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胶片摄影的进!实用向胶片相机选购指南之135篇

2018-08-07 20:30:25 265点赞 1039收藏 160评论

前言

2018年,胶片作为一种已经落寞十余年的摄影载体又被炒热了。人们使用菲林摄影的目的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拍好照片的目的确是统一的。笔者就自己接触过的胶片相机以及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购买攻略和分析。

本文的内容,是在保留胶片摄影的成功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以稳定的方式展现胶片摄影的魅力与乐趣这一预设前提下进行组织的,由于这个原因,不可靠的设计(如硫化镉测光组件在我看来是减分向,容易误操作的上弦/快门操作方式也是减分项,无法自定义ISO等都是减分项)我将尽量说明。

不得不说,这是个大工程:作为人类消费数量最多的摄影载体,135胶卷的规格下诞生了太多的名机名镜、也诞生了诸多颇有魄力、想法和情怀共存的相机。当然,我能力有限,很多相机我无法面面俱到,如有遗漏在所难免。

摄影器材也是摄影乐趣的一部分,机海拾遗,找到你喜欢的机器,趁它还没被奸商炒高之前,快快收藏起来吧。

内容很长,如果懒得看完,熟练使用搜索功能直达你目前口水的机器。

通论

135相机我个人分为三类:

  1. 可换镜式或大型RF相机,以Leica最为出名。

  2. 单反相机(SLR)。

  3. PS相机,即口袋便携相机。

考虑到一些历史古老的机器(如德产福伦达、潘太康、梅耶、早期的M42系统下的Fujica相机等)皆存在测光不可靠或干脆无测光、机械快门帘速度不准等问题,大多数这样的机器收回来,甚至需要花费机器本身差不多的价格去做快门速度保养才能正常拍照——我实在不推荐这种相机。但这些相机的把玩和收藏意义却十分大,再此不做赘述。

135胶片单反相机

最为先进,也最为适合新手入门的相机类型,大多数日系单反相机做工合理,机械性能可靠,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2000年,不断推陈出新与技术迭代,在胶片摄影最辉煌的末期,单反相机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性能王者。

凭借结构上的固有优势(无视差、可景深预览、所见即所得),单反相机也是大家入门胶片摄影的首选。很多胶片单反相机也十分廉价(特别是日系厂的每一世代次旗舰或中端级,十分划算),值得大家考虑。

CONTAX 康泰时

CONTAX是日系相机里的贵族。

之所以叫贵族,就是因为当初的售价就很贵。RTS3发售价是35万日币——这在今天相当于两万多人民币,同时期的尼康佳能只敢卖其1/2左右的价格。

但日系厂家中最好的细节,以及令人口水的Zeiss镜头群(当然,也都很贵)都值得称道。

CONTAX是京瓷和蔡司合作的产物,其胶片单反产品线开始于75年的初代RTS(Real Time System)。当时的主流技术是自动曝光的手动对焦相机。更早的话,则是Yashica,我猜你们都很熟悉Yashica的124G(一台非常不错的双反相机)。CONTAX单反相机使用C/Y卡口,后来的Yashica相机则承担起了低端产品的作用,在市场上,你会发现可以混用的,皆是C/Y口的镜头,它们有些标注着Yashica,有些则标注着Carl Zeiss,当然,后者贵多了。

第一代手动旗舰是RTS,后续则是RTS2,RTS3,整个系列都拥有极佳的性能和非常不错的做工,操作感好,相机整体十分精巧。RTS是全系都是电子快门相机,这点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来看,成了个“可靠”的优秀点。

RTS3代表了CONTAX单反的操作理念:直观且优美RTS3代表了CONTAX单反的操作理念:直观且优美

RTS3,它可以认为是日系手动对焦单反的极限产物,撇去吹得神乎其神的真空吸附后背,其性能、人机交互已经达到了巅峰,所适配的C/Y口蔡司也是满足一切对画质的需求。而且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机器在国内目前并没有被炒上天价(至少我觉得这机器有资格卖到F5的价)。

RTS初代的发售时间过于久远,相比较来说,RTS2也是这个问题,如果有购买RTS系的打算且不愿意砸钱买RTS3,那可以考虑RX或者ST。

Aria,被人诟病之处是塑料件的使用——现在看来其实根本无需担心。你的相机甚至更轻了。它可以看作是ST的性能再次阉割版。

ST,基本上可以认为是RTS3化简版,而且这个阉割得十分小:1/6000s快门(虽然只能工作在Av下,拨盘上是1/4000最快)以及基本齐备的功能,嫌RTS3价格贵了?那么试试ST。

AX,非常奇怪的可以使用“平移胶片所在位置来达到自动对焦”的MF相机,尽管它依旧使用C/Y接口的手动镜头,但它可以使用自动对焦功能。但速度缓慢且可靠性低算是硬伤,现在不建议购买。而且,AX的体积非常庞大,笨重。

RX,非常有意思的机器——因为它具有电子合焦提示。相比于RTS3,RX砍掉了使用率超低的1/8000快门,其实是实惠之选。但需要注意,RX2并没有电子合焦提示。反而砍掉了电子合焦提示,重新回到了裂像的合焦确认方式。但其他机能基本是从RTS系下放而来。

N1/NX,从机能上看,NX是N1的简化版。采用了全新的N卡口镜头系统(但保有量低,且十分昂贵),是自动对焦的CONTAX单反,在N1/NX诞生没多久后,京瓷就结束了CONTAX品牌下的相机业务,十分令人唏嘘。如果你要自动对焦的蔡司单反胶片机,它可以说是唯一解。或好或坏都是它,目前机身并不值钱,收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因为镜头着实少。两者的区别主要还是在快门组件/五棱镜视域上的小差别。

Canon 佳能

数码时代的一哥。佳能在胶片单反上起步相对较晚。

佳能的胶片单反大致可以划为两个时代:手动对焦的FL/FD系统和EF系统。

早期的Canon试验性地在1959年开发了单反系统,称之为R系统(有别于Leica的R系统),后来很快进化到FL系统(1964年),随后很快地被FD系统替代(1971年)。在进入FD系统后,佳能总算跟上步伐,发布了可以和其他主流厂商一较高下的旗舰级胶片相机:F-1,也伴随着其三次进化:F-1n,new F-1(怎么感觉怪怪的)。

以当时的眼光看,FD卡口是先进的,通过复杂的卡口界面,镜头可以用完全机械式的方式向机身传递光圈等信息,也可以完成TTL,光圈收缩等机能。F-1也是当时Canon以nikon F为假想敌制作的*级机械单反。

但如同你所见的一样,F-1诞生年代久远,快门速度或多或少有不准确之嫌疑,但new F-1采用了半电子半机械混合式快门,可靠度大大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F-1最高快门速度1/1000,稍有不足之嫌,到了new F-1,快门速度也顺其自然来到1/2000,日常的话基本不会有问题了。测光方面,new F-1使用更换对焦屏的方式来变更测光模式,F-1则存在测光老化的问题。如果是想体验FD/NFD镜头群,建议以new F-1作为首选,不仅做工优秀,也算是搭载了佳能同世代最好的技术和最端正的态度以及毫无保留的做工。

