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IKKO OH10 Obsidian圈铁入耳耳塞听感报告
创作立场声明:厂家送测
在日本打开市场、去年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IKKO,我算是第一批用户吧。当时有幸评测了OH1,给我留下了蛮深的印象,尤其高颜值+佩戴佳在当时成了我心目中的NO.1。只是对于其声音表现还是留有一丝遗憾,结果IKKO告诉我,他家还有一款更好的OH10,瞬间被种草。可惜,那个时候OH10产能有限,一直无法试听。直到最近,在知音堂居然巧遇OH10,一耳朵震撼,于是再次向厂家申请试听,并最终有幸拿到,开心(^o^)
颜值
OH10的外包装比OH1大多了,封面也不像OH1那么简单直白,而是浓浓的动漫风,和IKKO官网风格是一致的。
背面用多国语言介绍了OH10的主要特点,中文说明是用粘纸的方式贴在上面的,而且和OH1一样,没有用中文标注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显然OH10的主要销售市场还是在国外。
OH10的主要参数在侧面,和OH1一样,高频延伸到40kHz,所以我估计它的高频依然会比较出彩。
磁吸的开合处用了金色,一下子高大上了不少 (^o^)
打开包装,OH10真身放在了上面,中间是IKKO的一枚徽章;下面是一个皮质收纳袋,皮质细软,做工棒棒的。
【提示】OH10内包装布局改过好几次,所以有可能会看到和我不一样的布局。
收纳袋里面装的是OFC镀银耳机线,比较柔软,0.78插针处有颜色标示,RED=RIGHT。
收纳袋的下面是两种耳套,但比较奇怪的是没有任何文字标识。区分人声还是均衡套,看来全靠猜了 (─.─|||
佩戴
OH10的耳塞造型和OH1是一样的,让我联想到月球。OH1的蓝色是漂亮;OH10的黑色则更为沉稳,更加神秘。作为宅家系直男,我个人非常喜欢。光看照片无法感知的是OH10耳塞的重量大大超过OH1,与很多耳塞不太一样,第一次拿到手会感觉有点沉,非常有质感。这与其腔体升级为纯铜是直接相关的。
实际佩戴和OH1一样出色,与耳道非常贴服,就像嵌入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外露部分,唯一不同的是因为腔体加重,会稍稍有点下坠感。长时间佩戴,没有任何不适感。OH10的出音孔和OH1一样,也是偏大的,在同类耳塞中不太多见。
简单而言,IKKO耳塞的佩戴舒适性依然极为出色,在我最喜欢之列。
音质
试音设备:
锤子M1L手机(Cirrus Logic CS4398定制版),smartisan OS V6.12
华为Mate20Pro(UD),最新固件EMUI 10.0.188(安卓10)
虾米音乐 V8.3.6,Pulsar+ v1.9.6
学林1969(电子管)播放器[传送门]
iFi xDSD 解码耳放便携播放器
HiliDac BEAM2手机耳放线(0411固件)[传送门]
德国极致NAOS耳放线[传送门]
OH10依然是一圈一铁的设计,但比OH1主要提升了三个方面:
1、升级了动圈
2、分频版升级
3、腔体升级为纯铜
煲机超过50小时,但未达到厂家建议的100小时以上。我不敢怠慢,用了目前手里最心仪的学林1969来推,53%音量左右。一耳朵,OH10比OH1有很大提升,尤其中高频部分。原来中高频部分齿音还是比较恼人的,现在被消除得恰到好处,中高频变得厚润,而且依然保持了人声中高频的那种能量感。心下窃喜后,再听一会儿感觉有点不太对头,这声音两头翘,中频与高频有点脱节啊,感觉不太自然。照道理不应该啊,难道就这样了?
