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犯上 惠威D1090价格超M200MKIII+底气何在
近日拿到了惠威D1090音箱,让我一下回忆起以前在媒体工作的经历,在十多年前我经手评测过国内知名或不知名的多媒体音箱难以计数,甚至一些相当冷门的箱子也把玩过,如轻骑兵的V3000,漫步者曾经的旗舰S2000,艺电T6,麦博Pure10/Pure100等,其他大热的产品更不用多说了,惠威M200MKII/M200MKIII/D1080,漫步者R1000TC北美版/R1900T06,轻骑兵V23SE/M7,三诺N25G/N35G,麦博FC-260/FC-280……可以说从业这么多年,我也算是见证了国内多媒体音箱行业的兴衰起落,当中的故事,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说完。当然现在的多媒体音箱行业已经是形成了寡头独大的局面,漫步者牢牢占据着入门级市场,并努力向中高端发力,而惠威则维持着多年来在中高端市场的优势。曾经与之争雄的诸多品牌都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徒留一声叹息。
而惠威的有源2.0系列产品,包括了D系列、M200/M300系列、T系列、H系列、X系列以及高端的M系列(M1A、M2A、M3A、M5A),抛开偏监听性质的H系列和X系列以及偏高端的M系列,一直以来,D系列是惠威针对入门级市场的定位,如D1010、D1080均为千元以下定价,M200则是1000-2000之间(M300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个价格区间),而T200系列则是针对2000元以上的市场。但D1090的出现,则让D系列的价格延伸到了1999,从这个价格来说它已经超过了M200MKIII+,那么究竟D1090有着怎样的实力表现让它从D1080千元以下定价实现了三级跳,直接到了1999的价格呢?
首先我们从单元配置上来看,M200MKIII采用的是5英寸的低音单元,而D1090采用的是6.5英寸的低音单元。而类似的定价策略其实也出现在了M300上面,M300采用的是6.5英寸单元,因而价格比采用了5英寸单元的T200系列产品还要略高。在同品牌产品当中,单元越大,价格越高,这也是音箱产品的规律了。但D1090的价格一下跨越如此之大,其在音质上能否比肩M200MKIII呢?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拿6.5英寸与5英寸相比不太合理,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两款产品还是有可比性的,首先M200MKIII(包括M200MKIII+)是国内1599~2000元销量最高的音箱产品,用户认可度也很高,而且就低频来说也相当不错。而D1090就目前来看凭借6.5英寸低音单元,就已经将价格提升到了1999,那么有着2000预算的用户也许会犹豫究竟是要买大一号低音单元的D1090,还是买口碑更好的M200MKIII+呢。
惠威D1090的外观相比M200系列来说,显得更加年轻有活力,箱体略显矮胖,采用了6.5英寸低音+28MM猫眼高音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音使用了浅号角设计。
究竟号角设计有着怎样的优势呢?说到号角单元,必然绕不过声学巨擘JBL,我手上正好有一对JBL的Nano K5监听音箱,它同样采用了浅号角设计,当然其设计与D1090的有所不同。号角设计可以带来更好的效率以及指向性,提升高频的深度感和细节感。此外由于采用了浅号角设计,音箱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可以更好实现声学中心的统一。(有关JBL Nano K5,可查阅小文《玩个大的在顶级录音棚评测JBL Nano K5近场监听音箱》)。
D1090采用了28MM的天然纤维编织球顶单元,被称为“猫眼高音”,得名于其神似猫眼的外观,相比强调解析力的带式单元而言,球顶高音音色更温润自然。
D1090采用了6.5英寸的大折环长冲程低音单元,该单元使用高强度Polypropylene复合材料振膜搭配耐疲劳天然橡胶折环,具有高强度高内阻尼的物理特性,低音反应更迅速。
D1090前面板与箱体采用了不同的材质,可以看到前面板相当有意思,这是因为它使用了低衍射的设计,让声音可以更均匀地向外辐射,从而提升其指向性。
尽管从正面来看D1090的尺寸不算大,但如果换个角度,就可以看到其箱体相当深,实际上其尺寸为214MM*295MM*328MM,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6.5英寸的低音单元有更好的发挥。
