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 > 图片详情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机智的娜娜 2021-12-02 18:55:49
【文章摘要】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有完整购买记录。

作为数码领域的作者来讲,小米折叠屏MIX FOLD这部手机

它首先最大的意义就是它一部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它首先是一部手机,他也是个手机中最小众的分类了,那么折叠屏这个分类对于手机来讲,对于手机整个行业来讲,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对折叠屏是未来的手机形态是非常看好的,为什么呢?

我们的手机一直在变大,驱动手机变大的,就是我们对手持终端屏幕尺寸有更大尺寸的需求,但在目前市场中的主流旗舰机型边框急剧收窄,95%以上的屏占比下,你能拿到手上最大的尺寸是6到7寸屏。

而这就是目前手机形态的极限了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屏幕是服务于内容的,而内容又需要迁就屏幕,那么想要突破内容极限,则必然需要突破的也是屏幕的极限。

我认为硬件和软件生态谁先谁后的问题,其实并不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为摆在我们眼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全面屏,是随着全面屏的全面推进,第三方软件生态才主动开始跟进的,我认为折叠屏的软件生态也会是这样的,在折叠屏真正推行开去之后,牛奶和面包总会有的。

所以说,现阶段对于手机新形态的探索,敢想很重要,敢做更重要。

只是目前来看,敢做的并不太多。

之前我做了个一个关于折叠屏很有趣的调研,是关于折叠屏的折痕和价格的调研

内容如下: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很感谢认真参与投票调研的193位小伙伴(评论里有纯聊天没投票的),结果也非常有意思,我做了几个统计表出来给大家看看

总的统计结果如下,有64%+的人认为折痕影响很大,有35%+的人认为折痕无所谓;有72%+的人认为折叠屏价格太贵会影响自己购买,有27%+的人认为折叠屏贵点无所谓。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但是好玩的事情才刚开始,会因为折痕放弃购买折叠屏手机的人中,有74%的人认为折叠屏的价格太贵会影响自己购买(也就是最多的人选1,3),只有26%在乎折痕的人认为折叠屏贵点无所谓,不影响自己购买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而认为折痕不重要的人中,更是只有11%的人认为自己不会受到折叠屏价格太贵的影响,而更有一个兄弟坦言:

“如果有两款配置完全相同的手机,其中一个有折痕另一个没折痕,那当然放弃有折痕的,但如果上面那个有折痕的手机比没折痕的便宜一半,那当然选有折痕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有点意思了,有意思在哪里呢

A、在现有工艺上,努力提高良率并降低单位成本,让折叠屏变的更便宜;

B、努力提升工艺消除折痕,让折叠屏更平整,但因为工艺提升了也更贵;

假如厂商有以上A、B两个努力方向,你们觉得到底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呢?我觉得大家看题可能都会倾向于B方案,但是数据分析出来却是A。

假如厂商有以上A、B两个努力方向,你们觉得到底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呢?我觉得大家看题可能都会倾向于B方案,但是数据分析出来却是A。

让我们再重新回到上面的那个例子,第三方软件生态全面跟进全面屏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市场上所有的硬件厂商都开始推进全面屏,用户手里的全面屏手机占比越来越高,第三方软件生态才会无法无视,并快速跟进。

折叠屏手机也是同理,目前障碍折叠屏好用的最大难点是软件生态的适配,搞定第三方适配的方法是快速铺开市场,那么折痕这个东西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不禁想到了高喊永远不买异形屏的那群人……

(当然实际的操作中A和B会是同步推进的,这里只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排除干扰项)

当然,在我的折叠屏调研里,也有朋友说对目前的折叠屏没有任何的兴趣,因为完全没有使用折叠屏的理由和场景,所以哪怕完全没折痕且折叠屏降到主流旗舰机的价格,也不会考虑购买的。

这位朋友是稍微有一点点偏激,但是我又认为他说的并没错,那么难题又来到了手机厂商这边,这个难题叫做——

折叠屏能干啥?

1、更好的图文阅读体验,完美的图片浏览屏幕

先说单张图片,因为我认为对于单张图片的观看体验,在折叠屏手机上是一种飞跃式的提升,为什么呢?