New F-1大家族New F-1大家族

FD系统下,也有包括55/1.2 SSC Asph这样的优秀镜头可供把玩,到了末期,NFD下也有“L”级镜头,红圈啥的传奇就此开始谱写。

F-1,初代旗舰,但购买价值很低。

new F-1,价格过高,机器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但从实用角度来说,A-1可以图个实在,T系列可以图个先进。

A-1,是FD系统下的二当家。电子化快门,支持好用的光圈优先功能。但存在快门啸叫的通病,最高快门速度1/1000。

AE-1 Program,可以视作A-1的后期简化版,快门速度1/1000,稍稍有些不够用。

AE-1,没有光圈优先,最高快门速度1/1000,保有量大,价格便宜,但亦存在快门啸叫的问题。

T-90,非常有趣的机型——在它诞生的年代里,Canon早就一门心思扑在EOS上了,这是佳能后期的T系列(用户友好系列)的最后一款,也是最*级的相机,支持FD卡口系统,机能远超new F-1等F和A系列机身,在功能上是FD卡口相机最强、最智能的。极为优秀和智能的测光组件以及94%的视野率、最高1/4000的快门速度。基本上,你可以将其视为去掉了对焦组件,支持FD系统的eos-1n或者1v。退而求其次也可以试试T80。考虑到值得一试和好玩的FD镜头群,T系列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外观。

接下来就是全自动的EOS系统。EOS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直接可以接驳数码时代的EOS相机镜头,从保有量超大,画质优秀的EF50/1.8II,到各类副厂神通都可以。

胶片机中的数码机,EOS-1vHS胶片机中的数码机,EOS-1vHS

EOS相机基本上都是全电子设计,从初代旗舰EOS-1开始,EOS相机被划分为三代,初代是单点对焦系统,第二代则是5/7点,第三代是以EOS-1v为代表的45点对焦模块。

EOS-1,对焦系统羸弱,但操作感很棒,是canon的第三代旗舰级专业机。

EOS-1n,EOS-1的改进型,具有一定的购买价值。在和EOS-3售价接近的情况下,它的机能是不及EOS-3的。

EOS-3,EOS-1v的马甲试验机,性价比不错。使用性能基本等同于EOS-1v

EOS-1v,不差钱的终极选择,地球上性能最强大的胶片单反相机之一。(实际上能和其并称的,也就只有nikon F6)最好的测光组件和能打翻5D2的对焦组件,2002年发布的1v在除了拍摄介质外,它一度不落后于任何数码相机约十年之久。

EOS-5,眼控对焦极为鸡肋,但除此之外,它是一台很有收藏和把玩价值的相机,如果你不考虑它的眼控功能,在实际拍摄中它也能堪重任。它的机能介于EOS-1和EOS-1n之间。由于发布时间较早,不如EOS-7来得实在(EOS-7也有眼控功能,或者可以价钱买EOS-3)

EOS-7,亦被称作EOS-30,如名称所见,是EOS-3的化简阉割版,但一刀切得有些狠。

EOS-300/300v/300x,这是最后期的廉价机型,甚至采用了塑料的卡口——不过这也恰恰使其成为一台极好的试水机器。甚至你还可以试试更为缩水的EOS-3000系,最后型号为EOS-3000v。


NIKON 尼康

下面请出佳能的欢喜冤家:尼康。

尼康的胶片时代单反全部都是F卡口,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最早期的尼康镜头(如Auto标记)依旧需要用锉刀改一下才可以装在后期机身上。但总的来说,尼康的F卡口是一个庞大、可玩性高、保有量大的系统。

尼康的型号很好认,*级机从F1一路到F6。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手动玩家选F3,自动玩家选F5或F6,由于对焦马达在机器上(螺丝刀)的缘故,尼康的F口自动镜头用在手动机器上虽然可以使用,但基本上就是个灾难——而且从G头开始,甚至连光圈也不可调了。需要注意的是F4并不支持使用G镜头,所以F4的购买价值很低。

上过太空的大F,Photomic FTN型+卷片马达上过太空的大F,Photomic FTN型+卷片马达

F,即大F,各方面和佳能的F-1接近。大F提供了最快1/1000的快门,令人赞叹且坚固的金属机身。F的五棱镜是可以拆卸的,没有测光顶的被称为F,而有测光的,则是F Photomic,包括测光方式的改进,最后期型被称为F Photomic FTN,但它们都使用了硫化镉作为测光元件,在约50年后的今天,难免不准确。如果愿意使用外置式测光表(甚至手机),那么买不带测光顶的大F,反而是最直观、最原汁原味的选择——如果是从收藏和把玩的角度来说。

F2,自带测光且快门速度升到了1/2000,但直到F2 Photomic SB,才改用SPD作为测光元件,购买时需要注意。最后期型被称为F2 Photomic AS,是采用SPD并支持AI镜头的F2,包括之前的SB在内,比普通的F2要靠谱。

F3,兼具收藏和实用价值的专业级手动F,首先是配备了好用的光圈优先。其次F3HP是F3的高眼点版,是眼镜用户的福音。F3AF就算了,不太聪明的一台相机——当然其实都是F3的互换型号。F3也是手动对焦旗舰级的最后一款,藏用皆宜。

从这时候开始,尼康的次旗舰甚至入门级单反相机也有了购买意义。

FM,全手动全机械,电子部分仅用来测光,最高快门速度1/1000,可以当作F Photomic的化简版。它的诞生意义是为了接替Nikonmat FT。

FE,配备了测光,在定位上是比FM要高的,E是电子的意思。FE具有可靠的光圈优先功能,其测光组件是SPD,比CdS可靠性高了很多,是实用型的廉价型F。

FM2,快门速度来到1/4000,非常先进。一直生产到了2001年,FM2可能是最畅销和长寿的尼康相机。但依旧没有光圈优先。它是功能最为完备的全手动F,从使用的角度来说,FM2大于初代大F,甚至F2。从FM2开始,接下来很多相机都具有了购买价值。

FA,非常不错的相机,具有P,A,S,M档,快门速度1/4000最高。定位上比FE2稍低。

FE2,实际上是改进快门组件的FE,外观上接近FM,但从市场价格上来说,远比FM2值得。

FG,入门级的F,但依旧配备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光圈优先,不过快门速度只有1/1000,值得购买,因为便宜。

FG-20,取消了P档的FG,缩水型FG。接下来,尼康开始进入自动对焦时代。

F-501,初代AF机种(如果不算F3AF的话),兼具复古与现代的美感——不过依旧不支持G头,对焦很慢,外型则是机械年代的保守感。

F-801,是501的升级型,支持1/8000快门。对焦速度也比F501好很多,但是F801依旧不能用G镜头(AF-S)。

F4,优缺点很明显,除了不能用AF-S外,是完美的F型号——当然对焦速度有些慢。

F90,很具有性价比的机器,但实际上价格也被炒高了,电子性能在F4到F5之间。它是F-501的继任者。那F-801呢?它的下一代叫F80。但依旧不能用G头,注意,F90其实是次旗舰。

