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iflex 2.8E vs Mamiya C330:10倍差价的意外对决
首先,这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对比,Rolleiflex 2.8E和Mamiya C330虽然都是定位专业级用户,但是无论是定价还是口碑,二者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
其次,这个标题有噱头的嫌疑,我购买二者是9倍差价,不是10倍。根据成色不同,市场价格也一般在5倍到9倍之间。
重量、体积
双反本身体积就大,加上早期相机设计追求坚不可摧而大量使用金属材质,二者都不是轻巧的相机。Rolleiflex 2.8E官方数据重量1250g,Mamiya C 330为1700g。短时间使用不会明显感到重量的不同,但是长时间使用,Mamiya C330更容易有疲劳感。
Rolleiflex在这方面有优势,但不明显。
上卷
相比Mamiya C系列采用的传统的依赖用户对齐胶片背纸上的开始线(start)的方式判断胶片位置,Relleiflex则是把胶片背纸穿过俩个杆,通过厚度判断胶片位置。
使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习惯了就好了。但Relleiflex在这方面的机械构造明显更精密。
过卷
Mamiya C330过卷杆转动行程要比Rolleiflex 2.8E明显长很多,仪式感更浓郁。
二者均为过卷时为镜间快门上弦。
对焦
Mamiya C330通过移动皮腔对焦,机身下方两侧都有对焦旋钮,在左手拖握,右手对焦、然后释放快门(俩个快门按键均在机身右侧)这一系列操作时非常舒适。
相反,Relleiflex 2.8E的对焦旋钮在机身左侧上方,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右手拖握机身才行,但是在对焦完成后,需要按下在机身右手边下方的快门钮。这个快门钮如果用左手绕过去镜头下方去按,双反的构造限制了我们无法从取景镜头反光镜中看到是否手遮挡了拍摄镜头,而且很别扭;如果用右手去按,在拖握机身时大拇指、食指都够不到。所以我在使用时每次都要对焦完成之后,先换左手拖握机身再右手食指释放快门,很别扭。
在对焦操作这方面,针对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我觉得Mamiya C330的体验要完胜。
同时因为Mamiya C330超长的皮腔伸缩距离,使它可以完成近景拍摄(比如后面样片里Delta 400 Pro迫冲ISO200的那几张),取景器内也配置了提示线标记画幅的上沿进行视野的平行矫正。
光圈、快门
Relleiflex的光圈、快门从机身上面向下俯视查看,配合常见的腰平取景器,非常简单方便,并且光圈、快门旋钮可以实现EV联动。
而Mamiya C系列因为是可更换镜头系统,所以只能把光圈、快门的设置放在镜头上。查看需要把机身正面转过来正视,俩个设置的位置也很拥挤。
这方面Relleiflex完胜。
镜头
最重要的写在最后。Mamiya C系列80mm F2.8镜头有着优于同级别平均水平的表现,但是较Rolleiflex上的planar还是有差距(我这一防潮箱的手动镜头,可能只有Mamiya A 150mm F2.8的画质跟它接近。)。
但是Mamiya C系列作为中画幅双反胶片相机历史上唯一的可更换镜头系列,镜头选择的灵活性又是Rolleiflex比不了了。
结语
不否认冲洗、扫描完Relleiflex 2.8E试机卷后我被画质惊艳到,但是相对胶片摄影爱好者从实用性角度来说Mamiya C330是一个更理性的选择。
Rolleiflex 2.8E样片
ILFORD Delta 400 Pro
Mamiya C330 80mm F2.8样片
ILFORD Delta 400 Pro
ILFORD Delta 400 Pro迫冲ISO200
Kodak Tri-X 400
永恒的沉默
校验提示文案
将军万岁万万岁
校验提示文案
SFnVelvia
校验提示文案
Designer_Fanfan
校验提示文案
爱卡49
校验提示文案
白夜黑眼
校验提示文案
SFnVelvia
校验提示文案
shenmmuji
校验提示文案
ooxcoo
校验提示文案
ooxcoo
校验提示文案
shenmmuji
校验提示文案
Designer_Fanfan
校验提示文案
永恒的沉默
校验提示文案
SFnVelvia
校验提示文案
SFnVelvia
校验提示文案
白夜黑眼
校验提示文案
爱卡49
校验提示文案
将军万岁万万岁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