目前手机的cmos尺寸是4:3,而全画幅相机cmos尺寸为3:2,无疑哪一种,都更适合折叠屏的屏幕比例,照片内容在折叠屏的屏幕上,拥有更优的展示力和更大的冲击力

尤其我们手机日常看到的最多的图片,就是来自手机拍摄的图片,或者来自微信朋友的分享,或者来自知乎、微博、头条等等这类平台的信息流分享,比如下面这个是我在知乎看到 评者N大 董老师分享的图片,MIX Fold由于8寸的4:3的屏幕,打开这张图片的时候,显示面积甚至是普通手机的两倍多,而这个两倍多的显示面积,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又不止是普通手机的两倍多了。

比如我举个例子,我在信息流中刷到了一张N大

@评者N大

在凡尔赛晒照,晒正在拍摄的小姐姐图片,同样是点击全屏,在折叠屏手机上,我会得到一张全屏放大的非常清晰无死角的小姐姐,而在传统18:9尺寸的手机上,我只能得到这样一张上下黑边的小姐姐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这种图片上的飞跃提升的体验,将会融入整个阅读体验中去,包括电子书、漫画书、几乎所有的图文平台,都会连带着获得巨大的提升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而在阅读文字内容的时候,比如阅读电子书的时候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MIX Fold的,或者说所有折叠屏手机的显示面积和比例,都更接近传统纸质书籍,如果是我这个年纪的人,看了几十年纸质书,MIX Fold屏幕的这个尺寸这个比例,相比正常的手机更加亲切,也更加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

另外一个隐藏的非常提升阅读效率的地方,就是在视野内 一行的内容更多,阅读同样长度的文字会更少换行。你也可以自己试试,我在下面放了一个对比图,是同样的一段文字,唯一的区别只有阅读尺寸,和每一行的文字容量,可以自己阅读一下试试,看看是不是MIX Fold的显示方式会让阅读效率更高一点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当只有一页内容的情况下,这种区别还不明显,当你阅读几十万字的完整一本书的情况下,这种阅读效率的提升就非常明显了。

其实这也并不稀罕,我们只要看一下所有的阅读器,看看专门为阅读而生的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比例如何就明白了,比如电子书厂商们做出的屏幕比例,就是非常接近4比3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而如果说文字内容,或者图文内容,普通手机还勉强能和MIX Fold折叠屏手机比一比,那么在看漫画,尤其是在看现在比较流行的高质量彩漫的时候,就是折叠屏手机自己的天地了,普通尺寸的手机在彩漫阅读体验上,是完完全全没有办法和折叠屏手机相比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彩漫懒得比了,反正完胜

在平台信息流阅读体验中,舒适性也是非常高的

现在恐怕我们日常看的最多的反而是媒体平台的信息流,而不是传统的书籍或者杂志,在这种信息流的情况下,阅读体验到底如何呢?

实测在比较普遍的信息流平台,比如:知乎、微博、头条等等这类信息流刷起来的效果,比起普通手机来讲,效率并没有提升太多,这是因为传统信息流对于18:9的手机尺寸是有特殊优化的,4:3比例的折叠屏尺寸反而有一些适配不到位的地方,可能需要拉伸。

但是,折叠屏4:3比例下文字阅读的优势仍然得以保留,这让它在知乎这种阅读长文的情况下非常舒适。

但是远远还没完,还记得我上面提到过的阅读图片的巨大优势吗,而更优秀的是长文中插入图片无论是正常看,还是点进去看,都会得到一个非常赞的视觉冲击力;

MIX Fold刷主流信息流平台内容体验【辣辣老师】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而正是得益于异常优势的图片冲击力这点,在阅读非长文的时候,比如知乎的想法、头条里的微头条、微博中的短微博等等,这类以图片为主,辅助以文字的时候,阅读体验是非常舒适的,以至于习惯了这种冲击力之后,切换回普通手机再看信息流中的图片,总有一种“怎么这么小”的错觉

2、更好的视频观影体验

折叠屏的大视野在阅读图文内容的时候更棒,这是毋庸置疑的了,那么在看现在更流行的短视频内容,比如抖音、快手的时候,在看长视频及影视内容,比如爱奇艺的时候,表现如何呢?

