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津浓Wave Rebellion Pro深度测评:削掉了后跟,它成了当下符合规定的最厚底竞速跑鞋
Wave Rebellion Pro应该是2023年最让我期待的一双竞速鞋。
这几年厚底新材料+类似于饭铲形状的碳板鞋几乎每个品牌都有推出,玩透这种运行理念后每家又开始鼓捣中底结构,试图拼命榨取出中底的所有潜力。所以近两年竞速鞋的中底镂空都五花八门,外加为了满足国际田联规定把单片单板拗成各种形状。早前已经有不少无后跟的概念鞋型设计稿流出,不过挺意外,第一家真正做出实物的是美津浓。
Wave Rebellion Pro非常有意思,值得好好写一下——比如如何完美绕开国际田联要求中底至多40mm厚的规则,比如“无后跟”到底是怎样的跑动原理,比如经典的wave波浪片在厚底竞速鞋上又发挥什么作用。
我也确实很久没写过美津浓的跑鞋,所以文中会放不少关于这个品牌过往技术和材料的回顾,万一记忆有偏差,多多指教。这篇争取把Wave Rebellion Pro完全说透(全文约6476字,41张图)——
一.Wave Rebellion Pro的设计理念解读:最厚的合规竞速跑鞋,内核倒是径赛钉鞋
美津浓的“障眼法”,Rebellion Pro如何完美绕开40mm的规则限定
视觉上,Wave Rebellion Pro最直接的冲击就在削减了后跟的体积,因此有人直接叫它“无后跟”跑鞋——实际上美津浓只是尽可能减少了后跟位置的触地面积+抬高后跟高度,顺带把后跟的触地着力点往前挪。
这样站立和走路时会有强烈的异样感,能明显感觉到后跟少了一块(毕竟多数人走路都是后跟先落地)。不过如果中前足/全掌落地的跑姿,不适感倒远比看上去要少,稳定性居然也不错。
与其它厚底鞋中底碗托结构造成的“虚高”不一样,Rebellion Pro是中底是实实在在的厚实,最大离地高度超过了50mm,简直是限高令的法外狂徒——厚底碳板鞋问世后,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想限制超级跑鞋的额外加成,要求职业选手的路跑竞速鞋最大高度不能超过40mm,否则成绩不被认可。
国际田联也出了很详细的测量规范,比如寄送市售版42码的跑鞋,在鞋垫长度的12%-75%位置间测量大底贴地后的垂直高度——不过因为削掉了后跟,Wave Rebellion Pro反而有了不同于其它鞋款的触地点,等于按规定的触地测量后,它的高度“实测”并不违规,非常机智的合法化了。
我实际测量了一下:
后跟位置完全贴合地面后,蓝色(后跟最低触地点)处的中底垂直高度约为32.5mm;
黑色(差不多是触地后整个后跟的中间)高度约为39mm,也就是官方给出的后跟高度数值,低于40mm;
而正常站立状态,红色(最高点)达到了55mm。相当于实际穿Wave Rebellion Pro,增高了至少50mm。
前掌高度同理。官方数值34.5mm,而实际的站立触地点(橙色)差不多40mm。
因此,官方数据,Wave Rebellion Pro前掌34.5mm,后跟39mm,前后掌落差4.5mm,都很合规嘛。然而更接近真实穿着状态的则是,前掌40mm,后跟55mm,前后掌落差超过10mm。妥妥的超纲了……
如果你第一次上脚Rebellion Pro,发觉它比其它合规厚底鞋更增高,那么相信你的判断吧。
另外,它的前后掌落差要比很多慢跑鞋更高,再加上前掌大底的弧度+中底SSA结构的滚动感,脚感就与很多零落差跑鞋的差异更大了(一般前后掌落差小于5mm即可视为零落差跑鞋)。零落差跑鞋某种程度上是用肌腱去跑步,对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刺激相当明显,而Wave Rebellion Pro倒不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啊,不实际测量+上脚,只看官方的中底数值,显然很多人都会误解。这也是Rebellion Pro设计激进的一面。
