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2024-11-29 21:44:07 2点赞 2收藏 0评论

念头多,怎么治?

两种治法,一快一慢。

先说快法:在脑海中捕捉下一个念头。

具体操作:静坐,闭眼,自问:“下一个念头,是什么?”

现在请你暂停10秒,试一下。

......

可能你会发觉,在刚刚过去的10秒中,除了“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的念头,其他念头暂时消失了。

也可能,你的念头仍然很多,“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只是众念之一,是纷驰脑海中稍纵即逝的浪花。如果你的心乱到一定程度,这种可能就是最大的可能。

然无妨,尚有慢法。

慢法无法急说,因为“想太多”这种病,不是你一个人的病,而是几乎人人都有的病;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病,而是人类世世代代都有的病;它不是一种药到病除、一劳永逸的病,而是一种贯穿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病。

所以,请你慢下来,听我慢慢说。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暗示——“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你越强迫,“粉红的大象”就越“粘人”,结果是,除了“大象”,你竟一时想不到其他动物,而且它就是那该死的粉红色!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这是大脑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把戏——你越不要什么,它就偏给你什么。

“捕捉念头”,就是这种调皮把戏的对治,如同指挥桀骜的士兵,要命他前进,口令只能是“后退”。因而想让大脑藏起念头,你就要命令大脑捕捉念头。

然若大脑如此单纯,倒省事了:想精进时,只要想着“再拖一拖”;想原谅时,只要想着“再恨一恨”;想放下时,只要想着“再举一举”;想振作时,只要想着“再颓一颓”......这般,岂不是略施小计,就能心想事成?

事实是,多数情况下,大脑会毫不客气地回敬你:“想得美!”

大脑(尤其是情绪)往往不受意志控制,略有阅历就能认识到这一点:你想忽视下头男女的下头行止,厌恨却如影随形;你想摒弃被人轻侮时的恼羞卑怯,愤懑却久久不平;你想忘记聚会中让人脸红的尴尬言谈,尴尬却挥之不去;你想摆脱负己负人的愧惭疚悔,罪耻却如绕梁余音......

段子有云: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从小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狠话,65岁走到街上,谁瞪他一眼当时就猝死了。

生活不是段子,但人与人之间因为一句扎心话而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并不罕见。

你见过鸭子打架吗?上一刻还在互殴互啄,水花四溅,下一刻湖面已然平静,二鸭扇扇翅膀,各游一方,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反观人类,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而已,却能搅得心湖翻涌激荡,片刻不宁。

如果鸭子会说话,想必感叹:那群没毛的猴子,都是神经病!

然而,一旦鸭子会说话,它们就已然踏上了通向“想太多”之病的不归之路。

因为,造成以上种种的最初原因,不是敏感,不是道德缺陷,而是——语言!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对吧?且听我往下说。

语言的出现伴随着人类对计数、分类、沟通的需要,一开始,人们只需粗略的计数、大致的分类和简单的沟通。但很快,人们发现语言可以传递经验,符号化的语言——文字——还可以隔代传递经验,于是经验越累越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需要更繁复的语言——也就是更多的词汇和规则的语法——来描述世界。当人们意识到语言不仅可以描述外部世界,还可以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想法和意志时,理念世界便诞生了。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和鸭子没太大区别,他们不会问“什么是真善美”“活着有什么意义”“有没有永恒存在的灵魂”......他们当然也有各种懵懂的感情,譬如恐惧、悲伤,但这种感情既不深刻也不持久,就像打完就忘的鸭子,就像非洲草原上看着小牛被狮子吃掉的母牛,它会因为没能救下小牛而伤感一会儿,但,就一会儿,然后就融入牛群,风恬浪静......