MIX Fold 快手体验 【辣辣老师】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在短视频内容的时候,也分两种,一种是专门为手机屏幕优化过的内容,这种内容是竖屏16:9甚至18:9的内容,折叠屏看这种内容的时候两边是会补黑条的,实际展示面积确实比普通手机更大,但也并不会大太多,属于聊胜于无的体验提升吧。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但是没有针对优化过的内容,折叠屏就太吃香了,比如一些电影内容分析、影视内容分析、综艺节目相关的、或者带你看电影这类必须裁剪原影视内容的,折叠屏就是很大的一个体验提升了,比如下面是一个快手直播带货的直播间,MIX Fold拥有大得多的展示屏幕面积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如果说在短视频平台,MIX Fold的优势不明显的话

那么在长视频平台,就算是MIX Fold的主场了

目前大部分的视频资源都是16:9的影视内容,并且仍将长期维持这个主流尺寸。

在2020年的7月18日,这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影视内容来讲,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代表性的事件——《新闻联播》改版,首次以全高清及16:9宽屏形式播出

这不但是榜样的力量,也代表了在以后的影视内容将长期维持16:9这个显示尺寸,而只要在这个尺寸下,折叠屏MIX Fold的显示面积,就会是非折叠屏手机的至少1.5倍

对于长视频来讲,一分大一分强,更大的显示面积永远是王道,这没什么可说的,而更好玩的是,如果一些有弹幕文化的视频平台,本应该是MIX Fold缺点的上下的黑边,反而会变成方便弹幕穿梭的地方,让弹幕更清楚的同时,也连带着让主体内容更清楚,真的是意外之间获得的优势……

我知道你们的心都是冰冰的,视频的最后送上一段折叠屏和非折叠屏冰冰的演示视频,你们可以自行对比有多大的体验提升。就哪怕是为了更好的看冰冰,折叠屏它也值了。

MIX Fold播放视频对比演示,我知道你们的心都是冰冰的 (狗头)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而在屏幕之外,MIX Fold还有一点在观影方面的优势项,就是巨大的扬声器,而且还有四个之多,等大的1216 超大振幅扬声器,听感是相当之爽的,我实际听起来像是下面两个扬声器的音量会更大一点,不过官网没有说是不是四个腔体都是1216,这个等一手拆解吧,我自己这个肯定舍不得拆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3、游戏体验,屏幕越大越爽!

但并不是所有游戏用了折叠屏都会更爽的,请记得这第一句话。

第三方游戏的适配分两种,一种的折叠屏会增加视野的,一种是折叠屏反而会拉伸缩小视野的,所以我再重复一下:屏幕虽然大了,但并不是所有游戏用了折叠屏都会更爽的。

游戏体验这里,我想稍微篇幅短一点,因为这台手机虽然是一流的性能,却不是定位打游戏用的,我就简单的聊聊我常玩的手机游戏,再聊聊大家常玩的手机游戏。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最经常玩的就是《明日方舟》,这是一款战旗&塔防类的游戏,游戏的乐趣其实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攻克难关,而另一个就是收集角色

这个游戏在8寸4:3比例下玩起来可太开心了,不但打关卡的时候可以有更大的操作场地和操作空间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尤其是在角色界面的时候,这些人物原画从来都不是按照手机尺寸设计的,而是按照画师画纸尺寸来画的,这导致其实我们在手机端玩起来的时候,从来都是显示不完整的,用MIX Fold的8寸大屏显示起来是更接近原画尺寸的,看起来更爽也更完整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顺便看一下我玩的另一款游戏《梦幻家园》,这是一款三消游戏,一般我会在无聊,或者脑子没灵感的时候玩这个,kill time或者寻找灵感,还是挺好玩的。

这个没说的,当三消的地图甚至都是按照正方形设计的情况,折叠屏的MIX Fold完胜没悬念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好,到了你们常玩,我不常玩的游戏环节

首先是《和平精英》…… 妈呀,好久不玩,这个游戏怎么还整出四圣兽了?

