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库 篇十四:FOV 1:32 T-34/85 中型坦克
创作立场声明:欢迎张大妈上的军迷朋友、模型玩家多多交流!
序章
1941年6月22日,白俄罗斯格罗德诺。
随着几颗信号弹升起,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和车辆跨过了边境线,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相比于其他方向上的激烈战斗,这里似乎有些安静过头了。不过久经战阵的士兵们并不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糟糕的路况导致的车辆故障,感叹俄国的辽阔,以及俄国佬什么时候投降。也许比法国人能多撑两个月?
突然,前面出现了几辆怪模怪样的坦克:完全不同于德国坦克的方方正正,这些坦克是斜面的车身。更要命的是,对面的坦克炮威力强大,打的德军车辆四散奔逃,而德军的炮火对他们似乎不起作用,打在他们的车身上叮当作响!
好在这几辆坦克虽然威力强大,但行动起来却有些笨拙,对绕到身后的德军坦克浑然不知。终于,一发炮弹击中了它的悬挂系统。怪坦克趴窝了,几个红军坦克手举着双手跳了出来。
一阵枪响之后,年轻的坦克手倒在了地上。汉斯和几个德军士兵害怕又好奇的围上了怪坦克,打量着坦克手的遗体。坦克手瞪着眼睛看着他,嗬,看眼神还挺倔强。也许,俄国佬没有那么不堪一击?
1945年5月1日,德国柏林。
“同志们,这里已经是蒂尔加滕区,我们离目标还有几百米的距离。”几名红军坦克车长默契的用无线电交流战况。“不知道那个杂种跑掉没有?”
“喂,搭个车!”一大群步兵呼啦啦地从路边的房子里钻出来。有几个醉醺醺的家伙还在炫耀手上的手表。“快点!我们要把那个老混蛋抓到西伯利亚去!”
“Сука блядь!”汉斯被身后的枪托砸了个踉跄。“三十年前,我可是这么对待俄国人的。”身旁的一个爷爷辈的“人民冲锋队”队员说道。汉斯看了看身旁的坦克,想起了那个躺在地上,睁大了眼睛的坦克手。至少,我比他的运气要好一些。
看到这,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一期的主角了,正是历经了卫国战争的开始到结束,二战中最为著名的苏联坦克:T-34。
五对轮传奇的始祖
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国内百废待兴,红军迫切地需要重型装备。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苏联重工业快速成长,同时吸收了大量西方的工业设计理念和成果(有资料记载,此时被凡尔赛条约限制的魏玛共和国也与苏联红军合作开展坦克装甲车辆测试)。很快,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哈尔科夫的共产国际工厂等一系列坦克生产基地建立起来。
如今的基洛夫工厂,沙俄时代和一战期间称为普提洛夫工厂,地位相当于克虏伯之于普鲁士。也是发动十月革命时工人力量的主要来源。
哈尔科夫莫洛佐夫坦克设计局,前身为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183厂)。现为乌克兰主要军工生产企业之一。
1930年代,红军的坦克发展思路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思维的变化一直处于摸索之中。列宁格勒方面主要生产T-26(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的许可证授权版本)、T-28、T-35等,而哈尔科夫方面主要生产BT系列快速坦克。1938年,国防委员会提出设计新坦克的项目,主要是在现基础上增强防护性。列宁格勒方面的首席设计师科京提出的方案为增加装甲厚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KV系列重型坦克。这个方案得到了国防委员会的支持,因为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很满意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坦克系列,而科京作为他的女婿更是要大力提携。
