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刀聊机 篇五:前手机工程师告诉您:手机不同批次是否存在品质差异?
首先告诉各位看官老爷,一些部件上会有差别,但是品质上都有保证,作为用户不用担心。
作为一个前手机研发人员,我从手机研发开始的生命周期,分析一下:
在手机开发阶段,会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工程机生产,从硬件、结构、软件以及DFM(可制造性设计),经过研发阶段的打磨,手机硬件等各方面性能会达到行业标准及公司自己定制的标准,研发阶段结束。之后,会进入试量产阶段,从此阶段开始,更多会关注生产制造工艺,从这个角度进行检验。通常如果问题不大的话,这批机器都是可以正常出库卖的。但是,也有例外,因为研发阶段是生产工程样机数量不多而未能发现的概率性问题,到了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甚至爆发,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机器不可能出货的,同批其他机器视状况而定。作为手机研发人员,为了保证项目的日程,为了能够抢夺市场先机,delay是不可能delay的,这辈子都不能delay的,只能靠拼命加班解决问题才能维持schedule的样子。
通常来说,到了试量产的阶段,硬件和结构都不能再进行改变的,只有软件可以修改。可是,这只是通常而言。难免有意外的,大改是不可能的,但是可能会有小改。这样的改动是为了更好的手机性能或者品质。作为手机买家,不必纠结。
在手机生产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硬件改动。就是换手机部件。原因有很多,我遇到的,如为了降低成本,还有因为某一家供应商的产品供不上了,进行供应商更换或者增加。虽然这些变更都会进行测试,满足各种测试标准,但是质量上会有有一定概率的差异。大多差异不大的、但是我印象里受关注很高、争议很大的两次是:
从开发人员角度讲,工作量很大还不能算业绩,这种工作有些费力不讨好。对于上面说的这两档事儿, 我觉得作为用户和机油面对这种事只喷供应商是不合适的,手机厂商应该负直接责任。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生产线工人对新手机工艺的熟悉程度。虽然从手机设计阶段开始,关于DFM的设计和检查就一直在进行,但是新产品导入,尤其是有新工艺新部件的出现,需要给产线工人学习的时间和成本。虽然手机等电子产品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实际上人工操作的工序还是很多。因此,熟练的工人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重要的。
结论: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电子快消品,质量很好,用上2-3年完全没问题。个人觉得不必担心手机不同批次的质量差异。反而是新SoC的使用及某些新设计导致的整个手机产品的翻车更值得关注。

只用上代旗舰机的人
一个项目工程师路过,你写的东西很笼统,没法看
关键是菊花批次不一样,甚至模组都不一样,成像差距明显
哈哈,其实都长差不多,大差不差都这些东西。
我就说嘛,我们上次去验贴片厂也是进去参观了,前提就是不能拍照。
不是自己拍的,电子厂规章制度之一就是不允许拍照
很像知道你这图片是自己拍的,还是?很是熟悉啊。
品控也是个问题,前面新出的或多或少有问题
比如某米,某小厂,某王者
可能是。。。反正我那个简直太
了。。。
同意,这种执念对手机这种快消品来说,无所谓了。我平常买手机不会超过2500了
有好有不好吧,首发产品用料和品控应该好点,但是可能有bug,后期产品把bug解决了但是又可能缩水了。最近发现有些多媒体音箱,十多年前就开始卖了,现在还在卖,那么这些音箱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早期设计都没吃透,配套器件会选好点但是缺陷会多;后期设计会弥补缺陷,设计成熟了自然就可以降成本了。我一般会选中期以后的,对材料没执念。
试用了一下并没有像820那样的翻车。而且如果是芯片真翻车,首不首发还不都一样。还不都是要等下一代。相对的做工什么翻车才是首发最应该担心的
我金盆洗手了,兄弟,不好意思。
工厂狗这么多?有没有介绍工作的
我就做手机的,就是做的品质。就是负责nud料件。
以我的认知来看,现在大厂电子产品的零件都是有准入门槛的,越大的厂准入门槛越高。降低门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太容易出现不同批次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
做过产品的都知道,不管啥产品,如果是组装的话,肯定会因批次不一样而产生质量不一样的情况,因为组成部件会有质量差异。要不然为什么汽车召回都是某个时间段的呢?
具体一点朋友们,比如说PS5,什么时候入手比较好?
应该是手机外壳后期工艺改进了
其实结论就是:
凡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都不建议首发入,可能存在各种未知问题…
采用改进技术、小换代的产品首发一般不会翻车…
这不就是买苹果要买S版的原理吗?
呃。。。我买的小米6,首发的品控实在是不太好,边框掉漆严重,听说后面的都可以→_→
谢,学习了
电脑电子数码手机产品,首发时最先批次的用料是相对最好的,后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成本。不过首发也常有翻车,有些软件ota就行,有些硬件缺陷可能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唉,
最初量产爬坡阶段是质量较好的阶段,一到两周稳定后质量最好(各物料良率提升且标准较高);首销之后开始放标准提良率,这个时候质量一般;
如果分类,A+——S——A
至少我待的两家,工厂BOM不能变的,不能替代的。真要是换,必须经过开发验证之后,再进行变更。
前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表示,汽车也一样的套路
也在那儿历练过么
感谢楼主分享,但是对楼主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首先PVT的工程机是不可能明着出售的,最多通过灰色渠道流出,某鱼上就有很多。其次,机器开始MP并不意味着bug都解掉了,只不过是数量和程度可接受而已,所以我到现在也是不会去主动去购买首批次机器。后续软硬件的bug都会有,软件的当然可以通过OTA来解。硬件的会找原因,溯源到供应商或者自身的设计问题,然后再发ECN更新元件或设计。如果涉及到召回,那就是海量的成本了,能把供应商赔到破产。从发现问题到放ECN,再到导入产线,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所以个人建议是等上市后至少三个月再说。你说的华为屏幕和iPhone处理器的问题,那都是大多数消费者能感知到的明显问题了。更多的问题都是只有一小部分用户先遇到的,厂家都是低调收集处理的。找供应商出8D Report溯源,然后再导入新料。至于DFM和DFS之类的各家都在做,比如米11主板上几条同轴线座子上都用中文标了颜色,然而品控更多还是取决于产线的工人素质和制度管理。
同批次同一天生产用料都不一定一样,哪个材料缺料就会采用替代料。不过早期版本一般用料更好,后期会降低成本换便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