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把孤独写到极致的三本小说
东野圭吾在《分身》里说:“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确实如此,我们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在周围找不到自己的同类。
可是找到同类并不容易,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的。不过孤独感又很难写出来,我们平时认为的孤独可能只是孤单而已,跟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孤独差远了。不信,你读过下面这三本把孤独写到极致的小说就知道了。
一、《心是孤独的猎手》
你能想象,一个22岁的女孩写了一本书之后,29岁瘫痪在床,到50岁去世,她是如何度过漫长的二十几时光的吗?她就是卡森·麦卡勒斯,这本《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作者,我想没有人比她更懂得孤独。
这本书讲的是美国南方某个小镇上五个边缘人的生活。他们在这个贫穷脏乱的小镇上遇到各自的困扰,生活十分挣扎,可就算被生活撞得头破血流,他们也没有放弃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孤独感。
当你读这本书时,内心一定是压抑的,因为你看到了极致的孤独。你再怎么努力,这份孤独感永远只属于自己,你根本无法摆脱。你若偶尔感到孤独,再想一想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你心里一定好受多了。
二、《十一种孤独》
当你感到孤独时,有去区分是哪一种孤独吗?是没有家人的陪伴,是恋人的不理解,还是无人倾听你的心事?实际上孤独分很多种,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去区分的必要罢了。不过真有人把孤独分类了。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的理查德·耶茨,他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叫《十一种孤独》,讲的是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以孤独为主题写的,里面的人物有的是孤儿,有的是病人,还有失业者、司机、待嫁的新娘和独守空房的少妇等。
书中的这些人物都是战后的人,但是跟我们今天的普通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孤独,不同的是在作者笔下他们被放进了由“孤独”编造的牢笼之中,当你读到它就看到一个接着一个的孤独,差点让自己窒息。
至于为何把孤独写得如此深入,作者只是说:“因为悲伤而孤独的人比快乐的人更有意思。”能读到这样的书,你也会觉得很有意思。
三、《局外人》
如果你准备结婚了,问了男友爱不爱你,他说不爱,你一定把他扫地出门。假如你问自己的同事,他妈妈什么时候去世的?他说不知道,也许是昨天,你又怎么想?你一定认为这太荒谬了,世界上还有这种人。
在阿尔贝·加缪笔下就有这样的人,他就是《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他的种种行为在别人看来都荒谬无比,可是在他看来却非常正常,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罢了,别人不理解也没关系,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去改变。
加缪的目的不是去讽刺像默尔索这样的人,而是要勇敢地活出真实的自己,哪怕被别人孤立,孤独一生。
其实我们都有不被理解而倍感孤独的时候,这时就理解默尔索的心境了,所以当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时,就读《局外人》。
上面这三本书都是把孤独写到了极致,读了你就会发现原来孤独,还有那么丰富的内涵,平时自己的无病呻吟有点肤浅了,慢慢地你就不那么孤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