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雪花膏”检出致癌物?

最近,爆出了某大牌面霜含致癌物的消息,连带老一辈的“国民护肤品”雪花膏也被质疑。
上世纪30年代,雪花膏因质地如雪、触肤即化得名。最早的配方用的是蜂蜡、甘油、硬脂酸,辅料用的是玫瑰香精,成分简单到连包装盒都能手写配料表。
那个时候的雪花膏主打“天然护肤”,甚至被当作冻疮膏、护手霜来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现代雪花膏为了提升质感、延长保质期,加入很多乳化剂(如氢氧化钠)、防腐剂(如苯氧乙醇),还有部分廉价的产品会添加矿物油替代天然油脂。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添加剂”,埋下了安全隐患。
近期多个化妆品安全事件中,矿物油衍生物(MOSH/MOAH)和苯成为焦点:

矿物油隐患:德国实验室发现,含矿物油的润唇膏中,81%检出可能致癌的芳香烃(MOAH)。这类成分常见于石油提炼物,如果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细胞突变。
苯污染危机:2024年雅诗兰黛旗下痤疮产品被曝苯含量超标800倍,而苯作为强致癌物,早在1993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雪花膏有没有中招?
传统的雪花膏配方是不含矿物油的,但也有一部分低价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会添加液体石蜡、矿脂(凡士林)等矿物油成分。更隐蔽的风险在于原料的污染——合成甘油、香精若提纯不够,也可能残留苯类的杂质。
“雪花膏本身是无害的,但生产环节的原料污染、非法添加才是真正的元凶。”
我国在2015年后实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就已经明确禁用苯等1200多种成分,正规品牌产品风险极低。

教大家一个冷知识:真正的老式雪花膏遇热会“出汗”,这是油脂析出的反应,冷藏后会恢复细腻,这就是天然成分的特征。
李奶奶的铁皮盒蛤蜊油或许安全,但盲目推崇“古法护肤”并不可取。
毕竟上个世纪,卫生条件限制,部分产品也曾经添加过超标的汞、铅以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如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神经酰胺、马齿苋提取物的现代保湿霜,安全性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正规产品来取得想要的保湿效果。

→ 你用过哪些经典老牌护肤品?
→ 那些检出致癌物的化妆品,你会丢掉还是继续用?
该内容正在参加《放心消费科普大赛》活动,分享你的消费秘籍,有机会赢800元现金大奖,还有超多专业评测工具和不限量金币等你来抽,100%中奖‼️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