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取代中医师?DeepSeek开中药方引争议医生提醒谨慎
近期,人工智能(AI)系统DeepSeek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讨论。DeepSeek作为一款智能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描述的症状快速生成中药药方。然而,专家普遍对其实际应用效果存有疑虑,认为DeepSeek在中药方开具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

DeepSeek开具中药方的能力虽然初步得到验证,但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些是AI系统难以完全实现的。AI只能基于用户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判断,但缺乏面对面问诊的动态调整和对患者体质变化的充分感知。实际应用中,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甚至会使用非专业的医学术语,导致AI生成的药方缺乏精确性和针对性。
此外,DeepSeek的药方生成主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设规则,缺乏专业中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个体化调整能力。中药配伍讲究精准性、药量和煎服方法,而DeepSeek给出的通用方案往往难以满足个体患者的具体需求。例如,专家指出DeepSeek在给出药方剂量时未能灵活调整,可能导致药量不足或过量,从而影响疗效。

不少专家和医生指出,DeepSeek生成的药方虽然看似详细且中规中矩,但实际上未必能精确适用。在实际医疗操作中,病人的症状、舌苔、脉象、体质等信息通常是全面诊断的基础,这些都不是AI所能捕捉到的细节。AI在诊断复杂疾病或慢性病时,可能会出现误诊风险,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DeepSeek的应用也引发了法律与伦理问题。目前,AI在医疗中的应用法规尚未完善,患者若因依赖AI药方而导致不良后果,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等纠纷。这使得众多医生和专家呼吁,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仍需谨慎对待AI开出的药方。AI可以作为医疗辅助工具提供参考,但最终治疗方案的确立应依赖于专业中医师的判断。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们认为AI在中医领域的未来应用仍具有潜力,特别是在辅助诊断与治疗、提升中医诊疗效率以及优化中医教育与传承方面,但现阶段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升诊断能力和安全性。同时,公众在接受AI诊疗建议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盲目依赖。
DeepSeek在中医药方开具上的应用展现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其局限性和风险不容忽视。目前,AI尚难以取代人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综合诊断能力。未来的医疗发展将是AI技术和医生诊疗的结合,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公众在使用AI提供的医疗建议时,应谨慎对待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