哈尔科夫方面,首席设计师科什金提交了A-32方案,提出以倾斜装甲的设计来增加防弹性能。这个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可。国防委员会提出A-32在火力,防护和机动三项性能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1940年,科什金在A-32坦克的基础上,增加了装甲厚度,换装了BD-32柴油机(即著名的V-2柴油机前身),火炮换装为L-11型76.2mm/L30.5坦克炮。由此,诞生了一辆全新的坦克--T-34。为了测试原型车,科什金带领研制团队驾驶两辆原型车完成了从哈尔科夫长途跋涉至莫斯科参加评审的行程,卓越的机动性和可靠性给斯大林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斯大林同意定型生产,一代传奇自此开始。而T-34之父科什金却积劳成疾,不幸于1940年9月因肺炎去世,没有见到他的伟大作品的诞生。由他的助手莫洛佐夫完成了最后的设计。
T-34的诞生意味着坦克发展中的很多划时代设计的出现:倾斜装甲(相较于垂直装甲有更好的跳弹率与提升穿甲厚度),柴油机的使用(同期坦克基本为汽油机,柴油机功率更大,柴油没有汽油易燃,更加安全),大口径的火炮(同期除了德法的短管75炮外基本为50mm以下口径),铸造炮塔(比铆接和焊接节省大量工时)。因为T-34根据所装配火炮口径不同,出现过T-34/76,T-34/57,T-34/85三种主要的量产型号,每种型号又有不同年份的改型,以及大量的实验型号,资料过于繁杂。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T-34/85,其他型号就等到评测其他模型时候再说吧。
大脑袋的米老鼠
随着88炮在东线的大杀四方,早期的T-34型号面临着防护性不足的危险。1942年初,莫洛佐夫受命带领183厂在T-34基础上研制增强装甲防护性能的改进型号T-43。主要改变在于增加了炮塔与正面装甲的厚度,同时增大了炮塔座圈。但主炮并未改进。
1943年初,T-43还处于测试之中,红军第一次俘获了虎式坦克,其厚重的正面装甲让设计师们意识到,76炮已经不能对虎式坦克构成威胁,需要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因此T-43还未投入生产便成为了淘汰的型号。但是改进的正面装甲与炮塔座圈为后续改进T-34时提供了经验。新选用的主炮选定85mm火炮,同时供Su-85、KV-85和IS-1使用,在之前的测试中,85mm口径火炮能够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
由于85mm火炮产量性能不一,早期使用D-5T型主炮的T-34/85 1943年型于1944年1月开始投产,使用改进后的ZIS-S-53型主炮的T-34/85 1944年型于1944年夏季开始生产。为了容纳这些大口径火炮,全新设计的增加体积的六角形铸造炮塔增加了装甲厚度。这种六角形炮塔最早于1942年出现,初衷是增加了一名乘员,将双人炮塔改为三人炮塔。因为舱门也由原来的一个方形舱门变为两个圆形舱门,当两个舱门竖起时,很像米老鼠的两个耳朵。因此,德国士兵给这种六角形炮塔起名为“米老鼠”,而新型的T-34/85就是“大脑袋的米老鼠”了。
1943年以后的T-34加装了车长指挥塔,米老鼠的耳朵不是那么齐了。
T-34/85的发动机沿袭了莫洛佐夫为T-34/76设计的V-2型12缸39L柴油机,最大功率达到了500马力,最高公路时速可达到55km/h。在T-34/85投入生产之时,苏德战场进入红军战略反攻阶段。于是在460L油箱的基础上,大多数的T-34/85都在车身后部额外架设多个油箱。同时柴油机的扭矩远大于汽油机,配合上克里斯蒂悬挂和50cm宽履带,完美适应俄罗斯草原和东欧平原地形,可以说是红军大纵深战术的核心装备了。
BT系列坦克应用的克里斯蒂悬挂测试。T-34的克里斯蒂悬挂只应用了其结构,并没有尝试轮履合一的设计
钢铁洪流中的老兵