近两年几乎每个品牌都推出了超厚底跑鞋,比如nike的tempo(46mm)、new balance的sc trainer(47mm)、adidas的prime x(50mm)、asics的superblast(45mm),等等。但在研发之初它们就知道厚度超规、不能作为正式比赛竞速,所以这几双鞋的定位也全都是速度训练/长距离训练鞋款。
截止2023年3月,Wave Rebellion Pro就是所有顶级竞速鞋里,满足了国际田联要求、又在事实上厚度达到最高的一双。
Rebellion Pro内核基因:加了缓震厚底的田径径赛鞋
当下绝大多数「厚底碳板长距离竞速鞋」,都是基于路跑鞋的设计理念,把传统中底EVA之类材料升级成当下其它基材,比如近年最常提到的尼龙弹性体、TPU及各种混合材料等。然后通过碳板和中底结构,去最大程度激发中底材料的形变回弹,达到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跑动效率的结果。
很多更短距离(比如五公里十公里场地径赛/路跑)的竞速鞋,则在厚底的基础上再去压缩体积,进一步轻量化。
不过Rebellion Pro却反着来,设计理念来自自家的Chrono Inx(美津浓最经典的一双短跑钉鞋),倒更像是“加了缓震厚底的田径径赛鞋”。研发阶段美津浓还尝试过中底分离的版本、远比这几年分离式中底路跑鞋更为激进——如今这双看起来无比硬核的Rebellion Pro,已经是温和了很多的市售版(关于设计理念,有兴趣可以搜一下设计师Shunsuke Aoi和Ayako Suzuki的阐述)。
Chrono Inx定位短距离径赛钉鞋,很难想象它是Rebellion Pro的设计理念来源。
美津浓官方对Wave Rebellion Pro的定位非常高,完全为最顶级精英选手打造。从Wave Rebellion三双产品矩阵也能看出来,Wave Rebellion Sonic建议全马完成时间在330内、Wave Rebellion Flash在3小时内,而Wave Rebellion Pro只写了“For Elite”,大有上不限速的意味。
——想要实现Rebellion Pro这种中底结构的效果,即尽可能降低踝关节屈扭矩负功,速度需达到16~20km/h,折算下来每公里配速3分45~3分整,全马在238的水准……
所以如果平时跑强度训练时配速没法达到4分内,都很难驾驭好Rebellion Pro这双鞋。可以说非常的残暴了。
Rebellion Pro的后跟比较薄,支撑却很韧,包裹感和后侧设计倒是与田径钉鞋的感觉很像。
二.逐一解析Wave Rebellion Pro的材料和使用科技
中底SSA结构、碳纤维wave波浪板、enerzy lite中底材料、G3大底。逐一解析——
SSA(Smooth Speed Assist)结构
很多人只看到Rebellion Pro不见了后跟,其实它的前掌弧度不见得最翘、但触地点到鞋头的上扬弧线却可能是最长的——一前一后翘起,中足很小面积贴地,营造出动态不稳定结构,就像最原始的摇摇板一样。
所以跑者穿上后会有非常明显的向前感,也有很强的欲望去往前迈步,外加极厚中底(尤其是中足最高位置)+刚性很强的wave波浪板的存在,夸张点讲,跑者是一路“摇”着向前的。这个结构尽可能降低了踝关节屈扭矩负功,也降低了小腿肌腱的压力。
另外,因为后跟体积被大削减,当跑者在长距离/高强度后肌力下降时,即便落地步伐更重,触地后也会很快被SSA结构引导至向前、而不会出现刹车那样的剪应力。
这点后面实测部分会再展开。
碳纤维wave波浪板:前掌镂空增强过渡感,中足大面积高刚性蜂巢结构,后跟和内侧支撑防过度内旋
wave波浪板算得上美津浓最当家的科技,最早诞生在1997年第一代wave rider上。我2012年开始跑步,wave rider 13是我最初几双跑鞋里的主力,还穿着它跑了处女马。