F70,是F90的阉割版,不支持手动镜头测光,非常讨厌。

F5,支持了G镜头,但可惜的是F5是电池手柄一体式设计。不能像隔壁的EOS-1三兄弟们轻装上阵。操作感、持握等都属于一流水平,唯一的缺点是胶皮起来,见过很多台都有的通病。

F100,尼康系浪射流的梦幻相机,支持G镜头,性能强大且重量合理,现在价格可不便宜。1999年诞生的F100对手是隔壁的EOS-3,基本纸面性能是不输旗舰级的。

FM3A,被电子化武装过的FM2,但总体来说情怀溢价过高的一台机器。

F6,怎么说呢,容易被遗漏的王者。终于可以像隔壁的EOS-1三兄弟那样轻装上阵了,但是可惜佳能那边已经没有产品回应F6了。


PENTAX 宾得

油漆厂在胶片时代非常硬核——其实也没有啦,因为专业相机其实只做了一台LX。但镜头群倒是挺齐全的,只是拿来拍着玩,不管是PK系统下的M头,A头,还是FA头,都是颇有些意思的。镜头群方面如果是K1的情怀用户,还是有不少头可以用的。在新镜头的支援方面,宾得比尼康好一些。

PENTAX ME superPENTAX ME super

宾得的卡口向下兼容性其实很不错。早先时代的分类也很简单,K系列,M系列,A系列,P系列是手动相机。后续的SF,Z,MZ系列则是自动对焦相机。宾得的人机交互总体来说完全不逊色于尼康佳能,但在竞争上,一直与两大厂保持错位竞争的关系(从不开发旗舰机以及非主流焦段定焦上就能看出来)。正因为如此,Pentax在每一世代内的机器,定位混乱,分类复杂,同时,Pentax的机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特质,是很有趣的机种。

K2,K2是K系列的旗舰级相机(如果非要有个旗舰的话)。在结束了M42时代之后,宾得开发了K卡口,实际上,宾得K卡口最早期的K镜头在设计上跟M42年代的s-m-c没有什么区别。宾得官方也提供M42到K卡口的转接器,是非常畏首畏尾的操作。但K2这台机器本身地位还是有的,它是K卡口的第一代旗舰。1/1000s的快门以及大量的经典手动功能,让它怎么看都觉得是F-1,大F的对手,但实际上并不是,它比人家逊色一些。但它使用了SPD测光元件和电子快门,是堪用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2有光圈优先,可以说领先时代了。

KX,使用了机械快门和SPD测光元件

KM,CdS测光元件和机械快门。考虑到接近KX的售价,KM是完全没有购买价值的。

K1000,砍掉各种花哨功能只剩下基本功能的KM。K系列这一代,KX和K2比较有购买价值,特别是K2,收藏使用皆宜。

ME,从ME开始Pentax开始进入M时代,M时代的机器小巧而精致,与K系的傻大粗以及硬朗完全不同。ME是没有M档的,它只能工作在光圈优先下。最高快门速度1/1000显得并不是很够用——那请购买快门速度来到1/2000的ME super。

MV,包括后续的MG都可以视作ME的廉价版,快门速度1/1000。M这一代实用性最高的还是ME super。

MX,M系里很特殊的机器——因为除了它,M系都是光圈优先机器,但MX确是全手动的。它更像是KX的后继机种——甚至可以说只是小巧了的KX。

LX,M时代的旗舰,各种赞美溢于言表,但它更像个艺术品,适合把玩,不适合拍。它替代了K2,同级别的对手包括new F-1,F3甚至是RTS。

super A,到了A时代,宾得开始给镜头增加触点,为的是传递光圈信息。super A提供了PASM的曝光模式,但曝光补偿只有整档。最高快门速度1/2000。不够用?请买LX。

program A,是super A的简化版,降低快门速度到1/1000,取消快门优先模式。

A3,干脆连曝光补偿都被砍掉了,不推荐。接下来的P系列更是各种阉割简化,十分不推荐。

SFX/SFXN,宾得最早期的自动对焦机型,内置闪灯,怪异的结构——实际上好评也不多。热靴位于手柄上方,这种把120设计思路带进135系统的做法,也就只有左右逢源的宾得干的出来了。

PZ-1,使用了二代对焦模块的自动胶片单反,旗舰级。但生不逢时,1/8000快门,硬指标完全可以对标美能达、佳能与尼康。

MZ-M,最后的手动对焦机器,实际上就是去掉自动对焦功能的MZ-5,是一台值得购买的相机。

MZ-S,宾得最末代的旗舰级胶片机,但机顶的设计依旧十分奇怪(包括圆形肩屏和一个复杂且难以理解的转盘),1/6000的最高快门速度,小巧可人,操作有些别扭。

MZ-3,简化版MZ-S,操作上比MZ-S直观,并且依旧小巧可人。

*ist,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台胶片机。搭配小巧的FA limited,具有极佳的便携性。至此Pentax的胶片相机就没有后续产品了。

Minolta 美能达

算是胶片时代的日系四大之一,在AF起步时期弯道超车,AF胶片单反时代贡献了非常多且非常优质的作品。但在手动时代,似乎minolta的光辉被一台X700全部压住,但并非如此,Minolta制作单反胶片相机的历史足足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末期,在长达约五十年的竞争中,美能达做出了很多很不错的相机。

“豆瓣神机”X-700“豆瓣神机”X-700

早期的美能达单反几乎都是SRT的各种衍生型号,现在看来SRT基本可以认为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一切直到一款叫XK的相机发售。

XK,也被称为XM(部分地区/市场)1972年发布,最高1/2000的快门,电子控制快门,SPD测光组件,基本上就是对标那几个老家伙:New F-1,F3之流。

XE,XK的简化版,XE厉害之处是它促成了Leica R3。1/1000快门,现在看来是一款不落伍的相机。拥有实在的光圈优先。

XD,1977年诞生,在XE的基础上追加了快门优先。快门速度依旧1/1000最高。

XG,通过砍掉XD的快门优先——当然这不等同于XE,因为XG的机身更小巧。来得到的简化型XD。

X-700,包括后续的X-500,X-9(最后期机型)等都是一系列换汤不换药的作品:经典而必要的手动操作,最高1/1000快门,光圈优先的实用模式。采用MD镜头系统。随后美能达开始了自动对焦单反的研发,并且是日系厂商中对手动对焦单反抛弃最快的。

a9000,跨时代的第一台自动对焦单反。非常有趣的是,虽然a9000提供了连续和单次的自动对焦,最高1/4000的电子快门,但它竟然是手动过片的。换句话说你需要拍完一张自己拉过片杆。同系的7000,5000则是逐渐简化而来,到了5000,则干脆连光圈优先都砍掉了。不论是9000还是7000,能收到合适的都很不错。5000则连曝光补偿都没留下,可操作性并不高。

