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折腾党の笔记本进化史:七代目更迭之路
背景:前世今生
初代目 Acer V3 471
从12年毕业把acer 4736 g 卖了之后,换了个acer v3 471。(号称是毕业后爸妈的最后一笔赞助,后面的钱就得自己赚了)
我记得到手的时候是Intel 酷睿i5 2450M,2g 内存,500g硬盘。
到手到各种折腾,换处理器(i7 3612qm),拆光驱换固态(700多买的 三星 120g),加内存(一对 三星黑武士 4g*2),穷折腾算是一个比较用的比较开心的机器。12年用上了120g固态装系统,10秒开机,编译存续嘎嘎快。缩短了改代码思考人生的时间。
二代目 Asus U303
在经历了三年的练习在15年的10月,因为日常工作也从开发调整为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开发工作变少,主要工作变成了现场沟通+轻代码编写+数据库运维。原来的V3 471 丢咸鱼 1800出掉了。
自己在咸鱼淘了一台Asus u303 作为二代目机器,当时的配置为i5 五代低压U ,8g内存 ,840的显卡,1080p的屏幕。
因为工作性质调整,cpu性能下降同步功耗也降低了。在外出开会办公的时候比之前强了很多,加上屏幕的提升。观感好很多,日常的游戏反正就是dota2+wow。
三代目 Thinkpad T460s
二代目因为出差的时候摔了下,转轴处出现问题。自己动手维修多次还是不能解决,每次更换屏轴盖每次70左右,后面就懒得维修了。在家连电视机打斗地主用,半闲置的状态,最终在20年和四代目一起出了二手。
二代目的牺牲,让我觉得全金属机身质感很好但是刚性一般 。
看着甲方用户买了个X260,挺有范。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就买了个t460s(六代低压U、512g硬盘、20g运行内存)
到手之后,质感、重量有个质的提升,最终落地小8000块钱。
ThinkPad的质感和耐用性确实名不虚传,为后来选本子留下个种子。
四代目 DEll XPS15 9570
由于年代比较久远,不记得当时的真实理由是什么。跟老婆说的是低压U性能太差了,考虑用个标压电脑。
使用t460s 换下来的16g 内存和512g硬盘。组成的20g,512g。
2018 年买的 XPS15 是我在笔记本上第一次享受到笔记本的售后,1周修了三次。(差点成了他们维修站点的传说)
第一次是左侧的type c 接口 正常使用时突然无法使用type c接口进行充电 ,dc电源接口正常;
第二次是电池无法充电,但是插电可以正常使用;
第三次是电脑主板有个内存插槽是坏的,无法正常读到内存。
到第四次更换正常,简直是泪目。
不得不说售后做的是真好两年上门保修,机器也是真不错可以扩展内存可以更换硬盘。性能释放不错,电脑质感不错。哪哪都好,但是脸太黑了故出给4500出给同事了。
五代目 Huawei matebook 13 2020 锐龙版本
含泪出掉DELL XPS15和ASUS U303 换个华为MATEBOOK13,算是结合两者优点。 性能方面得益于今年的AMD 7NM 优势,轻薄本上看到了8C16T的配置。对比XPS15 日常使用除了编译代码时,基本感觉不到性能提升。看跑分是提升了超了一倍。大小得益于窄边框设计和15年同为13寸的老本子对比下还是很感人的 重量与老华硕对比没啥区别 屏幕观感奇美的屏幕色域和亮度都还过得去,对比XPS15觉得华为屏幕脏脏的,3:2的比例加上2K分辨率需要点时间适应。 电池一般,屏幕50%亮度编辑文档3小时掉电52%。使用IDEA写代码加调试,1小时差不多掉电55-60%。好在是PD充电比较方便,实在担心电量可以带支持PD供电的充电宝。 接口令人发指一个全功能C口一个A口。好在平时在单位一个HUB接所有(包括供电),上班插上,回家拔一个口子就可以跑路。 拓展性和接口一样令人发指,内存不可更换,硬盘可以更换但拆硬盘影响整机保修。只能买好到售后让师傅更换。没有雷电3显卡拓展坞就别考虑了。 总体来说还比较满意,但是对比XPS这类高端Windows笔电做工细节还有差距。胜在价格便宜,5099还要啥自行车。AMD YES !!!
