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挑灯论鞋 篇一百一十三:沉寂了一年后的爆沫3.5,还会是那个低调的实力派吗?
如果要评出旗舰跑鞋中的产品力之王,特步与李宁一定位列前茅;但是如果要谈论大众跑鞋中的性价比,361°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去年,定价三百元内的爆沫2.0,搭载了全掌boundair爆米花科技,可谓诚意十足,脚澎湃的脚感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年以后,爆沫3.0上市,几个月后迎来小改款爆沫3.5。在竞品们大张旗鼓的宣发攻势下,爆沫3.5在同价位跑鞋中的声量就像个小透明;但是基于上一代积累的口碑,还是让我忍不住去了解,这一代的爆沫,还会是那个低调的实力派吗?它的设计风格,是偏向日常,还是走向严肃?上一代的问题,在这一代有没有得到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爆沫3.5做了一次浅浅的开箱体验。
外观设计——趋近日常
相比于爆沫2.0第一眼大厚底、媲美胜利20这样顶级缓冲鞋的观感,爆沫3.5的外观设计显然有了更偏日常化的趋势。后跟大面积的立体环抱式TPU,为这双鞋的稳定感增色不少,同时也在视觉上起到了加厚后跟的作用,让整双鞋的坡差显得更大,更适合日常慢跑、通勤等泛运动需求。
与此同时,爆沫3.5的配色更加简约。此次选择的黑武士配色更加耐脏,也可以为特殊职业提供更多选择。
深入到配置部分,这双鞋的用料依旧扎实,缓震实力超群,一些设计缺陷也得到了修正。但在舒适度上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接下来,我们从鞋面、中底、大底三个部分来分析。
鞋面部分
鞋面部分偏硬、闷脚是上一代被诟病比较多的问题。为此,爆沫3.5将鞋面材质换成双层网布,内侧网布质感更柔软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鞋面顶脚的问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跖骨位置加了一圈压胶,导致前掌弯折时会有一点卡脚,可能会影响到长距离的跑步体验。
鞋舌部分,用类似飞线的设计代替了上一代的半内靴设计,原理就是当鞋带系统收紧时,可以同时控制内外两层鞋面,达到提升中腰锁定性的效果。鞋舌的厚度也没有缩水,尽力减少鞋带系统的压力。
不过,尽管半内靴确实有闷脚的嫌疑,不过从个人喜好上来说,还是原本的半内靴设计的包裹感更得我心。
后跟位置泡棉填充达到13mm,属于相当扎实的水准,配合硬质港宝实现出色的后跟锁定。
中底部分
首先,爆沫3.5在鞋垫方面的表现并不算突出。刀切鞋垫没有代足弓支撑设计,功能性上略输一筹,不过18.1g的重量还算是相当轻量化的水准。
鞋垫厚度5mm左右,搭配蓝色海绵材质,实现一定的缓冲效果。
在中底科技配置上,爆沫3.5的中底由上一代的Bound Air气囊科技升级为QuikCQT Tech,在质感上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从硬度上来说,爆沫3.5的硬度由上一代的38C提高到这一代的42C,接近飞燃ET的质感,纸面上来说变得硬了一些。但是在实际试穿跑动过程中,能感觉到中底的韧性和回弹更强,缓震极限也比上一代更高,体验上算是正向的提升。
中底落差方面,没有看上去那么大,粗测5-6mm,因此整体缓震分布比较均匀,后掌缓震充裕,前掌蹬地发力的回馈也很明显,能够适应更多跑法。
中足部分,最大的变化就是内置了抗扭TPU片。看似简单的变化,却直接影响到这双鞋的弯折点和足弓支撑效果。
上一代爆沫2.0的足弓折点来到足弓,受到了很多跑者的吐槽。而这次得益于TPU片的搭载,爆沫3.5的弯折点回归到了跖骨下方,减少了足弓的过渡弯折,也提升了前掌蹬地发力的流畅性。
从外底宽度来看,前掌109mm,后掌84mm的宽度,没有刻意加宽,符合正常慢跑鞋的形态。相比于Hoka等品牌的刻意加宽来说,这样的宽度能够适应更多跑者、更多场景的需求,不显得拖沓。
滚动感来说,爆沫3.5的上翘幅度只有40mm,相比之下滚动感并不明显,也体现出它走的依旧是传统跑鞋的路子。
大底部分
从大底橡胶材质来看,除了颜色以外,爆沫3.5和爆沫2.0的大底并无显著区别,都是前后同硬度的耐磨橡胶材质,并做了比较粗犷的纹路设计来提高耐磨性。
硬度方面,大底硬度来到75度,属于中等水平,相比于70度不到的橡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相比于80度的橡胶来说脚感更柔和,不会硌脚。
鞋重
鞋重方面,我觉得是和官方数据差池比较大的部分。
官方宣称41码鞋重230g。
我的是42码,鞋重达到276g……我觉得按一个尺码差距20g的规律来说,42码重250g比较合适,这多出来的26g……不知道是个体差异还是正常水平。
优缺点总结/适用群体
总体看下来,针对这双跑鞋日常训练/快乐跑的定位来说,爆沫3.5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回弹反馈与缓震上限方面,QuikCQT的实力更进一步,在足弓支撑方面也补齐了上一代的短板,鞋面舒适度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整体产品力是往前走的。不过,它依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跖骨弯折点压胶,导致弯折时有些卡脚。
②中底质感比上一代更韧,对小体重不太友好。
③鞋重与官方数据有一定差距。
适用群体和场景来说,这双鞋更适合入门与进阶跑者的日常训练使用,10km以内的里程大抵都能驾驭,用于日常通勤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60kg以内小体重和宽脚跑者来说,则要谨慎选择。
不过,重新放眼200-300这个价位段,爆沫3.5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前有主打全能跑将的赤兔6Pro,上半年销量百万双;后有特步两千公里,主打超长续航,不论是专业性能、配置还是影响力,爆沫3.5都不占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受到冷落也并不奇怪。如果要再卷价格,可能要卷到1开才能拉开差距了吧,这,无疑展现出了国产跑鞋内卷的惨烈现状。
不过,既然在性价比方面已经不如曾经那样有统治力,不如把思路转换到提升产品特色和细节上,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款具有辨识度的产品,别的不谈,361°自家的飚速2Pro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比之下,361°缓震领域产品虽多,有爆沫系列、泰坦系列、赤焰系列,但反响都不是非常突出。未来,也许361°也需要思考,怎样在缓震跑鞋领域复制飚速2Pro的成功。

何曾一日不思君
校验提示文案
要想舒服就得买
校验提示文案
要想舒服就得买
校验提示文案
何曾一日不思君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