Dynax 7000i,第二世代的主力机种,后期有升级快门速度得到的8000i,也有各种减配得来的5000和3000,7000i拥有更好的AF性能,支持内置对焦马达的镜头,使用A卡口,但不能使用通用闪光灯

Dynax 7xi,第三时代主力机种,和第二世代不同的是,7系没能扛起旗舰的大旗,这一代还有Dynax 9xi。9xi是第三世代的旗舰,目的是对标EOS-1这样的机器。1/300的同步速度,1/12000的最高快门速度都成为了传说。9xi和7xi拥有几乎一样的对焦模块,但在同时代中,他们的AF性能是最好的。

a9,最后的旗舰,在规格上a9与a7接近,从实用的角度来说,a5也值得考虑。他们都是最优秀,最后期,也是最先进的自动对焦胶片单反。如果你拥有之前索尼的微单、单反遗留下来的镜头群,a5 a7都是非常好的机器,因为可以直接接驳使用。

OLYMPUS 奥林巴斯

奥林巴斯在胶片单反时代的产品谈不上丰富。说穿了,它是个二线厂商,但又不像CONTAX有蔡司爸爸加持与天生的贵气。

OLYMPUS OMOLYMPUS OM

奥林巴斯相机,生来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奥林巴斯的相机,说来说去,最值得讨论的,就是OM1/2/3/4这四台相机。总体来说,奥林巴斯的相机在手动时代强调小型化,光学性能方面还是逊色了一些,但OM镜头群也算是好买。从做工和结实程度来说,OM系列都没法和前述五个品牌的旗舰级相提并论,但作为“我们不一样”的合适选择,奥林巴斯值得关注。

OM-1,是系列的先行者,最早开发的OM-1采用了不靠谱的CdS测光元件和同样不靠谱的全机械快门,同时也没有光圈优先,小巧精致但其实也挺容易坏的。

OM-2,谢天谢地,在测光靠谱的同时,OM-2提供了光圈优先功能,同时也配备了电子快门,可以视作电子化的OM-1,但可惜之处在于:最高速度只有1/1000,有些时候你懂的。

OM-3,机械快门,但提升到了1/2000,没有了光圈优先功能。

OM-4,全能机型,有A档,1/2000快门,电子快门,可靠的测光元件。

OM-707/101,OLYMPUS在进入AF时代时曾有过一些挣扎。707是奥林巴斯唯一的一台自动对焦胶片单反。购买意义其实不大,因为镜头实在难寻。而101则是砍掉对焦组件的101,不过它却并不能使用老手动OM卡口镜头——使用按钮来手动“自动”对焦,操作非常诡异和**,现在看来根本无法理解。

但不得不说,奥林巴斯还有一个半幅的Pen-F系列,可惜这个Pen-F系统在OM发布后就停止了继续开发和贩售,大多数Pen-F相机的状态和功能都比较惨烈,快门速度、测光也都难以保证,所以不做推荐。

后期奥林巴斯便一头扎入了不可换镜的胶片单反的开发,也诞生过一些堪用的机型。但基本上都是机身上套了一个旅游头的机型,在这个画质为王的年代,着实没什么好多说的。不过在袖珍相机和大型旁轴相机方面,奥林巴斯可圈可点,我们后面再说。

Leica 莱卡

莱卡是相机界的奢侈品——但这也并不是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在上个世纪,尤其是胶片机和MF的年代里,莱卡积极地和其他厂商进行竞争,这里面不得不说的,就是R系列单反相机。

莱卡的R系列命名方式接近M系列,和M系列一样,R系列的辉煌,是从R3开始的。

但R3严格意义上并不是Leica的产物,它由美能达XE改进而来——考虑到该机目前“皇帝”般的售价,相比XE,它确实不值得推荐。

但反过来说,这恰恰是技术先进的保证嘛。

Leica R3,和美能达XE“完全一致”的机顶Leica R3,和美能达XE“完全一致”的机顶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Leica R3一直到R7的机器其实都是跟美能达的合作产物。更不要RE这种缩水玩意了。唯一的优势则是使用R系统卡口镜头——不过我建议转接。

R8,Leica 自主设计的R系列相机,发布于1996年,有过片杆,机身性能基本向RTS看齐,但外观见仁见智吧,我觉得是没有R4-R7的好看了。

R9,最后的机型,和R8相比改进很少(因为R8其实没啥可改进的了,主要是灯啊,闪灯系统方面的),购买意义小,收藏意义大的机型。


剩下的单反相机则基本是各类系统的附庸。由于实力的不足,一些厂商(如Ricoh)开发机身,依附在其他系统上进行产品的贩售。接下来,我们聊聊大家喜欢的,袖珍相机。

PS袖珍便携相机

拍得到的意义远大于拍好。全天候以及生活化摄影的理念,使得很多口袋相机作为一个需求被提上日程。下面的相机实质上都是不可换镜头的旁轴相机。他们也都拥有一个称呼:傻瓜相机。此类相机在2000年前后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都有,拿出家里藏着的宝贝,兴许能让你再拍一次。

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几乎各大相机厂商都开始针对口袋相机进行了开发,这其中不乏精品。由于不存在系统互换性的问题,这里我们仅按照机型来分析和列举。

Ricoh GR

数码GR的发售使得胶片时代的GR又火了一遍(当然,还有森山大道)。

胶片时代的GR主要是四款相机:GR-1,GR-1s,GR-1v,GR21。除了GR21采用了21mm的超广镜头外,其他三款相机都是28mm定焦。

现在售价极其昂贵的GR21现在售价极其昂贵的GR21

GR系是街头抓拍的巅峰。小体积,便携,快速操作与优秀的成像质量。不可不谓摄影武器中的“贴身匕首”。本质上讲,GR1,GR1s和GR1v之间的主要功能啥的并没有什么区别,而GR21就是改用了21mm F3.5镜头的GR1。不论是GR1身上搭载的28/2.8,还是G21上的21/3.5,都是素质非常好的镜头,甚至都被做成了L39卡口的旁轴镜头,供旁轴用户去使用,可见一斑(TC1也有这待遇)。

还有一个廉价版,GR10,砍掉了光圈优先和曝光补偿。便宜不少,但这两个功能着实实用,大家自行斟酌。

GR系列有个通病,就是液晶屏容易坏——修好了还是容易坏。我建议购买二手的时候不如就买坏的,受不了就去修——反正都20年前的机器了。此外,取景器也比较脆弱,容易损坏,镜头也会有伸出不顺畅的故障。

另外,GR1s的改进点是取景器,GR1v的改进点是支持广的胶卷iso范围,并且支持自己设定iso(即不按照DX码设定)。如果你长时间使用vison3之类的电影胶片,那么GR1v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实际上我觉得通过曝光补偿也可以做到,其实没啥所谓。)