wave波浪板也是一步步鼓捣出来的,实际上美津浓从80年代起就想在运动鞋中后侧放点东西,起到稳定作用。想法也是很坚决,于是在85-93这八年里疯狂爆科技,尝试了很多玩意。从sorbothane、transpower、transtab到dynamic foot contour,最后终于定下了波浪形的wave板形态。
再针对到不同的内外翻足型,wave的形状还不太一样,有扇形wave(外翻)、平行wave(内翻)等——近年美津浓跑鞋比较低调,依然能对各种wave波浪板如数家珍的跑者,我猜测年纪都不小了……
除了提供稳定性,wave波浪板也能在下落的瞬间吸收形变,然后恢复正常形状,等于也会起到一个回弹的力。
13年北马穿的wave sayonara,是那两年我最喜欢的马训鞋代表。
wave波浪板最常见材质是尼龙弹性体,比如近几代wave rider都用了阿科玛的Pebax Rnew(尼龙弹性体本身拉伸强度和弹性恢复的性能都很出色,再把这种材料超临界物理发泡,也就成了这几年广泛用在顶级竞速鞋的各种尼龙中底了。法国的化工巨头阿科玛算是这方面最早+最大的供应商,Pebax就是尼龙弹性体的一个品牌名)。
在Wave Rebellion Pro上,美津浓第一次把碳纤维混入尼龙,具体比例为30%碳纤维+70%尼龙,它也算是美津浓第一双真正的厚底超级竞速鞋。
中间的wave波浪板用30%碳纤维混合70%的尼龙,算是美津浓第一双真正的厚底超级竞速鞋。这块波浪板的厚度比一般全碳纤维的要厚很多,尤其中足的蜂巢结构处。
这块混了碳纤的wave波浪板承担了极高的稳定性任务,前掌的大块镂空更追求滚动效果,中足部分蜂巢形状增加刚性的同时,厚度也会增加很多,中足内侧一小片凸起,防止足部落地时发生过度内旋,后跟处面积依然很大,同样是考虑到稳定性的原因。
形状上,这块碳纤wave波浪板相比常见的铲型碳板更为平整,前掌有个很大的梯形镂空,中足段为蜂巢的形状,中足内侧一小片凸起防止跑动中的过度内旋出现,后跟部位的波浪板面积也比较大——
推进板前掌的大块镂空,通常意味这双鞋更追求滚动效果,落地后的力也会更多施加在中底材料上、而不像那种夹心的碳板(通过碳板再把力传导给更大体积的中底),所以脚感上也不会有那么强的刚性,不会那么硬;
两层材料夹心整块碳板的跑鞋,其碳板位置(距离足底和地面的高度)会非常影响脚感,偏软偏硬、踩不动或感受不到回弹刚性都是可能存在的情况,镂空碳板则要面临前中后掌力的承接传递问题,否则就失去了做全掌长度的意义。
Wave Rebellion Pro的解决方案是,在中间部位、整块板面接近1/2的面积使用了有相当厚度的蜂巢形状,其刚性也会非常强——在无后跟的同时,Rebellion Pro前掌上翘弧线很长,这样站立状态整个大底触地面积极小,接近于站在一个半圆形上,所以中足wave波浪板的厚度+刚性,也是为提供最需要的支撑感;
最后,中足内侧一小片凸起,防止足部落地时发生过度内旋。后跟处的波浪板面积依然很大,同样是考虑到落地稳定性的原因。
总结一下Wave Rebellion Pro碳纤波浪板的设计原理——
与前辈们一样承担了极高的稳定性任务,毕竟这双鞋的大底构造处处都很张扬的在告诉所有人“我(动)不(态)稳定”……只有这块板的刚性足够,中底才有可能去大刀阔斧的镂空,否则整双鞋踩上去会卸力感明显、前面提到的SSA结构也完全发挥不出作用了。
中底推进感则更依靠缩短大底部位的触地时间、用更滚动的方式去完成触地-蹬伸动作。中间这种立体的蜂巢结构,也注定了它会是如今所有竞速鞋推进板里最厚的(之一)。
整个提速,或者说减少功耗、提升跑动效率的工作,也更平均分配给wave波浪板+SSA中底结构+enerzy lite泡棉共同实现。
中底enerzy lite泡棉:pebax尼龙弹性体超临界发泡
两年前美津浓开始在跑鞋上布局enerzy泡棉,当时有enerzy、enerzy lite、enerzy core的划分。相比更早些的U4ic(比如上面那张图里的wave sayonara就是这个中底),enerzy泡棉的回弹和柔韧性提升都很明显。
