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帖子写的有点少,百微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而且说实话大法a7m2机身加MB4转接环再加上百微的重量真的是有点沉,很多时候拍完照片手腕累的不行
所以就想着偷懒用小痰盂拍了之后再裁剪,顺便把百微出掉了
结果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问题来了,因为a7m2没办法触屏定点对焦,所以小痰盂拍出来的片子很容易没有正好对焦到想对焦的点上,本来大图就不是特别清晰,裁剪之后就更模糊了。这么几次折腾下来就觉得有点问题,效率太低不说,拍的照片自己都不满意
所以还是得准备一支微距
买回百微吧,不符合我折腾的风格,宁愿买一个之前没玩过的镜头也不要吃回头草,这是我的信条。倒是碰巧有一个成色极新的二代百微(红圈百微的上一代)被我看到,价格也不错,可惜犹豫了一会被别人买走了。于是当我看到这颗成色价格都还可以的奥巴60微的时候就没有再犹豫,直接拿下了
京东国行价格貌似一直稳定在2899,我这支是日版水货,不过比国行定价便宜了1k,感觉还挺合适的,红圈百微价格一半都不到
到手之后确实如卖家所说,箱说齐全,而且盒子的成色都不错
因为这颗镜头不是奥巴最高端的pro序列,所以还是这种蓝白风格的外盒,一侧是型号和外观图
另一侧有序列号和条形码贴纸
两个侧面基本都是纯蓝色的
一面还是型号介绍,并标出了等效120mm的全幅焦距
另一侧列了一堆配件列表,包括46mm口径的滤镜,镜头包,遮光罩,和环形闪光灯等等配件
终于到了开箱的时刻,很激动
打开第一层,是保卡,前任主人买的时候还有奥巴一年的国际保卡,不过现在不管怎样都是妥妥的出保了
下层就是镜头,就用了一层泡沫袋子装着,简陋的不行,不过这个镜头上手真的是很轻,这种程度的保护应该也是足够了
全部内容就是这样,除了裸头啥都没有,不过好在卖家还送了一片肯高的pro1d保护镜,就是不知道是否正品
镜头袋子扒开,上手第一感觉:卧槽真小,第二感觉:卧槽真轻。之前看官图的时候由于没有对比,又有百微体积的主观概念,一直以为这是一颗很巨型的m43镜头,结果到手真是再一次刷新了我对m43轻便王道的信仰
来好好看看镜头吧
全黑的外观,看上去倒是和pro头差不多,不过没有银色的版本还是多少有点难以搭配那些颜色比较骚的机身,或许奥巴认为买这个头的肯定都是会买黑色系em机身的人吧
46mm的镜头盖,真的很小只
镜片倒是基本用满了全部的镜头直径,画质看来还是有保障的
尽管不是pro系列,还是有骚包的小蓝圈,整个镜头大概分三段,蓝圈部分,对焦环部分,和镜尾开关区域
不过稍微转动一下就可以发现这颗镜头的对焦环还是稍微有些磕碰痕迹
虽然手感是大塑料,不过依然有防水标志,不过我是不会去冒险就是了
旋转一下,可以看到最近对焦距离旋钮,有三档可以选
再旋转一下,可以看到对焦窗口,可以实时看到目前的放大倍率,最低可以滑落到1:4的水平,而且1:1只能是怼到最近对焦距离才可以获得,稍微远一点就会掉到1:1.3,感觉略微有点坑
菊花倒是一如既往的金属,触点也算挺干净的,看来前任主人还是比较注意的
前后镜片也挺通透,不过46mm口径是叫不上大眼睛了,只能算小眼睛
和GM1s放在一起也丝毫不显大,要知道GM1s目前仍然是最小的可换镜头m43相机
和SD卡放在一起比一比
不过这个镜头长度比较长,装上之后这外观还是多点不协调的感觉
镜头到手肯定是要实拍一下的
而这个镜头最让我在乎的就是放大倍率的问题,对焦的时候看着对焦窗的指针翻来覆去的动真的是有点慌
比如离远一点,就只是个1:4放大率的120mm镜头的感觉
稍微近一点,微距的感觉出来了
怼到最近对焦距离,1:1放大率的威力终于显露
不过不能全程恒定1:1有些时候真的是有点不方便,怼进拍的时候哪怕镜头前后挪动一点点距离,也会对放大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开箱的时候手头没别的东西,就顺手拍了一下a7m2的各处转盘细节,比如这样的
再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不过对于微距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分辨力,所以稍微测试一下各个光圈的画质好了
这是2.8
这是f4
f4.5
f5.6
f7.1
f10
f11
f14
f18
f22
做成动图可能更直观一点
另外我们可以看看各光圈100%放大的对比图
从结论上说,2.8全开还是稍微有点肉,从5.6开始很锐,一直能到11的样子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锐度,14之后开始下滑
所以考虑到景深不太浅和画质锐利的话,可以直接缩到f10或者f11来使用,不过这个光圈值的话可能就一定得靠防抖机身或者闪光灯来hold住了
这头从入手到现在也算用了一小段时间了,总的来说m43这种小画幅拍微距可以说有天生的优势,镜头的体积重量暂且不谈,光是小画幅带来的浅景深就很nice了,毕竟微距拍出来也不想除了焦点之外都是糊的,还是希望更多的画面都相对清晰,假设同样是缩到f10,m43的焦外还是能比全幅清晰一些,这个就很nice了,更不用说奥巴的机身还自带机内景深合成的功能,拍到一张前后都清晰的照片简直毫不费力
不过奥巴镜头装在GM1s这种松下比较早而且没有机身防抖的机器上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镜头和机身都没有防抖,而120mm焦距的镜头拍微距的话,任何抖动都会成倍的放大,光线好的时候还稍微好点,光线不好的时候那真的是要了命。于是我稍微测试了一下手动控制快门保证不糊片,但是照片欠曝的情况
直出是这样的效果
不过好在lightroom里面拉一下曝光之后效果还可以接受,若干年前的松下祖传1600w小底拍拍raw然后拉曝光的效果可以说超出我预料,完全是可以实用的水平。不过这只是对付手抖的权益之计,有条件的还是直接买带防抖的机身才能用的比较舒服
最后上点乱七八糟样片吧,仅缩图无后期
最后放一张前两张树皮照片的100%放大,可以看到放大率的区别,总之,这个头怼到最近拍就对了
那么我们下次搞机再见,泄泻
阅读全文
像是四季青
心水这款镜头很久了
不过我很想知道,你要是知道还有“等效放大倍率”这件事情会不会坦然的接受?
