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凭什么让当妈的承担全家的焦虑,我决定这么做
要说这两天最大的新闻,就是疫情管理的政策有所调整,大家一边议论,一边该干的事,都还得干。
如果要评选疫情这三年,哪件事最让人焦虑,网课一定榜上有名。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那些陪网课陪出的最酸楚最荒唐的段子,大多出自妈妈的手——真是一上网课,妈妈就承包了全家的焦虑。
这样行不行?不行啊!必须找到办法,给妈松绑,让娃网课效率翻一翻。
比如我吧,两周前的一个早晨,准备送小D下楼坐校车上学去,结果到了大堂发现,大门被铁丝绑住了。
之后才看到物业群里发了通知,我们邻居有一位次密接(以后是不会有了),整幢大楼需要封闭两天。
回到家,我和先生话都没说,就是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很清楚地知道各自的分工了。
疫情这三年,居家隔离,在家办公上网课,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新日常”。
面对任何新的“常态化”,我都是习惯总结流程,形成更好的家庭小环境。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在网课时代,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01家庭合作模式再调整
第一次网课还是在纽约,我们足不出户整整半年的时间。
最开始的两周完全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网课就找妈,先生永远在电话会议上,我又要抢菜又要做饭,还要兼顾自己的公号。
感觉全世界的重担都在我身上了,我不是超人,深刻知道这样不行。我在第二周的周末,就要求一起开家庭会议了。
会议议题是,居家办公,在家网课,我们全家如何分工合作?
我觉得这件事是很值得一起聊聊的,但大部分家庭都跳过了这一步,直接到了“做”的模式。那么往往结果就是,最上心的人(通常是妈妈),背负得就最多。
而且孩子3、4岁以后,这样的家庭会议也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长大了,爸妈也是需要我的帮忙,而不总是我需要听从爸妈的分配。
而且如果孩子有疑问,为啥父母在家也要工作,正好趁这个机会帮助孩子理解,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时间”和“父母共同时间“。
👉妈妈,你为啥在家还工作,能不能陪我玩?N招直面孩子灵魂拷问
当时的家庭会议结束后,我们做了一些大原则的规划:
针对我和先生的大原则:
1、选择性上网课,敢于对部分网课说不;
2、和老师们保持沟通,不要只是展示结果,而是让他们更多地看到我们的过程;
3、每天网课时间进行排班轮值;
4、谁轮值了,谁说了算,另一方不评价和插嘴;
5、轮值那位需要负责完成作业和打卡,如果没做,负责和老师沟通解释(详见第二条)。
针对全家的原则:
1、保证规律作息;
2、每天早晨分享大家的作息安排,“我的时间”、“小D和爸爸时间”和“小D和妈妈时间”;
3、家务劳动大家一起做;
4、“我的时间”里,大家互不打扰;
5、自己物品用完都要归位,坚决杜绝乱放袜子或者杯子的情况。
这是当年的计划表,具体怎么做可以看这篇旧文👉延迟开学了,我用一张表格搞定娃一周的宅家计划
三年过去,当时的这个总原则已经变成了我家的默认行动纲要。所以上周的两天宅家,我们三个人挺默契地开展合作了。
居家常态化后,每个人在家到底干嘛,这件事是需要说清楚的,而不是默认“谁看到了,谁就干”。
大家不需要照搬,但强烈建议可以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进行一些纲领上的共识,明确互相的分工。
毕竟,抓孩子学习这件事,归根到底,父母情绪先要好。有了这个大前提保证后,我们再来聊,怎么抓孩子的网课学习效率。
02上课抓专注
不可否认,网课肯定会牺牲一些教学质量的,虽然我看到不少老师也是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期望尽可能让自己的网络教学生动(想想老师也是不容易的,硬被逼着成了“教学主播”)。
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尽可能从自家入手,帮助小D上网课的专注度最大化,而不是一味抱怨硬件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打造
我家搬回上海后,第一时间我就入手了学习桌椅,台灯,大屏学习机。这是在纽约上网课的深刻教训,想要孩子学习专注,就要先创造一个有利于专心的上网课环境。
我们现在上网课的地方是固定位置,周边干扰因素很少(疫情居家,基本上就是我、先生、小D一人一个屋子,像客厅卧室都充分利用起来)。
第二,上学仪式感
居家的时候人容易懒散,我见过不少朋友,都是直接穿着睡衣开始上班上学,但这件事在我们家是不可以的。
从动机行为学来说,一个人需要外界环境的氛围来刺激自己此刻正在做的事情。想想上学的时候,穿着校服,升旗仪式,早操,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实都是不断不断地在告诉孩子一件事,要上学了!