基础版的enerzy依然基于传统的EVA发泡,enerzy lite则是针对速度鞋款,使用了这几年最风光的pebax尼龙弹性体,其发泡工艺也用了能激发出基础材质最强性能的超临界物理流体发泡(颗粒发泡)。发泡程度更强,回弹和轻量自然也更好。
至于中底基材和参数,绝大多数品牌都不会透露太多——很多人经常想当然会认为按性能和鞋款的定位,做出PEBA>TPEE>ETPU(脂肪族>芳香族)>EVA>PU这样的排名。严格来说真不一定。
因为即便都是尼龙弹性体,不同供应商的基材品质和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水准,其最终出来的脚感性能差别极大——这就如同单列配置,iPhone相比一众安卓手机毫无优势一样,但偏偏智能手机言必称iPhone。而且现在很多中底也开始尝试混入不同比例的其它材料,这样就更难光光只就着基础材料比试性能了……
说回Wave Rebellion Pro的中底。
enerzy lite是将尼龙弹性体颗粒超临界物理流体发泡,再模压成型。在所有颗粒发泡的中底里,enerzy lite外观与板材发泡非常相似、几乎看不出颗粒感。
虽然配速门槛定位无比高,真穿着跑步,Rebellion Pro并不会有那种非常震脚的硬弹感,依然可以用Q弹来形容。我尝试从6分外的慢跑一直加速到4分内,这个中底都有非常出色的缓冲,属于可以很享受、又不至于拖沓的那种。中底虽然很厚,真的跑起来后形变反而不会那么明显——激进的中底形状,会很快把垂直施加的力通过不稳定的状态(滚动)变为向前的力。所以缓震没有软绵绵,却又完全够(无论怎样的配速)。
回弹就完全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强则它(的回弹)也愈强的那种。
平心而论enerzy中底的性能毫无疑问是当下的第一梯队,属于绝大多数跑者都会很喜欢的那种,软硬弹都做到很平衡的状态。
当然还是要说回中底的SSA结构,它的滚动感过于强大,上脚后只要开始提速,enerzy中底的形变吸收缓冲-恢复释放回弹整个过程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存在感——没有存在感在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鏖战里,是个褒义词。
G3竞速大底:清脆颗粒感在厚底竞速鞋上的重现
如果穿过当年那些经典的薄底竞速鞋(美津浓的皇速),应该都会对那种清脆且牢靠的橡胶颗粒抓地感印象深刻。在柏油路面这些颗粒会仿佛真的抓住路面、但又不会有任何拖泥带水的迟滞感,实在太让人迷恋了。
当下厚底竞速鞋随便挑出哪一样,都远强于过去的薄底竞速鞋——比如很多全马230内的顶尖选手,私底下同样会抱怨薄底鞋严苛的要求,整场比赛下来对脚非常摧残。而现在的厚底碳板鞋,多数即便依然门槛很高,很多慢跑者依然能体验到它的性能(只是提升效率的高低差异)——可是以前薄底竞速鞋最常见的颗粒大底却几乎成了绝唱。
所以Wave Rebellion Pro的大底,对我主观上绝对是个加分项。
与皇速一样,同样是G3大底橡胶,虽然不是独立的颗粒,不过菱形网状的椭圆形颗粒跑起来脚感已经很像了(当年的皇速很丧心病狂的在前掌就用了三种形状的橡胶颗粒,去追求很细微的抓地、提速感)。大底与中底enerzy lite之间也有一层绒布。
这样的大底在重量上并不占优,想必也是中底硕大的镂空减重,所以分给大底的额度就高了。G3的耐磨性无需多言,82公里后几乎没怎么磨损。
这种网状成片的大底还有个好处,避免了过去颗粒大底穿久后可能部分脱落的问题。
目前没有穿它跑过雨天/湿滑路面,后续有机会再补充防滑性能。
三.“无后跟跑鞋”实测+总结
穿“无后跟跑鞋”跑步是怎样的体验
远超我能力的竞速鞋,远观了也亵玩了,直接放几点感受——
楦型偏窄瘦,除了中底的厚度外,整个上脚脚感与传统薄底竞速鞋很像。鞋面的支撑固定都很不错;
