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籁旗舰全家桶体验之三——GENEsis GX
连续两件的仙籁产品的试用,让我对第三件:GX时钟,抱有相当大的期待,所以都没按照原先的计划等到周末再开箱,而是在周二,就迫不及待了放弃了原先的安排,直接拆包了。
说到GX这个型号,倒是蛮巧合的,和我用的auralic g2套装里的时钟型号一样,不过auralic的是leo gx(后续外观该款版本是leo gx.1),绰号狮子钟,而仙籁家的是GENEsis GX,创世纪gx时钟。我对leo gx这个产品对声音的改观满意的不得了,虽然价格高昂,且只能用于自家产品,但是带来的声音等级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leo gx那种原子钟驱动sc切割的晶振,然后整体安装在一个恒温釜里的做法无疑更为高大上,不过仙籁gx钟也有一个和leo gx相似的地方,就是所有的时钟频率都是直接输出,并没有经过任何转换。一个时钟频率就是一个独立的时钟发出的。我个人更喜欢这种方式。
gx时钟的开箱其实没啥说的,包装方式,包括外观,都和nx一摸一样。配件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增加了4根带有方向性的时钟线,时钟线是粉色的,帮忙开箱的老婆评价:蛮好看的。时钟线的长度大概有1.5-1.6米,就长度来说蛮方便使用的。不过我倒是希望厂家能够提供时钟线长度定制服务,比如和nx叠放一起(当然是不建议的),可能10cm的时钟线就够用了:


架子空间所限,gx还是和nx叠放的,俩叠放一起真的很难区分了:

只有距离近一点才能看清产品标识:


可以看到gx的发光方式和nx一样的,还有一个地方一样,就是二者都没有开关,都是通电就开机的设定。不过两个都是12v1a的供电需求,想来发热了功耗都是可以长期开机的。而且,时钟这个东西也建议长期通电开机状态,这样可以让工作温度更恒定,效果也更好。说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明白为啥gx没有采用ocxo或者原子钟的方式——本来我是诟病这一点的——因为这是给交换机配的时钟,所以要7X24长期开机工作,用ocxo或者更贵的原子钟,耗电量也会增加很多,比较起来,txco就环保多了。
不过看着nx和gx的叠放,总有一种好像可以加上一件的感觉。比划了下尺寸,证明自己的想法没错,直接把453放上去,感觉如何这次试用的是金属本色的nx/gx会更配啊:

因为nx上有内外部时钟切换开关,我就试了下在不断电的时候进行切换,实践证明,从外部切换到内部,会有一段时间的丢失网络,而从内部切换到外部,丢失网络时间更长,长到我直接断电重启了。如果有想做这个测试的,还是建议断电后再进行切换,可能更省时间。(也不是完全丢失网络,而是minimserver的服务找不到了,硬件显示还在线,ag2数播一直在线)
来回切换了下有无gx钟的表现,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添加上gx钟的声音会更甜,小细节的表现也会更充分。可以说没有让我失望。
对于gx钟,我不想做什么总结了,毕竟不管是gx,还是nx,声音我都认可,但是又都买不起。去总结一个自己买不起的东西,总觉得不太对。谈谈我对仙籁的看法吧。
前几年评测过他家第一款产品,n8交换机。之后虽然没有接触过他家产品,但是因为在群里,所以也保持关注。一直以来他家产品的体积都相当克制,包括这次试用的z1 plus,明显定位于桌面hifi。而从n8pro开始(其实前面还有一个n16,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型号,记不住了,内部是两个n8),产品体积明显增加,到这次试用的nx和gx,明显看出企业的企图心,开始通过旗舰产品进入更为传统的hifi市场。这次试用,对于nx和gx的外壳做工和整体设计(双层机箱/不易察觉的电源指示灯,和各种小细节),我是很赞赏的。利用这套外壳,我觉得完全可以出品更多的产品,比如音乐服务器。
和z1 plus不同,我想象的音乐服务器可以继续保留roon core功能,然后提供可以用户自行添加的存储设备的双2.5寸sata口或者双nvme口,同时提供基础(两个盘就是两个盘)/raid0两种磁盘模式(或者只有raid0一种),这样,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组建一个8t或者16t的存储空间,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发烧友的本地存储需求。提供如z1 plus的smb共享,辅助一个dlna服务器软件(如z1 plus自带的rm或者minimserver),这样和nx,gx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高端hifi网络配件群。
另外,保持nx和gx的外壳的整体设计,通过增加高度,比如2倍高度或者3倍高度,就可以推出类似功放/一体机或者其他产品。
当然,我这也是一个外人的瞎想,厂家自有厂家的考虑和步骤,就到这里吧,趁着还能蹭听,就多听一些。毕竟买不起,趁着有的用就多用用~~~~~~

zyxmaddy7068
校验提示文案
zyxmaddy7068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