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次世代的5000MB/s M.2 SSD:影驰 HOF PRO M.2 SSD 1T
前言
去年下血本配了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台式机了,因为就目前的使用率而言,笔记本和手机以及平板是远超台式机的,一口气上了高配,算是圆了年轻时候感兴趣但没钱的发烧梦,但台式永远的优势在于更好的使用体验好以及更快的速度了。
配置在这里。
选择的微星MEG X570 ACE战神带有3个可以工作在PCI-E4.0下的M.2接口,就是考虑到了M.2 SSD的发展势头,因为存取速度一直以来都是电脑的瓶颈,而高速大容量的M.2 SSD正在逐渐变得平民化。在接触到了影音文件编辑处理之后这种需求陡然上升,动辄几十个G的文件没有个M.2 SSD还真的搞不定。
做了个配的东芝RD500 1T与去年比较流行的三星PM981的对比,结果当然是新出来的更占优势了,主要优势来自新的主控芯片、缓存以及NVMe协议,甚至发热量都会减少很多,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这倒是条真理。
随着PCIE4.0时代的到来,相应的M.2 SSD 固态硬盘也到了超高速的时代,此前在常规M.2 SSD上最高3300-3500MB/s的存取速度现在直接站上了5000MB/s。
第一次看到PCIE4.0 M.2 SSD的消息是去年五月,影驰发布了这款影驰 HOF PRO M.2 SSD,理论读写速度最高分别可达5GB/s、4.4GB/s,终于迎来了PCIE4.0的新时代。
不过当时看到的价格是2500+,不由地心头一紧……默默等降价吧。
时隔一年,这款次世代的PCIE4.0 M.2 SSD也“身家暴跌”,产能的提升以及PCIE4.0的普及让它来到了千元级别,是可以入手的价格区间了。
不入个PCIE4.0的 M.2 SSD有点浪费我这个三槽主板,犹豫之中看到在张大妈上线了这款产品的试用,果断申请了,感谢张大妈的厚爱。
影驰 HOF PRO M.2 SSD 1T使用评测
目前没有很多PCIE4.0 M.2 SSD的产品面世,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对比测试没有多少,这里也只能做单个产品的评测。
仅同级别的看到一款海盗船的PCIE4.0产品,价格高了不少,最大速度其实还不如影驰 HOF PRO M.2 SSD 1T,Gen4 的M.2 SSD发热量一定非常的恐怖,都标配了马甲来辅助散热,根据我之前对东芝RD500与三星PM981的对比结果来说,温度过高会引起强制降频降速的保护机制,配马甲无可厚非,但这限制了在笔记本中的使用。
开箱/外观
HOF是影驰的高端系列,用料奢华,代表的影驰的最高技术。这次的PCIE4.0 时代的这款影驰 HOF PRO M.2 SSD 也是首发,早于大部分厂商,表明技术实力不错。
这款影驰 HOF PRO M.2 SSD 1T外包装也是用了经典的HOF风格设计,白色包装盒正面有显眼的HOF标志,以及PCIE4.0标识。
一直以来影驰HOF名人堂的主战场都在显卡领域,SSD产品也在逐步增加,每一代都可以与各家旗舰争个高下,这款也属于是影驰精心打造的高端系列,显然会拿出看家本领,品质方面只要是带有HOF名人堂标志的都不用担心,一定会比较奢华。
装箱配置:影驰 HOF PRO M.2 SSD 1T、热管散热器、使用指南、安装说明书。
最吸引人的是这块夸张的散热马甲了,前文有提过散热问题,发热量大会导致温度上升,从而导致降频降速,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几款PCIE 4.0产品都标配了马甲,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性能之劲爆。
影驰 HOF PRO M.2 SSD 的散热马甲还加入了热管设计,热管的优势在于远距离导热,核心部位的温度可以通过热管迅速传导至表面,可以有效解决核心过热的情况。而大体积的铝制部分带有沟槽设计,不止是外观上的美观,也增加了散热面积。这是我见过最奢华的M.2 SSD散热器了,就差自带个小风扇主动散热了。
白色PCB版是影驰HOF名人堂系列的家族色彩,颜值高,使用全家桶的时候也有很高的色彩统一性,品牌辨识度高。
影驰HOF PRO M.2 1T使用了双面PCB布局设计,正面为主控芯片、缓存芯片以及两粒存储颗粒。反面为另外两粒存储颗粒以及缓存。
