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程序员到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永远没有停下他创业的脚步
从天才程序员到28岁出任金山CEO,再到41岁创立小米,52岁再度创业进军汽车领域。年少成名的雷军这几十年经历或许可以用“传奇”二字形容。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倒回至2007年,大洋彼岸的苹果公司发布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iOS和iPhone,同年11月,谷歌公布了名为Android的手机智能操作系统。次年,第一款安卓手机HTC G1 诞生。此时的国内市场面临着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转变的关键时刻,传统手机品牌转型升级,不断有新兴品牌开始进军手机领域,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也正式启动商用试验。一场关于移动通信的变革拉开了序幕,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了...
而我们的主人公雷军则在2007年年末就辞去了金山CEO职务,转型为天使投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雷军的风格,他在等下一个风口。当时,国外手机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手机市场,剩下的市场份额也有山寨机与国内品牌进行争夺,到2009年,中国山寨机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45亿。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雷军投资了手机论坛,开始思考苹果和安卓未来会在移动市场如何大显身手,思考手机行业背后的供应问题等等,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最终得出来这样一个结论:商业领域需要一场深刻的效率革命。
伴随着这个想法,一家公司的雏形逐渐在雷军内心浮现。此刻,没有人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家即将诞生的公司会如何改变中国智能手机格局,国内手机厂商也不知道他们即将迎来什么样的对手。
有了想法,就要付之行动。第一件事就是招人,林斌、黎万强、黄江吉三位创始人首先加入,紧接着他们开始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网罗人才,范典、刘新宇、王海洲、屈恒等几位初创员工相继到来。2010年4月6日北京银谷大厦,小米公司正式成立。随后的几个月,洪锋、刘德、周光平三人也接连加入小米,至此小米公司最早的7位创始人最终聚拢。
筹备之外,智能手机市场飞速发展,2010年6月,苹果发布了iPhone 4,这是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智能手机。同年第三季度,安卓系统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第一名。而在国内市场,HTC宣布正式进入大陆市场,联想、酷派、中兴等老牌手机厂商都有各自的智能手机面市。
此刻的小米还在MIUI上耕耘收获,从操作系统入手再切入手机硬件,这是雷军和几位创始人的早期规划。但硬件并没有那么简单,此刻的小米此时还不知道接下来要面临怎样的挑战。从与高通合作,再到寻找手机供应链都没有那么简单。拒绝、拒绝、还是拒绝,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绍,在软件领域中的传奇人物雷军对于硬件领域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好在,雷军还是成功了,搞定了高通芯片、搞定了供应链,搞定了代工厂,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屏幕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与夏普取得联系,约好商谈时间后。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仙台港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去还是不去,雷军及几位创始人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如期前往,当日,从北京飞往大阪的飞机上,只有雷军、林斌和刘德三人。在搞定了所有的硬件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好软硬件协同工作了。
2011年8月16日,北京798艺术中心,这是小米1代手机发布会,也是小米历史上唯一一场提前5分钟开始的发布会。强悍的配置,1999元的价格惊呆了来参加发布会的众人,也让其他手机厂商开始重视这个智能手机市场领域的新星。
接下来的几年,小米高歌猛进,出货量年年递增,小米也在不断开展新的业务,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2014年底,小米融资11亿美元,市场估值一度高达450亿美元。但是,这次估值也被雷军称作是小米创立以来,犯下来的唯一一个战略性错误。高估值点燃了资本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热情之火,无数资本开始入场,一个强大的搅局者出现了。
它就是乐视,每销售一部手机,乐视将亏损200元左右的“自杀式”定价策略,这对于小米的市场份额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同时,此刻的小米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缺货、供应商倒闭、高通芯片的不稳定、海外市场10亿库存等等。雷军发现,小米跑得太快了,研发能力不足,团队水平支撑不住市场的发展速度再加上内部员工高傲自满的膨胀心态,小米需要一次改变。
如果说2015年是内外焦灼,那么2016年小米则迎来了一次更大的危机。距离小米4发布之后,时隔19个月,小米5姗姗到来,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依旧是持续的产能不足,以及能够令任何一位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落后管理方法,过度商业化的MIUI使得小米站在了用户的对立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次和供应商的交流会上,供应链一位负责人对三星高管出言不逊,引发激烈冲突。这场冲突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三星停止向小米供应AMOLED屏幕,自此,小米和三星有关屏幕的合作就此终止。
而对于小米的直接影响就是:所规划的小米 Note2手机屏幕供应商不得不临时换成来自LG的OLED屏幕,并且,不算特别优秀的屏幕素质也让小米的第一次高端之路停下了脚步。好在雷军后续通过各种关系缓和了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对方的道歉,但三星表示近两年的屏幕排期已经满了,下次供货需要在两年之后。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小米身上,强压之下所有人都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点。2016年5月,在一次高管例会上,手机部和市场部负责人开始了激烈地争吵。也正是这次例会,雷军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原硬件负责人周光平将担任小米首席科学家,手机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由雷军本人亲自负责。但雷军也明白,他自己的专业背景主要是软件和互联网,手机研发和供应链不是他所擅长的东西。于是,老朋友张峰于9月1日正式担任供应链负责人。
惨淡的背后是改变,但改变的成果需要时间,产品销量不佳,外部舆论纷纷,质疑声越来越多。直到一款手机的出现——小米 MIX,2014年,雷军拍板要做一款不计代价的能够改变手机形态的产品,在今天,终于有了成果。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小米完成了向一家成熟公司的转变。不断布局线下渠道,直供模式铺货,印度销量登顶,国外市场起飞。于是,2017年下半年,雷军和其他创始人开始探讨:小米是否可以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了。上市意味着小米的发展可能会由于资本的力量发生倾斜,所以由雷军提议,在创始人共同支持下: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2018年,在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在武汉大学正式向大众宣布了这一决定。同年7月9日,小米正式挂牌上市。
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纵使手机销量不断提升,但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降。雷军的那句:小米用10个季度回到中国第一,再次引起了市场的讨论。特别是在上市之后,小米股价经历了短暂上升后又进入了下行通道。小米又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小米需要再次改变了。
2019年1月2日,雷军官宣金立集团前总裁卢伟冰加入小米,次日,红米独立为Redmi,由卢伟冰负责。小米重走高端路,小米10系列、小米11系列、小米12系列再到去年年底发布的小米13系列,高端之路虽有一些波澜,好在结果是好的。
2021年3月30日,小米春季发布会第二天,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同时这也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来到今天,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经将近两年半,距离预计的量产时间也仅有不到一年时间。
小米创业13年来,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每当遭遇巨大危机和挑战,雷军都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也担心过失败,也担心自己的能力,但在2021年,52岁的雷军还是选择了投身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其实,早在中关村时期,就有人称雷军为“中关村劳模”。有关“劳模”一词,雷军也在一场发布会上做出了解释: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什么劳模,更不是什么战神,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追求梦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有人说雷军不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因为他把5%的利润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定为红线,也有人说,你可以黑小米,但不能黑雷军。我想了很久,最后想用这样几个字形容雷军:少年不饮薄凉酒,一腔热血,满腹豪情!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铃语心声
校验提示文案
zzymissyou
校验提示文案
夜奔西板坡
校验提示文案
darling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三撸子
校验提示文案
amazoner
校验提示文案
空手画圆
校验提示文案
糯米饭团加辣条
校验提示文案
糯米饭团加辣条
校验提示文案
空手画圆
校验提示文案
amazoner
校验提示文案
三撸子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darling
校验提示文案
zzymissyou
校验提示文案
夜奔西板坡
校验提示文案
铃语心声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