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认识了他们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来映 ID:lyingmovie授权发布,原标题:我重新认识了他们,作者:魔术师张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提到杀马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七彩爆炸头,烟熏的眼影,一身廉价混搭,熟练化用火星文,拉帮结派建家族。
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对他们的印象了吧。
这群社会上的非主流,一直被我们当成笑柄、神经病、异类……
但有个纪录片导演,将杀马特们拍成了一部纪录片,看过之后,才发现我原来根本不了解他们——
杀马特我爱你
2019
这是导演李一凡继《淹没》、《乡村档案》之后所拍摄的第三部纪录长片。
围绕的依旧是那个不变的主题:
城乡关系。
关于这部《杀马特我爱你》,李一凡说,“我拍的不是杀马特史,而是90后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
2012年,李一凡第一次见到杀马特,第一反应竟是:
“中国有朋克了!”
他开始对这个团体充满好奇,四处寻找“消失的杀马特”,可努力了4、5年,连杀马特的QQ群,他都进不了。
直到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见面后,拍摄才有了眉目。
在罗福兴的帮助下,李一凡在全国范围内,采访了了67个杀马特青年,然后花钱从他们手中买来了900多段生活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农民工的录像,最终完成了这部片子。
整部片子的组成,就是对杀马特的采访,以及他采购的那些工厂小视频,再配上一些他从杀马特QQ空间里收集来的历史照片。
李一凡尽可能地削弱了导演的存在感,把话语权还给了杀马特,我们会从中真切的看到听到他们真正经历了什么,而不再是我们的主观臆想。
广东东莞的石排镇,工厂、厂房随处可见,是“打工人”最多的地方之一。
而这里,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杀马特聚集地,曾经是现在依然也是。
其实绝大部分的杀马特,都是工厂里做工的人,他们有些是农村留守儿童,有些是“民工世家”,大多十二三岁,就辍学出来挣钱养家。
文化水平本就不高,可选的工作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只能去做一些报酬低且费体力的工厂流水线工作。
每日每夜的工作,忍受着各种工业有害有毒物质对身体的摧残,一不留神被机器伤到断手断脚是常有的事。
但为了多挣些钱,他们别无选择。
时间久了,每天都机械性的做着同样的事情,情绪很容易变得压抑焦虑,他们每天都不想去上班,可一睁眼,浑浑噩噩的,不知道怎么又坐到了工位上。
微薄的薪水,几乎为零的社交,他们没办法在城市扎根,也不想回到公共资源匮乏的农村。
这时,“杀马特”的出现,成为了他们自己唯一的精神出口。
作为社会的底层,再加上他们中大部分人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内心是极度缺少爱和安全感的。
为了防止自己在外面被人欺负,才选择用这样的形象来伪装并保护自己,就像刺猬一样:
“这个头发给了我勇气,有一种震慑的感觉。”
“在大家的印象中这就是坏孩子,坏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不会被欺负的。”
另外一点,对他们来说,玩杀马特更像是一种发泄,来抵抗现实生活的枯燥平庸。
穿着五颜六色的发型和衣服,拥有一群和自己相同爱好的家族好友,这让他们短暂的逃离了没日没夜的打工生活,他们因为杀马特而快乐。
对于这些连义务教育都没能完成的年轻人来说,「杀马特」是仅有的让他们人生变得不一样的途径。
2008年前后,杀马特红遍全国乡镇。
“一条街过去都是这种发型”,“流水线个个都是,老板也不说”。
大大小小的杀马特家族异军突起,形成了一片非主流江湖。
学历低、没文化、低俗、颓废,是主流社会贴在杀马特身上的常见标签。
慢慢的,这种不求上进的精神面貌成了“主流”社会排斥的重点。
《杀马特我爱你》中记录了一场黑粉对于杀马特的抹黑行动,很多黑粉潜伏在杀马特的QQ群、贴吧里,并伪装成杀马特做出各种出格的举动。
到了2013年,杀马特已经成了社会公认的负面形象。
各种杀马特被打被骂的新闻屡见不鲜,杀马特的时代,就在这样一场线上线下的联合围剿中,宣告终结。
李一凡曾说:“恐惧已经嵌入了杀马特的基因。”
一开始李一凡团队联系到了一个杀马特,可那人死活也不露面,一问,才知道,他害怕李一凡一行人是“同城代打”。
