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端耳塞折腾路上一去不复返——飞傲圈铁静电混合首作FX15初体验
自掏腰包买的第3个5000档耳塞,前两个都是大厂出品,一个是老牌动铁厂舒尔的经典4单元动铁SE846,另一个是最著名的动圈厂森海塞尔较新的参考级动圈入耳IE600.而这次尝鲜的是国产品牌相对冷门的新品,来自飞傲的FX15.
论积累、耳塞口碑还有品牌认可度,飞傲或许和舒尔、森海有差距,但在国产品牌里,说它是国内一线hifi品牌也无问题。因为人家的播放器、耳放产品做得风生水起,新开辟耳机产品线布局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生态链也无可厚非。其中并不知道耳塞本身有多少飞傲自己的技术,单单从烧友评价来看,似乎还是飞傲本身四平八稳的风格,没有特别出彩但也很少翻车。
从产品定位看,飞傲主打的似乎一直都是高性价比,用相对平民的价格提供了旗舰级别的配置,当然最终落地的声音见仁见智,起码用料和价格这块是相对值当的。这几年飞傲似乎也开始往中端价位试探,从实际销量来看,卖3999的FH9是很成功的产品,这次新出的FX15反响似乎没FH9那么好,不过这次飞傲在FX15上用上了静电单元,是首次尝试,还是值得一试的。

玩hifi耳塞的都知道,静电单元似乎成为了高端入耳的标配,你没有静电单元就很难卖高价,而4999的FX15在飞傲耳塞产品线里算最贵之一,但是和别家用了静电单元的入耳比算是非常低的价格——一般内置静电单元的混合耳塞很少有低于1w的,因此FX15本身还是遵循飞傲的高配低价原则。
FX15的完整配置是一圈一铁4静电,10mm DLC球顶动圈+楼氏中高频动铁+负责超高频的声扬复合静电单元,这些年来用这个声扬静电单元方案的厂商两只手都数不过来,飞傲直到今年才用上这套单元已算“严重落伍”,不过有了之前厂商的产品作参考,研发思路应该也会更趋成熟。其中相对特别的一点是机身增加了调音开关,即静电单元通过左右腔体上的两个拨杆自行调节,这样我想到另两家深耕入耳的同在广东的国产品牌qdc和达音科。
除了极高频的静电之外,FX15在低频优化上用的技术——声学涡轮增压结构其实就是加长低频导管使其成为“高频滤波器”,这点和当年se846的低频“迷宫导管”有异曲同工之处。

看完这些设计点,可以发现飞傲是典型的“后发制人”式策略,说不好听就是“缝合怪”,取各家所长集于自身,相对能减少研发成本的同时也能更高效地获取提升音质的路径,缺点就是很难提溢价,因为所有的技术都不是独创亮点。

关于静电开关设计这里再多啰嗦几句:飞傲官方意思是为了让人感受到静电单元的存在感,所以加了这个设计,但我个人倒觉得没啥必要,显得有些刻意或者说缺乏自信,正常的竞品对比应该是自己的耳塞和友商同价位耳塞比,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拨杆用自己指甲拨很不方便,起码不如qdc,因此这一设计我认为没啥必要。另外圈铁静电堆满的设计还有个副作用,就是腔体偏大,相比IE600就像是个“穿紫衣服的大胖子”,耳道压力也会大很多。

