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的工作方式——A类功放
大家在购买功放时在详情页面也许会看到功放的介绍标有该产品为纯A类(甲类)设计。那么A类功放是不是比B类(乙类)功放或者AB(甲乙类)功放更好呢?如果站在纯粹欣赏的立场,其实听音乐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自己觉得好听即可,并不需要关心功放到底是哪一种类。但是作为初烧的朋友可能就比较容易被这些五花八门的介绍迷惑,如果在比较模糊的认知下以为A类功放是最佳的设计,B类功放就低人一等。其实功放的优劣并不是以此判定的,而且每一类功放的设计都有它们本身的优点和缺点。
这里我们先来聊一下A类功放,A类功放的输出极中两个晶体管永远处在导电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讯号的输入,它们都保保持着电流传导。并且使这个电流等于交流电的峰值,这时交流在最大讯号情况下流入负载。当无讯号时,两个晶体管各流通等量的电流,因此在输出中心点上没有不平衡的电流或电压,所以没有电流输入音箱。当讯号趋向正极,线路上方的输出晶体管容许流入较多的电流,下方的输出晶体管则相对减少电流时,由于电流开始不平衡,于是流入音箱而推动音箱发声。
A类功放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避免了交越失真,即使不施加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然十分低,因此被称做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凡事皆有利弊,A类功放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缺点就是效率低,因为A类功放无讯号时也有满电流流入,功放会产生高热量,浪费功率。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