为了便携与隐蔽性,GR也牺牲了不少,包括过片速度和电池效率,以及最高只有1/500的快门。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尽管价格高企,GR依旧值。值得一提的是,陈冠希也使用GR1v,趁着还没被热炒先买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保有量高,没那么容易炒热,加上陈冠希也老了。

此外,ricoh还推出过一个以宽幅为卖点的R1系列,包括R1、R1s、R1e,R10。搭载30/3.5镜头,R1s是MC镀膜的R1,R1e是砍掉了真宽幅模式的R1(宽幅模式下24mm),R10则是最廉价版。其实这么看,R1的性价比还挺高的,只要你能接受它的F3.5就行。

Minolta TC-1

美能达在胶片机时代具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在PS机市场上,美能达给出的答卷是TC-1。

爱好胶片摄影的进!实用向胶片相机选购指南之135篇

不含糊地说,TC-1比GR还要小巧,且画质一样地毫无保留。精美、小巧、无所不能,你可以将所有地赞美之词放在TC-1身上。

但小到几乎无法看清楚地取景器,最大只有3.5的光圈,最快只有1/750的快门。TC-1的目前市场情况是比GR还要贵一点,但没办法,明星机种。

CONTAX T

刚才谈到了“明星机种”,那CONTAX的T系列自然当仁不让。我们已经聊过,CONTAX出场自带一股“贵气”,毕竟能大摇大摆地在镜头上打着Carl Zeiss的标记,是其他日厂没法比的。

T系列是CONTAX的PS机,实际上这个系列很庞大,包括:

T,T2,T3,TVS,TVS,TVS2,TVS3,TIX。

其中T/T2/T3都采用了Sonnar T*的38/2.8镜头,而TIX则是APS画幅机器。TVS系列则是变焦机型。从市场价格上来说,T系列最贵。TVS由于变焦的原因,目前不是太受待见。

TVS1和TVS2的镜头是一样的,到了TVS3镜头变成了30-60/3.7-6.7,前两代则是28-56/3.5-6.5。第三代的T和TVS采用了超过1/1000的快门速度(T3为 1/1200),而其他机器则只有1/500。TVS2相比于TVS1的主要变更点则是镜头内置。

T初代则需要手动对焦。全系列T都存在液晶屏易损的问题,这点和GR不同,GR是坏了不动作,而CONTAX这边就是漏液,这个问题在G系统上一样,是通病,常见病。

保时捷设计,蔡司光学加持,像不像著名手机品牌?保时捷设计,蔡司光学加持,像不像著名手机品牌?

Nikon Ti

nikon一直是日本光学厂商里的领军者,在PS机这件事上,尼康的套路完全令人把持不住,那就是Ti系列。

Ti系列包括两款相机,28Ti和35Ti,测光精准,镜头素质优秀,机身造工可靠,测光先进,还搭载了堪用的自动对焦组件,宽幅模式等实用功能。当然,取景器也没有太大。

比较特别的就是机顶的指针式仪表,让这两台机器像是个“机械艺术品”。最为酷炫的就是T门下快门按下去仪表盘开始充当指针秒表的动作了。亮骚、无它。

据说这个仪表盘来自Seiko,左边是对焦距离,右边是光圈据说这个仪表盘来自Seiko,左边是对焦距离,右边是光圈

镜头可以收缩,35/28Ti在产时间不长,价格高企,市面上的保有量也并不大,机身比较贵,但值得一买。如果说尼康有些理工男的气质,28/35Ti应该是把这份理工男的浪漫发挥到极致的作品了。

Fuji Klasse/TIARA/NATURA

Fuji在PS机上的造诣显然没有前面说的那几家名气大。Klasse是一款能和其他名机相抗衡的便携机。38/2.6的镜头画质上不逞多让,后期还有改进版的Klasse S和采用了28/2.8的Klasse W

但做工相对来说稍显粗糙。后期Fuji在Klasse的基础还制作了TIARA以及月光机NATURA。

Natura早期包括NATURA S和NATURA BLACK,均采用罕见的24/1.9镜头,既广又亮,F1.9可以说是超大光圈了。后期的NATURA CLASSICA和NATURA NS则是F2.8-5.4的变焦机了。而TIARA则是28/3.5。

TIARA采用滑盖式的镜头盖,颜值很高,非常现代且具有相当不错的体积控制。

Fuji TIARA是我心目中颜值最高的PS胶卷机Fuji TIARA是我心目中颜值最高的PS胶卷机

不过非常可惜,不管是Klasse、TIARA还是NATURA S,都因为存世量少,价格扶摇直上,比起更为出名的兄弟们,机能上不占便宜,价格还贵得离谱。(比如2018年中,一台Natura S要价5000-6000人民币)

Rollei 35

Rollei 35是小型135相机的开拓者。其镜头素质在当时令人印象深刻。功能基础、合理,结构精巧耐用。但Rollei 35在功能上相比末期的胶片PS机来说,十分羸弱。

首先便是测光,CdS使得Rollei 35系的测光都有严重的不准确问题——何况还是在古老机器的情况下。

其次镜头随由施耐德、蔡司操刀,但毕竟已是约50年前的设计,没法和胶片时代末期的画质相提并论,再次是没有光圈优先,操作繁琐,快拍不快,非常尴尬。

当然,还有终极麻烦,作为一个旁轴相机,Rollei35并没有测距机构:意味着这款相机其实是个估焦相机。拍摄的成功性、稳定性都非常差。

而后期的AFM35,则实际上并不是禄来产物,是富士Klasse的马甲产品。

Hexar AF

稍稍大的机身,此外,完美。

HEXAR AFHEXAR AF

HEXAR的光学参数几乎完美:35/2的镜头满足绝大多数摄影需求,特别是街头摄影。画质更是不用多说,喂饱135底片绰绰有余。当然,HEXAR还有个可换镜头的兄弟,我们接下来再说。

安静、隐蔽,掏出来,未经他人注意,你就完成了拍摄。自动过片,PAM档一应俱全。取景器的大小比之前一通PS机舒服了很多,也是因为机身体积的问题,实际上Hexar AF看起来就像一台高度电子化、不可更换镜头的leica M6。本机采用主动式的红外线对焦,速度快是不指望了,但准确度还行。

不过缺点也并非不存在:最高1/250的快门。另,市面上存在黑色和银色的Hexar:银色是早期机型,黑色为后期,黑色的统一为静音快门,银色则不一定,购买时是个杀价手段。

OLYMPUS Mju

奥林巴斯一直扮演着不温不火的角色。PS机年代,奥林巴斯的扛旗作品是Mju——实际上Mju没有参与过任何高级PS机的竞争,它只是入门级的消费相机。

Mju是个庞大的家族,有变焦、定焦等一堆机型供选择。但总体来说,都是傻瓜机、掏出相机就拍的设定,此外,生活三防也是特色招牌,但在2018年的今天,大家还是不要挑战相机的设计比较好。定焦机目前炒得挺高,但实际上画质也并没有特别好。初代MjuI采用了35/3.5镜头,二代则改为35/2.8,塑料机身。一代的对焦很弱,但二代开始就“还能用”了。zoom机型也并非不可用,但记得一定要买二代。实际上变焦机也有三代。欧美它被称为Stylus。