那时候的人类,如同万物,出生、存在、死亡,和光同尘,只是天地一粟、轮回一霎。

究竟来说,如今的人类仍然如此,但哪怕是最愤世嫉俗、最唯物主义、最耽溺虚无的人,内心深处也燃着一股窎窅幽微的意义之火。

关于人生意义,我想下期再聊。这里,还是让我们聚焦于“解决”杂念的问题。

理念世界的发展伴随着语言的抽象化,各种哲学、理论、观念、主义应运而生,各种是非、利害、审美、潮流继之而起,而在各执一词的派别背后,有一个通约的规则——逻辑。

什么是“逻辑”?

这个词最初的来源——古希腊语λόγος——本身就是“语言”的意思,或者说语言(或思维)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简单来说,同一律是说“A是A”,矛盾律是说“A不是非A”,排中律是说“A不能既是A又是非A”。这听起来很像车轱辘话,但驱动我们思维引擎的逻辑,就是搭建在这样简单的“车轱辘”上的。

由这些规律所框定的逻辑叫“形式逻辑”,我们的数学大厦便以此为基。而由这些听上去天经地义以至于会被以为是废话的规律,却会推演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矛盾,我们称它们为“悖论”。这样的悖论有很多,比如“忒修斯悖论”“伊比鸠鲁悖论”“说谎者悖论”“理发师悖论”等等,可见,形式逻辑并不能涵容一切。

同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其著述中蕴藏了另一套逻辑,他说:“我们走下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这套逻辑更多地出现在东方的哲学中:老子说“正言若反”,庄子说“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佛陀说“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

这套逻辑叫“辩证逻辑”。

如果说形式逻辑听起来像“废话”,那么辩证逻辑听起来则有点像“胡话”。

这又是“废话”、又是“胡话”的,与“想太多”有啥关系?

亲爱的朋友,我想再次请你慢下来,我们正在朝“解决”的方向前进。

上期文章中,通过对“重力”的探讨,我得出了“真相不真”的结论,并提出这个看似无用的结论其实有着大用。其大用之一,就是帮你“解决”“想太多”的难题。

如果你的认知受限于形式逻辑,那么大概率,你是一个比较刻板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如果你是一个学者,这套原则可能有助于培养你严谨的态度;而如果你只是在活着,那么这套原则可能会带给你诸多的捆缚。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开车去接自己青春期的儿子放学。

上车后,母亲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儿子不耐烦道:“有什么好问的,就那样!”

母亲生气:“怎么用这种态度跟我说话!”

儿子不屑:“啥态度,你老问一些有的没的,没话找话,闭嘴吧你!”

母亲大怒:“兔崽子,今晚别吃饭了你!”

还有一位母亲,面对相似的情况,在儿子不耐烦的“就那样”后,她一样感到生气。不同的是,她不动声色地做了几个深呼吸,待情绪稍稍缓解,望着儿子的眼睛说道:“妈妈想你了。”儿子一天的躁动或疲乏,就融化在饱含爱意的“想你了”三个字中。

两位母亲,有何不同?

显然,第二位母亲更耐心一些。

但这是表象,如果我是苏格拉底,会追问:为啥第二位母亲更耐心?或者具体一些,在面对同样的境况时,第二位母亲调用了什么样的认知模式,以至于她能化解母子之间的敌对情绪?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细品“交锋”,你会发现,第一位母亲陷入了情绪和语言的泥淖,也就是陷入了“真相绝对”和“形式逻辑”的泥淖:儿子的不屑勾起了母亲的愤怒,受限的认知导致母亲认同于愤怒、融合于愤怒,将愤怒奉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相,如此,她当下再也触摸不到愤怒之外的任何可能;愤怒就是愤怒,愤怒不是其他任何情绪,愤怒不能既是愤怒又不是愤怒,我很愤怒,我就是愤怒本怒!

