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但让文物回家,为什么那么难?
前段时间,《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
尤其大结局中,内容上戳中诸多网友的泪点。
有不少网友提到,大英英博物馆里面的不少中国文物是抢劫得来。
为什么我们不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文物?
这个问题吧,想一想容易,执行起来难度极大。有行业人士表示:
不是人家回应不回应的问题,而是覆盖面太大,开了这个口子 ,收不住。
其实不光是大英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大英、大都会、卢浮宫、冬宫,都有很多的外国藏品的存在。

博物馆里面的文物藏品来源复杂,有捐赠、购买,还有以前的劫掠等多种渠道。

但现在看来,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了一笔糊涂账。
实际上,大英博物馆的众多文物,要说被抢的最厉害的,可能还是埃及。

就拿大英博物馆最知名的藏品,罗塞塔石碑来说,埃及人联名请愿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
埃及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院长莫妮卡·汉纳(Monica Hanna)在一份请愿书上收集了4200个埃及人的签名,称:“大英博物馆持有这块石头是西方对埃及文化施暴的象征。”
另一份由埃及前文物事务部部长扎希·哈瓦斯(Zahi Hawass)发起的请愿书,也提出罗塞塔石碑是战争中非法获取的“战利品”,并强调在1801年英法签署转交协议时,埃及人未有发言权,该请愿书收集了超过10万个签名。
罗塞塔石碑成为英国战利品的这个来源,现在看来非常搞笑。
1799年,法国军队于在埃及北部的拉希德镇(法语称“罗塞塔”)发现了这块石碑。
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罗塞塔石碑根据投降协议被转交给英国。
1802年开始,此后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1882年,英埃战争爆发,战后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那段屈辱的文化语境下,宗主国从殖民地拿点儿东西,倒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上级找下级要东西,你下级不想给吧,但是还得给。

那以后如果说大家不再是上下级关系了,你还能再找他要回来吗?大部分情况下恐怕是难以操作的。
如果没有说细致的协定来规定,那么人家也不会遵从你这儿的法律,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要么,你用武力要求?

关键的关键是,这个问题就在于,其实不光是大英博物馆,所谓的全世界四大博物馆,都有大量来自不是自己国家的文物。
那四大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以及俄罗斯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一样有劫掠来的展品。
其实如果你近期有去前往过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去看“盛世修典”这个展的话,你会发现在冬宫,也就是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一样也存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
在这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国宝,这个细节其实是在你可以看国博的复制品的时候,上面都会有清晰的标注,原件藏于哪个博物馆。

人家沙俄,以前一样也是个列强,冬宫也展了一大堆埃及的藏品。
所以说这个想法,想想没问题,说出来,执行力度上,难度非常大。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iZazaFM2
校验提示文案
不如原神
校验提示文案
不如原神
校验提示文案
iZazaFM2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