三代的广角变焦机Mju-III 100型性价比还可以,但需要好好淘。此外电镀款不值得。2代综合购买价值最高,但也价格在涨。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外壳塑料,Mju实际使用中报告的故障并没有前面的“高级相机”多,可以算作是可靠性不错的表现了。

Minox 35

Minox 35推向市场的初衷,就是廉价的德国相机。它做到了。并且,由于很多原因,Minox保有量大,在国内也还没有被炒热。

型号繁多,比较有价值的是35ML和35GT-E。当然,越新越好,顶配的话自然是最后推出的GT-E。最末期的35AL是35/4.0,购买和使用价值都不高。有一些机器所使用的电池现在已经停产了,这个需要注意,特别是35GT,它使用了特殊的5.6V电池。

塑料玩具般的Minox 35GT塑料玩具般的Minox 35GT

但不得不说,Minox的造工和细节都比较粗糙。并且,全系列都没有配备可以调节的曝光补偿功能:仅仅在一些型号上搭载了1.5ev的逆光补偿。Minox35全系采用镜后测光,但可惜的依旧是CdS测光元件,只不过生产年代其实比较靠后,还算比较准确,电子镜间快门也堪用。是另类的好选择。

Konica Big Mini F

Konica Big Mini是个大家族,F则是其中第四代的旗舰型号。

搭载35/2.8,最高快门速度1/450,堪用。降一级有第三代的301可用(35/3.5),此外只提供3档的曝光补偿:-1.5/0/+1.5。

在一众PS机中并不算出色,但外形可人。电池什么的也没有什么缺点。对焦速度堪用而已,并不突出。

不差钱的还是买Hexar AF吧不差钱的还是买Hexar AF吧

leica Minilux/CM

leica就是Leica,它那么……我是说牛逼,也那么贵。

Leica 的PS机器并不算少,C1,C2,C3,mini系列和minilux以及CM。

Comapct MComapct M

其中值得一试的,应该是Minilux 40和CM。均搭载了40/2.4的镜头,在规格上也独树一帜。

minilux产地是日本,CM产地在德国,目前后者价格上是前者的至少两倍。但性能上没有太多差距。CM是Compact M的意思,对于Leica来说,CM显然被寄予了厚望,但实在太贵,保有量也不大。并且,CM是在2003年推出,此时数码化的浪潮已经开始,实有生不逢时之感。

值不值,大家自己看。此外,Minilux常见E02错误,大家自行掂量。


旁轴机型

相比大家常用的单反相机。旁轴相机的拍摄体验十分有趣,适合悠闲的Lifestyle式摄影。本身旁轴是有很多缺陷的,但是在不断的改进和努力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使用者的克服),旁轴机也比较好用了。

但旁轴也有优势,比如明亮广阔的取景器、更小的机震——可以下放安全快门,广角端更好的对焦精度。

Bessa

在福伦达被Cosina收购后,Cosina推出了现代化的Bessa系列旁轴相机。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胶片旁轴相机,并且由于价格合适,生产和销售的时间都比较新,具有比较好的实用价值。

Bessa是个大家族,包括L/R/T,R2M/R2A,R3M/R3A,R4M/R4A。

简单来说,Bessa L和R是L39口,其他机器则是VM口——实际上和Leica的M口以及Zeiss的ZM口具有互换性。Bessa T和L没有取景器,需要用外置取景器进行拍摄,而R是一台全手动相机。此外,R2系列有针对CONTAX和NIKON的老旁轴卡口开发的R2C和R2S

R2/3/4的区别是取景器放大倍率:0.72/1/0.52,同时带来的则是取景线框的差别:

R2系是35mm起步,R3系是50mm起步,R4则可以广到21mm。后续的M表示其为手动曝光控制,而A后缀则表示提供光圈优先档。

Bessa系提供正负两档,半档调节的曝光补偿。最高1/2000的快门速度,足够应付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拍摄需要了。

Bessa R2ABessa R2A

除了Bessa外,包括Rollei 35RF以及Zeiss Ikon ZM也是出自Cosina。35RF是由R2A OEM而来,基本可以认为是R2A换壳版,唯一区别是取景线框。

但Zeiss ikon就不同了。sw不建议购买,因为没有黄斑,而另一款ZM则是探讨的重点。不过Ikon并不便宜。和Bessa的区别主要在相比于Bessa而言更长的基线,这样对焦更准确,两者的快门组件基本一致。做工方面见仁见智,从感觉上说,反正应该是都不如Leica M系的。不过做工方面,网络上很多指摘R系列使用塑料外壳,我认为这是误传:R系列相机使用铝合金外壳,虽然谈不上多坚固,但也绝对不属于不耐用的范畴,此外,漆水还算牢靠,放心使用。

Hexar RF

Hexar RF是Hexar AF的大哥——也就是可换镜的Hexar。Hexar RF的放大倍率为0.6x,有1/4000的快门,十分先进。自动过片,电子化极高。是极少数不需要手动过片的旁轴相机。

造型经典以外,更能看出Konica当年的技术实力。不得不说,Hexar RF是最先进的M口旁轴相机——即便把Leica拿进来比较,还是一样的。

先进的Hexar RF先进的Hexar RF

不过Hexar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无欠:排线有设计缺陷,容易故障。还有硬要找的缺点,就是因为电动马达过片导致这个机器耗电量有点大了吧。

CONTAX G

强者从不屑与他人共舞。

日系的旁轴机,总归要考虑蹭一蹭莱卡,在那个日系做小弟的年代里,大家都做L39卡口,到了后来,就是想办法蹭一下M系统,装上自己的电子技术,使得自己成为“更便宜更好用的Leica”。

但CONTAX不是,它瞄准电子化、自动对焦的大潮,想都没想,另起炉灶,开了个新系统,叫CONTAX G。

G系统的机身只有G1和G2,一代和二代,仅此而已。全部支持自动对焦,主动式AF+被动式AF,本身也带基线,也有对焦辅助灯。

异同点很简单:G2升级了快门组件和对焦模块。此外在一些操作细节上有些区别。

从拍摄的角度来看,G1也完全够用,考虑到目前G1巨大的保有量和价格,十分划算。

“美妙”的CONTAX G2“美妙”的CONTAX G2

CONTAX G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点就是G系统的镜头。CONTAX确实厉害,一口气推出了常见的所有镜头。CONTAX G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系统,包括G45 G28 G90以及大家口水的hologon16,biogon21,planar35,以及一支标变:35-70/3.5-5.6。

但好景不长,自1996年发布CONTAX G以来,到2005年,仅仅10年,CONTAX G系统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不禁令人唏嘘。目前市面上G1的价格和G90以及G28、G45的价格都挺合理,而且也有支持自动功能的E卡口转接环,不论是玩还是用都有了保障。