关于T-34/85在二战中的典型战例并不多。原因是生产之时苏联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红军的钢铁洪流已不可阻挡,对面的德军很难再集中大量装甲部队与红军对抗。比较出名的是1944年8月,亚历山大•奥斯丁中尉在波兰奥格莱德村附近指挥一辆T-34/85一次战斗中伏击击毁了国防军501重坦克营的三辆虎王坦克(一说由于机械故障德军车组自行弃车)。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在T-44型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T-54/55型坦克,而T-34/85就此在苏军中退居二线。但随着冷战铁幕落下,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又不断出现T-34/85的身影。这其中大部分是苏联援助,但也有部分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自己制造的。我国曾接收了大量T-34/85坦克,并在此基础上仿制了58型中型坦克,为开创我国的坦克军事工业打下坚实基础。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杨阿如排长及215英雄车组的T-34/85坦克。1953年一次战斗中以单车击毁美军3辆M26“潘兴”式坦克
215号T-34/85现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厅展示,炮管处的红五星标记着该车的战绩
为了适应苏联军援的需求,T-34/85在60年代还经过了两次重要的升级,主要是加装夜视红外瞄准装置与换装发动机。二战结束至今,世界各地的T-34/85仍然不断地在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中频频现身。在影视文化作品中已经成为苏联武器的又一经典符号。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缴获的越军T-34/85,藏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模型评测
FOV此次出品的新品1:32 T-34/85中型坦克模型共有两个涂装版本,分别是801013A 36号车和801013B 183号车。我手头还有一台老FOV于2013年出品的最后一版80084 235号车。这次将三台车一同评测,把新品的优缺点共同展现给大家。
新品外包装封套继承了之前88炮和萤火虫的一贯风格。正面直观地展示了模型侧视图,右上方展示了模型合金材质部分,下方标注了考证的信息:36号车原型属于1945年柏林战役中苏军第7坦克军第55坦克旅,183号车原型属于1945年柏林战役中苏军第9坦克军第95坦克旅。235号车使用了黑方盒,模型一目了然,体积巨大不便收纳。考证信息为1944年白俄罗斯维布捷斯克地区的车辆,没有标注部队番号。
新货外包装封套顶部有T-34/85坦克的基本信息、历史照片;后部有此台模型的工艺特点。盒子正面展示窗展示模型本体,侧面标注了货号。235号车包装背面标注了同期生产的其他模型,侧面也有侧视图展示。通过侧视图可以看到,这台车的路轮悬挂调试的过高,主动轮、诱导轮和路轮不在一个高度,这点是老FOV的T-34/85为人诟病的缺点之一。
内包装展示。可见新货的地台还是沿用了前两款的地台。模型本体采用了螺丝、扎带和吸塑包装固定。配件并不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两台车车身的苏军绿有深浅差异,而内包装的背景板也有所不同。据老板讲初衷是反映白天和黑夜的战斗场景,所以车身绿色会有所变化。老货包装则是简单的吸塑包装,车体和配件摆放陈列。
说明书与收藏卡。基本内容相同,新品的说明书很像板件风格,而老货的说明书相当偷懒,用的模型照片是上一个涂装版本。收藏卡介绍了基本信息。
模型本体展示。36号车泥土旧化较重,挡泥板,履带,路轮处均有较多旧化土痕迹;183号车旧化相对较轻,只有车身上方和炮塔处有部分掉漆和锈迹;235号车没有任何旧化效果。三台车的绿色由浅到深,但是感觉都属于正常的苏军涂装,毕竟当时苏军并不像德军一样有标准的涂装方案。有些模友反映85mm主炮做细了,我没有卡尺无法测量,主观上也不太清楚。
车体正面,旧化由重至无。坦克裙板上的泥垢是和车体一体开模的,由此在235号车上没有黄色泥痕的泥垢显得很假。像挡泥板、驾驶员舱门下方的跳弹板,航向机枪座周围的焊接纹做的还算真实。正面的航向机枪应当是捷格加廖夫系列的DTM7.62mm机枪,喇叭形的枪口也还原了出来。但主炮旁边的并列机枪就不太明显了。车身上的车灯,左前方的工具箱都与真车位置一致,但车灯都没有做出分色比较遗憾。