后来,罗福兴接受过很多采访,每次他都会说到一句: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话让李一凡十分难过。
这帮孩子从没做错什么,却给自己安上了滔天的罪。
这是一场共谋,大部分人只是用了一个冒犯性的目光,或者网络上的几句辱骂和恶作剧。
我们逼着杀马特们成为“我们”,杀马特,死于我们。
成长、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决定了认知、审美、眼界的差异。
飞快的城市化进程、经济转型的阵痛,让杀马特们难以融入城市,也难以逃离乡村。
「很多人都以为我能拍一个特别精彩的杀马特的故事,可是没有精彩的杀马特,只有生命极其贫乏的杀马特。」
这些所谓「贫乏」「低俗」的东西,恰恰是无数人实实在在的生活。
李一凡最后说到,
“每个人都是活在社会里面的,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社会的处境,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关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社会,只有在你对社会的观看没有盲点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不是活在《西部世界》那种岁月静好之中。”

杀马特都是日本玩剩下的。80年代的日本视觉系的一些摇滚乐队就这个造型
每一种社会怪象都值得反思
每个现象都有时代背景。包容理解。
请先看一下这部片子再黑
但凡上过九年义务教育也不会说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鲁迅说的
大哥好,你是清溪的?
这话是鲁迅说的,谈老祖宗有点太年轻了吧
他们比股民幸福多了
杀马特比那些穿着一身廉价借钱到处去参加培训,为满足业绩找人借钱自己囤货,信人画饼自我催眠的人好多了。
你有杀马特的自由,我也有鄙视的自由。
丑也是人 也需要存在感 需要温暖
不要说别人黑杀马特!也不早说黑粉怎么!!那年代 还没有网红!!网红也没啥收入!!自己黑就不要怨别人说你 不白!!!想洗白 没毛病不要把责任转移给社会 转移给网络 转移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谁逼着他们那样?任何时候把责任退给别人 都是极度不负责的!!
可能杀马特只是出于一种发泄 一种宣泄 一种自我!这个时代背景下一种扭曲的潮流 我个人不觉得他们有什么错!他们没影响其他人 没祸害其他人!没有妨碍其他人!我只是不赞同 但是我不会歧视和伤害!!
但是不表带我觉得这是我们正常的轨迹的人们有什么错!!
你是说网易跟帖局的局长吗?
08年上大学,非主流了2年多,加上喜欢踢足球,又黑,顶着个爆炸头,现在看着十几年前的照片
你为什么这么优秀
时至今日,评论区还是会有嘲讽的声音。希望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这句话不是现代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的价值观,的一部分~得核心价值观得永生,杀马特也一样~
日本学美国,韩国学日本,中国学韩国
说实话,年轻时的杀马特都是学校里不学无术的。
杀马特视觉系上是日本元素为主
特么的,这简直就是秃头男的噩梦
对当时就是流行不男不女的风格,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少女的杀手,少男的梦魇,老师口中的变态安七炫
当年我刚进大学,也搞过爆炸头,同学们惊呆了,长辈都是一副看神经病的眼神。他们问我你怎么想的以后工作也这个造型嘛?我说,就是因为以后不能所以现在更要抓紧尝试,在可以张扬的年纪放飞自我体验生活,你们不后悔中规中矩的一生嘛?他们沉默了。这个发型吓退了一些同学也吸引了一些打扮夸张的女同学,令我诧异的是,她们个个文采斐然,经常收到令人惊叹的诗词,现在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局长。装扮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但动机有很多种,有一群人是带着思考成为杀马特的。当然最令我值得欣慰的是,在你被我的秃顶亮瞎眼的时候,能拍出这样一张照片证明我也曾拥有一头秀发,也曾青春年少恣肆不羁爱自由
90年代末,hot nrg之类的男团风靡之际,不就是这种打扮的所谓视觉系音乐?那会吹捧的人可没见谁叫杀马特的
凡文大师,兄die
文章没提到,这一波受韩流的影响。现在韩流不主流了,杀马特也慢慢消逝
没错,就是这么惨…
国潮朋克就被你们黑完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非主流了 因为他们发量不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