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敏感脆弱到内心强大,每个25岁的女孩都不该错过这5本书
有人说:女性过了25岁之后就不好撩了,我想说不是不好撩了,而是更具思想了。
25岁之前,或许因为稚嫩,或许因为涉世未深,又或许对这个世界还保留着本质的相信,所以我们单纯而又天真烂漫。
幻想着“我的意中人是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接我”。
但是,25岁之后,我们开始独自成长,独自经历,开始对世界有些模糊的看法。
少了些少女时期的慌张和窘迫,多了些从容与淡定。
如果你已经过了25岁,却还是觉得自己不从容;
经历了许多,却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
摔过很多跟头,却还是无法找到目标...
那就一定要看一下这五本书,或许能够找到你的答案。
1
一个女人的强大,是从她的世界变大开始的。
她开始不局限于自己的缺点,开始正视它们,基于对自己的充分认知和接纳,开始与自己达成和解。
正如书中写的:
“我们试图忘记自己曾遭受的伤害,但忘记越多,我们失去的就越多。作为一个人,我们就越不完整。
阴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天赋就沉睡在阴影里,当我们发现它、接受它之后,我们的生命就会苏醒,我们就会从阴影走向光明。”
初见书名,我还以为这是一本励志书籍,翻开后才发现,其实它是一本有着独到视角的心理学读物。
武志红的这本书不是一颗包治心灵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一把打开读者心灵的钥匙:
我们虽不完美,但也无需压抑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只需要接受它,捕捉自己心灵成长的契机,与自己达成和解。
拥抱真实的自我,爱自己并知道自己值得“被爱”,这才是值得终身坚持的事情。
2
从小,父母教育我们,不要把钱放在一个兜里,因为不安全。
感情也是,不要把自己完全放在另一半身上,因为不安全。
“回家来的父亲对修子十分慈祥,对母亲却似凶神恶煞。然而,到了二十岁,修子对父亲慢慢地有了几分理解,或许是母亲对父亲过分乖巧,过分依赖,才促使父亲在外面寻找寄托。”
“与自己喜爱的人相处后,洗个澡,喝杯啤酒,听听音乐,这房间变成了天堂,是一个谁也不会来打搅的天堂。修子就喜欢在这种气氛下悠然地享受人生,不管怎么爱着这个男人,也不想失去自己一个人时的清净,自己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最重要的。”
渡边淳一的作品没有花哨的辞藻,而是用最干净、简单、细腻的文字去刻画了一个个人物。
《情人》讲的是大龄未婚、面容姣好、职业不错的修子跟已有儿女的远野的婚外情。最后远野深陷其中,想和妻子离婚,但是修子却越发觉得这段看似“美好”的爱恋当中出现了一道道裂痕,于是最终选择和远野分手。
修子要爱,但也要自由,她独立所以她不要容忍与束缚。
我们当然不鼓励这样道德范围外的爱恋,但是我们不得不欣赏修子独立的人格。
成熟就是懂得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把爱情当作一种副业,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必过分依赖谁,恰到好处才能拥有更好的爱情!
3
人生其实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的,如果一定要纠结一个答案,大概就是好好赚钱了吧。
“‘这些年来,甚至是近两百年来,穷诗人一直机会渺茫...英国的穷孩子,并不比雅典奴隶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得心灵的自由,而伟大作品的诞生正有赖于此’。正是如此,心灵的自由正依赖于物质。”
“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将自己化身为一位名叫玛丽的女人,在十月的一个好天气里,她坐在河边沉思,在吃了丰盛的午餐和平淡的晚餐后,她的思想开始如野马般奔跑,思考着为什么女性处于这样贫困的处境,思考着金钱与写作的关系。
伍尔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开阔敏锐的思维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并用一件件真实的案例来佐证她的观点——女人要创作,必须要有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她鼓励女性活在现实当中,不论我们能否将之描绘出来,那都将是一种充满生气、富有活力的生活。
引申而来,不论是是否要创作,女人一定要有钱,因为这意味着独立与自由,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自由的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
4
感情是需要维护的,不肆意消耗,去用心相处,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略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言语、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学会沟通的必读之物了。
作者介绍了一种沟通方式,即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来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言语带来的痛苦,这种方式称为非暴力沟通,也称为“爱的语言”。
它不会教你各种花哨的手腕和技巧,以期在争辩中获胜或是在与他人交往时获利,而是一再强调学会理解对方话语之下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求,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自己生活的更舒服。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得更好。学会沟通,你们才能携手经历流年,共患未来。
5
进入到一个阶段后,生活的话题似乎总是围绕着孩子,围绕着家庭。这种包围感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纪伯伦曾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适当的放手家庭与孩子,其实他们不是那么需要你。
“妈妈从来不对小豆豆说‘应该去干什么’,小豆豆如果说‘我想干什么’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好啊’,然后并不多问什么,但她会把孩子做不了的手续上的事情,帮助孩子做好。”
这是一本充满感动与惊喜的书。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妈妈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并带她来到新的学校,一个有点“奇奇怪怪”的名字的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从一个在一般人眼中“有点奇怪”的孩子,成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尊重并给予孩子最大的包容,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我们只需要在他偏离时即时纠正。
放开孩子的同时也是放开我们自己,卸下身上过重的枷锁,让孩子拥有自己生活,让我们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自己的生活。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所读的书,我们所走的路,都是为了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规划后,就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吧。
希望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有一天会反过来拥抱我们。
希望等我们老去后,回想这一刻,我们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