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薄世宁:医学通史讲义》让我们好好与疾病相处
公公突然打电话来,问我在不在家,得到确定的答案后说要和婆婆一起来家里问我点事儿。
在惶恐不安和各种猜测中等来了公婆,结果却是向我“问诊”来的。
由脱发引发的讨论
婆婆最近三个月脱发严重,肉眼可见露出粉嫩的头皮,心下慌了神,去西医医院各科问诊。
皮肤科说,有轻微毛囊炎,不是导致严重脱发的主要原因,建议查一查血。
抽了两次血,查了生化还查了别的,说一切都很正常……
西医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看中医吧。
中医请了脉,开了颗粒药,说洗头时揉在洗发水里。
婆婆一想,吃药都不见得见效,这搁洗发水里半包颗粒就能管用?她不信。
这不就找上门来问我。为啥问我?
我自学中医,家里别的不多,中医理论书籍多,平时也常建议老人用简单的中医诊疗手段治疗身体上的小毛病。所以,就想问问我有没有办法拯救婆婆岌岌可危的头发。
一上来,我先问最近有没有过敏?身上有没有起过红疹、小丘疹,或者哪里觉得痒。
婆婆想了想,说没有。
然后,我问一般用什么洗发水?
答案是图省事,用的是公公同款的海飞丝去屑洗发水。
第三个问题是,最近六个月有没有感染新冠或者感冒。婆婆否认,说自己很少感冒,即使感冒也不发高烧,顶多是头疼鼻塞。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给出的方案是:
第一步,更换洗发水.
使用成分更加温和、更加简单的,不含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稳泡剂等化学成分的洗发水,可以考虑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制成的洗发皂;
第二步,调整睡眠。
睡前半小时不刷手机,手机不进卧室,睡前一小时温水泡脚。
关于泡脚,就跟公婆battle了半个小时。他们认为自己一直有坚持泡脚的习惯。
然而我详细问下来发现,水深只到脚面,并未没过三阴交。且只用烧开的热水泡脚,不添加任何中药材。顶多算“洗脚”罢了。
第三步,是我自认本次聊天的重点:接纳不完美。
与不完美的身体讲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现在到了秋天,树要落叶人要掉发,这是顺应自然的事,再正常不过了。不能因为昨天掉了10根头发,今天掉了30根头发,就惶惶不可终日。
一天24个小时都在苦苦思索今天为什么会多掉20根头发,思来想去,把自己的睡眠整垮了,把自己搞成魔怔了,脑袋里想得全都是:
“我怎么能掉这么多头发呢?我肯定是生病了,而且生了大病!”
“医生说我没病,那是他医术不精,他开的检查没查对地方。”
我反问婆婆,难道说一定要让医生开口确认您生了大病,您才能放下一颗心,觉得“嘿,你看我就是得了大病嘛,要不然我怎么可能掉那么多头发呢?”
脱发,本来就是个世界性难题。
难道英国国王查尔斯他没权没钱吗?可是即便身为一国国王,他依旧是个秃子。难道医生知道如何治疗脱发,却让自己坦然地秃着吗?
为什么不能接纳自己的脱发呢?我婆婆年过70岁,脱发不应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更何况她长期严重睡眠障碍,敏感而焦虑,简直是“顽固性头疼天选之人”。
我顺手拿起公婆进门前正在翻阅的一本书《薄世宁:医学通史讲义》,苦口婆心地劝慰,希望老两口能多加几个医学科普类公众号,看看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前沿研究,了解下疾病的发展,调整下自己看待疾病的眼光。
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过去的人,总把医生当作神,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这种观念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不断增强也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
答案是,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绝大多数的疾病都与基因有相关性。
很多慢性病的风险基因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潜伏在基因组里,等待发病年龄的到来,或者等待被激活的时刻。比如2型糖尿病、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基因在传递我们人类基本性征的同时,也将疾病或者疾病的风险传递下去。
如果基因组中产生的某种致病基因让人在生育年龄之前发病,那么携带这种致病基因的人很可能在没有来得及生育就因为疾病去世,这段致命基因自然就无法传递过下去,从而消失在进化的长河中。
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这些疾病,多数情况下在40岁以后才发病,携带引起这些疾病风险基因的人群仍然可以生育,这些基因虽然不健康,但依旧顺利底传递了下去。
进化不是手术刀,不能一刀将“不完美”切除,只能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进化的逻辑是让利益和风险平衡。
书中提到:
好吃好喝源于人好吃的本性,但不并不是人类真正想要的。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饮食结构彻底发生改变。
人类就像做了一个梦,梦里还处于饥饿和恐惧的状态,可是一觉醒来却进入了新时代,食物一下丰富了。但是我们的身体、身体里的细胞、细胞里的基因还停留在饥一顿饱一顿,不断奔跑追逐的记忆力。
疾病与生命同行
身体适应不了新环境,曾经的优势就有可能带来今天的疾病。
比如,糖分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主要能量物质。
远古时代的人类想找点糖吃,可能就要冒着被蜜蜂蛰的满身是包的风险。获取糖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细胞遇到糖分赶紧储存起来的行为,在当时是可以让人活命的,这个功能就被保留下来。
可是,现在获取糖分非常容易,基因保留下来的这种让人不断储存糖分的行为就容易引起代谢疾病,比如糖尿病。
面对长寿、行为模式改变以及应对多样性的环境等新的需求,人体的功能往往无法与之完美是匹配,进化还没有赋予人类匹配新需求的能力。
那么,强加在身体中的“硬件”和“软件”的新需求就构成了压力,压力逐步积累,就会带来疾病。
比如,高龄给人类带来了关节、血管老化和腰痛的问题。
社会竞争加剧,作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变得很普通,这又会增加生物钟调控机制的压力,以及情绪控制和修复能力的压力,进而导致疾病。
这听上去似乎令人沮丧,但是这却是真实的进化过程。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消除净化中的这些不完美,但是医学也始终在尽力帮助我们弥补这些不完美。
作者薄世宁把18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重症医学科工作期间对疾病、对生命、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总结出来,让每一个没有任何医学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快速掌握医学的精髓,理解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
请为咱们的父母购买这本书,如果他们没有耐心地读完,那就自己读完再讲给他们听吧。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