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戈金乌:可玩性很好的素质过硬的耳机
感谢我的朋友 @东哥 的在疫情期间分享自己的赏玩体验。愿疫情尽快离去,愿祖国山河无恙。
应大邪神的邀请,我在本次活动中优先体验了兴戈的金乌耳机EN1000。一些想法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为读者们提供些参考吧。
首先,先介绍一些我的前端设备,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金乌来说是很够的,按照大邪神的观点也是比较适合给金乌的目标用户作为参考:海贝R3pro便携平衡+和弦Mojo解码耳放(USB方案)。
Mojo是大邪神之前给我推荐的,二手价格远低于最初的发售价,虽然很多人用于便携但是我觉得用作台式的是足够一些易推的头戴和金乌这样不这么吃功率的入耳塞,解码出来的声音还是很干净的,对于很多风格的音乐不会产生很大的偏科,所以我就放在办公室,日常听什么都听。R3pro买它纯粹是为了给Mojo配转盘,顺便捎一个2.5平衡可以玩,买到以后才发现这家伙调音很有趣,有些暖暖的感觉,低频那里氛围很好,听流行乐我觉得在这个价位的综合看来感觉没很多对手,就用来通勤便携来,也用它的蓝牙功能。
然后,我们聊聊金乌这个耳机。我平日常用是在1200左右价位的耳机,说实话,如果按照当前金乌的价格,匹配售价还有可换调音插头的模块化设计,金乌在千元机这个价位段还是很能打的。
我所考虑的,就是调音、素质、声音密度、声音场,硬件那些方面:调音,和我之前听过的兴戈的产品,比如E3K那个多动铁,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听流行音乐都是比较强,听古典音乐偏模拟声了,就看个人喜不喜欢这样的一个风格。从调音完成度来说是比几年前的E3K完善了不少,频段整体看来没什么问题,也不存在什么硬伤,也毕竟是动圈单元还是好调,好调不一定意味着总是能调的好,但是金乌调的确实挺好。
我在听金乌之前看了一些评论,就是说金乌的密度不尽人意,这是我不赞同的。刚拿到的第一耳朵我也能听得出来,声音偏骨感,但绝不是那种没有密度的清瘦,就像是很多人觉得白斩鸡寡淡,那是因为里面浓厚的鸡味都被水中的杂味盖住了,蘸一些姜葱汁就能更好凸显鸡味,但是绝不是姜葱汁带来的这些鸡味。金乌的密度很不错,加上调的好、纵向声场也伸展的开,就能听到每一个乐器的骨骼是明确的,很有立体感。
我来评价下这几个硬件方面的设计,个人拙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可换线设计:现在很多耳机的标配,所以这个设计自然没必要多说。只是我感觉到金乌的耳机插头额外的非常结实,而且耳机本身的线材素质都还是不错的,所以,比起耳机本身,这根可换线的设计才是更香的存在。耳机插头本身有一些为了提升稳定性的设计,将母座收入了一些,所以我在想可以用一个延长头子,让这根线可以适配更多耳机。
2、可换调音插头设计:非常独创的设计,搭配不错的线基单独出一个产品一定会大卖,老实说我的朋友在看过这款耳机,最感兴趣的肯定是这跟线。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每次更换插头之后声音确实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虽然不知道内部的技术如何,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玩家来说,更新自己的产品真的没有那么频繁,所以如果可以降低声音更新的成本那一定是很好的事情。我后续就会时刻盯着兴戈,如果真的单独卖这根线,必买。
3、耳机外观:我看很多人都在吹金乌的外观,我觉得,除了玻璃呈现出来的晶莹剔透的效果、花纹比较独特外,戳我的点就没有很多了。不可否认,它十分耐看,甚至第一眼会有惊艳的感觉,但是它声音真的是更加出彩的啊,我觉得应该更多关注在这耳机的声音上。
那么,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如果是半年前,我在准备给自己升级千元价位的耳机的时候,我一定会选购金乌然后多余的钱买个9600啥的。我很喜欢金乌,使用过程中也在想要不要自己也买一个。对于它的外观,确实吸引人,但是最终归结到底还是喜欢这个耳机的声音。可能我对于金乌,就属于那种,始于颜值,忠于声音吧?
可更换插头的耳机线,明显还是很香的,就是那个插头形状还得额外照顾一下。单纯购买的事情,我感觉我参加这次巡回,明显是种了草的。不知道了,可能过多时间就会下个订单?看情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