起来更加入味。
南京鸭血粉丝汤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南京的特色名吃鸭血粉丝汤可以说是把鸭子的五脏六腑都给烹饪了。
把鸭血块儿和豆腐果一起放在老鸭汤里面煮,待细粉丝晶莹剔透的时候带汤捞起来,再在碗里摆上鸭肠、鸭杂等鸭的其他杂货,撒上香菜和辣椒油,一碗鸭血粉丝汤就好了。
邵阳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也叫猪血粑或者血粑豆腐,它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特色菜,也是岁末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应节菜。
它的主要材料是豆腐和猪血,先将滤干水分的豆腐揉成糊状,然后加入肉末、猪血、盐、辣椒等其他调味料一起搅拌均匀,再用手搓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圆球,最后逐个将圆球丸子的外面沾上一层猪血,铺在木板上放太阳下晒干。
虽然看起来黑糊糊有些瘆人,但是煮熟后的血粑豆腐圆润敦实,油黑发亮,直接切片就可食用,若是再配上腊肉、蒜苗一起下锅炒,味道就更妙了。
永州血鸭
湖南人民貌似非常喜欢吃血,邵阳有传统名菜猪血丸子,永州也有它的美味招牌“血鸭”。相传永州血鸭这个称呼是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的妹妹提出来的,当时的厨师长为了让鸭肉上的细毛不被看出来,就在鸭肉快熟的时候,用鸭血淋在鸭肉上,一起滚锅翻炒,被问及这道菜是什么名字的时候,厨师长口钝,洪秀全的妹妹就顺势称它为永州血鸭。作为一道比较鲜咸的湘菜,血鸭经常会搭配辣椒、酸豆角等一起合炒,非常下饭。
广西壮族鸭血酱
顾名思义,鸭血酱就是用鸭血做的酱料,是广西壮族极小众也极美味的一种调味蘸料。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是壮乡的大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杀鸭,因为大夏天吃不了多少肉,就会用多余的鸭血来做酱,酸辣的鸭血酱配上鸭肉,整个开胃,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做法也比较简单,杀鸭的时候,用装了白醋的碗去接鸭血,然后把辣椒、姜、大蒜剁碎放入油锅爆香,香味儿一出马上倒入带醋的鸭血,小火用锅铲翻炒,待鸭血变浓稠的时候加入小半碗清水,等水开后就可以加盐起锅了。如果喜欢柠檬或者紫苏,都可以剁碎放入一些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