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去看流星雨——冬季高原露营保暖装备推荐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提到的装备为自购,在行程中对其表现进行客观的感受和描述,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2020年可谓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关了大半年的时间以后,我们实在是耐不住寂寞,打算用2020年最后一场流星雨结束今年的旅行,要知道作为每年北半球最值得期待的两大流星雨之一,今年的流星雨迎来了一个爆发点,11日凌晨3个小时云南的天文台的流星监控系统记录到了近700颗流星,引来天爱们的狂欢,所以我们也收拾行李,整装待发。
我生活在重庆,附近最好的观星地点莫过于川西高原,这里的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视宁度高,周边光污染少,很适合看流星雨,不过缺点是海拔高,氧气稀薄,气温较低,尤其是在冬季,前去的话一定要做好保暖。先上图镇楼,当晚的流星非常多,仅仅一个小时就目测了五六十颗,然后由于风太大,就进帐篷睡觉了
先上图镇楼,当晚的流星非常多,仅仅一个小时就目测了五六十颗,然后由于风太大,就进帐篷睡觉了
这次拍摄的机位是在塔公草原附近的一个高地上,这里360度无遮挡
是拍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右一最高峰)日落金山的绝佳去处
同时也可以看到雅拉雪山(左侧高峰)、青饶神山(右侧高山)的日落金山。
机位绝佳,缺点也很明显,360度无遮挡的结果就是营地的风无比的大,上一段gif图感受一下当晚的风力,在这里说明一下,冬季上高原一定要带有雪裙的帐篷,防风效果会更好,我这次是为了一些拍摄效果带的一顶三季帐,而且是仗着我的睡袋够厚才敢这么做,所以别学我,老老实实的带有雪裙的四季帐,并且出门前检查好地钉的数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当晚温度计实测的温度是零下4度,但是体感温度更低,因为大风会快速的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加速体温的散失,这也就是冬季上高原为什么要注意防风和保暖的问题。
冬季露营保暖物品清单
◆羽绒服
◆软壳裤
◆ 排汗内衣裤
◆ 登山鞋
◆ 羽绒睡袋
◆ 蛋槽垫
◆ 毛线帽子
◆ 摄影手套
主要跟大家推荐一下我们上高原会用到的各种保暖装备,因为在高原上低温是很可怕的敌人,所以一定要重视,做足准备。推荐的都是自己用过并且觉得不错的装备,如有不足,也请大家留言指正。
1.羽绒服
我们这次穿的是黑冰的羽绒服,我一直觉得黑冰是在户外品牌中为数不多的比较有性价比的国货品牌,一直以来口碑也不错,我也一直用他们家的产品。羽绒服的保暖指标主要是看羽绒的填充物、充绒量和蓬松度这三个。一般来说,鹅绒比鸭绒保暖性更好,当然价格也更高;充绒量是指单件衣服填充羽绒的重量,越高说明填充的羽绒多;蓬松度是羽绒的蓬松指数,指数越高越蓬松,保暖性越好。
我们这次穿的是黑冰的冬季加厚款,填充物为90%的鹅绒,充绒量在260g-315g,蓬松度700+, 上身很暖和,而且它很适合在前往高原这种穿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扛住了营地的低温大风天气。
附上商品链接:
为什么说这件羽绒服适合上高原穿呢,因为它除了充绒量高,蓬松度高以外,还有一些设计都起到了有效的防风保暖作用。
这件羽绒服的外层面料是那种稍微有一点硬的尼龙面料,具有一定的防小雨和防风效果,不是那种一吹就透的面料,感觉比较扎实,而且设计了大口的两侧插兜,手可以完全收进怀里。
袖口采用了加宽的松紧带,一方面减小大风从袖口灌入的几率,另一方面也方便带较厚的手套。
加绒的领口,触感比传统锦纶要柔和许多,也是比较保暖的设计之一。
衣服下摆处设计了收紧剩,几乎所有户外品牌的羽绒服都会这么设计,作用是防止下摆进风。
2.软壳裤
在户外一般我们有几种裤子可以选择,分别是冲锋裤、羽绒裤、软壳裤、速干裤,羽绒裤很厚实,很保暖,但是活动不太方便,所以除非很冷,我一般是不穿的;速干裤主要是夏天户外活动穿着,很透气,冬天就不考虑了。硬壳冲锋裤和软壳裤都具有防风防水的效果,硬壳的防风防水效果更好,但面料硬,不是很舒服;而软壳是介于防御性和舒适性之中的一种,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会选择软壳裤。
上商品链接:
软壳裤的面料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舒适度会好一些,并且能防短时的小雨,防风方面也还不错,而且黑冰的软壳也比较便宜。
3.保暖内衣裤
保暖内衣裤推荐使用加绒的排汗内衣裤,我们穿的是黑冰的排汗内衣套装,100多一点一套,性价比很高。
这个属实没有拍照片,所有就不放图了,穿着很舒服,弹性很好,也很暖和。
4.登山鞋
