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6,一款武侠MUD的文艺复兴
是那个味儿,但又有些新感觉。
《我来自江湖》在Steam发售了。
Steam页面上这个游戏的类型很复杂,有冒险,有角色扮演,有策略,还有模拟经营,乍一看很难让人搞明白这游戏到底是玩什么。
不过这种疑惑在进入游戏后,就很容易就解开了:大段的文字描述、极少的图片……《我来自江湖》是一款基于武侠MUD的游戏。
之所以说基于,是因为MUD的那个M指的是多人(Multi)。严格来说,只有网游才算是MUD,而《我来自江湖》是一款单机游戏。
MUD这个游戏类型极其古老。在国内,最早的MUD游戏《北大侠客行》1996年上线,它同时也是最早的网络游戏,没有画面,也没有UI,玩家需要打出指令来控制人物,而游戏也只能用文字的形式描述玩家周围的环境、角色发生了什么。
《北大侠客行》里发生的一场战斗
可能是这种文字交互给玩家的印象太深,MUD游戏“多用户地牢”的英文原意反而被“文字网游”所取代,到了后来,连网游都不必是了,玩家们一看到用文字呈现游戏内容的游戏,就管它叫MUD。文曲星上的《英雄坛说》连画面都有了,也被认为是MUD游戏。
尽管《我来自江湖》有UI,可以用鼠标(而不是输入指令)操作,也不是网游,但游戏的核心还是MUD式的:用文字向玩家呈现游戏内容。
用文字呈现游戏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已经过时的理念。20世纪末的网游之所以大都是MUD,是因为当时的电脑图形处理能力很差,没法显示什么华丽的图片乃至视频,用文字代替图像是权宜之计。
但这并非唯一的原因。直到今天,《北大侠客行》仍然有近千人在线,手机、PC上新的MUD游戏不断出现,没法简单用“怀旧”来解释。实际上现在MUD的主要玩家群体并不是当年玩《北大侠客行》的70后,而是和主流游戏一样,80、90后玩家都有。
MUD与其他游戏最大的不同,表面上在于“用文字呈现”,实质上则是文字背后无限的延展性。
《我来自江湖》的开场是一个典型的武侠小说式开篇:玩家控制的几位角色本来在门派内习武,一天突然被师傅派下山办事,回来后却发现门派内只有满地尸体。
这个开篇最近我见了不少次。但《我来自江湖》不同的地方在于,MUD的高自由度在这种定番式开场里,就能体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正常玩家,当然是习惯能点的按钮都点一遍。于是这几位劫后余生的门派弟子,在我的控制下,莫名其妙就把死去同门的头给砍掉了,还把头颅收到了背包里,当即就掉了不少正邪值。
我在游戏外同样莫名其妙。要问我为什么要砍同门的头,我也只能回答说:“因为砍头的选项就在那”。正邪值掉都掉了,我自然要研究研究背包里的头颅到底有什么用。
结果就是这样,人头能吃,吃完了减一天的心情。
这就是MUD自由度的一次微妙表现:正常的RPG游戏就像契科夫写小说,开头有一把枪,那么它结尾前一定会响,游戏中玩家能做的所有事都不会是毫无意义的;而MUD不是这样,之所以玩家能做某件事,是因为如果在现实中,玩家确实能做这件事——现实中难道会有个规则管着,不让我砍掉我敬爱同门师兄弟的头吗。
至于玩家能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MUD游戏本身是不管的,意义只能由玩家自己找到。就像砍掉同门的头并吃掉了这件事,从玩法上看毫无意义,但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就不一定了——我为了不让自己砍头的行为显得太蠢,编出了一个故事:“看到同门被杀,本来就偏激的独孤正奇异常悲痛,不顾伙伴阻拦,砍下死去的大师兄的头,狠狠咬了一口咽进了肚子,发誓要带着大师兄的一部分完成复仇”。
这个故事当然是我1分钟编出来的,但是谁又能说它不是真的呢?何况我又看了看吃人的那位角色,性格是阴险狡诈,又有沉默寡言特性,这和我的故事不谋而合,莫非天意!