官方建议3分到3分45的配速,这几乎是业余跑者中一小撮天花板选手才能驾驭,显然会吓退不少人。实际穿Rebellion Pro的关键不是配速,主要还是跑姿(前掌落地),否则多少会有些怪异;
鞋舌处两个固定口,可以根据脚背的高低情况,鞋带全穿过或只穿过一根(减少对脚背的束缚),跑动中鞋带和鞋舌的固定度也相当出色。
中前掌落地跑姿,因为实际存在的斜面/高落差,会觉得永远踩在一个斜面上,连带身体也更不自主的前倾。前掌的弧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感觉。至于后跟的消失,感觉不大;
刻意用后跟着地,过渡时候会感觉后跟像垫了块橡皮,如同存在一个翘点帮你更快去过渡。当然与那些更圆润的大底不同,Rebellion Pro的后跟削减还是比较突兀的。即,它依然会驱使你尽量尝试用中前掌的跑姿去落地;
稳定性倒是远比想象中的更好,跑动中踝关节的摆动动作也会降低;
但过高中底外加这种动态的稳定/不稳定,提速后Rebellion Pro未必那么考验小腿的肌腱力量,却对脚踝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尤其跑过盲道时,深感不安。
Rebellion Pro会让你先以非常好奇的状态开始跑步,不自觉提高速度并尝试用前掌落地的方式跑动,而且感觉良好,腿部肌肉并没有随着提速有紧张感。但真的以前掌落地+一定配速前进时,它又开始展现出动物凶猛的一面——打个比方,踩油门时更剧烈运转的是车,不过身为驾驶者,你却会自感慢慢超过了可掌控的上限,悠着点开。
美津浓Wave Rebellion Pro厚底竞速跑鞋总结
高光亮点部分——
两层enerzy lite泡棉外加超过50mm的实际厚度,中底的缓震和回弹性能都相当出色(个人会给4.5星),属于愈快愈强类的中底;
中底SSA造成强烈的前倾感+推进感,且这种推进会以很顺滑的滚动感体现出来。相对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压力会比高刚性铲型碳板竞速鞋更小些。中前足落地的跑姿,适应起来也比想象中更快;
鞋面轻薄,不过包裹支撑相当出色,也非常透气;
G3大底很像传统薄底跑鞋的颗粒橡胶底,抓地性可以用迷人来形容。
需要再考虑一下——
Rebellion Pro适合亚洲足型,但楦型依然偏瘦,宽脚可能需要买大半码、再调节鞋带去维持包裹度;
对配速相当高的门槛。
适合全马sub 3,或日常用于间歇/乳酸跑等强度训练(配速4分内)的pro级选手;
5分外的配速很难真正发挥出Rebellion Pro的实力,如果想尝试去以中前足跑姿落地、但当下又未必具备所要求的肌腱能力,Rebellion Pro倒是在激进设计之余,(相比其他建议前掌落地的竞速鞋)对小腿肌肉的刺激小不少,体验一下问题也不大;
较小触地面积外加极厚中底,以及这种追求滚动感的推进效果,对肌腱和踝关节力量要求会很高(尽管SSA结构会减轻前掌蹬地肌腱张力);
非常强烈的试图引导你以中前足落地的跑姿进行跑步,连带对核心的稳定性、肌肉的力量都很有考验。总之,Wave Rebellion Pro是双很极致的T0档超级竞速鞋。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校验提示文案
xloor
校验提示文案
略懂哦
校验提示文案
megawow
校验提示文案
dusttop1
校验提示文案
猪咪猪咪猪
校验提示文案
阿呆猪的猪
校验提示文案
阿凡不达
校验提示文案
阿凡不达
校验提示文案
阿呆猪的猪
校验提示文案
猪咪猪咪猪
校验提示文案
dusttop1
校验提示文案
略懂哦
校验提示文案
xloor
校验提示文案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校验提示文案
megawow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