俗话说寒从脚起,所以保暖的鞋子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只是自驾到营地不需要登山徒步的行程,迪卡侬的那种很厚的雪鞋是不错的选择,之前我和朋友去追极光的时候她就是穿的那种鞋,防雪,也暖和。
如果需要兼顾徒步登山旅行,就需要选择好一些的鞋子了,认准Vibram大底+Gore-Tex基本上就没错,中邦或者高邦看自己的习惯,我穿的这双是Scarpa的中邦登山鞋。
附上链接:
这双鞋陪我走过贡嘎、雅拉、长毕等不少线路,各方面都让我比较满意,具体性能见我以前的文章。
5.羽绒睡袋
在高原上露营过夜,睡袋是重中之重!!!市面上的睡袋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棉睡袋,一种是羽绒睡袋,普通的棉睡袋是强烈不推荐在冬季的高原上用的,务必使用高充绒量的羽绒睡袋,而且在选购睡袋的时候要注意的厂家标明的舒适温标的高值作为参考,不要图便宜按照极限温标的数值去买,睡袋薄了难受的是自己,而且也很危险。
黑冰的羽绒睡袋,不用过多介绍,玩儿户外的朋友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主要就B系列和G系列,B系列是鸭绒,G系列是鹅绒,我的这两个睡袋是B1500(ps:舒适温标-18度,带厚了,晚上被热醒,但是隔壁睡车上的同伴带的B700被冷得半夜发动汽车开暖气,回去就下单买了B1500,所以尽量冬季还是尽量按着厚的睡袋准备)
升级款的黑冰有个很人性设计,就是终于可以把两个睡袋拼成一个双人睡袋了,终于可以在睡帐篷的时候可以和妹纸抱在一起睡了,而不是各睡各的,需要注意的是买的时候要注意开口方向,黑色是左开口,蓝色和桔色是右开口,别买成同向开口,也是不好拼的。
解除压缩厚的B1500很快就蓬松起来了,非常的巨大,两个睡袋就把140*210的帐底基本上撑满了,我们直到羽绒越蓬松、保暖性越好。
其次,去比较寒冷的地方一定要选择木乃伊型的睡袋,木乃伊睡袋在腿部位置有明显的收窄,有助于保温保暖。
B1500的包裹性不错,睡袋符合身型,缩进睡袋一会儿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了,在比较容易受凉的头部和颈部都有明显的包裹。
头部位置有收紧的伸缩带,在高寒地区用来收紧睡袋,只露出脸部。
在拉链的内侧还设置了一层防风条,防止冷风从羽绒薄弱的拉链处灌入。
桔色的睡袋在阳光下能够看到里面的填充物应该是灰鸭绒。
6.蛋槽垫
防潮垫方面,一定不要用某宝几十一百多元的那种自充垫,在高原由于气压的问题自充垫是充不起来的,如果预算有限建议就买几十块钱的蛋槽垫,黑冰、山之泉、挪客都有,大约也就70-90的价格。
缺点是体积大,不易收纳,一般在登山过程中,蛋槽垫都是只能被外挂的。
7.毛线帽子
在保暖帽方面,我比较推荐在羽绒服的风帽里面加一个毛线帽子,这样能够更贴合保暖,并且睡觉的时候也能戴着,贴合睡袋。
快乐狐狸的毛线帽子一直做的不错,我也带了好几年了,它的帽檐上的镜片在忘记带墨镜的时候可以帮我们在高原阳光过于强烈的时候应急使用。
8.摄影手套
冬季守流星雨的夜晚格外寒冷,加上还要操作相机,如果频繁取脱手套一方面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也会让热量快速的散失掉,这里推荐一款比较好用的摄影手套,可以把食指和大拇指翻出来,需要的时候操作手机和相机都很方便,亲测好用。
总的来说,冬季上高原露营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在保暖方面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确保行程的顺利,我也将我这次用到的一些觉得还可以的装备分享给大家,特别提示,国内的黑冰假货很多,特别是某宝和某鱼,我见过300元的黑冰B1500,试问羽绒的成本都在1元1g左右,怎么可能1500g羽绒卖300呢,所以大家自己选购的时候还是认准官方的正规渠道,毕竟买个放心,别贪小便宜。

不怕熊出没?看到绵阳那新闻都怕了
帅,有机会一定要跟一次。
是的,特别建议用带雪裙的高山帐
带雪裙的那种高山帐里面,比车里暖和得多,若是无风,甚至普通双层三季帐都要比车里暖和。
我也以为是鱼子西
老铁,给个导航的关键字呗
楼主分享一下题图的“贡嘎雪山”壁纸,感谢!
做足准备,就不担心了哦?
不能啊,有度数的眼镜实际看起来内外大小不一样,会有错开。
好安逸,好想去玩啊~想得不得了
很向往露营,就是担心安全问题,是不是我心态有问题,哈哈哈。
500多度呢,兄die
目测该眼镜为平光镜,即木有度数
图不错。。
我也觉得跟鱼子西很像
文中拍摄的位置很像黑石城,高尔寺山顶一个平台
有点接近,但是比鱼子西近一点点
这个位置拍出来太像鱼子西了
的确是啊,不过有机会重装一下也有不一样的体验
没有哈,图解文字在图片上方
图3,图4的顺序弄反了。
不错,体力不能支持带帐篷的重装,车能去的地方最好了。
哈哈 🙏 ZSBD
一直都很佩服野外摄影的摄影师,条件那么艰苦。话说星空排得真好,但是媳妇可以拍的更好一点
哈哈哈,好像是啊,不过黑冰的性价比确实不错,最近旗舰店还在打折
车里其实并不会比帐篷里更暖和,因为需要开窗透气,而且也不能长时间怠速制热,反而休息不好。
黑冰专场啊 !!!!!!!!
都开车了直接睡车里不是更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