无忌你好,无忌再见。你这一堆文字充分说明你对“等效光圈理论”的理解还停留在以讹传讹的阶段,不清楚等效的条件、能等效的物理量、也不理解缩图到同一尺寸比较是为什么,对于信噪比有什么意义也毫无概念。
多去看看资料,别论坛以讹传讹冒充大师,等效光圈是虚化等效的意思,依你这么说手机等效后可以不用拍照了,光圈太小了,全画幅等效中画幅大画幅后,中大画幅可以取消光圈了,光圈和焦距都是物理量用的是统一的单位,物理属性在任何相机上都是不变的,等效焦距实际是等效视角,因为小底类似是全幅底中间的扣图,边上的画面已经超出小底的成像范围,m43的剪裁系数约等于2,所以要用全副焦段小2倍的焦段来拍摄相同拍摄距离,达到视角一致。还有就是1:1是拍摄原尺寸大小放到底上成像,你还等效2:1难道,拍出来都是实物的局部?
现在越来越多的等效都很片面,小底相机大光圈拍出的画面拥有所谓等效光圈后全幅相机拍出的照片更高的亮度和快门速度,当然iso一致,有多种规格相机的玩家已经做了测试,只是虚化不一样而已,因为视角相同的情况下,焦距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一点只是一个因素
楼主在吗?可以方便加下微信吗?我也是戴尔5548换固态,可是按下f12后boot manager 里面有优盘却并没有我的固态硬盘,BIOS menu 里是可以看到固态的。导致我恢复不了系统到固态。希望楼主能加下我微信帮帮忙,谢谢。
楼主在吗?方便加个微信吗?我有个问题求助你。我也是戴尔5548换固态,可以按f12 后 里面的boot manager 里可以看到优盘却看不到我的固态,导致我恢复不了系统到固态里。
1:1就是最近对焦距离时候的放大倍率,何来的全程恒定1:1一说?
非常棒的微距头,可惜现在用奥巴12-40,已经感觉足够了
最近帖子写的少吗?不少啊 只是精华很少啊!
我又想起来我那好久没碰过的相机了……
突然意识到:你应该只是想入新的M4/3机身了是吧!!
其实可以几百到一千多买个a口的50 2.8接你的a7m2,说实在话,哪怕几百块的美能达50微素质在a7m2上都是够的……又小巧——哪怕加上4代环。同样有1:1微距。用灯的话,加几百买索尼出的,可以ADI。
以前用腾龙90微拍过一段时间人像,锐还真未必很锐,因为微距镜头普遍针对近距离成像优化,像这个价位的微距,2-3米开外的成像素质是没有什么加成的,也就是说皮肤细节等等未必丰富。微距头拍人像还有的一些问题诸如:最大光圈太小,远距离使用时焦外难看,对焦费力(行程太长)拉风箱……等等。用百微拍人像,不如花2000买个85 f1.8/f2,想拍微距靠近摄镜或近摄接圈搞定(这种配件大概200元左右,便宜的几十块就能买)
挤黑头,刮粉刺一定很爽
那个1:1不是这么用的,切到mf,再转到1:1,就可以保持最大放大倍率了。
如果拿来拍人像呢
请问GM1S手柄链接有没有,或者关键字?之前定做了几个木制都不如意,看你这篇突然一下想起来。
另外等效光圈的推论包括衍射效应的等效,所以如果m43能开到f11画质不下降的话理论上全幅能开到f22,也能保证相同的景深
M43等效放大倍率*2,2:1的放大倍率就算不是最近对焦距离也差不多了,总比全幅裁到这么大强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