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从一本高效IT运维指南小说里学习管理,你也来试试?
《凤凰项目》是一本讲IT运维,敏捷开发的书,但是其中的一些认识,包括四种工作的分类,三步工作法(1.实现开发到运维工作快速向右流动;2.在从右向左每阶段中,应用持续、快速反馈机制;3.建立具有创意和高度可信度企业文化,支持动态的、严格的、科学的实验)其实适用于大部分工作,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学习工作安排与部门管理。
最近看完了《凤凰项目》,微信读书上的神作。

虽然说这本书说的其实是关于IT运维管理的的,主要是DevOps,敏捷开发的(别问我具体啥意思,我只是个半吊子自学码农),作者通过主角比尔·帕尔默,临时接任IT运维部副总裁,在高人指点下,逐步领悟三步工作法,带领团队从被裁撤、外包的边缘,逐步扭转,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但是主角领悟三步工作法,其实是在制造车间里,通过对制造业流程的观察,学习制造业流程体系,并将其运用于IT运维。算得上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我自己并不是IT运维人员,虽然工作与数字化有关,但是主要是管理,整个部门也就我一个人偶尔写点代码,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制造业的经验适用于IT运维,那么,是不是也适用于其他工作?我觉得是可以的。

四种工作

在进入三步工作法之前,高人埃瑞克首先让比尔先对工作进行区分,一共有四种工作,分别是业务工作、内部IT工作、变更与计划外工作。
对于四种工作,我的理解是:
业务工作指的是有计划进行的主要业务工作,大多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对于工作的进度有时间节点控制。
内部工作是在业务工作以外的,没有明确时间规定与限制的小工作。不起眼,但是有可能占用很多时间。
变更在IT运维中是变更管理,但是如果放大的所有工作中,应该指的是对业务工作和内部工作做的梳理与管理。
计划外工作则是突发意外或者紧急工作。可能是由前三种工作疏忽造成的紧急事件,也可以是领导交办的必须马上完成的工作。
区分清楚了四种工作,才能进入下一步——三步工作法。
三步工作法

埃瑞克提出三步工作法分别是:
1.实现开发到运维工作快速向右流动;
2.在从右向左每阶段中,应用持续、快速反馈机制;
3.建立具有创意和高度可信度企业文化,支持动态的、严格的、科学的实验。
三步工作法中,目前对我来说最有体会的是第一点,而第三点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遥远。
消除价值流中困境与浪费

第一工作法"实现开发到运维工作快速向右流动"的要义,就是消除价值流中困境与消费。在制造业中,价值流是为了给客户设计、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所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包含了信息流和物料流双重价值,而在IT行业中,价值流是将业务构想转化为客服交付价值的、由技术驱动的服务所需要的流程。简而言之,价值流就是整个完成工作的过程,第一工作法就是聚焦工作,尽一切可能减少计划外工作的诞生,提高业务工作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方法包括:工作可视化、限制在制品数量,减小每批次大小,减少等待时间,杜绝向下游传递缺陷,减少交接次数。
在这其中,我觉得工作可视化是最有意思的。
要以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看板等方式将工作可视化,将所在工作都纳入信息流管理系统,通过约束点来确认项目的优先级。如果一项工作不会增加约束点工作量,或者可以让其他人接手,就可以做;如果一项工作不需要约束点参与,那就做;所有在非约束点做的改进,都是假象。
其中的约束点,在一个组织中,指的是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是所有工作的聚集点,可以是一个工作步骤,也可以是团队中核心的那一个工作成员。

快速反馈,快速改进并标准化工作流程

第二工作法的核心,我理解的事快速反馈,快速改进并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要及时发现问题,战胜问题,获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合到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中去,从源头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这一点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知识库的建设,形成团队知识库,提高所有人的工作能力。

在第二工作法中我认为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以下游工作为中心而优化工作,积极对接每一个下游部门,了解他们的需求,弄清楚自己(的部门)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能帮助他们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这样有助于部门更好的融入整个集体,也有助于部门的成果被其他部门运用,从而凸显出部门的重要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这本《凤凰项目》非常推荐看一看,无论你是IT从业人员,还是其他工作的人。我觉得都能从此书中有所收获!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喵了个咪83
校验提示文案
最爱早睡的人
校验提示文案
尧尧妈妈
校验提示文案
尧尧妈妈
校验提示文案
最爱早睡的人
校验提示文案
喵了个咪83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