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全感”的迷你小尾巴,闲聊iFi 的GO Link
突然发现,自己使用小尾巴的频率是越来越低了,记得“小尾巴”这个外号在前两年还真是比较符合其形象。后来嘛,你们也知道了,那就是随着要求的提升和各种需求的加入后,涌现了很多体积更大的“小尾巴”,价格也一直在向上“突破”。按照我的定位,这类产品准确来说应该叫可携带式解码耳放,大是大了,但使用起来也确实颇爽,什么外置音量调节、增益切换、EQ调整等等功能都给你配齐了,而且推力啥的都有个基础保障。
不过嘛,这并不能本质上增加我对类产品的“依赖性”,在家里想听歌时基本会用小尾巴、台机,如果实在想听听手机里的音源,我甚至宁愿去用蓝牙解码设备去连接。为啥我对这类产品的使用频率很少,我想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玩意儿实在太吃电了,晚上睡着要是不拔下来,手机电量能都给你干掉大半。再一个就是体积变大变沉以后,确实会影响一些使用欲望,当手机拿起来时还连带着个“大件”,是很突兀的。
iFi刚出没多久的这个小玩意儿,倒是让我看到了一些小尾巴该有的纯粹,算得上真正的苗条和轻巧,当然前提必须得是它的音质下限也要做高,不然消费者不能因为它单纯的小而去买账,而且经过一两波用户的使用后,如果反响一般,那么它在市场中也就不具备什么竞争力了,最后肯定会逐渐沦为平庸产品。关于这个型号,名叫 GO Link,售价398元,我只能说它出现的很及时,因为当时大哥GO Bar面世的时候我是挺惊讶的,真心没想到售价已经来到了两千往上,这其实阻挡了很多iFi的忠粉,好在GO Link能以一个合适的门槛让粉丝体验品牌的小尾巴产品。
我也在想,400元这个价位其实能买到3.5单端口+4.4平衡口的配置,而同价位的GO Link只有一个3.5单端口,莫非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推力还是很大的,翻了几条常用的耳塞,还真得适当的减小一下音量才能像往常一样,而且在主观的正常音量标准下,GO Link的发挥出的音频能量和体积完全不成正比,能量充沛,动态一点也不虚,能在3.5单端口上听到这般自信的表现,还是有些惊喜的。
上官网瞄了一眼它的硬件,发现输出功率为≥1.5V/70MW @32Ω,这个数据你要是让大部分用户单纯看,它可能觉得参数一般,但上耳亲自听,估计又是一种反差型的看法了。而且,GO link使用的DAC是ESS9219 Sabre,也是属于“成本合理”的配置,而且近期也有某玩灯效的小尾巴采用了同款芯片,但iFi人家把成本运用的更实在,在心脏上进行单独加强,为了更大化的利用好这颗DAC,额外解锁了DRE“动态范围增强”的这个功能,也许听感上的能量充沛和这个功能也有关系,除此以外,在总谐波失真和串扰防御上,GO link也得到了直接的强化,对嘛,对发烧友来说,钱就要花在刀刃上。
GO link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可换线的设计,这样做的好处也有,外出携带时,你从心里上会感觉更安心。在连接线处虽然不粗,但是用料也很扎实,线芯用的是铜镀银材质,覆盖单层绝缘皮,手感很软,另外结构是双绞线,我一直比较喜欢这种结构,因为不容易松散,对抗干扰也有适当的辅助作用。另外GO Link除了常见的USB转接头以外,还额外附赠了一个Lightning的转接插头,这个必须给好评。因为很多iphone用户会问我有没有苹果小尾巴推荐,而我其实又很少关注Lightning插头的小尾巴,一时半会还做不出啥好推荐来,厂商多下这一点成本,就直接覆盖了用户的选择面积,通吃。
个人感觉,iFi的大多数产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就是推力层面都有不错的保证,之前的捆绑类器材和桌面器材都接触过多半,动态范围和动态响应做的是真不错。而GO Link虽然体积小吧,但也延续了一些家族中的优势,搭配大多数耳塞时,也能把耳塞应有的底层硬功底给驱动出来。关于音色层面,我倒是没明显的感受,只是觉得这小玩意的身板子很直,格局还挺大,音色正确,三频规整干净,它的声场范围和分离度也处在同价位的一流水准,换句话说,GO Link对声像的立体感捕捉的很灵敏,人声完整、立挺,低频质感好、密度高,高频有着iFi拿手的线条表达,最后辅以大的动态范围和大的声场,在3.5单端行列中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这几天晚上窝在床头搞了几条塞子做搭配,除了像“兰”这种本就立体感较强的塞子不那么对味以外,其他的一些动圈塞、亦或者是不那么清瘦风格的塞子,都会有一个平顺的搭配适应性。像我平常都上台听的Volume,在接驳GO Link时也没有明显的落差感,下潜深度和上盘线条也是推的有模有样的,因为GO Link不会参与太多的风格修饰,我是觉得接动圈塞来开发其潜力是最合适的,接灵敏度高的动铁塞自然也可以,况且GO Link的抗干扰和底噪控制都做的比较优秀,所以不光是劲儿大,力道拿捏也能游刃有余。例如搭配睡神这种多铁塞,即使睡神算是动铁塞里面“动圈风格”,但仍能听得出动铁应有素质被适当激发了出来,听感还不突兀,自然度还是在线的。
声音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剩下的我想聊聊它的产品定位,首先对我来说,GO Link算是一众小尾巴中,我愿意塞裤兜里那种,至少从体积和重量上看,它构不成什么累赘。然后就是把3.5单端口做出这样的优势,这是这个厂商具备的调教能力。当然最最最重要的点是,这玩意儿确实挺省电啊,我应该有严重的续航焦虑,GO Link确实减轻了这个焦虑,那天晚上也是忘了从手机上薅下来,歌单一直在循环播放,结果早上一看还有60的电量,没有发热没有关机,嗯,安全感倍增了。总之,这样的一个小玩意儿,确撑起了一个更正确的榜样...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