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库提树丨黄公望《丹崖玉树图》(上)
我不是艺术的创造者,我只是艺术的搬运工。
今天我们讲一幅画,黄公望的《丹崖玉树图》。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著名的《富川山居图》。其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黄公望非常著名的一幅作品,可以说是传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也经历了很多的故事,画完之后,被吴正治家族收藏,后来被毁,后来历经多个王朝的更替,再到后来,一半在大陆,另一半在台湾。
在芥子园中,元四家是备受推崇的,可见在清朝,也是有着很高的人气指数,在学画的时候,是绝对绕不开的。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
同样在讲芥子园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芥子园用了大量的篇幅,把四位画家做了透彻的分析,包括树法、石法等,都各举例子,进行推荐,这样让他们的画更易于大众去学习,剖析的更为透彻。
黄公望,字子久,取黄公望子之意。个人认为,在黄公望众多的绘画里面,是适合大家学习的,它没有富春山居那么难,没有那么多圆笔,尤其是画山的时候,圆笔用不好,山包就会特别的瘫软。
这张画则不一样,画石头的时候,用笔还是很方正的。每一笔都特别的清晰,特别适合初学者,交代的特别清楚,而且干净,层次感很强。
我们都知道,画一张山水画一定要分清近景、中景、远景。黄公望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把这些处理的特别好,特别是这种粗中间细的感觉。
无论是画写意花鸟,还是画写意山水也好,我们学习简单的东西,会感觉很好学,觉得很简单。而巧,是我们一开始要学习的,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先繁而后简,这是学画的一个规律。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先要满。满了之后,再去简,这样慢慢的简到最后,就是一个骨架,就是精华。所以这也是我们写意画那么的出彩有精神,它也是从复杂到简单,山水画也同样。
简单的山水画,是很易学的,但是它是学画的一个误区,会带领大家走很远。当大家反应过来之后,可能就已经很难去改变,去解决一开始学画的时候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
比如画山水的树,在芥子园里面,即为画树,画双勾树。为什么?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样,在画山水画的时候,起笔多是画树。
这张画通过前景树的不同变化,来表现这张画的层次。首先,在前景上做了一个大文章,就是这颗大的松树。所有的文章都围绕着大松树来做的。
先把松树画出来,松树的姿态画出来之后,占据了一方,就是整张画的前景非常重要的位置,就是主角。剩下的都是配角。而配角又分左右,也是扎堆的。
芥子园讲过五棵树应该怎么画,一堆树怎么画。这五棵树没有相同的树,从叶子上看,虽然是点叶法,但五棵树的点叶法都是不相同的。
最左边的和右边第二棵,最高的,点叶法是不同的,一个叶子是朝下的,芥字形的点叶法。
第二个是往上伸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剩下的三棵树,点叶法虽然都是混点,但是是不一样的,远处的淡淡的是大混点,前面的两棵,是用的小混点。
大混点的墨色是淡的,来区分前后关系。小混点也是不一样的,最前面小混点的墨色重,但是它的点确实很小,小到一点一点,笔头是直接点上去的,没有用大面积的墨去点。
画家在画的时候是很小心的,每一笔都是很讲究的。这种疏密的关系,树枝大小,树叶大小的关系把握的都很好。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
并且树顶到树底的墨色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然后紧接着,最右边的小混点的树也是不一样的。其树形,点出来的叶子少多多少,树冠的姿态是不一样的。
墨色的变化,有轻有重的变化,这样五棵树的墨色的变化,最前面的最重,后面的最淡,中间的一个是通过墨色变化层次多,第二个是通过树形,叶子的形来进行变化的。