车体后部。加挂了不少油箱,但是不可拆卸。新品的涂装也是各有特色:36号车的泥土痕迹更多,而183号车锈迹和油污痕迹比较明显,排气管口做了黑红色的分色。
车身侧面,做工还是比较精细的,每一个车身上的扶手,通气格栅,焊接纹都做出来了。当然,不能和蚀刻片改造件比,毕竟要考虑制造成本和把玩强度。
炮塔细节,可见车长指挥塔,两个舱门,侧面的手枪射击孔,通风窗等都做的不错。值得注意的是,指挥塔上的单片舱门是1945年1月出现的大直径的指挥塔型号所特有的,因此235号车的考证资料(1944年,维布捷斯克地区)是错误的。另外像射击孔旁边为容纳炮塔旋转驱动电机而手工敲出来的鼓包这种细节也做出来了,可见开模的时候还是经过一番考证的。眼尖的朋友可能看到了,炮塔的上下部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缝隙,而在实车上这个地方应当是焊接上的。确实,这是此台模型被模友诟病的另一个缺点,尤其是在36和183号车上更为明显,因为缝隙穿过了防空标识的白色横条。当然,这道缝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炮塔上部为合金材质,而下面是塑料,不是一体开模的,所以缝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动手能力强的模友可以自行上补土填缝补色。
我在北京昌平坦克博物馆拍摄的T-34/85,注意炮塔上下部中间的焊接纹
三台车的顶部视角,可见36和183都有苏军的防空标识涂装,这在战争后期的东线战场是必要的,毕竟天空已经属于红军了。
行走机构新老对比。我前面说了,老货的悬挂调的过高,主动轮、诱导轮的位置不对,导致平放时橡胶履带绷直悬空在路轮上方看着很假。其实原因在于底盘行走机构整体做的比例不对,从轮子大小到履带宽度都是1:35的比例。这次的新货对底盘有了较大的调整,更趋于真实。有的朋友说悬挂放的太低了,主动轮、诱导轮不应与路轮平齐而是应该稍微高一点点。可我观察真车的情况,特别是开起来时,还是平齐比较真实。
有的模友说轮子应该是这样,主动轮和诱导轮稍微高一点,让履带有个弧度
历史照片,可见履带平齐是比较还原的。顺嘴说一句,FOV曾经也出过这个雪地涂装的T-34/85
底部,从这个角度能看出235的履带比新品的要窄,另外从逃生门的位置和底盘长度可以看出,这次对底盘是有修改的,更加还原实车。旧化效果有点随意了。
全车可动展示。由于上部车身模具无变化,所以可动舱门是一样的。包括驾驶员舱门、车长舱门、装填手舱门、发动机舱和尾部舱门均可开。主炮上下可俯仰,炮塔360度旋转,航向机枪座可活动。
配件一览。这是235号车的全部配件,包括几节备用履带(整体为一片硬塑料片)、两根天线,两条拖车绳、沙包和掩体各一个、反坦克障碍及一名坦克车长兵人。我因为丢了一条天线,用针灸针代替了。
因为拆卸坦克零件太多,我没有拆36和183号车的配件包,请各位看官原谅。可能是出货太急的原因,这两台车的配件很少,只有两根天线、两条拖车绳、备用履带和车长兵人。对比一下可以发现,配件的做工还是有提高的,老天线就是一根细铁丝插在底座上,兵人的涂装也十分粗糙。新兵人的面部阴影、腰带涂装还是比较精细的。
拆车时间。除底盘外,新老模具没有变化。上车身,炮塔上部,炮管与炮盾为合金材质。底盘,炮塔下部,车身上附件,内构结构均为塑料。
从里面看底盘。可见新品的底盘确实经过修改,标注了新的编号。底盘中间的并排的三条塑料片固定下方路轮的连杆,塑料片螺丝拧的松些,路轮连杆活动的行程会大,达到上下悬挂摆动的效果。我之前调整235号车的悬挂就是这样做的。这次的连杆位置有所调整,下图可以看到,235的连杆大约偏向下20-30度,而新品的连杆是水平的。回到最前面235的官图可以看到,如果拧紧的话235的连杆大约是偏向下45度的,造成了悬挂过高。另外新品的旧化涂装工序,工人的手艺还不熟练,在底盘这种看不见的地方,旧化液流的到处都是。新品可以用力推动,虽然没有老货溜溜的那种感觉。但是由于这次轮子回到正常比例,车身的挡泥板角度没有调整,裙板做的也比较厚,有的朋友反映不能换装1:35的金属履带了。
三台车的内构结构。新品在这些细节上做的非常不错,发动机和周围的传动轴、排气管等细节分色非常清晰。驾驶员的座椅也重新上色了。
183的炮塔,缝隙非常明显,下方旧化液涂的很敷衍,另外炮管处有一处掉漆。
有的模友反映,这次的新品装配有问题,炮管普遍歪。这一点我这两台也确实存在,但整体效果看上去影响不大。老板也反馈说可以补件处理。虽然工艺和品控有待加强,但服务态度值得称赞!