对于毫无其他系统负担,预算不太紧的想尝试胶片摄影的朋友,我都推荐G1+G45或者G28的组合,体验有趣且优质,画质也相当有保障。

Minolta CLE

美能达CLE地位不可撼动——主要是因为它是第一台带SPD测光及A档的M口旁轴机。那时候应该是美能达和莱克的蜜月期:莱卡出了CL,美能达出了CLE,美滋滋。

最高1/1000的快门速度,提供了28/40/90三种线框。有触摸启动测光功能(RF机器是半按启动测光,对焦手动,有效省电)

Minolta CLE被寄予厚望:Minolta干脆开发了28/2.8、40/2、90/4三款“原厂镜头”与之适配。能收到大全套,可以说是十分有收藏价值的。

但现在来看,过于古老的Minolta CLE的实用价值是不如Bessa R2/3/4A的。

Nikon S

尼康制作过旁轴相机——应该这么说,早期的日本相机厂,或多或少都做过leica或者contax(当时还是Zeiss自己的CONTAX)的仿制工。

S是尼康旁轴相机产品序列,当年尼康是CONTAX的仿制工,但后期的Nikon SP则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机器。后来尼康SP被重新翻出来重新制作了一批,被称之为Nikon SP Limited。

但不得不说,实用价值太小,收藏价值比较高。

没有A档,更连测光也没有,毕竟50年代机皇,不要要求太多没有A档,更连测光也没有,毕竟50年代机皇,不要要求太多

Leica M

在旁轴的世界里,Leica M就是王者。但说到现在拿来实用的,大概也只有M6 M7 MP MA四台了。CL勉强算上,M3靠颜值挤进来。

在复杂的M产品序列里。其实只有M7有光圈优先——而且操作相比日系的旁轴机,还挺繁琐的。

MA是砍掉了测光的MP,MP则是加上了测光的M3,M6是改动外形后加上测光的M3,M7是加上了光圈优先的M6。

至于M3,就是全机械基础型,CL则是跟Minolta联姻的产物,是没有光圈优先功能的CLE。(其实重点是基线变短了,同理,以实用讲,不如Bessa R2A)

Leica CL,同样也有Leitz Minolta标的Leica CL,同样也有Leitz Minolta标的

至于Leica的价格,那我就不多说了。MP和M7基本上都在13-18k,而且还有进一步涨价的空间。至于M6也不会便宜,10k左右。M-A有新机在售,价格我就不多嘴了,大家都懂的。

大型旁轴相机

这一类相机大抵都可以归类到那篇当年的文章中去,时至今日,都是淘宝炒洋垃圾商家们的好资料。但包括以Canon QL17、Konica C35等机器在内的一系列大型旁轴机,其实都可以算作是普及型相机。

他们大多诞生于1960-1970年代,彼时的测光组件还大多是CdS,极其不可靠,大多数相机连个像样的光圈优先或者手动功能都没有。一些相机的电池也因为年代问题停产,成了没法实际使用的相机。

不少相机为了成本上的考虑,甚至使用环境光测光,曝光准确度难以保障。

这样的胶片相机可能更适合作为被拍摄的道具,而非拍摄工具。从收藏角度来说,选个有眼缘的即可,但从拍摄的角度来说,这种相机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在你有更多准确的选择作为前提下。

M口相机的镜头选择

M口相机未必意味着巨贵的莱卡镜头,现阶段莱卡的镜头的炒家着实要命。

首先是福伦达VM和蔡司的ZM系列,经济实惠,现代镜头几乎都可以喂饱胶片的分辨率。小巧可人只要3000的35/1.4不来一支吗?

此外就是美能达以及柯尼卡在制作自己的M口相机时留下的一些历史产物,它们是胶片摄影后期的产物,也值得买入。此外还有一些情怀头,比如GR镜头的L39版本。

考虑使用L39转接环,那么苏联老镜头都可以考虑了呢,以Fed为主。

而说到第一方的原厂Leica,某些非在产的高价镜头,实在是不建议购买。

结语

想到哪写到哪,就有了此文。

考虑到最近胶卷的火热,我也就写了这篇文章帮助大家选购自己的胶片相机。胶片时代的相机设计,远比现在要更百花齐放,更多的奇思妙想和更多的尝试都浓缩在长长的相机发展史里。与当今数码单反、微单不同的是,胶片时代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法宝和独门秘诀,且远比现在复杂。所以买相机是件难事,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有错误还请斧正,如有不明白的可以评论或者联系我,我会尽力解答。

但不管如何,转上胶卷去拍出自己心中所想,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最应该追求的。

善其事、利其器。希望在胶卷已经衰落约20年的今天,大家依旧可以体会到老系统的魅力。

展开 收起

Canon 佳能 EOS R6 Mark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6 Mark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9309.05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7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7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7298.85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50 APS-C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50 APS-C 微单相机

4248.1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10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10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5699.05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100 微单相机 4K视频拍摄 R100 18-45mm镜头 黑色

Canon 佳能 EOS R100 微单相机 4K视频拍摄 R100 18-45mm镜头 黑色

2981.86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5 Mark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单机身

Canon 佳能 EOS R5 Mark II 全画幅 微单相机 单机身

29988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8 全画幅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8 全画幅 微单相机

