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APU磨刀霍霍,八代酷睿跌暴之后能否因祸得福?
本篇语: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2018年2月11日了,12号10点锐龙APU就会解禁。我找的朋友非常给力,那边已经提前发了货,两款锐龙APU——RYZEN 5 2400G,RYZEN 3 2200G已经在我手上开始了测试。
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文章一样,是为锐龙APU的出场做铺垫,如果各位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就知道我是个贴图控,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有近百张图,这次测试规模更大,为了避免文章过长过分影响光感所以就分段介绍,也算是有预热的效果。
上一篇为显卡篇预热:
上一篇,GT1030与RX550 两张入门级显卡的性能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有人很好奇我为什么非要拿出这两张显卡来对比,这里不妨告诉大家,因为我当时通过现在已知的各种数据猜测锐龙APU的性能或许介于这两张显卡之间,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到时各位就知道了,这里我答应了帮忙的朋友,因此性能和价格不能多说,不然以后就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各位分享新的东西了。
有一点我可以大胆的猜测,锐龙 RYZEN 5 2400G 与 RYZEN 3 2200G这两款APU,毕竟架构相同,频率相近,CPU 的默认性能应该与1500X及1300X大差不差,超频性能将会成为最终的悬念。
酷睿8代CPU,是INTEL为了迎战锐龙,在2017年下半年超计划推出的产品。从一开始的加价销售到如今的暴跌,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分析跌价的原因,除开Z370主板较贵、锐龙性价比较高之外,年底的漏洞风云使得散片市场供大于求也有可能是导致跌价的因素。如今面对第二波锐龙的来袭,INTEL可能也算是因祸得福,无奈中摆出了最好的姿态来面对冲击。
OK,不说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
测试平台简介
其实测试项目我几张图就可以给大家看完,但是这样太乏味了,写这些评测的目的也就是想让消费者在消费之前更充分的了解商品,所以,下面还是老规矩,为给位送上百图套餐,先一览这些硬件,再来看性能,最后在为各位总结。
平台1:INTEL平台
下面是我手中有的INTEL平台CPU,通过观察不难判断出,这次其实只要用到两款,一个是4核心4线程主频3.6GHz的i3 8100(对标2200G),一个是6线程6核心,主频2.8G,多核心睿频3.8G,单核心睿频4.0GHz的i5 8400(对标2400G)。
为了让两款CPU发挥最大的性能,我为他们准备了较为豪华的硬件平台。这里多句嘴,之前我在测试显卡的时候用到了8700K,有些人说搭配不协调,我当然知道不会有人用8700K搭配GT1030和RX550,我在测试的时候用到8700K,只是想利用较为高端的平台尽可能的消除硬件瓶颈,让被测对象其发挥最大的性能。
这次也是一样,我为8100和8400准备了支持4266内存频率的主板,以及4266频率的内存,我知道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去购买这种高频内存,因为它的售价和其增加的性能并不能成正比,但是正如我上文所说的一样,我不希望留下瓶颈和话柄。
我打个比喻,两个人比赛跑步,一个人穿着一身*级的跑步装备,另外一遍穿着基本的运动衣裤鞋袜,如果两个人同时达到终点,或者是穿着基本的运动衣裤鞋袜的人先到底终点,那么穿着一身*级的跑步装备的人换了一身基本的运动衣裤鞋袜更是跑不过。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配件尽可能没有瓶颈的情况下,要是锐龙赢了,那么“来战者”无话可说,要是锐龙输了,我们可以再讨论正常搭配的情况下锐龙是否能找回优势,或是依然劣势。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说我黑INTEL,二来可以让各位了解得更详细更真实。
好了,多嘴完毕,主板登场↓
主板: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虽然是一个ITX小板,但它的内存却能支持到4333(OC),比许多这个价位的大板要支持的高,这是我入手这款主板的原因。
CPU1:INTEL CORE I5 8400
