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quiti/优倍快 可乐罐 AP U6-Mesh
前情提要
3年前,我因为米家多模网关经常无故断连 WIFI 写了一篇文章,有一些网友提到这可能是因为 IoT 设备使用了“并不太优质”的 WIFI 模块,导致信号设备可能无法与华硕部分路由器完美兼容。
经过了一番研究,决定更换成当时的 Mesh “王者”,Linksys Velop 系列。
Mesh 方案
于是我斥资更换了2台 Linksys MX5300,再加上米家多模网关也更新了好几版固件(售后也换了几次硬件),更换后确实基本没有出现过断连的问题,IoT 设备也都听话了很多,AP 重启的次数也明显变少,就这样相安无事2年半,当家里的 IoT 智能设备突破了100个之后,同样的灾难又一次席卷而来。
首先是各种设备偶发性失联,随后比如米家智能门铃、秒新加湿器3S就再也无法连接上 2.4G WIFI 了。在进行了非常多的测试后都于事无补,比如绑定静态IP、关闭 Mesh 路由、自动扫描空闲信道等。
最后还是把原因锁定在 2.4G 20 MHz、11b支持、以及 IoT 设备对 WIFI6 新功能的支持不完善(如多播、BSS、漫游等 ),但是你别看 Linksys 贵,后台的可控项却少到气死人,甚至都无法关闭2.4G。于是在无力改变国内 IoT 设备始终不优化 WIFI 模块的情况下,只能先改变自己。准备从纯 MESH 方案迁移至 AC+AP。
AC + AP 方案
AC+AP 有很多优点,结合本次时间出发,首先是可以集中管理AP,方便维护;其次可以用用同一组AP广播多组 Vlan SSID,这样我就可以用同一套设备彻底把 IOT 和家庭主网区分开;可以单独为 IOT WIFI 保留 2.4G、关闭 WIFI 5/6 新特性,降低带宽保障稳定。
不过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传统的 AC+AP 方案中可靠的 AP 往往都是吸顶的安装,这也就要求我们需要再部署前进行网线的预埋。不然就只能套一个支架,放在桌面上才能保障信号的正确覆盖,怎么说呢,感觉两头和中间完全不是同一款产品,店家可能在卖一种很新的支架…
终于 Ubiquiti 发布了 U6-Mesh,具体的数据对比可以参考 Evan McCann 制作的对比表格(大妈压缩得太狠了,自行搜索吧),可以说是十分详细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U6-Mesh 在硬件配置上基本与 U6-Pro 无差异,但是体积仅有一听可乐的大小,虽然天线功率要比 Pro 略低,但是 Mesh 的小巧的体积和多种安装模式都为很多 Mesh 迁移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吊装需要另购配件)。
这里我想要给中文官网提一个建议,我不认为 U6-Mesh 应该翻译成“室外 AP”,这样可能错失很多无法安装吸顶的用户,英文版就没有过度强调这一点。看到国外论坛上就是用户摆在自己的餐边柜上,非常和谐。(I don't see it... 哈哈哈哈)
包装内容
尺寸对比
AC 控制
Ubiquiti 家的 AP 其实是支持软 AP 的,你可以通过 Mac/Win/Linux 或者是 Nas 上的 Docker 进行配置,我是用的是群辉 Docker 进行安装的,大概的流程简述一下:
Docker 中搜索并下载 'jacobalberty/unifi'
创建容器,开启“自动重启”
在环境中添加 'TZ' 字符值为 'Asia/Shanghai'
将环境中 'BIND_PRIV' 和 'RUNAS_UID0' 的数值改为 false
在本地创建一个'
unifi'文件夹,并将容器的
'/unifi' 指定到本地
如果开启了防火墙,还需要再群晖的防火墙设置中放行“6789, 8080, 8443, 8843, 8880”端口的 TCP、以及“10001” 的 UDP 通信
运行 Docker
稍候片刻,访问 https://synology_nas_ip:8443/
一路下一步,完成UI账户的注册与绑定
在 Internet 设置完 Vlan 后,我们就可以来到 WiFi 设置页面,根据我们的需要创建不同的 SSID,并且指定每一个 SSID 具体的行为与参数,比如这里我们就创建一个 GAVIN IoT,将网络指定为 GAVIN_IoT 这一 Vlan,并且关闭 5GHz,关闭所有新技术。
你还可以为每一个 SSID 进行运行时段的指定,整个操作类似 macOS 的日历一样
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创建多个不同需求的 SSID,你可以通过开启多播DNS,使得各 Vlan 之间进行互通,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防火墙规则,限制特定设备只能访问特定主机。
关于性价比,以及现阶段无线网速的思考
看到很多其他人介绍 Ubiquiti 的文章下面,有评论很多表示设备没有性价比还不如 xx 的想法。不禁让我思考起来……
从不得不把总死机的小米刷成 Openwrt;再到刷了梅林天天过热还要加装风扇的华硕88U;进而又添置了一台 88U组了 AIMesh,但是天天还要研究为什么没有漫游成功;再到放弃折腾踏踏实实的 Velop MX5300;直至如今的 Ubiquiti U6 系列…… 其实对我而言,折腾带来的痛苦,远超过购买这些设备时的快乐。
尤其是居家办公之后,我们很多远程连线直播项目都不得不在家里完成,对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有设备都会尽量连接网线,而无线设备快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关键时刻别掉链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阶段 WiFi 再快也不可能超过万兆有线。你说对吧。
我就想看看内网速度!
可以,那就直接上图,先做一个基准测试,一台万兆网卡的 M1 Mac mini 通过 TP-LINK TL-ST1008 连接到群晖 DS1621+(加装PCIE万兆网卡),可以跑到9.39Gbits/sec。
然后是 M1 Pro 的 MacBook Pro 通过 WIFI 连接进行测速。因为只支持 2x2 MIMO,所以结果一目了然,这个苹果就是逊啦!平时工作还是要通过雷电3转了有线网。
这个是 iPhone 14 Pro 的测试结果,它……它甚至比 MacBook Pro 还要快一丢丢。
未来计划
我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 U6 系列确实能继续保持 IoT 设备的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我打算再购买几支,并且逐渐入坑购买全家桶,毕竟这一套实在是太帅了!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风一样的日子
校验提示文案
x小贤x
校验提示文案
Mickey
校验提示文案
Mickey
校验提示文案
x小贤x
校验提示文案
风一样的日子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