音量、高音、低音调整旋钮位于主箱右侧,高音/低音调节旋钮可进行±3dB调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调节得到更好的听音享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D1090支持多组输入(两组模拟/光纤/同轴),因此音量旋钮同时还可以切换输入信号,左右旋转调整音量,点按切换音源输入,相当方便。
D1090除了两组RCA模拟输入之外,还配备了同轴及光纤输入,采用TI出品的PCM9211芯片,支持24/96的数字音频信号输入,从而得到更加出色的音质表现。
此外,D1090还具有蓝牙播放功能,使用CSR64215芯片组的蓝牙V4.2接收系统,内置APT-X解码器,对于喜欢用网易云音乐等手机音乐APP的用户来说使用更方便,而且音质也得到了保证。
音箱倒相孔位于上方,因而对于音箱的摆位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个人建议离墙壁的距离不要少于半米。
D1090主副箱之间用四针航空线进行连接,连接线和接口上有对应的凸起和凹槽,因此不必担心接错。相比传统的喇叭线,航空线连接更为稳妥,毕竟其具备锁紧装置。
拆开后背之后,经过测量可以看到D1090的板材厚度约为13.41MM,材质应为MDF,表面为木纹贴皮。
遥控器外观简约,但就质感而言略显一般,毕竟用的是塑料材质,与M5A遥控器的金属材质相比的确差别比较明显。遥控器提供了音量调节/音源切换/静音及待机功能。
由于D1090双声道达到了220W RMS,因此在电源上也不敢怠慢,采用了一颗硕大的环形变压器,输出为33V/7.2A(棕-棕)及15V/1.83A(蓝-蓝)。
TI出品的PCM9211芯片,支持24Bit/96KHz数字音频信号输入,毕竟现在已经进入了高清音乐时代,高码率音乐相比传统CD的16Bit/44.1KHz来说音质的确有着飞跃的提升。
D1090采用CSR64215芯片组的蓝牙V4.2接收系统,内置APT-X解码。
数字功放已经成为了业界的趋势,虽然还有部分老烧并不看好,但就我个人使用的情况而言,在搭配调试得当的情况下,数字功放并不逊色于传统的AB类功放。D1090高音单元使用TI的TAS5754M芯片驱动,可进行嵌入式Mini DSP电子分频。
中低音采用TI德州仪器的PCM5242和TPA3255芯片驱动,输出功率可达220W,可很好地驱动6.5英寸单元。
在这里,再多嘴说多几句D类功放,虽然早期的D类功放的确给人以干涩、尖利,低频紧硬的感觉,也因此让不少玩家对于D类功放有了成见,并通过论坛/群组之间散播出去。但实际上D类功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业界知名的Hypex的NC模组已经被诸多顶级品牌所采用,包括Jeff Roland、Marantz、PMC、Barefoot等,而且均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赞誉,可见在调试得当的情况下,D类功放其实潜力无限,我们也不必固步不前,人生短短几万天,何不多尝试新鲜事物,方不负这一生。
来到音质评测部分,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想单独评价D1090的音质,而是将其与M200MKIII+一起来进行对比(其实在十年前我也曾做过M200MKIII的评测,不过因为时间久远,听感已经相当模糊,也不可靠了)。但因为手上没有M200MKIII+,因此就到一个朋友家里用相同的曲目聆听,然后回来之后再听D1090。当然这样对比不尽完善,会受到音源、环境的影响,但大体上还是有一定参考作用的。要问为何不把M200MKIII+拿回家来对比?一来是朋友只有一对箱子,拿了之后未免不太好意思,其次也是因为路程略有些远,且家住六楼无电梯,实在不太想搬那么沉重的箱子上来了。
首先说一说两款箱子的风格,M200系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款,第一代M200其实在声音上是偏柔的,以中频著称。而M200MKII则是整体更加均衡,延续了甜美中频的同时,在高低频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而M200MKIII当年我在评测的时候,对其略显霸道的低频印象尤为深刻,而整体音色上相比前两代来说略偏直白。而这个问题在上个月惠威一前主设计师来我这聊天的时候谈到,他跟我说到,当初设计这款音箱的时候考虑到不少用户将其用于家庭影院,而更好的低频可以让看电影时有更震撼的表现,同时满足音乐与影院的双重需求。而M200MKIII+我在聆听之后,感觉在低频上相比第三代来说略有收敛,但总体来说还是延续了M200系列一贯的柔美风格。而D1090则相对来说更加直白清淡一些,而低频由于采用了6.5英寸单元,因此与M200MKIII+相比来说更加震撼有力。