i5 8400,散片售价已经跌破1000,虽然散片没有质保,这个价位还是值得冒风险的,但是我依然不建议小白玩家入手散片。如果散片搭配最便宜的Z370主板,主板+CPU的套装价格1700元左右,加100元左右能入手盒装的6核心12线程的1600与一般的B350主板。
CPU2:INTEL CORE I3 8100
i3 8100散片售价跌破600直触550,性能与7代i5 7500接近,如果搭配最便宜的Z370主板,主板+CPU的价格在1300元左右,同样价格能入手4核心8线程盒装R5 1400与普通的B350主板。不过最近有大神能破解部分H110与B250主板的BIOS,使其支持8代酷睿的I3系列,这样一来成本就大为下降,8100+H110的板U售价大约在900元左右,同样价格勉强能购买到4核心4线程的R3 1200与最便宜的B350主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i5 8400 可以直接设置XMP获得4266的内存频率,但是我手上的i3 8100设置XMP可以开机,但是内存频率只能运行在4133的频率上。
散热:INTEL 原装散热器(铜柱型)
最近花了20块钱收了一个INTEL的原装散热器,为啥收?因为这个散热器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拆也方便,压制8100与8400还是问题不大……
内存:GSKILL TRIDENT Z RGB 4266 8GB*2
之前,我托我台湾的朋友帮忙给我购买四根3600频率的幻光戟用到了我X399平台上,在之前很多测试中,为了达到更高的频率我都拆用了那套3600的内存,相信很多看我文章的人已经熟知。现在的主板内存频率支持越来越高,并且我两套3200幻光戟已经出给了朋友,所以就想着买一套高频内存,今后用。
于是我又找了台湾的朋友,老地方买了一套4266的内存,顺丰直发,结果被卡半个月,税了将近300块钱,不过还是比大陆买便宜,只是没那么有性价比了……
到手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XMP可以到4266的频率,默认C19的时序,电压为1.4v,相比3600的C18的时序1.35V的电压,感觉原来的超一超或许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不过说到底应该是特挑的了。
固态硬盘:PLEXTOR M8SEG 256G
这款固态已经出镜很多次,我这就不多说了,是一个不错的NVME SSD产品,不过我觉得如果想购买浦科特的可以稍微等等,貌似9代快出来了,M8SEG或许后面还有降价的空间。
平台成品:
其实INTEL把风扇的彩色线与顶部的LOGO全部黑化处理,看上去效果还是可以的,可惜INTEL就是INTEL,赌你不会用原装散热,能省则省……
OK,测试对象和测试平台介绍完毕,下面直接看测试成绩。
CORE I3 8100 & Core i5 8400 性能对比
如果光从性价比来看,如果是盒装正行则都差不多,我更倾向于8400,如果是散片,则8100要高于8400的性价比,我个人觉得,若是囊中羞涩,没必要用i5 8400,i3 8100可以看成7代I5,搭配独立显卡玩游戏也是问题不大,配合破解H110主板,这个性价比非常诱人(过完年,我也准备淘一套来玩)。
i5 8400与i3 8100的性能在网上已经有很多评测的,这里的就不多说,关键与各位说一说这款INTEL CPU 核心显卡。i5 8400与i3 8100的核心显卡都是UHD 630,其鲁大师跑分在1W4左右,虽然型号都是 UHD 630,但是i3 8100的整体表现要稍稍弱于8400。
但是无论是i3 8100还是i5 8400,都能以全特效(1920*1080)流畅运行像《英雄联盟》(1080p全特效 100fps左右)《穿越火线》(1080p全特效 110fps左右)这样的网游,并且能流畅运行3档特效的魔兽世界,经过测试(1920*1080,默认3档,无抗锯齿,100%渲染,艾萨拉之眼与女巫林地之间飞行一个来回)平均帧率在100fps左右,基本的家庭娱乐算是可以保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用的是DDR4 4266的高频率双通道内存,这个因素会给核心显卡带来不小的提升,虽然我没有测试,但按照以往的INTEL 核心显卡特性(HD530)高频双通道内存带来的提升应该是至少超过15%的。
平台2:AMD 老APU平台
按道理,这篇为AMD的老对手INTEL所准备的文章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是说新锐龙APU,不免让人想起老构架的APU。
于是我抽空回了趟老家,把我爸妈用的a10 7890k平台拆了回来(其实老人家更喜欢用手机,电脑开机频率越来越低……)准备与新的锐龙APU对比一番,于是就借此文,再与各位回顾一下这款2016年推出的上一代APU旗舰产品——A10 7890K。
CPU3:AMD A10 7890K
