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塑山海——感受科技巨变
购买理由:
家有一个五岁的小宝宝,平时热爱阅读,喜欢问东问西。我们想带她多了解一些科技又苦于没有专业的知识,这本书从科学的视角带领我们了解千里江山。
外观展示:
五一前收到了,从丰巢取出来就一个字:沉。打开快递引入眼帘的是外包装:穿山跨海的中国奇迹。里面有九本书,都是精装版的图书,指导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专家:两位中科院院士。可见其专业性。
使用感受:
让我们来看下这些书吧,感受一下科技的魅力吧。合照先看下,画风非常的棒,小朋友都很有朝气,里面的画面也非常精美,画面里的设备和动物植物细节也不含糊,特别是《跨江大桥到我家》里的傈僳族小朋友画的很可爱。
我们先打开一本:《大运河复航了》。
书皮上写了推荐人和著作者等信息,封面明确了这是一本讲运河的书。相对而言,这本书是九本里面比较简单的,没有特别多的专业性术语。书的背后写着:阅读年龄:4岁以上。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讲了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小健的爷爷是京杭运河上的跑船人,小健对爷爷的“水上小火车”很感兴趣。于是小健和爷爷一同踏上大运河之旅,整本书以故事的主人公的视角来感受两岸风光,见识各种有趣的场景。了解港口和挖沙船等知识。书中有很多小健和爷爷对话的场景,让小健代替小朋友提出问题,爷爷来深入解答。比简单的介绍知识更能让小朋友有参与感。
每本书的序言都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的。
这本书介绍了大运河的自古以来的治理过程,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全靠人力,不仅需要石匠修建石堤,还需要种植柳树来保持水土。而现在因为科技的进步我们有了挖泥船,它们将泥土“吃”进去之后,又吐出来用来变废为宝了。书中介绍了各式的船只,直观的图画让小朋友更能了解船只的外形和大小区别。
书中在每次知识点的地方都详细的进行讲解,以便大家能够理解。
故事的最后小健想能开船到运河的另一端北京,但是因为没有复航所以无法成行。爷爷说可以去运河的起点。因为我们曾经去过这个公园,小宝宝很兴奋,读完这本书再去游玩,肯定体验感会更加不同了。
《地铁盾构机,出动》,这本书也是小宝宝很喜欢的一本,因为我原来住的地方楼下就修建了地铁,她从小就站在窗台那往下看,从建成到通车。没事就问我那些设备是干什么的,这个标识是什么意思。这本书里面有一些她见过的东西,也有更多她一直不了解的。
这本书的盾构机以卡通的形象出现,让小朋友感觉很可爱,还配上名字:“小甲”。另一本书里的运输车名字叫“小白龙”,岩台机叫“小哪吒”。小宝宝一读就笑。让这些机器变的更加亲切了。
因为以前在修建的地铁旁边,这些设备和措施都经历过,她看的时候觉得:我见过呢。
这些都没有见过的场景,解答了她以前对内部的好奇。
剩下的七本书,跟这两本风格一样,画风都很好,内容上大运河那本最简单一些。
总结:
这九本书装潢精美,纸质优质,没有毛刺之类的,我摸了下应该也不会划伤小朋友。书的页数在31-39之间。介绍了九个大的工程项目,让小朋友读起来很有自豪感。也让小朋友感受到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变。
不过专业性强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套书写的适合四岁以上,感觉对四岁的小孩来说比较困难。我家五岁跟我说太难了,需要我们多讲几遍。感觉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能最后多一个里面知识点的小实验之类会更好,让孩子多一些参与感。总体而言,这套书我很满意,让孩子感受科技的魅力。

大翟好物
校验提示文案
大翟好物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