我们最开始上网课就是直接穿着睡袋开始的🤦♀️
后来你看这梳的辫子,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但那时候上课环境不够好,干扰因素还是存在的。
所以居家的时候,我们起床一定换衣服,吃早饭,然后洗漱休息一会,雷打不动进行早锻炼。
(当时在纽约,她幼儿园就安排了线上早锻炼。回国后没有了,我就自己B站找我要跳的健身操,让小D跟着我“随便跳/随便扭“)。
第三,网课陪着
低幼年纪的孩子上网课,父母一定要陪着,来确保孩子能跟上进度。这件事我觉得是没有什么替代方案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先生每晚都会根据自己工作日程,来分工谁陪小D网课。
但有个意识大家需要建立,陪着是为了日后尽量少陪,直到不陪。
所以呢,可以慢慢给孩子搭脚手架,让孩子学会独立上网课。
我们是分了几步退出的。第一步,让小D学会看课表,找链接,学会怎么静音和解除静音,学会怎么进入分组的小聊天室,等等。
最开始陪着上网课,这些小的操作点都做个有心人记下来,回头慢慢带着孩子熟悉,逐步让她自己操作。
第二步,观察孩子学习风格,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和孩子对各个学科的偏好。
其实说实话,某种程度上来说,网课是第一次非常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了小D的学习进度,还有她的老师们的。
一两周陪着上网课后,基本上对于孩子哪些课程容易摸鱼就了解了,一句话总结无非就是,不喜欢这个学科(比较难),或者不喜欢这个老师。
那么接下来的退出就可以是,喜欢的学科慢慢父母退出,孩子自己上。这些“难啃”的学科,父母还是继续陪着。
那陪着的时候干嘛呢?
不是需要父母频繁帮忙干预的网课,我就在旁边看书或者打电脑工作(说句心里话,还是尽量少看手机,哪怕你和孩子说是看微信读书,孩子仍然心理不平衡的,凭什么你玩手机,我上课)。
需要父母频繁干预的,我就啥都不干,就是陪着。然后多观察,记录小D学习上的难点,老师和她互动不顺畅的地方,那么这些就是放学后,我们家庭辅导要帮助她疏导的地方了。
我的心态是这样的,一样都陪着了,那么索性就把当下这件事做好。发现孩子上学的问题,帮助孩子改进提高,那也是父母的作用,自己陪着的这段时光就没有虚度。
03课后补“缺失”
上完网课后,做什么呢?我们家的大原则就是,弥补网课教学所不能提供的,具体就是这么三方面。
第一,运动,运动,运动。
网课后,相信所有父母的顾虑之一就是眼睛不行了,体能不行了。那么居家的时候,运动更加不能少。
很多人说,都隔离在家了,还怎么运动呢?和大家说个题外话,今年春天上海疫情的时候,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微信走路超过一万步的。其实就是打电话会议的时候,原地踏步。
这是意识问题,想做总能找到方法做,不能总是给自己找借口。👉闭关带娃不着急,18个在家陪玩妙招送给你
第二,社交。
网络沟通与真实世界人和人的交流肯定是不同的,这也是之前写过提醒大家的👉宅家久了,警惕孩子这个能力的倒退
我们会通过视频进行一些“云”见面,比如约着云吃下午茶/云吃饭,一起云捉迷藏,一起云分享。
如今,我们会组织几个线上学习小伙伴,大家轮流做老师,出题目考其他孩子。这样的“以教带学“,既有助于孩子们复习掌握,也促进了沟通交流。
第三,情绪疏导。
别的不说,我就问问大家,隔离在家,你的情绪好吗?大人肯定会烦闷,焦虑,那孩子也是一样的。
而孩子大多时候情绪感知和语言表达不如我们成熟,很容易被忽略的。
所以疫情期间,我是很注意自己的情绪疏导,也会更加有意识和小D聊天,并且花时间做一些“没用很傻”的爱的充电,比如挠痒痒,抱抱亲亲。
而且有时候,孩子的笑容和他们自带的乐观,其实也是会感染和治愈我们自己的。
04在哪都能过好在哪都能学好
这几年想想,大家都不容易。但对比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抗疫工作人员,我们的“不容易”似乎又都不足以言道。
其实要说,今天分享的,真的就能让孩子学习很好吗?我也不敢保证。但唯一有一点我是很确定的,我做的这些,我们全家做的这些,都是在反反复复告诉小D一件事:
任何时候,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改变,我们能够坚守住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环境。
在哪都能过好,在哪都能学好,这本身也是值得教会孩子的人生财富吧。
本文经大J小D(ID:jiayoubaobao2015)授权发布,原标题:网课!凭什么让当妈的承担全家的焦虑,我决定这么做,作者:大J|国际融合教育专家,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熊斑马和马熊猫
校验提示文案
熊斑马和马熊猫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