你看,当人被情绪或念头占据的时候,思维会变得异常狭窄却毫不自知。

而第二位母亲则超越了情绪和语言形式,因为她知道: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而非驾驭情感的主体;愤怒既是真的也是假的,我既不是愤怒也不是不愤怒,愤怒是外在于我的,是随境而变的;不屑既是真的也是假的,儿子既不是不屑,也不是非不屑,不屑是外在于儿子的,是随境而变的;语言既是真的也是假的,它既表达了情绪又没有表达情绪,它也是随境而变的。

于是,这位母亲没有被愤怒吞噬,没有被形式干扰,她能够转换情绪,也能够转移话题。是以,她没有拘泥于“儿子过得怎么样”的形式,而直达“妈妈想你了”的本质。

这叫——明心见性。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上期文章中,我提到重力的工具性和时空的相对性,目的不在于跟你科普一种玄奥的规律,而在于引起你对“真相不真”的注意:

当你被嫉妒、沮丧、羞耻、自卑、愤怒淹没的时候,当你被骄傲、自得、狂喜、刚愎、虚荣障目的时候,你会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这些或好或坏的情绪会充满你,以至于你觉得你就是那种情绪。如果情绪是让你舒服的,你大概率不会烦恼于自己“想太多”;如果情绪让你难受,你就会在网上到处搜索怎么让自己摆脱它们,于是你看到了这个视频。

然而,自得时,你觉得有多真实,自卑时,毫不逊色。

所以要医治“想太多”之病,负面情绪更有疗效,痛苦会唤醒麻痹。

以上是慢法的第一步——认知重建,总结一下,就是当融合于杂念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一句:“这不是真的。”

当然,说来容易,做来难。

上面的第二位母亲,也许不懂什么“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但她能把这种道理践行出来,实际上,这叫“真懂”。有些人能天花乱坠地讲出一大堆逻辑,但一入生活,就被淹没在一大堆情绪里了,这才叫真正的“不懂”。

接下来,我就聊聊怎么从“不懂”进阶到“真懂”,这是深入“解决”之道的不二法门。

你一定注意到了,每次我说“解决”这个词的时候,都打了引号。

其意何为?

这个“解决”不是真正的解决,即通过一些操作,让“想太多”之病彻底消失,前面说过,这是一种贯穿时间的疾病;这个“解决”也不是不解决,因为确实存在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减轻疾病,或者转化疾病(指改变对疾病的看法)。

你看,又是“辩证逻辑”。

在揭示进阶之法之前,我想要再次引起你对这个疾病的重视:

“想太多”不是一个属于个人的小问题,不是那种诉苦时被长辈骂一句“屁大的事想什么想”就能不想的问题。实际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各种宗教、哲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想太多”;从古至今的苦修者、瑜伽士、思想家夙兴夜寐、宵衣旰食,要证悟的主要境界之一,就是能不“想太多”。

生活中,你身边可能有“神经大条”的乐天派,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让他们“想太多”,但请相信我,那只是你没碰上他们“想太多”的时候。人人都长着一个戳不得的肺管子,这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如上所述,从有语言开始就诞生了。

所以,请记住,它绝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既然它随语言之生而生,那么它也将随语言之息而息。

语言息,则思维息;思维息,则念头息;念头息,则情绪息;情绪息,则心病止。

“我思,故我在”,是而只要活着,语言便无法止息,则想法便无法止息,由此我们只能与想法共存,而无法达到我在彼灭。

因此,治病之道不在除病,而在学会与病共舞。

要学会与病共舞,就要学会觉察病的存在。眼里没有舞伴,不是你踩它,就是它踩你。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要觉察自己正在生气;

当你的气冉冉升起的时候,你要觉察自己的气正在冉冉升起;

当你的气徐徐落幕的时候,你要觉察自己的气正在徐徐落幕;

当你的气不起不落,又起又落,来似未来,去如未去时,你要觉察自己的气正在妙玄微变;

你不是你的气,你不是你的气的主人,你不是你的气的奴隶;

嫉妒如是,烦恼如是,羞耻如是,卑怯如是,迷茫如是;

喜乐如是,得意如是,骄傲如是,勇猛如是,清醒如是。

有时候,思绪和情感过于猛烈,你会忘记觉察。就如同我告诉你世界上没有鬼,但夜经坟地,你过于恐惧,就会忘记无鬼。

如何让自己的觉察更多地临在呢?

