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项启蒙上,从抗拒到痴迷,没想象的那么难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鲁智深闯海淀 ID:andrew-haidian授权发布,原标题:在这项启蒙上,从抗拒到痴迷,没想象的那么难,作者:P姐,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说到科普,不知道各位仙女啥样?
反正,我小时候是特别抗拒科普的。经常是厚厚的百科全书只翻看几页动物,就残忍的推到一旁让它安静的落灰。
但有了安德鲁之后,我不是我了!那时候他一岁半,我决定开启科普之路。掐指一算,到现在也小三年了。他变成了一个对科普很痴迷的帅锅。我呢,也从一个抗拒科普的美少女,开心的走上了“博学”老母的道路。
回想了下最开始读科普的原因,大概就是在某个群里受到了其他海淀老母的点拨?突然就有了个朦胧的意识“科普挺重要的”。(灵光一闪那种)
我是个行动派,光说不练肯定不行。于是,就尝试着开始了!
随着读的时间越来越久,看到新奇有趣的知识越来越多。我功利的目的反而越变越小,也享受到了科普的妙处。
通过一本小小的书,就能让安德鲁看到丰富的世界;还让他对世界上许多看似平凡的东西,都保持着一颗好奇热情的心;从阅读题材的角度来说,他的体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每次跟仙女们说:“科普、科普、科普……”的时候,就会有人问我:
“娃对科普就是不感兴趣,一听科普就跑,怎么办呢?”
支招之前,我想先让大家审视两个问题。
第一 提到科普的时候,你脸上的表情是不是下面这样的👇
如果是,请尝试转变成这样👇 转变好了,我们再来看下面。
当了海淀妈,我明白了一个很实用的道理:
“对任何你曾经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事情,尝试用积极的心态去了解。了解后你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枯燥可怕,自己的偏见才是最大的绊脚石。”
第二 给娃讲科普的时候,是不是抱着很大的功利心。
如果是的话,请尝试放下。
科普是一件很有趣、可以在生活中延伸很久的事情,别因为自己一时的着急,把这么好的事情让娃错失了。
好啦!审视完毕,接下来我要开始支招了。笔笔拿出来,剧透来了。
1. 从生活中“勾搭”娃。
2. 多学科交叉,是科普的高端玩法
3. 不设限,是科普的精神
从生活中“勾搭”娃
到底如何勾搭娃对科普的兴趣?从哪里勾搭才对呢?真是麻爪!?
其实,这个特别简单,千万不要想复杂了。
答案就是:生活
娃刚来到这个世界,他对周遭的一切,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是有天然的好奇心的。
比如娃特别小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会指着一些他觉得新奇的东西“嗯嗯嗯嗯”个不停;等再长大一些,会说话了,又会有个“十万个为什么”阶段,问的老母亲直挠头。
这种天然就存在的东西,我们只要好好加以利用,就会成为很轻松的助推剂。
具体的做法其实就两个重点:
第一 不要打击娃的好奇心。
比如娃问了“为什么”,你经常无视他或者很粗暴的回答他:“问这些乱七八糟的干嘛,有完没完了!”总是这样的话,娃的兴趣肯定就被浇灭了。
安德鲁问我为什么的时候,知道的我就会简单回答下,等回家了,找对应的书去看;不知道的,我就缓兵之计:“啊!这个我也不知道哎,我们一会查一查,你别忘了提醒我啊”。让娃清楚的感受到,他的问题是珍贵的,他的好奇是被保护的。
第二 重新燃起自己对生活的好奇。
我觉得人活得久了,对生活的热情就会降低,什么花啊草啊云啊风啊的关我什么事?忙着呢,哪有时间观察这些东西?!
而我本人,症状更差,因为从小就不太观察生活,导致很多基本常识都一片空白。但有了安德鲁之后,我尝试着改变了自己,陪着他仔细看看这个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感慨:“从前的自己真是错过了很多啊!”
01 小例子:
前两天放学,安德鲁跟我说:“老师让我们看迎春花,是黄色的,六片花瓣的。”
我就带着他在幼儿园外面的公园找了找,发现都是四瓣的。然后我就想起来,连翘和迎春长得有点像,但具体差别在哪,我也说不清楚。
怎么办呢?果断请出了百度,大声朗诵给安德鲁:“迎春花瓣5-6个,连翘花瓣4个;迎春的枝是绿色棱状的,连翘的枝是黄褐色圆形的;迎春是往下垂的,连翘是往上支棱的。”是不是感觉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回家之后,我们就刨出了两本关于花的书。下面这本内容有点长,我就简单讲了几页。
小莲的自然课
“花要传递花粉,有些是虫子帮着传,有些是风帮着传,妈妈最近不是打喷嚏流鼻涕么,这就是空气中的花粉,让我过敏啦!”
“叶子能干嘛来着?对的,光合作用。植物能通过自己制造食物,那我们人呢?我们必须得吃额外的东西,才能获得能量,没法自己生产食物,对吧?”
“根还记得么?它能让植物扒在地上,还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之前讲过蚯蚓是不是对土壤特别好,它钻来钻去的,让土壤变得疏松,植物也就更好吸收水和养料了。”
这些知识点,以前在看别的书的时候,都涉及过。这次趁着观察过花,我就再把知识拿出来串一串,串的过程中也跟生活结合起来,果然安德鲁就更有代入感了。
看看!科普不是跟生活无关的东西,科普就是生活本身啊。
02 另一个小例子:
这是安德鲁2岁左右的一个事儿, 那时候他突然对影子很感兴趣,我就讲了一本英文科普,关于影子的。
那时他的英文水平,听这本书的内容是有点费劲的。但因为他真的对这个点很感兴趣,居然就坐住了还安安静静的听完了整本。
what makes a shadow
讲完之后,我又跟他玩了玩手影游戏,完美!