同时PCB板上也不忘印刷上HOF名人堂LOGO。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PCB上的硬件配置:
主控芯片为群联旗下*级SSD主控芯片PS5016 -E16-32,使用了28nm 制程,支持 8 个 NAND 通道和32颗闪存芯片,接口数据率800MT/s,支持最新的96层3D TLC/QLC闪存,内部集成智能温控和多种数据纠错机制,新芯片完美支持AMD X570主板/三代锐龙处理器平台。
缓存使用了SK 海力士,H5AN4G8NBJR-UHC,DDR4- 2400 17-17-17缓存颗粒,正反面各一颗。
存储颗粒方面则是来自东芝的原厂颗粒,型号TABBHG65AWV ,东芝BiCS4 3D TLC存储颗粒,96层堆叠。
基本上都是当下最好的M.2 SSD配置,可以说是达到了旗舰级别的PCIE 4.0 M.2 SSD。
外观设计方面使用了家族式白色PCB板的影驰HOF PRO M.2 1T有不错的辨识度,硬件配置也均为“*级”配置,连散热器附件都使用了热管来提升导热效率,可以说是奢华的用料了。
下面我们来上机测试一下。
使用的微星MEG X570 ACE战神主板,一共3条插槽,这里选择靠近下方的插槽,由于所处位置较为独立所以有较好的风道,避免热量堆积带来的影响,此外显卡风扇也能及时带走热量。
主板自带散热器与影驰HOF PRO M.2的热管散热器对比,散热能力可以做个预估,应该铝制带热管的影驰HOF PRO M.2更优。
这里有个小细节……
散热器建议一次性安装上去,不然再次取下调整的时候容易连标签一起撕下来,而这个标签写明了撕毁不保,这点有些不科学。
上机前在灯光下细细看了一下散热马甲,表面质地均匀平整,边角光滑细腻,有着不错的工艺水平,看来没少在散热上下功夫。
上机效果,安装时需要考虑这个散热器占用的空间,如果是紧凑型机箱可能会有热量堆积的问题。
理论性能测试
性能方面首先测试一下理论跑分,可以和其他产品做个对比。
影驰官方提供的速度根据容量有所不同,1TB的为4900MB/s读取,4400MB/s写入,宣传上的5000MB/s实际为2TB款的最大读取速度。
测试软件在这里,作为数码爱好者平时捣腾这类产品比较多,所以这里使用常用的几个软件来查看一下理论成绩。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Info 是一款可以方便的查看硬盘S.M.A.R.T.信息的软件,可以查看软件固件版本、通电次数、工作状态等。
可以看到这款影驰HOF PRO M.2 SSD 1T是崭新的0读写数据产品,通电次数1次,时间0小时,完全的新产品。
通常可以根据CrystalDiskInfo显示的这些数据来判断盘是否是翻新产品,有些时候商家会解释为通电测试,这点是需要甄别的。好的产品生产线成熟良品率高是不需要每一个都进行出厂上机测试的,影驰这个全零的结果显然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CrystalDiskMark测试
CrystalDiskMark(简称CDM)是测试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次都可以选择。测试项目里分为,持续传输率测试,随机512KB传输率测试,随机4KB测试,随机4KB QD32(队列深度32)测试。
我们关注的读写分数分别为4991MB/s、4279MB/s,达到了标注值,甚至更高一点,不过分数不够直观,我把PCIE 3.0的两款M.2 SSD的成绩也放上来做个对比。
可以看到几乎是全方位的提升,在RND4K Q32T16的4K随机写入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而读取上与东芝RD500一致,因为二者使用的是同种 东芝BiCS4 3D TLC 96层堆叠存储颗粒,没有缩水,而且写入速度有所提升。
TXBENCH
TxBENCH中文版是一款高效专业的固态硬盘性能测试软件,TxBENCH最新版功能强悍,不但具备了基础的测试项目,软件还可以帮助用户自定义测试项目,TxBENCH软件便捷好用,支持自由设定测试的区块大小、队列深度等等,还有全盘写入测试,FILE和RAW都支持。
TxBENCH的跑分应该更接近真实使用的情况,读取速度有所下降,应该是正常的波动情况。
HD Tune Pro 文件基准测试
由于SSD无法通过软件显示出缓存信息,这里使用HD Tune Pro进行文件基准测试可以反映S缓存大小。
可以看到文件基准测试的存取都十分稳定,速度曲线平滑,没有像PCIE3.0 M.2 SSD上的那种速度下降的情况,