上个普通手机和MIX Fold的对比图,很明显的能看的出来,在同一个场景下你可以注意两边的树和建筑物,横向的左右两边的视野是一样的,但是MIX Fold上面会多出一截,你能看到左边的那棵树很完整,下面也会多出一截来,正常的手机屏幕视角只到腰,而MIX Fold可以到大腿,差一点到小腿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然后是《使命召唤》

这个游戏就属于尚未适配折叠屏的,我看起来使用MIX Fold之后视角反而会缩小,看起来就是等比例放大的感觉,不过人物及武器确实大了好多,连准星也大了非常多……

总之这个游戏就是属于用折叠屏玩起来体验反而下降的那种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最后是《原神》,我原神基本上没怎么玩过,这个游戏是真的好,建模也非常不错,只不过我忘了我的号是官服的,直接下了个小米渠道服的,所以就停留在了新手教程这里,懒得再下载一遍了,直接上一张图你们自己对比一下找感觉吧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4、掌上PC模式

上面我们聊的是看图片啊,看视频啊,看文章啊,玩游戏啊,等等这些,总之一句话概况的话就是内容消费

但是更大的屏幕,首要带来的优势并不是内容消费,而是效率的提升,PC比手机效率更高的要点有二,一个是更加精准的操控,而另一个就是更大的显示屏幕

在其他家都在推小窗模式、分屏模式做效率提升的时候,小米搞的更彻底一点,直接把PC模式搬到了手机上,这真的是很直截了当的一个思路:当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手机的效率贴近PC的效率的时候,那我索性做个手机PC模式——完美!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PC模式在手机上,至少是在其他手机上基本是灾难一样的存在,不是窗体太小难以看清,就是控件太小难以操控,但MIX Fold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在我用MIX Fold体验PC模式这几天,我的体验还是非常愉快的,尽管这还是一个全新打造的PC系统,在它并不那么完善的前提下,仍然体验很赞,我很难想象当这个系统趋近于完善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便携效率怪兽。

掌上PC模式非常接近于win10的界面,操作逻辑也非常相似,所有熟悉win10的、平常用win10办公的用户都会很轻易的上手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直接的图片展示不太直观,我大概画了个说明图(如上)

这个掌上PC模式就是显得非常的简单直接

首先是UI设计非常之简单直接,直接就按照win10的样子做,这样下来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用win10办公的人士,都可以一秒直接上手,各种操作逻辑也是非常之简单直接符合直觉,你觉得应该这么拖窗口你就去拖,你觉得应该那么去缩放窗口就去缩放,一操作准对;

再有是应用精简的非常之简单直接,在桌面上只保留很少的常用应用,桌面一竖排可以容纳6个,在多任务菜单中也可以放快启动应用,一整行不翻页的情况下可以容纳10个应用,假如桌面两列再加多任务栏一行,再不把桌面搞得花里胡哨的情况下最多可以容纳22个应用,我认为这个数量对于PC模式是足够了的,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适合在这个场景下使用,PC模式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人使用轻办公的模式的,比如我自己在PC模式下只有10个快捷应用,但是已经完全足够了;

而更多的应用完全归集在开始菜单里,你也可以在开始菜单里选择固定快捷方式到桌面或者多任务栏。

其次是多任务模式的简单直接,所有应用打开都会是窗口状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窗体大小,也可以随意拖动摆弄窗口位置;

由于桌面操作区是个8寸大的4:3屏幕,容量确实无法和14寸的笔记本相比,而小米PC模式的解决方案也一样简单直接,桌面上最多放4个,多了的就最小化。

总之MIX Fold 的MIUI适配非常靠谱,虽然有MIUI和PC模式两套系统,但是我目前还没出现过类似闪退,程序崩溃,严重卡顿,这类恶性BUG

只有一些第三方app还有一些适配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APP由于不能适应太小的窗口,窗口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缩小了,再有一些功能性的东西还需要优化和调整,而新的功能性加入也非常克制,我好久没用到这么克制的MIUI系统了,本以为这套掌上PC的模式是附送的,又是新东西,肯定会非常不好用,但这么多天用下来,这套PC系统给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稳定流畅

这让用惯了MIUI的我泪流满面,有如此稳定性让我觉得他的所有额外的功能项都变成了加分项了。

如果是正常的情况,那么掌上PC的模式我们就讨论至此应该结束了

但是不正常的情况就是:

掌上PC模式居然还对于键鼠甚至触控板都做了优化

我去某宝上搜到一个可以折叠的蓝牙键盘+触控板,当我连上这套蓝牙键盘的一瞬间,我就明白我想对了,这个掌上PC模式本就应该是如此用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掌上PC用键鼠套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小米MIX Fold PC模式 配合 蓝牙键盘触控板 体验起飞【辣辣老师】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你会发现原本对于手指略有不足的窗口大小,对于鼠标来讲简直过于舒适了;

你会发现原本紧凑的多任务栏,用键盘快捷方式切换简直不要太开心;

你会发现原本需要反复抬手在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只需要手指在触控板上进行多指操作都可以搞定;

你会发现原本打字时,会直接遮盖1/3屏幕的虚拟键盘,换上键盘之后直接解放了整个屏幕;

到底什么带给了PC高效率?