M200MKIII+与D1090相比,尽管其低音在5英寸单元的箱子里面已经相当不错,但与6.5英寸单元相比还是差了一个级别,因此在低频表现上,D1090明显在量感上胜出一筹,整体显得更为硬朗,反应迅速,下潜也更深。
而在中频方面,M200MKIII+依然是该系列一贯的醇厚柔和的风格,人声相当“毒”,此处自也不必多言,毕竟M200系列的中频在这个价位段来说的确是有着不错的评价的,当然其中频也不是那种因为“厚”而“糊”了的感觉,而是有着良好的密度和线条感。而D1090的中频则是偏直白,尽管在乍听之下感染力不如M200MKIII+那般抓耳,但胜在其表现更为全面。
而在高频方面,M200MKIII+依然是比较甜美的感觉,也有着不错的延伸。而D1090则是在解析力上更胜一筹,细节表现出色。
结语:
通过对比试听,我认为D1090的整体声音素质与M200MKIII+应该是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只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D1090在低频表现以及整体控制力上还略优于M200MKIII+,因而其定价略高于M200MKIII+也是情理中事了。
那么究竟如何选择这两款产品?撇除外观因素不谈,如果你喜欢甜美柔和的音色,并且听音环境比较受限的话,那么M200MKIII+更加适合你。而如果你喜欢偏监听的风格,有更强的控制力,更震撼的低频,更好兼顾影院与音乐的话,自然D1090会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提及商品:

除了JBL的L100 Classic、4319/4338、其他我倒是不太熟。
谢谢 有d1090这种性价比的12寸或者15寸推荐吗。?
8寸落地是最小的了吧,要能上12寸或者15寸更好,不然整个听起来就会很空。
60平客厅用多大尺寸?
惠威这个箱子作为看电影用还是不错的
在好多地方看到人提惠威1090,这篇介绍得很清楚。赞作者~ 我是人声女毒党~
我也是同样的问题
我用E5+T10 听歌。低音下潜可以。
adam audio的A3X/A5X/A7X,JBL的Nano K3/K4/K5/K6/K8,唐韹HP3/HP5/A7Pro等都是。
能不能推荐些前置倒相孔音箱的型号?
这个得看你的预算,前置倒相孔的音箱当然有,而且还不少呢。漫步者的音箱以前也评测过很多,比较中庸些,用料一般,但调教出来的声音还对得起价格。
有没有前倒相孔的2.0音乐音箱推荐,不用考虑电影的,因为只能放在电视柜上,40CM的位置,只能贴墙了。
漫步者的二手应该也不错吧,不过都已经到了这么大的箱子,基本上只能出本地了,去外地一点都不划算。
请教一下,我的客厅长4米,宽2.5米,只有在电视柜上面放两个2.0听音乐的音箱。还必须是贴墙,请问有推荐的吗?最好是前导向孔的。
主要是听中文歌曲,女生人声有推荐吗?比如像王菲许美静的歌曲。还有最好是前置的导向口,这样可以贴墙放。
就这一点,就和大多数家庭告别了。如果这么大的音箱放在客厅和电视作伴的话,给它的距离顶多只有10厘米,所以我对后导向管的音箱都不特别看好。
如果单纯听音乐不推荐创新,K歌或者游戏是创新的强项,音乐推荐买解码器,价格与音箱等价左右的就可以了。
没听过,你上网去找找对比吧,比如B站
还没有听过呢,但JBL 3系风评都不错的。
漫步者A100听过吗,不知道和JBL 306p比如何
这个要看你的预算了,独立声卡我已经好久没接触过,以前用的是maya四重奏,解码器价格相差很大,几百到几万都有,不好推荐。
好的,谢谢,那声卡和外置解码器的品牌和型号也分别推荐一下,声卡是选择创新还是啥?我纯小白一个,啥都不懂。。。
我建议是可以考虑唐韹hp3,大约1500这样,3英寸的,外观挺不错,声音也还可以,我也是用来做电脑音箱的。另外还可以考虑一下声荟的Q4P,1800左右。声卡的话也可以上一个,也可以考虑买外置解码器(带USB接口的)。
推荐个2000元左右的电脑音箱,另外,机箱是不是需要再加一块独立声卡?
正常来说这个是没有设置的,你用什么音源输入,都需要通过遥控器来切换。
通电开机是否可以设置默认音源
解码器更新太快了,说真的我不太了解,用得很少,我自己用的是傲立audiolab的8200DQ,9018的芯片,感觉还行。或者你看一下傲立家的M-dac看看。
求推荐三款2000元以下的解码设备 电脑用
q4我以前听过,声音听甜美的,解析力越挫,值得买
这就是个听流行乐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