RD500 与PM981都存在连续读写时SLC缓存使用完毕后写入速度下降的情况,这点非常有优势。
PCMark8 存储测试
PCMark 8是全面系统且专业的测试方式,为用户的PC进行性能评定。内置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Storage测试项目针对硬盘性能做出评定,包括两款游戏以及各种办公应用测试。分别为《魔兽世界》和《战地3》的游戏载入测试,Photoshop,Adobe InDesign,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lllustrator,微软Office Word、Office Excel以及Office PowerPoint等十项测试, 可以反映日常使用时的存储情况。
存储带宽484.33MB/s,非常不错的成绩,不过对比一些*级M.2 SSD还是尚有一小段差距,有些款式的带宽可以达到500MB/s以上。
ATTODiskBenchmark
ATTO磁盘基准测试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送速率检测工具,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 1.0K, 2.0K直到到64M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零碎文件的读写速度偏低,但较大文件的读写速度达到了5.13GB/s 和3.96GB/s,符合标注水平
魔盘 Extreme Tuner
此外影驰还为玩家开发了一套SSD专用的优化软件。
可以察看测试硬盘状态,健康状态,温度情况,使用数据统计,固件升级以及优化操作,界面酷炫。
实际文件存取测试
进行了一个盘内读写大文件的复制粘贴测试。
速度稳定在2.36GB/s,这是边读边写的情况,限制在了写入速度,比HD Tune Pro 文件基准测试的写入结果稍高。
解压缩测试
《荒野大镖客2》安装文件压缩包,一共109GB。
解压至盘内,读写同时进行,耗时5′36″,解压速度差不多2GB/s,速度基本符合预期,没有性能下降的情况。
应用程序体验
作为一个摄影师日常对存储设备读写性能有非常大的需求,特别是进入4K时代,手头上的相机已经可以做出8K视频了。
日常使用软件为PS、LR、AE、PR,其中PS会由于经常拼接高像素的全景照片在存取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
与之前的测试一样,我把这几张照片找出来用PS打开进行测试。
影驰HOF PRO M.2 SSD 1T的速度比东芝RD500 1T更快,将近一倍的水平。
AE、PR的体验更加流畅了,非常不错的极速体验。
满载温度测试
温度主要对于SSD固态硬盘的寿命以及速度会有较大影响,一些M.2高速固态硬盘会在高温下进行降频降速,十分影响使用体验。
室温30℃左右,分别测试了两个散热器以及裸盘下满载的温度。
无散热器:
无散热器影驰HOF PRO M.2 1T在主控位置温度最高,表面温度达到了98.6℃,核心温度传感器显示的温度也在70℃左右,高频高速下的温度简直恐怖,前排提醒千万不要裸盘使用。
HOF散热器:
主控温度传感器显示温度为40℃,散热器表面温度平均值仅41℃,温度分布均匀,温度最高点在接口没有散热器覆盖的位置,不过也仅46.5℃,长时间工作没有问题,热管确实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温度控制。
主板散热器:
主控温度传感器显示温度为45℃,表面平均温度47℃,比HOF稍高,最高值达到了52.5℃,
温度方面,裸盘确实核心温度十分吓人,“煎鸡蛋”的温度是必须要配上散热马甲的,标配的这块HOF散热器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不易出现热量堆积,即使室温30℃左右的夏天满载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高规格散热器确实很有必要,可以有效维持M.2固态硬盘长时间稳定运行。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款影驰HOF PRO M.2 SSD以惊人的将近5GB/s的速度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可能会问这么快到底有什么用?
