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到位的选择,倍思100W氮化镓PD充电器
创作立场声明:认真购物,真实评价。
数码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不少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子手环、超极本等等,多充电协议和物理接口的不统一,曾经让给电子设备充电成为一件烦心事。随着PD协议和Type-C接口的引入和日渐普及,问题似乎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排除私有协议的干扰,一款100W、多协议、多接口的充电器即可满足几乎所有数码随身设备的充电需求。也许是售价较高的缘故,市面上的百瓦氮化镓PD充电器并不太多,倍思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品牌,其氮化镓碳化硅充电器产品线不单覆盖从20W到120W各功率,且已更新至二代。下面就对新近入手的倍思100W氮化镓二代充电器进行简单评测。
目前PD电力传输的最大规格为100W,按需求来说,购买百瓦PD充电器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你有百瓦PD的电子设备,例如MBP、超极本或大功率移动电源;二是你为了未来购入大功率PD设备留有足够功率余量。
大功率充电器大多伴随着多口输出,一方面是如今大家的数码设备早已不是简单的一部手机,另一方面的原因还是来自物理的接口并没有完全的统一,多C加A的模式在A口完全消失前,依然有保留下来的必须性。
话题回到倍思这款100W氮化镓二代PD充电器,包装和配件依然和同系列及前代没有太大的变化,作为倍思氮化镓系列的高功率产品,同样附送了内置E-marker芯片的双C充电线缆。
熟悉倍思产品线的朋友应该会发现,这款100W与之前的120W氮化镓多口充电器有着极为相似的外观和设计,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输出接口数量,120W款是2C+1A输出,100W则增加了一个A口,变为2C+2A四接口输出。
侧面标注线条形功率规格是倍思系列新品的一个特点,简洁美观;左上角标志性的冰蓝色角灯在这款充电器中得以再度回归。
同样是便于携带的折叠插脚设计,功率的提升和PFC电路的加入,百瓦级别的充电器体积自然比下一梯队的65W充电器要更大一些,既要考虑便携,又要兼顾小巧,插脚是否折叠设计成为两难,但我个人更倾向于折叠设计,虽然牺牲一些内部空间,但真的更方便收纳和外出使用。
充电器外形设计从来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方、有的长,其实只要插座有足够的咬合紧密度,充电器插入后都不太会出现松脱掉落的情形。
充电器的外围体积约为85×55×30mm,宽度大概占据一个标准五孔插座位,长度约占两个标准五孔插座位,这样的宽度不会挤压到相邻插座位的用电器;且市面上的插线板插孔多与长边垂直排列,充电器超出的长度会伸出插线板边缘,同样不影响周边插座位的使用。
充电器重量约209g,与同类百瓦氮化镓充电器重量相当,随身携带略重,但外出时可替代手机、平板、超极本等所有设备的充电器,抛开重量不谈,起码在准备行李时足够的简单。
百瓦配线是常态,倍思也不例外。倍思全系氮化镓大功率充电器配送的双C线都是如图款式,根据充电器的配色不同,有黑白两色。线材带E-marker芯片,支持100W电力传输。两端一体注塑插头,TPU外被,设计简单且实用。
线材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结实、柔软。结实主要指一体注塑成型的插头,柔软则指TPU外被的线身,在同类百瓦CC线当中,倍思的这款柔软性是不错的,而且单品的售价也很平民化,值得推荐。
接下来重点看性能。图示是各端口和组合的输出功率分配,总结归纳如下:
1、单口:单C最大100W,单A最大60W。单A口输出支持60W高功率是同类充电器较为少见的,虽然比较遗憾的是协议能支持的A口输出最大的只是华为的22.5W,但问题的根源不在电源周边厂商,而是各家手机的“圈地运动”。
2、双口:主要为65W+30W组合,即一个C口输出65W,另一个C或者A输出30W;当双A口输出时,功率为15W。
3、三口:60W+20W+18W及65W+15W两种组合,前者适用于一台超极本+一部iPhone(或安卓手机)+一部安卓手机,后者适用于一台超极本+两部低功率设备。
4、四口:60W+20W+15W,适用于一台超极本+一部iPhone(或安卓手机)+两部低功率设备。