其他方面倒是没啥槽点,很不错的做工,树脂厚实、线材优秀、配件丰富,尤其是耳套,3对sf套、3对hs18、2对海绵套、2对双节套、还有3对均衡套、3对低频套、3对人声套,感觉完全用不完,有点当年拆舒尔配件发现一大包耳套的感觉,当然,耳套对耳塞的声音确实是有可闻影响。
作为对比,森海原价同样卖4999的IE600再适合不过,虽然IE600在上市不久就“非常森海地”开始跳水,目前3k多就能买到全新。在关闭静电的模式下,高频确实是一耳朵不如ie600的,后者明显细节更多更犀利,高频明亮度也更胜一筹,fx15总体偏暗,看来极高频单元影响的不仅是官方所称的15KHz以上,高频部分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确认这点变化,在官网上我也找了张频响对比图。可以看到开启静电之后7KHz处就有2-3dB的增益,完全达到人耳能分辨的程度,10KHz之后的滚降也明显更缓。所以这个主负责15KHz以上极高频响应的一拖四复合静电单元本质上是拉升的高频部分,延缓10KHz之后的滚降。森海旗舰ie900其实也是相同的思路,只是用了不同实现方式,改了振膜材质、加了个音腔,并没有在单元上做太多加法,同样做到了更强的极高频响应。至于极高频静电和动圈单元在声音上有何区别,因为我本身没ie900也不好下定论,但实现方式上,我个人更欣赏森海的处理方式,更简洁,而飞傲的“拿来主义”的方式更高效。
中频部分fx15是较有优势的。ie600人声太薄,过分尖细,我用w4推听器乐很好,人声的话男声就显得声线太过纤细,线条足够清晰但是厚实感很欠缺。到了fx15这儿就完全变好,音色立马醇厚起来,两个同时用4.4平衡线连w4,会发现fx15口型更大、距离更近、声音更洪亮饱满,也更加顺滑,w4的中频非常精准、还原性很好,对于判断ie600和fx15的音色很有帮助,动圈和动铁的风格区别一耳朵呈现,600是密度较松、线条较细的、fx15则是紧密、紧致。ie600人声听起来像是中间有很多松散的小洞洞,奶酪一般,fx15就是一桶满满的奶油,对于听流行歌的烧友来说,肯定是fx15会更讨喜。

低频段我认为互有胜负。ie600的乐器质感更结实、鼓点音色更真实、打击速度更快,而fx15氛围更好、中低频更厚实、下潜更深。值得一提的是,fx16的衔接做得很好,低频到中频完全没有听出圈铁两种音色,总体是一种微暖、耐听、素质够用的风格。这一部分的声音表现可能会和fh9比较类似,或许这就是飞傲的设计思路,声音够稳,不追求过分有特色。自然,这也是双刃剑,就特征鲜明度来讲,ie600是明显比fx15有辨识度的耳塞,一听就会有森海ie800系列的感觉——一样的纤细线条感、质感偏干的中频、更快速更有弹性量感也挺足的强势低频、还有比较吃控制力、有金属感的高频。

打开静电开关,听听火力全开的fx15.此时高频和极高频的变化确实十分明显。真正实力的fx15在ie600面前终于不再闷,高频部分明亮度可以打个平手,不过极高频细节似乎还是ie600更多些。其实静电单元相比动圈最大的优势在于音色的宽松,w4的高频在小尾巴里本身算是顶尖,推fx15时它的高素质和fx15的柔和宽松的高频会有一定中和,而ie600的高频是比较外露的风格,据说森海这次还可以提高了600中高频的响应,为了让音色更亮,所以ie600听起来高音细节会比fx15更多,而fx15的高音更加流畅,和中频的联系更紧密,ie600的高频会和中频有点脱节,就是之前说的会有金属感,虽然动圈理论上是宽松自然,但在更加宽松的静电单元面前,音色还是会发紧、不够自然,哪怕w4有专门的ie600调音,在打开ie600调音固件之后,高频的顺滑感还是不如打开静电开关的fx15,可以说,完全体的fx15高频比起600更有优势。

最后说说价格。经济下行,4999的价格如果定义为中端,似乎有些过于凡尔赛,而且在飞傲产品线里已算高企。但放眼hifi耳塞圈,5千块就是很标准的中端价格线,846、榭兰图、ie800s,包括现在的ie600,本来是老旗舰价位,现在因为高价塞井喷一下子成为了中端价位,高端价位翻了个倍,来到了5位数,甚至还多了个2万+的超旗舰级别,像qdc的v14、Oriolus的银黄鹂等等国产入耳都在2万价位。这么一看5000块似乎也算不上贵了。我想飞傲市场部在给自己首个圈铁静电混合入耳定价时肯定也考虑到这点,既能体现产品本身档次,不会太显廉价,又要体现声价比,这个刀法的拿捏确实需要精准把握。搭配的w4尾巴其实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放小尾巴里看,它的价格就很高,一般超过1000的尾巴就算中高端,但如果放播放器里,3000块仅仅是入门级,中端一样要5000,但推这些中端耳塞,w4的平衡口水平并不差于部分5000块播放器,且便携性还好了很多,这也是一种声价比体现。因此评价器材值不值,还是对比出真知。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