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又一噩耗,投资大佬因工作过度劳累逝世,终年55岁
没想到,做投资的这么难。又一个投资人因为因工作劳累,突发心梗去世。
55岁投资人不幸过劳死
据黑马基金消息,银杏谷资本合伙人、银杏海基金创始合伙人、协创黑马基金创始合伙人郑雨林先生,因工作过度劳累,于11月30日凌晨在家中突发心源性疾病逝世,终年55岁。
讣告还显示,郑雨林先生曾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软总公司应用软件部总经理,赛迪投资公司CTO。对于郑雨林先生逝世的原因,治丧委员会称因工作过度劳累,11月30日在家突发心源性疾病逝世。
据银杏谷资本官网,郑雨林先生还是国家863先进制造组、国家大数据重大工程专家。
就在11月,捕手志还发布了与郑雨林的一篇对话:《对话银杏谷资本郑雨林:IT从业30年,让我坚持不投信息化时代的ToB企业》,郑雨林表示,在他过去的投资中,保持天真是一直在坚持的理念。“我自己是天真的人,我也喜欢投天真的创业者。天真是在了解实际境况后,仍然选择相信,这是一种勇气,和马云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句话异曲同工,创业者和投资人都需要。”
他还表示,他只投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创新,而不投信息化时代的企业,如人力资源领域1.0管理工具和2.0互联网招聘就属于信息化时代,3.0是用科技改变人力资源。虽然有些行业因为发展不均衡会出现1.0、2.0、3.0共存的情况,但临界点来临时,信息化就会被替掉。
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徐益鋆突然离世
就在同一天,30日,财通基金官微发布讣告,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徐益鋆突然离世。
官网介绍,徐益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浙江大学本科。曾任浙江祥生集团公司项目经理助理、海通证券研究所助理基金分析师。2011年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金融工程高级研究员,现任量化投资一部投资经理。
财通基金称,11月29日,我们和一位多年的好友、亲爱的伙伴、并肩作战的同事永远告别,噩耗突然,潸然泪下。
徐益鋆于2011年加入财通基金,在公司的近十年来,他立身立德亦立功,是大家见过的最儒雅的人之一,待人接物,他总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足称得上翩翩君子。生活中的他热爱运动和阅读,这个热情开朗的少年有着极好的人缘。
工作中的他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多年如一日地做好本职工作,恪守对投资人的忠诚承诺。他平常亦不吝在业务上给年轻同事悉心指导,帮助后辈成长。对于跨部门领导同事提出的需求,都会一一耐心回复。他专业而不乏谦逊,机敏而不失勤恳,他是我们的榜样。他的坦荡和韧性、温厚与质朴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铭记。
益鋆与大家共处多年,工作之负责,能力之突出,皆有目共睹。公司建立伊始,他便在我们身边,公司量化投资部从无到有的发展,亦离不开他的付出。
回首与他共度的十年,我们无法忘却路演中他专业高效的呈现,我们无法忘却工作中他追求卓越的态度,我们无法忘却他在篮球场上起跳投篮的身影,我们更无法忘却生活中他给身边人带来的温暖。
做投资到底有多累?
投资行业表面光鲜,但工作压力大。由于长期脑力劳动、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三高”人群尤其多,步入中年后,心脑血管病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大威胁。创业圈更是如此。例如和传统公司不同,有的创业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朝10晚10,做六休一,中高层更是随时待命状态,加班是常事。
每年年底,晒出自己一年的飞机里程分布图成了投资人朋友圈的“固定节目”,曾有投资人笑称,“我一年的飞机里程可以绕地球一圈”。
典型的投资经理的一天:一般是从赶8点前的早班机开始的,不是在看项目,就是在看项目的路上。他们每年要深入分析150个项目以上,出差次数超过100次。每一天都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的存在。
每当不幸事件发生时,人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但能够长期持续关注身心健康的职场人士却不算多。希望这一次又一次的警钟敲响,能够真正唤起大家对身体的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高达60万,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过度加班成为主要诱因。工作中,疲劳无处不在,希望大家都保重身体珍惜当下。
(来源:中国基金报)

我智商不行...
你为什么不拼命呢
健康股大卖
奋斗逼,搞死了自己,拉高了社会平均加班时长
三线城市,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勉强维持吧
你要求太高了,每周还要踢两次球
是啊,尤其对于从小到大都是最顶尖的人来说
说明空虚比996更可怕
这种猝死的还好说,只要社会地位够了也算风光了。记得我父母单位的老总在巡视组走了之后就在办公室上吊了,桌子上的烟灰缸里面堆满了烟蒂……
人和人价值观不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周踢两回球我就够了,他玩那些我也不感兴趣,我也没兴趣取想象,55就挂了只能说太可怜
都55了。你觉得他还有啥没玩过吗,身家摆在那,你想像不到
,和厂子里上班的玩的天差地别
脱离了圈子,聪明人也变蠢蛋。
On s'en fou. Au moins, il est mort pendant travail pour lui-même.
其实工作狂还是不少的
人死了是真的,但活人说的一句都不能信
想到我校图书馆馆长,几十年没啥事,正办着退休手续,查出来肿瘤。
是啊,4万公里,我下半年都飞了三万了…
打工的,搬砖的,写字楼的,猝死得更多只不过死了也不算新闻
投资界以后多惜命些,少这样拼命的工作,我们这些韭菜也会安心些
其实这种事情有很多,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例子都不少,这个行业常年处在高压的环境下,身体根本造不起,往往等身体发出严重信号时已经晚了。
有的是劳,有的却是捞!
我还以为是25岁,55岁够了
上高中看到语文书的雷雨那篇就知道,资本家眼里,命是有价的。
这里不是两个人吗.. 徐益鋆那个人.
只能说福享受完了,该走了
这篇文章写了2个人,一个55一个37
大惊小怪的,正常得很
一年绕地球一圈?日常海口飞湛江吗?
钱多,得有命花才行!活着是硬道理,钱多钱少是次要的。珍惜自己的身体,好好锻炼,工作适度。
以前觉得这些人996都是为了钱,后来真的进到福报厂边缘近距离观察这些社会精英才发现,有一部分人真的会觉得上班是快乐的,他们会觉得不断突破自我特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