出掉XPS15后,我选择了华为MateBook 13。从amd 4代锐龙开始,逐渐amd yes ,价格低性能好。
那时候天天在地市出差,缺失需要13寸的本子办公。最终出差变少之后,又嫌弃他接口太少只有一个type c ,既要负责供电还要负责视频输出。但是我在办公室的显示器是4k,当时也没找到合适的拓展坞在保障有线接入的同时还能4k 60帧输出。最终还是以拓展性不足为由出掉了。
六代目 Lenovo r9000x 2022
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重了买轻的,轻了买重的。
受不了五代目拓展性差的缺点,2023年年中,看到r9000x 2022 降价到6000元。6800h性能也足够满足日常使用。
电脑整体质感都不错,性能amd 6600s 显卡有点弱。但是dota 2 、wow都可以正常玩耍。
比较满意的是99wh的电池、极窄边框、出色的显示效果和外放。
某日外出出差的时候和包一起摔地上了,边框严重变形。(和之前的ux303一样感觉纯金属本子不耐摔,中途用了一段时间macbook pro 16 ,也是随便磕了一下就非常明显的使用痕迹。)
自己买了B壳更换后,发现键盘突然有几个个按键间歇性抽风(脱离外接键盘环境用起来就不爽,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接键盘使用的。但是坏的部分按键使用频率太高了,f2-f4、3、e、d、c,复制黏贴都抽风还怎么干活。)
基于此,到了遴选七代目的时候了。
选择
Plan:A 外置键盘替代
其实按照日常使用的情况,笔记本键盘失灵不印象我的正常使用。
在家里和办公室使用的时候都是外接显示器、键盘使用的。
因为这个还买了把矮轴的机械键盘。
但是偶尔出差的时候就比较蛋疼了,记录会议内容打字打不出来。尴尬癌都犯了。
因为六代目本身算是个游戏本,重量2.1kg,16寸的本子。再加个键盘就更重了,还有个问题外出使用时。键盘放在原来笔记本键盘上会有误触的情况。不放在键盘上外出的场景空间又很局促。
Plan:B 平板替代
中途也尝试过使用平板做出差的办公选择,但是用过之后放弃了。
重:
谁好人买14寸的平板,对没听错14寸的平板。小米平板6max 1t rom 16gram 的版本,搭配原生键盘。没比正常14寸的笔记本轻。
多任务不友好:
而且很多使用场景,平板使用场景也不友好。基于我个人的使用情况,单一任务情况下平板比笔记本好用。例如只记录会议记录并录音、用平板打炉石、看视频这种。
但是我的大部分工作场景,需要开微信窗口,多个网页窗口,多个不同格式材料。
特定任务平板支持度不高:
原生键盘无F1-F12功能区,想要例如需要使用f2快速重命名或excel表格调整数字无法实现。
远程电脑使用f8、f10做调试也无法实现。
毕竟平板还是考虑触摸操作居多,没充分考虑键盘快捷键、组合快捷键使用场景。
富文本编辑工具与电脑上常用的vscode 差距巨大。
剩下的就是强人所难了,偶尔会写一点轻量化的代码。平板没有编译环境,此处注意不是学习语言的环境,正儿八经干活的环境。
Plan:C 丐版苹果
之前在家使用过一段时间mac mini 2018,考虑过蹭着国补顺一个丐版13寸m4air。
库克大爷在m4这代,大发慈悲给了air 16g ram。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高续航也很贴合我上面的需求。
加之我和媳妇儿还有400G左右的照片视频,之前用苹果全家桶的时候存储大量的照片在icloud上,虽然照片都通过nas同步进去了。但是外出外网连接,或是通过关键字查找还是有点麻烦。
5799,16g ram ,256 rom。保内做出差机器使用,后续过保后扩容使用。
但是16g ram ,后期真没啥空间。一步到位32g ram 得8000左右。
转念一想,都已退坑。何必入坑呢。先作为最后的备选吧。
Plan:D 再来个游戏本
考虑直接出掉六代目,更新个轻薄游戏本做主力设备。
但是看了一圈,六代目当前阶段只值2500不到。新设备提升也不值当前差价。
最后还是维持之前的方案,替换一个出差的本子。
Plan:E 小黑的执念
基于以往使用电脑的经历,最终的诉求:
1、结实可靠,全金属的本子磕一下。外壳就很难看,有时候还会影响结构。
2、键盘舒服,天天使用机械键盘打字,外出办公还是要考虑下。
3、扩展性强,硬盘必须可以更换,内存最好可以更换不能更换就上32g。最好有网线接口,因为甲方系统环境大部分需要使用网线接入内网。
4、尽量便宜,预算有限无需多言,毕竟现在大环境不好咯。