等知识掌握的多了,各种博物馆就可以逛起来了。很多博物馆还会有丰富的活动,之前安德鲁太小没怎么参加,现在年龄也差不多了,等参加上了,我来给大家好好讲讲。
多学科交叉,是科普的高端玩法
科普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具体神奇在哪里呢?
第一 它的中文英文是不分家的。
比如我们读中文故事类和英文故事类,这是两个体系,中文故事读的很溜,不代表你就能读英文故事;但是科普不一样,中文英文的科普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一个相似的题材,如果你很熟悉中文的知识点,再读英文的时候,是会加速你的理解的。
第二 读的多了,各学科之间也是不分家的。
比如地理、历史、政治、人物传记跟语文之间,结合好了,就是大语文。
01 小例子:
接着刚才花的例子说。
春天了,花也赏了,知识也读了。转念一想,春天的诗歌是不是也可以吟诵起来了,看着景、读着诗,这多美啊!
果断一首春日安排起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再说我们最近听的千字文,根本就是古代的科普大全。
比如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讲的是宇宙的形成,月亮的盈缺,星座的分布。这些知识,安德鲁在科普书里都看过,听起来就超级轻松。
里面还有很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我也会找相应的书,趁着热乎劲,给安德鲁读起来。
小狐狸勇闯山海经
科普的多学科交叉,还体现在形式的多样化。
科普只能是读书么?当然不是!它可以跟玩具、画画、实验等等能动手的事情结合起来,把科普玩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娃记忆的更深刻,也会增加他对科普的兴趣,因为太好玩了!
02 另一个小例子:
众所周知,我家是书和玩具的大户。买它们,我从来不心软。因为,跟补习班相比,买这些算是非常省钱的启蒙方式了,而且科普书又是能读很久的东西。
比如,讲了各种生态环境和动物,我就买了这个拼图,相当应景。主题就是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动物,还配了一个说明手册,告诉你里面各种动物中英文名称是什么,具体特点是什么,看起来又顺心又顺眼。
再比如,讲地理的时候,地理的拼图、地球仪、桌游统统下手。
安德鲁还喜欢画画,喜欢宇宙,那就画去吧!
03 又一个小例子:
有很多书,后面是配着实验的。有时候犯懒,我也懒得组织;但一旦让他玩了,安德鲁就超级high。
比如,他特别喜欢这本火山书。
后面的实验是把面粉堆成小山,用吸管吹,制造出火山喷发的感觉。包饺子的时候,就让他玩一下,玩完开心一整天!
还有昨天,他爹在伺候多肉植物。学了那么多知识,不动手哪行?!帮你爹干活去吧!
科普读的多了,你会发现它是一张大网。
有些仙女也问我:“娃最近喜欢鱼了,我怎么去找相应的书呢?”
一个词:发散。
鱼-海洋-鲨鱼-鲸鱼-乌龟-水母-fish-shark-sea,你可以发散出一堆关键词,再去平台搜索。看的多了、积累的多了、买的多了,你自己就成人肉书库了。
再比如刚才的花,也可以同样发散:花-种子-植物-光合作用-各种虫子-食物链-四季。
当你觉得娃“嘿!怎么就对一个主题感兴趣呢?”。这种时候,不妨就帮他发散一下,曲里拐弯的都能转到他喜欢的主题上去。
知识主题摄取的多了,他就来者不拒了。
不设限,是科普的精神
我们在读书之前,总是会对娃有一种预设:“xx主题,他肯定还听不懂呢,不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尝试了!”
我也会不时窜出这样的想法。
不过,最近我被打脸了很多次,事实告诉我:不要对娃的年龄、喜好做太多的预设,那是我们自己的枷锁,而娃真的是有无限可能的。
01 小例子:
将近一周了,安德鲁每天晚上都要翻牌这本书,讲的是微观世界,各种小虫子,微生物,皮屑……
微观世界
安德鲁看的极其津津有味,里面生物的名字,挺绕口的;长相也都挺类似的,什么桡脚类水蚤,线虫,各种螨虫,我真的读完就忘了。但是,安德鲁都记得……
02 另一个小例子:
读牛津树中国故事系列的时候,有一本讲的是磁悬浮列车,安德鲁就特别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就找了一本电磁的书,给他讲了讲。虽然懵懵懂懂的,但依然兴致勃勃,还让我给他造磁悬浮列车……
列车肯定是没有的,但家里的电路玩具,正好有磁力发电,把磁铁放上、喇叭响、灯泡亮等等。这种时候我就要感慨一下:老母我是机器猫般的存在啊!
科学有故事
让他看这么多、玩这么多,其实也没非要让他能记住多少知识点,理解多少知识点(但真的娃记得的比你想象的多)。
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让娃常存好奇、热情,保持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感知能力,这些才是让他们走向未来的驱动力。
一不小心,4000字了!隔三岔五就催你们跳科普坑,不是我被黑暗组织控制了!而是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快乐的坑啊!✌😄

给娃看石纪元是否可行
我也是很爱给娃买书
科普就是大坑,相关的绘本、玩具、实验工具都是吸钱的坑。
非常棒!陪伴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