总结一下:在这次的新品T-34/85上,我看到了厂家在继承原模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初步的修改,像涂装上的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新想法(虽然大多数玩家可能体会不到)。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厂家的进取心。虽然在工人熟练度、品控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但新品还是值得期待的。FOV老货共出过五个版本的T-34/85,其中第一版和这次的36号车涂装一致,二版为雪地涂装,三版为白绿相间,四版为最差的一版,绿的非常深,颜色失真,五版即为235号车。通过这次评测对比可以看出,新品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就没有必要高价去追求老货了。
36号车和183号车涂装的考证,大家可以与模型对比下。
P.S.上一期的象式坦克歼击车评测,炸出了一堆坦克游戏玩家。这一期的内容,是我写模型评测以来耗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一期,希望你们也能够喜欢。开头的情景故事,本来是想通过模型小剧场的形式展示出来,奈何手头没有什么苏军兵人。等将来收藏丰富之后再做考虑吧。最后,放一个新品T-34/85模型在淘宝上发售的链接,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Microsoft Yahei';">参考文献:维基百科等。所有模型评测照片为体现模型特点均为直拍无改,部分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等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谢谢欣赏。下期再见!

难得碰到您这样喜欢成品模型的
大多数板件玩家是看不上成品的
成品模型赞!
2j打不过amx38或pzs35
当年2j才是幼儿园霸主。
女性不多,大码靠男性用品起家,但是军事没 太多人看,没有实战只有bb
当时刚玩,点个加入游戏,结果服务器给我分到跟59打,我12级小车立马被锤爆。另外我怎么感觉你和我不在一个次元
老哥直接复制我标题里的词去淘宝上找就可以
玩了好几年坦克世界,怀念,我的青春。152神教,704工程
人都快神志不清了,还要那些装置干嘛?美帝的逃生门也是方便最后的活人把装置抢救出去?造装置按工时计算,造人仅仅是十个月?
用心了,不过结尾的链接搜不到啊
好个屁,睾丸癌已经全身扩散了
错,以前可以10级车组一级车进10级房的,我以前最喜欢开7级小62跟10级车组队进10级房,开局随便飘一圈,哪怕第一个挂,出来经验经常都是第一。
我刚开始只玩c系,第一辆金币车国产小62,那时候还可以刷77,一个小时可以把白板62刷出1.5技能来,62赚钱不行,练成员杠杠的
152教徒不服
恒龙主推的是1:16的,近年来也出过一些大比例的。长处在于可动,但涂装,外观细节和考证属于玩具水平。高手改造重涂的也有不少精品。
多炮塔神教的教徒在哪?
多 就歌颂 一个炮塔就心痛
我没空理会我 只感受你的数量
政委往哪走 把我灵魂也带走
它为你着了魔 留着有什么用
你是电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政委
我只爱你 You are my 多炮塔
你主宰 我崇拜 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爱你 You are my 多炮塔
手 不是手 是 温柔的宇宙
我这颗小星球 就在你手中转动
请 看见我 让我有梦可以作
我为你发了疯 你必须奖励我
你是意义 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
除了爱你 没有真理
火 你是火 是我梦想的尽头
没想过要逃脱 为什么我要逃脱
谢谢你给我 一辆梦幻的多炮塔
如果我忘了我 请帮忙记得我
恒龙主推的是1:16,这几年也发展了大比例。长处在于可动性,涂装和考证就是玩具水平。有条件可以重涂,还是很给力的。
原来买过恒龙的,还能遥控发声发射bb,金属铝带,金属波箱,500多好像
去叙利亚打暑期工就可以见到真家伙了
还以为评测真家伙
还有152神教也可以膜拜
我没玩过坦克世界啊,十级车是最高级吗?都有什么车?我的模型主玩二战的,冷战和现代的涉猎不多。
t-34-85才6级车,下次来个10级的。
多炮塔神教
想起“可靠的同志”
太长,直接打赏了。去坦克世界重温下。
一个是组了个8级车
随机战进的
T34电影不错
玩这个的都知道怎么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