基于以上四点,还是考虑入手二手、翻新小黑。
找了几个备选
1、x270,纯出差机器,兼顾远程使用,保留windows操作办公习惯,但是年代太久远电池可靠性扩展性,性能都没办法保证。但是胜在便宜。
2、四代r7的x13,性能4代有个基础的保障。但是没有网口,内存只能16g且不可更换。还能接受。
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考虑,直接一步到位上个7代u。8代换皮意义不大。ai 9 新品太贵预算不够。
很偶然的看到小破站有人介绍tp的工程机,说是工程机天晓得啥渠道的机器。
最终去海鲜市场找到七代目:p14s gen 4,32gram ,7840u处理器,512rom 。 满足plan e 所有要求,预算也还算可控。
七代目:Thinkpad P14s GEN4
初识
机器是周六下的单,周日下午到的地市。着急忙慌开车地市的物流集散地,就为了提前一个小时看到机器。
最初到手的时候闹了个乌龙,商家发货的前我说了要换硬盘。老板就为了我方便没有将底壳螺丝拧紧。我自己在拿到机器开箱的时候还说机器松垮垮的。
机器和我印象中的Thinkpad不一样,不黑了。看上去是灰色的,不是小红点我真以为是thinkbook。
整体质感较印象中自己使用的t460s 有较大差距,毕竟s要薄一点没有rj45网线接口。本子一上手的触感也不如近几年的全金属的本子冰冰凉的触感。
成色有一说一比我预期的好很多,a、d有几道不太明显印记(类肤质涂层使用后就这个样子)。键盘和屏幕基本没有使用痕迹,屏幕有一点点因为键盘面键盘小边缘凸起长时间与屏幕接触的印记。
讲心里话,给我个新本子,三个月之后不一定比他新。
屏幕观感一般,对比差距六代目和自用显示器差距明显。
上手
到手之后更换移动硬盘上上挂着的六代目的躯干(r9000x 上原厂自带的512g 三星pm9a1),商家系统仅作为备份后续使用。
中间有几个小插曲,用msdn 原版镜像安装后。未正常识别无线网卡,自毕业以来用上win8之后还没遇到过这类问题,不过高通的网卡确实我也没怎么见过。好在在家里,可以使用有线网口直连笔记本。
后面安装驱动的时候,使用windows 更新去拉取驱动,因为工程机原因。处理器是没法正常显示的,故驱动存在异常情况。自作聪明去amd官网下载对应驱动,安装驱动后任务管理器设备管理器都无法正常显示显卡。后与商家沟通,商家给出链接去联想官网下载对应驱动。
通过设备管理器卸载之前错误的驱动后,更新联想官网驱动后正常使用。
验证了下炉石问题不大,毕竟硬件要求就在那摆着。
dota 2 人机 1080p farm的时候正常,团战会有掉帧情况。
跑分
跑分情况对比了下六代目的情况,cpu瞬时性能略有提高,gpu核显还是暂时别和独显比。(ai 9 max + 395 这个除外哈)
六代目(正好是6代锐龙 6800h+6600s):cinebench r23 单核1420分,多核11074分。3dmark timespy 7792分。
七代目(7840u+780核显):cinebench r23 单核1534分,多核10615分。3dmark timespy 3059分。
折腾
对应硬盘,因为工作需求天天背着的常用本子还是希望存储着历史邮件(30g)和微信聊天记录(300+g)。
512g硬盘整的捉襟见肘,突然想起来办公室放着家里搬过去的台式机上面还有两块硬盘。这台机器目前主要使用场景就是做内网专用机器,也不需要这个大存储。故diskgenius将系统从1t 蓝盘迁移到黑盘(好像是五代目的原装西数oem盘),腾出1t的硬盘,虽然算不上大house但是也算是个两居室。不至于那么局促。
因为手上512的盘有4个,与老板商量运费自理退回硬盘。不管多少一点也是爱啊(不出掉老的怎么找借口买新盘)。
续航
续航从之前99wh的六代目换到52wh,续航肉眼可见的变差了很多。毕竟容量下降了一半。
此前使用的时候,因为开始安装软件的使用场景和日常办公场景还是有差距。暂且按下不表。
就当前写这边稿子的时候,屏幕亮度最高(个人喜欢屏幕通透的感觉故长时间使用一般也按这个设置来)。
开启微信、wps、typora、edge ,码字2小时50分钟,剩余电量38%(显示剩余可使用1小时57分钟)。
就这个表现来说,还是觉得能应付我的日常使用。
后记
目前主力使用两天,可以满足日常使用情况。
得益于amd 7代u的性能表现,可以满足日常码子办公、轻度游戏场景。
后面打算折腾下lte模块,真在酝酿待后续再进行补充。(图片后面统一补充)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