答案是——正念。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如果说觉察是随境而觉,那么正念就是刻意而觉,是在没有情绪和想法冲击的时候,预先演练这种觉察。

怎么演练?

闭眼,端坐(或平躺),觉察自己的呼吸。

当然,还有其他的正念方法,你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大同小异。

正念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你期待冥想几次就能高枕无忧,那失望的沮丧堪比短视频、酒精或性爱过后的空虚。

正念是持续一生的练习,它不会有即刻的效果。效法“无用之用”,我称它为“看不见的功夫”。

“无用之用”最易被人忽略,“看不见的功夫”也是如此。

《天龙八部》中,《无相劫指谱》《般若掌法》《伏魔杖法》和《拈花指法》是豪侠如萧远山和慕容博竞相争夺的武功秘籍,而荡邪扫魔、修身养性的《法华经》和《杂阿含经》即便被扫地僧喂于眼前,也被视若空气,置若罔闻。结果二人为仇恨所噬,走火入魔,毒浸骨髓。若不是扫地僧慈悲渡救,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家仇国恨,宏图霸业。英雄气短,可见一斑。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看不见的功夫”也许不会帮你赚得世界,却一定会帮你丰盈生命。这样的功夫你下得越多,你对怨毒恨苦的免疫力就越强。你仍然会有想法、念头和情绪,但它们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你会发觉,你越来越接近存在的本真,即如类万物、和光同尘、天地一粟、轮回一霎。

如此,似乎人变得越来越渺小了,但同时,人变得越来越伟大了。

因为生命与更大的生命合一了,这个更大的生命是你父母儿女的生命,是你亲朋好友的生命,是你同胞的生命,是全人类的生命,是全地球的生命,是全宇宙的生命......是全宇宙的存在。

它有多大,全赖你能“看”到多大。

可是,我若赚得了生命,看到了那空旷寂静的全貌,会不会失去世界呢?

因为,我舍不下繁华精舍和美婢娈童,丢不开美食华灯和鲜衣怒马,放不了烟火梨园和茶淫桔虐,离不开弹拨鼓吹和书鸟诗花......

生命与世界,意义何所居?

这是下一期我们要聊的。

总是想太多,杂念停不下,怎么办?

参考资料:

《圆觉经略说》 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

《当下的力量》 (德)埃克哈特·托利/中信出版社/2016-6

《魔鬼家书》 (英)C.S.路易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痛苦的奥秘》 (英)C.S.路易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清醒地活》 (美)迈克尔·辛格/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心理/2021-9

《论科学与艺术》 (法)让-雅克·卢梭/上海人民出版社/密涅瓦/2023-3

《逃避自由》 (美)艾里希·弗洛姆/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2018-11

《活在此时此刻:一行禅师修行手记》 一行禅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1

展开 收起

上班哪有不“疯”的

上班哪有不“疯”的

25.8元起

认知觉醒一本打破联想壁垒重塑逻辑世界的思维密码本以赢者思维创成功人生 成功人生

认知觉醒一本打破联想壁垒重塑逻辑世界的思维密码本以赢者思维创成功人生 成功人生

暂无报价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20.8元起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13.21元起

《小米创业思考》(软精装)

《小米创业思考》(软精装)

55.9元起

《思考,快与慢》(精装)

《思考,快与慢》(精装)

32.7元起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9元起

《富爸爸穷爸爸》(2019新版)

《富爸爸穷爸爸》(2019新版)

44.5元起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5.51元起

《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11.9元起

2025 知乎日历《知乎好问》赤红 一本翻到停不下来的日历 让每一天都值得探索!

2025 知乎日历《知乎好问》赤红 一本翻到停不下来的日历 让每一天都值得探索!

78元起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

17.6元起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18元起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29.9元起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5.88元起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18.9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