从功率分配策略来看,倍思100W氮化镓充电器单C口实现了目前PD的顶格功率;在多口模式下C口支持60W、65W两档,可兼容多数超极本供电,与此同时,余下C口的20W功率及A口的18W功率能同时给两部苹果或者安卓手机(平板)充电,基本实现了多口供电的最大化使用。
充电协议同样实现了目前能覆盖的全部非私有协议。
C1、C2端口协议检测结果一致,说明在充电功率及协议方面,两个C端口实现了完全的“盲插”功能。
C1口PD及PPS各段电压、电流检测,支持五档PD,一组5A PPS,为目前最全电压电流覆盖设计。
C2口检测,同样的PD及PPS电压、电流。
A1口快充协议检测,非私有协议全绿指示。
A2口快充协议检测,与A1口完全一致,同样支持两口在功率和协议上的“盲插”使用。
百瓦PD是购入这款充电器的主要需求之一,给我的双向PD 100W移动电源充电,可达90.5W的充电功率。
C1、C2口全“盲插”设计,在充电中,从C1口拔除线缆接入C2口,充电器会短暂暂停输出调整输出策略,快速调整后C2充电功率同样达到90.6W。
双C口测试,充电器进入的是65W+30W功率分配模式,测试的是一个双向PD 100W的移动电源和一部联想笔记本,两个设备的供电需求都大于30W,这里出现了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C1、C2口如何分配功率?从实测来看,65W输出依然是C1口优先,即同时接入两个大于30W的PD设备,C1口优先分配65W。上图接入C1口的是联想笔记本,分配到65W功率,实际以54.5W功率进行充电;C2口接入的是100W移动电源,分配到30W,实际以28.1W功率进行充电。
在不调整接口的前提下,拔除C1口联想笔记本的充电线,C2口重新分配100W功率给C2口,移动电源重新获得90.6W的充电功率。整个功率重新分配功率过程快速完成,且未出现兼容性问题。
C口在非PD协议下,手机或平板多数仅支持18W模式,例如小米MIX 2S在QC3.0下,实测功率在10W左右。
C口在PD模式下部分手机或平板可越过18W门槛,例如iPhone、iPad系列、switch等。在众多的手机快充协议中,华为系的低压SCP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对外开放授权的“私有”协议,但是在C接口的兼容上存有不少问题。图中是实测荣耀P30 pro使用C端口进行充电的实测数据,可见并没有启动SCP低压快充模式,功率也并没有突破18W。
改用倍思充电器A口充电,荣耀P30 pro屏幕显示“超级快充”字样,进入低压SCP快充模式,但是在亮屏状态下依然功率不高。
手机熄屏时,完全进入5V/4.5A/22.5W的SCP模式,实测数据为5.0V/4.3A/21.7W。尽管有些充电器声称C口能支持华为系SCP低压快充,但是经我手上多款充电器实测,相较于C口,USB-A口的兼容性更佳。
最后看看倍思这款充电器的发热情况,在室温为23.7℃时,以约90W的输出功率给大功率移动电源充电,历经半小时后,充电器表面温度约为38.2℃,发热控制良好。看来随着氮化镓器件的日趋成熟和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充电器“烫手”的短板已经补齐。
总结
倍思100W氮化镓二代充电器,真正成为一款从功率、协议到接口“一步到位”的产品。在功率上达到了目前PD电力传输规范的最大规格100W,且全C口A口盲插设计;在协议上做到了非私有协议全支持,尤其USB-A口对于华为系的低压SCP快充协议有着良好的兼容性;接口方面,双C加双A,即兼顾了双C口的中高功率,又保留了A口对于旧设备及小功率设备的友好一面。至此,无论家用还是出行,一个充电器即可搞定所有充电问题。

值友9936435027
校验提示文案
嗷嗷买
校验提示文案
佳小胖
校验提示文案
wzj2015
校验提示文案
Phantom_7
校验提示文案
悟空Q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340672628
校验提示文案
Gravityman
校验提示文案
小白买
校验提示文案
清晨的白粥
校验提示文案
清晨的白粥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936435027
校验提示文案
Phantom_7
校验提示文案
小白买
校验提示文案
Gravityman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340672628
校验提示文案
wzj2015
校验提示文案
佳小胖
校验提示文案
悟空Q
校验提示文案
嗷嗷买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