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大型结构件“飞机起落架”已具可行性,赛峰将明年测试
本文经南极熊3D打印网授权发布,原标题:金属3D打印大型结构件“飞机起落架”已具可行性,赛峰将明年测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南极熊注意到,2021年3月29日,飞机供应商赛峰集团(Safran)宣布已经证明了金属3D打印生产大型结构零件的可行性。这种结构零件位于公务机起落架中。本次验证结构,将加强航空制造中增材制造的使用。
△大型金属3D打印结构件(支撑未拆除),尺寸为455 x 295 x 805毫米,材料为钛合金,打印设备为SLM®800
增材制造在航空领域不断发展,催生了许多创新设计。赛峰展示了金属3D打印技术新的可行性:公务机的前起落架。这是一个很大的部件,需要承受极大的机械应力。
“这是世界首个利用3D打印加工这种材料和尺寸的零件”,赛峰着陆系统(Safran Landing Systems)项目中R&T台负责人Nicolas Nguyen指出,“这个结构要求非常苛刻:它必须能够在枢轴上转动,起落架缩回飞机,并且必须吸收飞机机轮的机械应力。”
重量降低了15%
传统起落架零件,通常是通过5轴加工和三个锻造零件组装而成。但这部分零件在2019年被赛峰集团着陆系统确定了,它可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来制造。
“我们想优化设计,特别是减少生产时间以及零件重量。但传统的加工技术无法实现,”Nicolas Nguyen解释说,“我们希望减少组装步骤,只生产一个整体零件来替代以前需要三个组件的零件。”
因此,起落架壳体已针对3D打印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且能够在单个生产周期中进行制造。这种方法消除了组装的缝隙,并使重量显著降低了约15%。
△新的金属3D打印起落架壳体,将原先的三个组件装配的,已经组合为一个整体零件。材料为钛合金,一种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天然抗腐蚀,无需任何表面处理,还有助于提高零件的耐用性。
SLM金属3D打印技术又快又省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3D打印工艺,最后敲定了SLM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3D打印技术技术。Nicolas Nguyen 强调:“我们已经研究了沉积3D打印金属丝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因为它可以实现大尺寸的零件制造。但是,沉积技术打印出来的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太好,必须要大量加工 。后期的加工,其实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后来,赛峰集团与位于德国吕贝克的激光金属3D打印专家SLM Solutions建立了技术合作。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它在开发大幅面和垂直高度可定制的金属3D打印机SLM800。机器还配备了四个激光器,加快打印速度,减少生产时间,可以减少零件的内部应力;特别是专利的气流管理系统和永久性过滤器,可确保最高的可靠性。
△SLM Solutions的SLM 800打印机,Z轴可以扩展,足以生产大型零件
3D打印铝合金仍受限制
高性能的钛合金被选择用来3D打印这套飞机起落架零件,减少后处理步骤。“70%零件表面都没有经过处理”,Nicolas Nguyen 指出,“仅对功能部位表面进行了机械加工”。
起落架壳体通常由铝制成,但不适合这个新零件的设计,3D打印出来的性能也不适合,材料成本较高。
赛峰着陆系统部件将在2022年通过测试台进行测试,确保合格,然后将被集成到设备中,为3D打印飞行结构件铺平道路。

以前的中国中航已经报道过了,很多年前了。不是一样的吗?
想什么呢,这东西成本低不了影响这些人还早
不仅热处理,激光冲击等技术都可以,3d打印部件本身制造过程中就可以加入微观结构改善的工艺,这个部件实际应用就已经说明结构强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很多挤压和锻造件
力学性能可以后期热处理来改善
学习了。但用3D打印代替传统数控机床加工,感觉就像是为了规避弱势。
加工中心决定的是加工的精度,一般影响零件间的咬合,比如曲轴和连杆、活塞和缸体之间的接触面...不过,这个并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就锻造工艺下,材料本身、流线、控温曲线、热处理温度及曲线等,都是会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点...
量大还是铸造便宜吧!
可能是因为数控机床不过关
怎么看也是个外貌协会的,,除了外观,整体性达到一致尚早
感觉3d打印成熟后,价格降低用在家电生产上利润大
以前我们学的时候,还得在设计时候保证能加工出来,不同的加工方式来保证不同的机械性能,现在这一的D打印,感觉之前学的好多都白学了…
技术发展本就为了简化工艺节约成本,人力成本当然也在列...如果纯为了解决劳动人口,大家都玩“铁杵磨成针”吧,但随之带来的是一根针上百元...
3D打印的力学性能差铸件一大截呢,顶天了未来能和铸件持平...
跳过铸件直接上3D打印...还是说材料方面进步这么大了?
为什么会影响机械设计?
这货有飞机测试使用了吗?
机械设计怎么办?机械工艺怎么办?数控加工设备怎么办?车工铣工。。。影响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