8397.05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P 全画幅 微单相机

Canon 佳能 EOS RP 全画幅 微单相机

4999元起

Canon 佳能 EOS 90D APS-C画幅 数码单反相机

Canon 佳能 EOS 90D APS-C画幅 数码单反相机

6199元起

Canon 佳能 200D II APS-C画幅 数码单反相机

Canon 佳能 200D II APS-C画幅 数码单反相机

3799元起

Canon 佳能 PowerShot G7 X Mark II 1英寸数码相机(8.8-36.8mm、F1.8-F2.8) 黑色

Canon 佳能 PowerShot G7 X Mark II 1英寸数码相机(8.8-36.8mm、F1.8-F2.8) 黑色

4409元起

Canon/佳能EOS R100微单相机 APS-C画幅4K高清视频入门照相机

Canon/佳能EOS R100微单相机 APS-C画幅4K高清视频入门照相机

3324.05元起

OLYMPUS 奥林巴斯 OM-1 M43画幅 无反相机 单机身

OLYMPUS 奥林巴斯 OM-1 M43画幅 无反相机 单机身

10499元起

Canon 佳能 R100+RF-S18-45 STM 微单相机 4K高清视频 小型轻量便携

Canon 佳能 R100+RF-S18-45 STM 微单相机 4K高清视频 小型轻量便携

3511.82元起

Canon 佳能 EOS R50 APS-C画幅微单相机 黑色 +RF-S 18-45mm F/4.5-6.3 IS

Canon 佳能 EOS R50 APS-C画幅微单相机 黑色 +RF-S 18-45mm F/4.5-6.3 IS

6097.1元起

Canon 佳能 EOS 200D II 18-55mm STM镜头套机拍摄必备套装

Canon 佳能 EOS 200D II 18-55mm STM镜头套机拍摄必备套装

5499元起
160评论

  • 精彩
  • 最新
  • 差评,没有我的135压箱底机器,XPAN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xpan其实是一个介于120和135的机器。当然 确实是遗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xpan就是135啊,只是一次用了两张底片的量形成宽幅而已,也可以选择一张底片的格式,回到普通135尺寸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说起来奇怪的是,我10年买m6机身9000块,现在18年还是这个价。。。10年买奥巴u2就299,现在都899了,怎么越是一般的机子价格涨的越快。。。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低成本装*相机都涨价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M6存世太多了,而且又耐操,U2那塑料身子骨,坏一台少一台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8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之前在德国玩,跳蚤市场收了台,复古相机胶卷相机单反富士卡st805 ,购买凭证都在 [吃土]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fujica 是M42单反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嗯,点我头像,里面有介绍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半业者表示楼主写的挺中肯的,但m系部分稍有瑕疵。大家推崇m3并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m3有着系列最精巧透亮的旁轴取景结构和系列最长基线,光从结构上就和后继机种有本质区别。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所以MP并不是M专业,而是M完美。基线长度是RF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你看Bessa R的缺点就是基线太短。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基线和取景都比较简陋了,正经干活还是F3可靠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全看完了,有个小错误,泥坑的F80是支持G头的,完美使用。不支持AIS头测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谢谢勘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想弄个fe2或者fm2试试,楼主有啥建议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买FA,这机器在价格上被低估了。活着直接F3,高一级不一样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考虑fe2主要是有测光,用起来应该会简单一点。请问FA测光也ok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很多人说eos5的眼控不好使,我买过两台,都挺灵的,看妹子胸就对妹子胸。ps机这两件价格买涨,普遍翻了一倍,t3这种明星机更是三四倍。巧思af版本很乱,但最初版本应该是黑的,然后出的银色的silver和classic,另外还有rhodium版。很奇怪,这机器前几年感觉存量很大,这两年一下子就少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有一些囤积居奇的。还有一些人买回家捏着不出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家里幻灯机,黑白放大机都在吃灰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哈哈 回收放大机。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胶片怎么洗怎么扫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现阶段除了黑白还是都给淘宝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很多相机都已经炒起来了 尤其t3 t2 已经没法买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得怪韩国明星。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135还用什么胶片 跟数码比还有优势嘛?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拍照的目的又不是比个高低贵贱,你掏一台a7r3出来自然是大杀四方,但又如何?我有数码,不妨碍我玩胶片,都玩了,还要什么优势,好玩足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lonzouy 一个暑假都在玩胶卷。昨天打开微单发现居然一年都没拍过了。也用的sp配太苦玛,但是之前拍1/500和1000快门总是会幕帘有问题,半张照片上都是黑的。前天专门把各个光圈上的几个快门测试了一下,一卷都没问题,幕帘问题随机出现就很难受了。麻烦问问,最近想买富士的tiara,3.5的光圈够用吗?理光的gr r1系列的宽幅是伪宽幅还是xpan的那种真宽幅?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遮挡宽幅。但有趣的地方是,R1s可以让30变成24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你好,我没遇到过你说的帘幕问题额。我感觉在慢速快门下出问题的几率应该比高速快门要高啊,而且老的机械快门,可能需要保养一下了,开关的过程有时候会有粘滞。或者在收一台,宾德机子不受待见,价格也不贵。我没有玩过Tiara,所以没办法给你评价,但看网上的评价是物美价廉。我觉得一般来说3.5拍不了的,大半档快门2.8也还是拍不到。。。所以没必要太纠结,3.5一般是够用了,室内拍得多的话上400的卷就好。我觉得老的PS机子,特别需要关注对焦系统,毕竟一卷下来半卷糊的也是糟心。。。理光是伪宽幅,感觉没什么意义,自己回头裁剪下一个道理。我也想玩XPAN,想玩617,但是太贵了,买不起。。。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作者真是胶片科普的良心啊,推荐种类挺全面的了。om1其实不是很容易坏,关键做工小巧精致,O记头都不错,还有1.2那款很迷。倒是自动ps机,hexar、t系,minilux蛮容易坏的。rollei35色彩也是惊为天人。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时间长,机械快门容易不准,这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坏”。当然 O记精巧的机身令人印象深刻。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55 1.2的鱼鳞头价格一直很坚挺的高 [倒地]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学生党,想玩胶片摄影,但是不要估焦的,也别太重太重不要傻瓜机和旁轴机,想要一台颜值好点的135胶片单反,除了那些熟知的豆瓣四神机意外,还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喜欢那种柯达的风格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柯达风格你买胶片就行了。胶片机选购指南我写过一篇,你自己翻。四神机是啥?我应该都没用过……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佳能ae1 奥林巴斯 om1 美能达x700 尼康f2还是fm2来着, 纠结,想买个胶片机,楼主给推荐个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楼主厉害了!又学到不少,目前手上就一台品相非常好的,测光完全正常的OM1 501.4套机,我还想再买台胶片机不知道入哪个比较好,之前请教过不少人觉得手上有台135的了,就不需要再入135的,楼主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没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关于135的胶卷相机,我自己的组合是Eos1v和Bessa R2A,希望可以帮到你,我也都写了晒单。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想请教楼主,我是佳能的eos kiss单反胶片机,现在不知道小痰盂买二代还是三代,听说三代在胶片机的表现不如二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建议买新不买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今天本地闲鱼400收了一个99新的,转接M100连续对焦噪音吵得想丢出去,接到eos kiss上反而能接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最近想入一款ps胶片机,预算2000左右,希望是定焦镜头,麻烦楼主推荐一下,谢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些东西都在涨价。你看中什么机器自己去看吧,我觉得ps胶片机性能都不好,因为顶级的那几个体验都不好。AF性能落后,交互难受、画质欠奉,一堆问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大概数了数,玩过其中提到的二三十款胶片机,手上现在还有几十台。。。不得不说,这是真的老司机的文章,就我玩过的,评价基本中肯可靠。和网上装X瞎BB的不一样。尤其是对OM系列的评价,好用的OM-1、2太少了,测光不准快门故障太频发,佳能AE-1也是名不副实。除去啸叫的快门,A-1真的不错,做工也好。但是我觉得EOS-5的对焦比3准啊,可能是因为戴眼镜的缘故?尼康的单反都是杠杠的扎实,现役日常机子FE2。。。宾德的机子不要测光还是很好的,头也不错,可惜现在没落了,特别喜欢M42口的SP系列的手感,搭配太古码50/1.4,逼格拉满。玩过的几款PS机子小巧方便,就是电池贵,对焦飘,现在反而觉得手动对焦让人放心。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手动对焦对近视眼来说蛮痛苦的 [装大款]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没有索狗的评论区格外神清气爽 [高兴] [高兴] [高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让我想起10年前每天刷色影无忌和中华相机网的日子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中华相机网,这个玩的人不多,现在好像很没落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好多老人都找不到了。我只有在中华网敢先款。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0K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