我想除了更大的屏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之一,一定的精准高效的操作效率

MIX Fold的掌上PC模式,配合精准的鼠标操作、键盘的快捷按键、再配合多指的手势操作是可以让你完全不用抬手触控屏幕的

完全可以讲,有键鼠和没键鼠的掌上PC模式完全是两回事。

我自己也有surface Pro,放到它身上也是一样的,虽然有触控屏,但是,有键盘套装的surface和没有的完全是两回事。

我之前聊到PC模式配合蓝牙键盘的时候,就有人说,那我为什么不带个surface用,不比你这个好使多了吗?

这么问的一般就是真的没有体验过折叠屏手机+折叠蓝牙键盘的人

这俩玩意儿虽然比普通手机大,但是随便一个男生的裤兜里,都能装的下,你把surface装裤兜里我看看?

事实上我普通笔记本电脑、surface Pro二合一形态笔记本、平板配合键盘、折叠屏手机配合折叠键盘都用过,也都有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作为办公效率来讲,确实MIX Fold是不如他们的

但是,MIX fold折叠屏+折叠键盘的组合,是我唯一不用代任何包,能装裤兜里随身带走的,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设备都无法比拟的。

5、MIUI+ 和第三方配件支持

现在我用的MIX Fold 还没有适配MIUI 12.5,也就是还未适配MIUI+,所以一些关于MIUI+的体验,我也就只能用其他已经适配的机型套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我已经使用MIUI+作为办公软件快一个月了,有很多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关于MIUI+的体验,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单独出一篇来聊,这里就一笔带过。

一句话来讲就是,我认为在工位上用PC办公 辅助以 MIX Fold的 MIUI+,离开工位后直接随身带上折叠屏的MIX Fold,依然可以支持轻度办公,这种办公体验是非常赞的。

不过这个第三方的键盘,虽然已经是我反复筛选后认为最好用的一个了,却仍然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支持的快捷键太少,触控板手势也只有双指滑动,三指多任务这两种。

我还是非常期待小米官方能推出自家的适配性键盘的,这个无线键盘虽然是用来适配折叠屏的,但是键鼠应该是属于桌面设备的,就圈了一下李创奇,结果还真得到了一个肯定的回复,万分开心,期待中。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由于是小米,由于是MIX,我不想只聊好的地方

所以在结尾,我想认真的聊一些我认为MIX Fold 的缺点,也可能是所有折叠屏的缺点

折叠屏,是为了带来更大的屏幕,也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屏幕,而更大的屏幕带来的,是更大的重量和更大的屏幕功耗,我们看现在所有的折叠屏手机的重量都接近或者超过300g,MIX Fold的重量是玻璃版317g,陶瓷版332g。怎么评价呢,就建议大家尽量选择纤维保护壳,芳纶纤维的材质会轻很多……

这么来讲吧,在我使用MIX Fold作为主力机使用的两周以来,我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机的时间逐渐缩短……

首先感谢MIX Fold帮我戒掉晚上躺床看手机这个坏毛病,能获得更多的睡眠时间,万幸我现在还没有被砸过脸,这里也推荐大家使用侧躺姿势

另一方面,如此重量的手机作为主力机使用,我现在拿起来234g的小米11Ultra来都觉得轻飘飘的很趁手,如此重量的手机,就哪怕我不考虑我手的感受,平常放在裤子口袋里仍然会带来比较强的坠袋感,这一点是无法被忽视的。

这目前来看,是道无解的题,更大的屏幕势必需要更大的电池来确保一整天的使用时间,而更大的屏幕再加上更大的电池,这无疑于在重量上雪上加霜了

那怎么办呢?