之前飞傲FA1的惨痛经历让我明白不同耳套对声音会有很大影响,再加上OH1两副耳套的经验,我换下了黑色耳套(人声塞?),换上了半透明耳套(均衡塞?),感觉一下子海阔天空了 (^o^) 这点与OH1那个时候正好相反。
【高频】在使用人声套的时候,OH10的中高频已经表现出非常漂亮的音色,润泽丝滑,但是这种富有能量感(不是惯常意义上很冲很亮)的中高频也会让那些对高频敏感的烧友觉得有点吃不消,所以换用均衡套后,稍稍降低了中(高)频的能量,使得三频更加均衡,中高频在保持良好密度的同时越加圆润,高频的延伸一般。对于我这样喜欢听CELINE DION的人来说,非常喜欢,一方面学林密度高有一点点冲的高频+OH10的润泽中和之后获得了非常好的高频清晰度和透明感,耐听度更好;一方面学林出色的控制力让OH10的高频在充满信息量的同时不混不乱,甚至还能精准地保留一点点齿音来增加女声的质感。让整个高频无论人声,还是器乐都有一种细节历历在目的精致感,是比OH1好很多的体验。
【中频】人声不贴耳,但比较贴面;声场不大,小而紧凑,所以声音密度高,信息量大,能量感强。无论人声还是器乐,在这个频段都能得到尽情的演绎,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把人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低频】OH1上非常抓耳势大力沉的低频,OH10做了较大改变。下潜不错,力度和量感减弱,内敛了很多,更突出低频的质感和层次,余音收的稍快,整个声底非常干净,不轰头不突兀。听《鼓诗》第一次感觉到鼓皮是贴着面上下振幅很小很急速的那种颤动感,定位(分离感)清晰,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也能表达出来,群鼓起舞的时候一点不乱。听《最美大提琴》,OH1听的时候氛围更好,但低频稍有点发散;OH10弓弦摩擦的质感更强,结像更加凝聚,音色更加柔美,更显大提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那种特性。
还有一点就是OH10这个耳塞,无论对前端器材还是音源都比较敏感。我在使用中换了多个器材尝试搭配,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并不是推力大的器材OH10的表现就好,比如BEAM2和OH10就不太搭,第一次在学林1969播放期间能听到底噪 (─.─||| 其次,器材特性间的互补也很重要。德国极致NAOS耳放线推OH10,力度不差,声音可以,但NAOS本身中正的特色没有了,OH10漂亮的中高频黯淡了许多。最后,据IKKO厂家介绍,OH10设计目标就是给手机用的。结果发现拿我原来锤子M1L手机推OH10真的蛮搭的,手机不大的推力+CS4398芯片羸弱的解析+OH10高清的重播整出来一个干净好听的声音。xDSD与OH10搭配出来的声音听流行歌曲最好,松润甜,比1969更加通透,非常难得。听刘珂矣《半壶纱》,一下子就代入了那种中国风中;半阳《一曲相思》前奏的钢琴和背景的响指与男声融合的极好;华晨宇《微光》(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插曲),带了点鼻腔共鸣的华声在钢琴的伴奏下声音始终饱满透亮,与电影主题相映成辉,令人动容。
对于我这个听过传神的男人来说,OH10最大的不足可能就是动态。尤其是在我测试钰龙天鹰座2一体机,感受到9038Pro魅力的这个期间。听《三国OST》《Victor》,无论用什么器材,OH10都给我井井有条但慢一拍的感觉,然后整个场面的规模感和鲜活度也还是有些差距。这点在听贝多芬NO.5交响曲时也能感受到,期待IKKO的后续产品 (^o^)
据厂家说,OH10的频响曲线图和OH1是几乎相同的。
总结
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耳塞好不好?有三个主要方面:颜值、佩戴和音质,他们的分值可能是2:3:5或者3:2:5(但不应该是反过来的5:3:2),那么我个人认为,OH10至少能拿满前二项的五分。至于它的音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及格而已,很多地方可圈可点,那么作为一个新晋品牌在回归大陆市场之后能交出这样的成绩,我打心眼里为IKKO高兴。这也符合OH1定位消费领域,OH10叩击入门HiFi的设想。
以荣获日本VGP2020受赏的实力来说,IKKO OH10颜值高+佩戴佳+易推+杂食,在千元市场极富竞争力,非常值得推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PK一下更高价位的产品。不过我个人还是希望IKKO能走得稳一点,慢一点。正如当初成功推出OH1之后,IKKO并没有急于向高端延伸,而是继续脚踏实地地在千元市场推出了“加量不加价”的OH10。这点是我十分欣赏的。同时,我个人直觉目前听到的不一定是OH10的全部,一方面OH10还是很需要煲机的,圈铁的融合需要时间;一方面如果给OH10更换耳套或者耳机线,甚至上台,说不定还有更多惊喜。那么,留点悬念,来日方长 (^o^)
延续OH1评测的风格,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国外市场对于OH10的评价:
临接结束,我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大概在6月份IKKO会上市一个比较神奇的东东:ITM05,手机的贴心小背心 (^o^)
阿明Amin 「原创」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