现在A10 7890K已经停产,全网无新,记得京东首发价好像是1200元左右,同期首发的还有ATHLON X4 880K,两者CPU性能差不多。AMD A10-7890K基于Godavari核心,四核心四线程。主频为4.1GHz,睿频4.3GHz,不锁倍频,A10-7890K GPU是 Radeon R7,有512个流处理器,核心频率866MHz。
主板:ASUS A88XM-A
散热:爱国者 冰魄E-4
A10-7890K是自带幽灵散热器的,后来我把幽灵散热器给了别人,爸妈的这台机器我上了分体水冷,但是由于水冷太大我就没有拆,于是这次我就重新购买了一个散热风扇。
之前我用过爱国者的冰魄K4,散热器做工不错,只不过扣具过度设计反而拉低了散热的易用程度,这次购买的冰魄E4易用性得到了改善(使用了非常经典的扣具),做工不错,造型不呆,四热管散热性能符合定位,我觉得在百元散热器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内存:GSKILL SNIPER DDR3 2400 8GB*2
为了让APU发挥最大性能,购买的DDR3 2400 内存,当时299购买算是比较贵的内存了,时隔一年半现在京东价格699……不过估计是没人买了……
硬盘:PLEXTOR M8VC 256G
因为平时都是测试的比较新的平台,所以用到的基本都是M.2 SSD,之前朋友要买固态所以我把自己闲置850EVO出给了他,这次拿回老APU平台顿时傻了眼……迫于对SSD速度的依赖,没办法只好在买一个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
时间紧迫,随意挑选了一下就购买了这款刚上市的浦科特M8V。要我说理由的话有三,一是漂亮,二是漂亮,三还是漂亮……
这款固态硬盘使用的3DNAND颗粒,也就是TLC颗粒,读写速度560MB/S与510MB/S,通过A10 7890平台测出的跑分如下:
我估计是使用A10平台的原因,外加是系统盘,分数略低,等有机会再好好测一测。
上机效果:
AMD A10-7890K 性能展示
我们可以看到,上一代的A10面对I3 8100除开核心显卡 已经被轰成了渣,不过也不能说A10太差,要知道I3 8100在当时相当于i5 6500。
A10 7890K因为受到了单核心性能的拖累,《英雄联盟》(1080P,全特效帧率)平均帧率仅80FPS,居然没打过UHD630,《魔兽世界》(1920*1080,默认3档,无抗锯齿,100%渲染,艾萨拉之眼与女巫林地之间飞行一个来回)帧率超过8400和8100,平均帧率120fps左右,还算稳当,把特效提升到5挡,平均帧率49fps,介于卡顿与流畅的边缘。相比八代酷睿,A10-7890K略显难堪。
篇后语
写完以上内容就已经12号快两点了,等下我稍微睡一下就要加紧测试,尽可能快的为各位带来锐龙APU的正文,本篇文章就暂时到这里。
8代酷睿刚上市的时候我真心不看好,主板选择的局限性、价格的虚高,完全就不是锐龙的对手,结果没想到盒装国行8700K这么快从加价的¥3999(实际首发¥3299,我入手¥3200)暴跌到……¥2300-2500,散片更是一度跌爆¥2000大关,在“痛心疾首”之际不禁为AMD捏一把汗,因为市场是理性的,2017年的意气风发未必能抵挡价格杠杆的死磕,那么八代酷睿暴跌之后能否因祸得福?
各位拭目以待。
感谢您的收看,欢迎评论和关注。
超级芋头人
校验提示文案
ggwap
校验提示文案
欢乐小筷子
校验提示文案
stonemk
校验提示文案
爱飞翔的-喵
校验提示文案
城市两边
校验提示文案
bentlybmw
校验提示文案
伽蓝
校验提示文案
dy114
校验提示文案
一只躺平的卡皮巴拉
校验提示文案
PennySD
校验提示文案
Mr_撒旦
校验提示文案
Jimmy_Zeng
校验提示文案
pzyd
校验提示文案
科隆那厮
校验提示文案
虾饺烧卖靓滑肠粉云吞
校验提示文案
谁都别拦我
校验提示文案
住小帮恶意骚扰
校验提示文案
哈哈哈呢讷讷
校验提示文案
会飞的聪
校验提示文案
爱飞翔的-喵
校验提示文案
雾之风景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251077051
校验提示文案
六木的胡子有点多
校验提示文案
进击的幸福
校验提示文案
爱爬山的小松鼠
校验提示文案
mutu56
校验提示文案
stonemk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162088401
校验提示文案
欢乐小筷子
校验提示文案
CheoneWang
校验提示文案
smxxdm
校验提示文案
smxxdm
校验提示文案
smxxdm
校验提示文案
超级芋头人
校验提示文案
只是如果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719855754
校验提示文案
宇152
校验提示文案
芝131
校验提示文案
留风流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