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却不理解你”这5本书里的母女关系真实到窒息
毫无疑问,《瞬息全宇宙》是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男女配……11提7中,重量级奖项几乎拿了个大满贯。
从技法上,《瞬息全宇宙》未必是第一;但要说共鸣,这届恐怕没有比它能打的。
杨紫琼饰演了一位非常典型的东亚母亲:自己不完美,却对子女要求很多。
在某个极端的宇宙里,甚至把女儿逼成了毁灭全世界的大魔王。
“为什么我们在相互伤害中达到的理解,比我们相亲相爱时要多?”
看完这5本书,或许你会有答案。
01/《无声告白》
令儿女绝望窒息,是母亲的天赋?
作者: 伍绮诗
豆瓣评分:8.2
《瞬息全宇宙》里,女主对另一个自己强烈控制欲的控诉,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很多母亲,以也许错误、粗暴,也是她们唯一知道的方式去爱着子女。
但孩子们不想让父母只在乎自己优秀的那一面,也想让他们看见并接纳自己的缺点。
当一次次尝试失败后,无力的孩子们会怎样?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家中排行老二的“完美女孩”莉迪亚,在风平浪静的一天选择了跳湖自杀。
莉迪亚在家里处于核心地位,父母的聚光灯总是投注在她身上,哥哥宠溺、弟妹崇拜。
在母亲眼里,这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从不会对她说不;在父亲眼中,女儿活泼开朗,是他的贴心小棉袄。
然而一切,都只是这个女孩为了完成父母期待制造的伪装。
她讨厌物理,却为了母亲未实现的当医生的愿望努力学习;她没有朋友,却为了让父亲开心,每天假装和朋友打电话。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恐怕是每一对父母心中最大的希翼。
世界上有多少父母,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开明,但还是把自己年轻时未竟的梦想和遗留的遗憾,有意无意地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这是一个东亚家庭的子女与父母和解失败的故事。
而这个悲剧的结果,却换来了莉迪亚父母的觉醒。他们透过女儿的悲剧,第一次直面了真实的自己。
之后,他们“埋葬”了过去不堪的自己,在重建家庭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一次重生。
02/《逃离》
逃离让你爱恨交织的原生家庭
作者: 爱丽丝·门罗
豆瓣评分:8.6
《瞬息全宇宙》里,杨紫琼饰演的秀莲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洗衣店店主。
父亲嫌弃、丈夫软弱、女儿叛逆,有着一堆糟心事。
然而在不一样的宇宙中,她可以是顶尖科学家、是铁板烧厨师,是武打明星,是超级英雄,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
电影用平行宇宙的方式,展现了每个母亲在平凡琐事中展现的巨大生命力,以及她们无尽的潜能和本可能有的广阔的天地。
被困在家庭、婚姻中的女性,可能都多多少少幻想过,要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这部小说集,用八个短篇故事和八位女主角,讲述了有关“逃离”的故事:
《逃离》中卡拉逃离父母,却陷入冰冷婚姻的困境,逃离丈夫克拉克,却还是回到死亡阴影笼罩的家。
《机缘-不久-沉寂》中朱丽叶逃离家乡,却陷入不名誉的家庭生活,逃回家乡,又发现处于与父母生疏的困境,在意外之下逃离了婚姻,却又陷入与女儿关系断裂的困境。
《激情》中格雷斯逃离庸常,却陷入走向不情愿的婚姻的困境,激情下短暂地逃离,却又陷入被死亡折磨的困境。
普通女性的一生,或许不会经历什么惊心动魄、大风大浪。
但被束缚、被困住的感受和渴望逃离的情绪,大抵谁都不能幸免。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
当你读完这本书,或许会对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03/《妈妈的悔过书》
绝对的控制还是爱吗?
作者: 李柳南
豆瓣评分:7.0
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这样诠释父母子女间的关系: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这句话用来形容《妈妈的悔过书》这本书再贴切不过了。
在韩国,考入顶尖名校,就意味着获得了通往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强的人脉资源及优质的婚姻门票。
因此,数以万计的家长陷入焦虑中。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对子女施加压力,以期在这个崇尚精英的社会中,让孩子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作者李柳南也是其中一员。为了让孩子考入顶尖名校,她不惜剥夺孩子的一切爱好,亦不曾倾听孩子的心声。
到家第一时间便是去摸电视机烫的程度,然后再推算孩子们看了多久的电视;
得知儿子社团活动报了街舞社,她背地里通过班主任将他换到了读书会,丝毫不管孩子自己的想法。
她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殊不知一次又一次的逼迫,最终成了压垮孩子的稻草。
兄妹二人相继退学,女儿甚至崩溃自残;母子关系从此冰冻,只留下一个手无足措的母亲和两个找不到出口的孩子。
悔过的李柳南,决定从“控制型教育方式”,转变成“教练型父母”——放下、信任、等待。
母亲迟来的悔过,2个孩子能否接受?这个答案,从书中寻找吧!
04/《接骨师之女》
母女关系是一场爱与厮杀交织的修行
《接骨师之女》
作者:谭恩美
豆瓣评分:8.8
谭恩美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她被誉为“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故事的魔术师”。
擅长描写东亚家庭中微妙亲子关系的她,用近乎个人传记的方式,写下了这部《接骨师之女》。
小说共讲述了两对母女、三代人横跨大洋两岸的故事。
露丝是一名面临中年危机的代笔写手,她个性柔弱、隐忍,对工作、生活、伴侣的不满与不平让她渐渐迷失自我,并且束手无策。
一日,露丝带母亲体检时,发现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愧疚之余,她搬回家照顾母亲,并尝试去解读一直被她忽略的母亲的手稿。
通过手稿,她逐渐了解了母亲坎坷多舛的人生,以及发生在外婆身上的惨烈故事,渐渐开始理解母亲的痛楚与深情,并开始反思自己年少无知时犯下的错误。
也许每段母女关系都像书中这样,是一场满怀恩情、却在博弈厮杀中的艰难修行。
尽管母女之间的罅隙就在那里,但最后,血缘与爱,还是消融了母女之间的隔阂。
都是为你好,虽然不确定是不是一定好。
都是爱,但因为不会表达,所以看上去像掌控与控制。
对母亲的不解,到理解,直到和自己达成和解,或许是每个女性成长的必经之路。
05/《秋园》
理想的母女关系都在这本书中
作者: 杨本芬
豆瓣评分:9.0
尽管前面都在说母女间的“抗争”,但更多的女儿,会在成长到母亲的年纪时理解她。
《秋园》就是这样一本书,满载了女儿对母亲的记录与思念。
作者杨本芬并不是一名专业作家,出生于1940年的她,今年已经83岁了。
写《秋园》的念头,源自她读到了作家野夫的《江上的母亲》,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我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
2003年,她89岁的母亲梁秋芳去世了。悲痛之中,她问自己:
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
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
于是,从那一年起,杨本芬开始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只要有时间就开始写作,洗菜后、水沸前、炖肉时……在厨房里见缝插针地写。
她说:“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真实的写作是最打动人的,作者把母亲普普通通的人生,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下来。
她的母亲只是一个小人物,却在时代的巨浪下无比顽强,无比善良。
“希望每一个母亲和女儿,都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活得自由而舒展。”
如果你觉得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不如像作者那样,从妈妈的角度看她过过的人生。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买买买-欧耶
校验提示文案
买买买-欧耶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