这一组叶子,这几棵树,通过叶子的变化,就有了一个区分。除了叶子的区分,通过树高矮的变化,也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前景。这种野景,包括五棵树旁边的小树,环境的营造,让画显得更为饱满。
所以,墨分五色,这一小组里面,就显现出墨色的变化。如何练墨色的变化,通过这一小块,就可以学习了。
然后是石头的变化,很方正。而且在石头的皴法里面,皴法没有那么的清晰。而它就是通过这种简单的皴擦关系,把石头的结构表现出来,然后通过染一染,找一些变化,石头的墨色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超过树墨色的变化,保证整张画的一个干净。
五棵树旁边这颗大松树,代表的是一个前景。它一定要有自己的姿态,为什么?因为树多了的话,不可能所有的都是直着往上长得,一定要有画眼。或者说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都用杂树,也要有精彩的地方,让人家能看到你真功夫的地方。
真功夫就是这颗松树。松树最重要的,是找到姿态。姿态就是松树的树冠和腰身。这个腰身就是主干,也就是红色圈出来的地方,如迎客一般。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
靠近留白的地方,自然而然伸的就长,靠近纸边的地方,自然就少。单棵的松树就不要垂直向上,一定要有些变化,向左或向右,还是弯的曲的都可以,这样有婆娑之感。
有两棵三棵的话,一定有一棵是直的,直冲云霄的。有一棵一定要变化大一些,这样伸手伸腿可以让姿态更多,形成一个对比。如果三棵树都是弯的,那是很别扭的。
所以在变化里面,要有立正的,也要有弯腰的,要有变化。
除了姿态,还要注意画松树的细节。在画松树的时候,鱼鳞皴要留有面,这个面无论是靠左,还是靠右,就是这种阴阳向背的关系,都涂满了,就会画平的。
更为关键的地方,是主干和旁枝的关系。画旁枝的时候,起笔要重一点,让旁枝显得有力量,如果稍细,枝就会有塌下来的感觉。
像这个圈出来的地方,特别是大结构,撑着的,大的树冠,在关节处,要用墨色进行一个肯定。接下来就是树冠了,一定要注意树冠的形。这个松针,要重一些,自然而然,树的密度厚度就出来了。
这棵树出来之后,还是相对单薄的。因为前景出来之后,树是直插云霄的。底下树干的后面是空的,就开始用小杂树来填补前景。
前景是怎么补的?就用夹叶的各种树,先把厚度补上,让松树底下有很多的树,能把深度和厚度表现出来,自然而然树林的纵深感就表现出来了。
然后用几块大石头,往右后方,往里引,引到房子,这个地方是有人居住的。那这个有人居住的地方,与五棵树形成一个呼应。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
五棵树后面是空的,讲的是水面。正好房子和水面形成一个画里面非常重要的,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景象,风水。
在一汪碧水后面,就是房子,而房子后面,就是一层一层的山。这个房子就是我们要讲的中景,中景画家没有用太重的墨去画,而是用淡淡的墨,与前景形成对比。
前景在做对比的时候,画家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个前后关系,前面用了粗一些的皴法,后面干脆就用简单的线来表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家发现了吗?
上面一张图是中景的山的皴法,用线法。下面是前景的皴法,用这种侧锋,大面积的侧锋,皴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前景更为厚实,远景更注重结构。
这样不仅仅用墨色的轻重来表现前后,在笔法上,也注意了,用粗和细,来表现前后的关系。
看上面一棵树,其实是用笔点上去的,很用力,它不是很完整的点,是笔根处的点戳上去,很有力量的打上去,形成这种笔法,让人感觉有力量,有层次感。
这是在画这棵树的时候注意的。而且不仅仅这样打上去,淡墨和重墨的地方,都是这样打上去的,层次感都是很清晰的。
下面这个的笔法是不一样的,没有那么重,力量小的多。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它的形状的,保持它的层次,为什么?
因为重的地方,是最后画的,是为了区别五棵树的,有些地方是轻轻的放上去。画家在画树头的时候,是很小心翼翼的。所以这张画,两棵树的重淡、胎点、点叶的笔法,可以看出画家用的心思是不一样的。
哪一个地方画家要着重一些,哪些地方,画家要点出力量?这个是不一样的,单棵树和五棵树的画法,处理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