目前看起来是无解的

但是长期的看起来还是有一线曙光的

小米11 Ultra 拥有5000毫安时的电池,却仍比4500毫安时电池的 小米10 Ultra更薄,这是得益于对于新型硅氧电池的探索,在电池负极增加了纳米级硅氧化合物。

而这块电池上,其实还有相当的潜力有待发掘,我认为完全可以期待一下,未来这种新型电池继续进步和继续开花结果,哪怕成本很高也很贵,在折叠屏这种产品形态上,也是可以忍受的,同样电容量却又更小的体积的电池,首先会让折叠屏产品减重削薄,可能250g左右的折叠屏也并不远了。

当然了,这种材料学上的进步,花费的时间和钱都是很多很多的,我的看法是谨慎期待吧。

而让手机更重更厚的另一个元凶,就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的摄像头模组,小米11Ultra就是最好的例子,三颗巨大的摄像头模组,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摄影摄像体验,以及机身234g,这个小米数字旗舰从来没达到过的重量……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我们再看MIX Fold的摄像头模组,只有一颗HM2作为主摄,一颗13MP的超广角镜头,再加上一颗液态镜头,这肯定不能小米能拿得出手的最优模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那为什么不用更优秀的摄像模组呢?

我觉得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更优秀的更重,而已经317g重量的MIX Fold已经无法忍受再进一步的重量增加了

本来就是马马虎虎的搞一搞就好了,不过由于他MIX所以并不能简单的结束,MIX是什么,按照雷军的说法,MIX 源于 MI X,MI就是小米,而X,则代表向未知的探索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MIX Fold上面那个液态镜头,为什么要放在MIX上呢?

我其实可以理解成,液态镜头这种将多颗等效焦距的镜头融合为一的方案,属于小米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镜头方案的一次探索,一次 “X”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你可以说液态镜头还只是个试验阶段,确实这么说也是对的,我日用中这颗镜头的表现也只是中规中矩。

不过恰恰是因为它的表现中规中矩,并没有出现什么bug,才让我更敢去想,未来那个所有手机回归一颗摄像头的时代,一颗兼容多主流焦段,大底大像素,OIS和云台等等黑科技统统拉满的镜头。

液态镜头不一定是未来

但液态镜头可能是未来

这就够了。

上面讲了那么多被认为是的“缺点”,但其实真正影响我体验的是MIX Fold他不支持无线充电,当然目前市面上折叠屏都存在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明白这是由于这台手机的堆叠能力已经做到了小米可以做到的最好程度,不能再继续增加重量和厚度的,但理解归理解,我仍然希望能够弥补这个不足。

说了这么半天缺点,肯定有同学想问,为什么你始终没聊到那块“拉胯”的外屏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我将MIX Fold作为主力机使用的两周来,我极少使用这块外屏,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使用这块8寸的内屏,这块外屏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能用来在不方便双手操控的情况下,收收信息、回回信息、看看时间,就够了。

MIX Fold的外屏能不能做到呢?我认为完全没问题。将外屏做的不好用,首先肯定是因为小米的能力不足以将外屏做好用,这我不否认也不躲闪,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个外屏也促使我更多的去使用内屏,去使用内屏获得更好的更大屏的体验

而将外屏做的贴近于传统手机的做法,在客观上来讲,是会引导用户停留在外屏的时间更多一些的,我们随便假设一下,假设你外屏使用的时间更久,是80%的时间,而内屏使用时间只有20%

那么我可以认为你在80%的时间里是使用着一个正常屏幕却异常沉重的手机,那我们费这么大劲做好内屏,做好大屏适配,做软件体验,等等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上言论都是我个人的思考,仅限一家之言,姑妄听之,权当参考。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非常庆幸生在了这个年代

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眼睛里冒着星星看着我爸爸使用一个非常巨大的大哥大,在那个时候,甚至都不是家家都能有固定电话,一个大哥大基本上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科技水准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但在今天看起来,那个巨大巨沉,但电池也只能经得起打一个小时电话,只有一个非常小屏幕,并且只能打电话的大家伙,是一无是处的

才短短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们手机的发生了巨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飞跃。

但我知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现在的手机的进步,都始终离不开曾经的那个笨重的巨大的大家伙,为消费移动电话迈出的第一步

历史仿佛又经历了一个轮回,我看着今天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就像我小时候,看着曾经那个笨重的大家伙

是一样的……

MIX Fold 主观体验 —— 使用折叠屏作为一台主力机到底怎么样?

ALWAYS BELIEVE THAT SOMETHING WONDERFUL IS ABOUT TO HAPPEN

阅读全文
热门评论
评论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