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和我爸处成兄弟的秘诀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生长在普通的家庭中,妈妈在生活中承担的是“发言人”的角色,不管是什么事情,她的言语和教诲总是围绕在身边。而爸爸,小事不管,大事悄悄做决定,处在幕后,默默维持着家的运转。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家庭教育里,父亲的角色似乎总是缺失的。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一直以来,我和我爸的关系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彼此之间的话语并不多,亲近之中却有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距离。
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到现在我已经出了社会,且已经明白了社会关系的相处,我和我爸的关系依旧是平淡如水。有时候我想找他说两句,但也只是说两句酒就找不到下一个话题了,我们很少交心。
我爸遗传了我爷爷爱喝酒的习惯,但好在他的酒德挺好,喝醉喝醉了就躺在沙发、床上睡觉,不像别的父亲一样,喝醉了到处叫喊、发疯、打人,所以从小到大,在我爷、我爸的双重熏陶之下,我也挺能喝酒的。
打工人的三件套:加班、挨骂、应酬,几乎每件事情我都会沾点酒,加班太累,回家喝点小酒放松一下;挨骂太烦,喝点小酒放松一下;应酬太多,每顿饭都得与客户、领导喝酒。在同事眼中,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但我并不排斥,因为我知道,现在的职场,能喝酒是硬通货。
只是我从来没和我爸一起喝过酒,算得上的都是节日家里团聚大家举杯的情况。有时候我挺想和我爸整两杯的,但内心总有种畏惧感与距离感,端起酒杯后又放下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我爸也挺羡慕别人家父子一块喝酒,无所不谈的关系呢?
今年国庆假期,本应是热闹喧嚣的时光,朋友们却都纷纷奔赴各自的旅程,只留我独自在家。或许是节日的氛围太过寂寥,又或许是内心深处某种情感的涌动,我那平日在家里压抑的酒瘾竟悄然作祟。
我家周围忍无可忍之际,我趁家里没啥人,倒着我爸平时买的酒喝了起来。酒液入喉,那熟悉而又独特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带着一丝淡淡的酱香与醇厚。
正当我沉浸在这酒的滋味时,我爸回来了。我顿时有些慌张,怎么说呢,有点像小时候做作业偷看电视被抓包的感觉。手里端着酒,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
父亲看到我和桌上的酒,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缓缓地走过来,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然后在我对面坐下,目光落在我手中的酒杯上,沉默了几秒后说道:“一个人喝闷酒?”
我尴尬地笑了笑,试图解释道:“嘿嘿,就是突然想尝以下这个酒咋样,朋友都不在,一个人在家有点无聊。”
农村“平平无奇”的饭菜我爸微微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而是起身给自己也拿了个杯子,然后倒满了酒。一开始我两个没有啥话说,后来我爸问我:怎么样嘛这个酒?
我给他说:还可以的,茅台镇酒厂酿的,喝起来应该是纯粮酒,有点水平。
我爸说:你小子,喝了好多酒就开始点评“有点水平”了。说到这里,我爸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知道是喝了酒的缘故,还是当时的氛围已到,我已不能分辨,只是内心好像与我爸的距离感逐渐在拉近
随着话题的展开,我们的话越来越多。我开始和父亲聊起我的工作,讲奇葩的领导和同事、讲难缠的客户。我爸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和我一样“批判”对方。
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那一瓶酒,成为了我们沟通的桥梁,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很多家庭里,男性角色都喜欢喝酒,其中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酒能够放大/减轻他们不善表达的情绪吧。
从那以后,我和我爸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寻常的父子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我俩不仅无话不说,还经常互损。而每次对话后我爸对我说的最后句话都是:少喝点酒,回来我们再喝点。
对了,当时我和我爸喝的这款酒叫龙角酱酒,说实话,之前我一点没见过这款酒。但是不知名不代表酒不好。
后来我查了一下,这款酒的酒厂是原茅台特制酒厂,已经有40余年的酿酒历史了,传承了茅台镇传统大曲酱香酒酿造工艺,原料使用整颗投料的红缨子糯高粱,是扎扎实实的纯粮酒。
而且这款酒很便宜,一瓶才69块钱,我爸经常买来喝。他说这款酒很划算,性价比高,不管是平时自己喝,还是与朋友聚餐喝都拿得出手。
今年双十一,我爸打电话来说,叫我趁活动帮他囤几箱。其实他不说我也会给他买的。
我今年30岁了,经常和我爸一块喝酒,处成了兄弟,希望你也可以与父亲拉近距离。
水总
校验提示文案
水总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