那我们来算一下5GB/s的速度是什么概念:
比机械硬盘快33倍,比普通SATA SSD快上10倍,比PCIE 3.0 M.2 SSD快1倍的速度,你只要一秒的时间别人需要的时间成倍增长。
对于即将到来的8k时代,有着不小的优势,也是时代的发展趋势。
5GB/s才是次世代的速度,才是未来的速度。

要是说全盘都是tlc直写这个结果也不算意外,可是别的几个软件测试写入速度都能蹦到4000多
,难道说这块儿盘还能根据不同测速软件使用不同的策略(有的有slc缓存,有的直接tlc?)
好神奇啊
确实没有掉速,还特意对比了一下PM981和东芝那块,文件基准测试就是测缓存SLC大小的,但这块确实没有掉,可能……没有用缓存,全盘都是日常的TLC读写速度。
用的旧的 GTX680,主流游戏还行,还能再战几年
台式机看了半天,没配显卡?
花8000多,没显卡
我的习惯是原始素材同步进NAS,需要用到的拷进固态里面再剪辑,固态加载速度快很多,整个过程顺畅多了。
全盘写入不掉速?我去,这是怎么做到的?!不科学啊,即便是三星东芝西部数据海力士这4家量产96层颗粒的厂商,自家的旗舰96层tlc产品都做不到,影驰的这个是不是哪里做了弊?
请问你测试软件的时候,软件是装在固态盘的吧,那素材是放机械盘还是放固态盘?打个比方,假如我有100G的剪辑素材,是放机械盘导进软件做,还是放固态盘导进软件做?放固态盘,剪辑数据万一固态有问题,客户素材会不会找不回
毕竟固态安全性不如机械,那换而言之,固态的优势仅仅用在游戏,开机,打开软件的速度上?
去年6月买的就是这价啊,2299 2t
大佬是怎么做到这个价格的?
2000加我选择750
我打游戏用 Intel 啊…
tlc的寿命如何?
傲腾不是不支持amd吗?
向下兼容,但是也不能用在笔记本里,主主控芯片的热量实在太大了
价格可以了
半盘缓外速度和4k才有参考价值
影驰可是掉盘王,解决了没有
不知道别的地方,我们这市面上,影驰也就显卡有人买,其他的东西无人问津
这个硬盘直接999就完了,在高没市场
sata固态对于机械硬盘是个夸张的明显提升,nvme的981读取对于日常操作的sata固态有感觉提升,没有那么夸张提升。五四速度的nvme对于981之流也是感觉的到提升,不会太夸张。你让机械硬盘直接升级到nvme那就爽翻了
名人堂真的太固步自封 一直坚持白色也许是种信仰 f但是就说这个固态的pcb非要搞个白色 满满的塑料感 以前买过名人堂的gtx1080 白色实在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就是没质感,也希望影驰官方能有新的设计,让我选30系显卡能毫不犹豫选名人堂
暂时应该还没有支持pcie4.0的笔记本主板吧
所以楼主说的标配散热片影响笔记本使用应该不成问题
不知道主板上2000有什么意义
抄袭一下测试软件,不亏
然而4k并没有什么提升
8年前组的i72600k,还在战斗……
快到差不多就行了,在用三星的981a,好像读3500写3000的,实际使用没多少场景能跑全速的,所以速度有个2000M就够啦~
同样想法,装机时买了个雷克沙m610先用着等4.0降价,现在用着又不想换了感觉装了台新机也就那样。
618叠加某猫的消费券和车费返 到手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