吃下人头的独孤正奇
我当然不觉得这真的是巧合或者天意。关键在于,玩家作为游戏的主人,想要根据游戏里各种描述编出一个故事,那么最终的故事一定是自洽的,你看我就把独孤正奇状态里的那个“幸福”忽略了过去,因为实在不好解释为什么一腔悲愤矢志复仇的人是幸福的(实际上这是低难度下游戏提供的增益)。
MUD的自由度并不基于游戏的地图多么大,事件和任务多么巧妙或者剧情有多少字,而是基于几行文字背后的巨大联想空间,以及玩家作为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太吾绘卷》、《十字军之王》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展现游戏的自由:把世界做好,玩家理论上能做的事尽量都放进游戏,剩下的故事,让玩家自己谱写好了。
虽然在核心乐趣上差不多,但《我来自江湖》和《太吾绘卷》在玩法上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在《太吾绘卷》里,玩家控制的一直是太吾本人,建设村庄、加入门派都是基于太吾这个角色的,而《我来自江湖》中玩家一上来控制的就是一个门派,这点上倒更像是《边缘世界》或者《缺氧》这种模拟经营游戏。
门派的建筑
而且《我来自江湖》也不鼓励玩家一直呆在家中种田。门派地产中的森林、矿场都有产量,消耗完了必须去其他城市买地,才能继续搞生产。
在门派玩法上,《我来自江湖》算是个比较轻度的放置类游戏,给角色安排好工作后,他们就会自行完成。放置类游戏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放置期间没东西玩,《我来自江湖》就没有这种困扰,玩家可以安排完工作后,安排弟子出门游历,这时候玩家就会控制这位游历的弟子在游戏大地图上移动,游戏立刻变成了开放世界RPG的玩法。
游历时的地图
提到游戏地图,《我来自江湖》的全图都是开放无缝连接的,这当然得益于MUD的文字特性。无缝的大地图,加上不错的动态事件,单用文字就营造出了真实江湖的感觉。这种真实,其实不是说它很像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而是如果中国古代真的有这么一个江湖,我会觉得,它就该是这样。
侠客们可以以武犯禁,为非作歹,也可以与人为善甚至与官府合作,这当然是很多武侠游戏中都有的设计了。《我来自江湖》的真实之处在于,游戏本身没有为了游戏性或者价值偏向而做出什么违和的设计。
战斗界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直以来,新手村就是最容易遭到玩家荼毒的地方,为了不让玩家欺负新手村的NPC,即使是允许玩家随意杀人的游戏,也都增加了各种软性的限制。成熟的RPG玩家都知道,新手村的NPC杀不得,他们要不是等级奇高,就是杀了会和全世界敌对
仔细想想,这完全没有道理。很多新手村就是个普通的村子,和外界的接触也不多,《我来自江湖》在这点上就做得不错:我反复思虑,最后存好档,出手攻击新手村“真新镇”的镇长后,发现他和文字描述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战斗力非常低下。我恶向胆边生,冲进镇子杀光了每个人,血都没怎么掉。而朝廷也没有派人来抓我,只是提示正邪值减少。
一次尝试
这种场景很少会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游戏中。但是仔细想想,一个心怀恶念又武功高强的人,不是很容易造成这种局面吗?而一个小镇全军覆没,朝廷又怎么知道是谁干的呢?
说白了,大部分武侠游戏的限制诸多,导致玩家作恶也要按照开发者规定的方式做,其实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作恶哪有那么多限制和公正公平的惩罚。偷窃、攻击……这些选项会出现在《我来自江湖》里每个NPC的对话框下方,就像砍头的选项会出现在每具尸体上一样。
这很难说是开发者在鼓励玩家作恶,因为作恶其实没什么实质奖励。之所以那些按钮在,是因为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人们本来就可以这么做。
游戏里与NPC的互动相当多,而且不会因为任务被限制死
就像大部分模拟经营游戏一样,《我来自江湖》也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我第一次玩这游戏是几天前,打开时大概是下午6点,太阳刚刚落下去,再次想起来抬头看看窗外,发现天还是亮的——已经到了凌晨5点多,那天的班自然没去上。
这种沉迷不仅是由于模拟经营的“我还有件事要干”,在游戏世界里漫游、探索的RPG要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我来自江湖》中有不少随机事件,既有比较传统的门派恩怨、杀人夺宝、护送押镖,也有一些技艺比赛或者受邀做客之类的小游戏。很多事件和任务的自由度也比较高,有好几种完成的方法,有些任务和事件本身没有奖励,而是影响之后的故事发展。
《我来自江湖》同样也有MUD类游戏的一些通病。在一些细节上文字会有重复,这种重复对MUD来说非常致命,直接破坏玩家编故事的心情;游戏的随机事件也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据开发者说游戏的Mod编辑器已经做好了,等到内容填充得差不多了就会对玩家开放。MUD游戏制作mod的门槛不高,希望玩家Mod能让游戏的世界和文本更加丰富。

明说相对值
校验提示文案
疾风点破
校验提示文案
躺在云上吹风
校验提示文案
jarrettxu
校验提示文案
西瓜皮又皮
校验提示文案
看张大妈跳广场舞
校验提示文案
铁板粑粑
校验提示文案
KissQ仔
校验提示文案
懒洋阳
校验提示文案
kenxl
校验提示文案
i3377
校验提示文案
行云渡
校验提示文案
卓岐数码
校验提示文案
妳我它
校验提示文案
老子打烂你的洗澡盆
校验提示文案
最长的昵称需要十个字
校验提示文案
忆游红月
校验提示文案
楼下的住客
校验提示文案
TONY_D
校验提示文案
闲者墨仕
校验提示文案
Arch9527
校验提示文案
小狗贼
校验提示文案
微胖哥
校验提示文案
堕落的虚空
校验提示文案
NSMG
校验提示文案
霓虹小兔子
校验提示文案
知名不具
校验提示文案
中年不成功人士
校验提示文案
妈宝男
校验提示文案
dqxkxa
校验提示文案
J神历险记
校验提示文案
断空___
校验提示文案
麒麟工匠
校验提示文案
mikooo
校验提示文案
闲者墨仕
校验提示文案
躺在云上吹风
校验提示文案
TONY_D
校验提示文案
楼下的住客
校验提示文案
忆游红月
校验提示文案
疾风点破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