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里被遗忘的重要功能
曾经的工作当中,我经常需要出差到各地给客户培训如何使用索尼的专业摄像机。让我觉得意外的是,哪怕是以视频工作为核心的工作者,在大多数时间里,使用的其实都是摄像机的FULL AUTO(即全自动模式)功能。很多人会忽略到摄像机里面的一些重要功能,而这些功能,可以极为轻易地影响到视频的拍摄质量与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无论是索尼还是松下这些摄像机大厂,都会把这些功能设置独立的按键到机身,以方便用户使用。
最近让在帮一个朋友拍摄结婚照片的时候,借用了一个师妹的索尼ILCE-7R2,没想的是,居然在菜单里看到了久违的这些功能。看来把这些功能也是索尼为了把民用市场拓展得更好的一个策略。
在此先提前说明一下,此篇内讲到的所有技巧与功能,在所有品牌的专业摄像机上都可以找得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索尼的微单里也有这些功能 ),而且道理都是相通的,最多只是功能的叫法会略有不同(我会在文内说清楚)。由于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过家用的小DV,所以内里的菜单结构情况并不清楚,不代表各位在自家的小DV上可以重现本文的功能内涵,但是欢迎按图索骥。
峰值/凸起/Peaking——终极的对焦工具
这三个名称对应的都是同一项功能,不同的品牌或者机型可能会有不同的叫法,通常来说叫峰值的是最多的,在摄像机上的若有按键打开这项功能的话,通常会用英文标注为Peaking。
索尼PXW-X280摄像机侧面的按键,红圈部分为快捷打开峰值功能的选项
峰值听上去悬乎,其实它的使用是非常容易和简单的,它其实就是一种用于辅助摄像师对焦的辅助工具。通常这种对焦辅助工具有局部放大视图(FocusMag)、微聚焦(Macro)等,但是峰值由于是由机器内部给出对焦区别参照,是绝对准确的,所以可以把它称为终极的对焦工具,这并不为过。
当峰值工作时在摄像机的LCD上看到的画面,左下角可见Peaking已经打开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时整棵被摄的植物都被红色的线所包围,那么就表示此时这棵植物是摄像机的合焦区域,拍摄出来一定是清晰的。这就是峰值的工作形式,会在合焦物的轮廓上用带有颜色的线条来标注。注意这些红色的线仅会出现在摄像机的LCD上,并不会记录在最终的拍摄内容之中。所以概括来说,只要在对焦的过程中看见出现了峰值线,那么画面就是“实”的。
因为被摄物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峰值的颜色,通常来说会有白、红、黄、蓝四色可选,不同的机型会略有不同,通常一款机器最多有三色可选。
可能会有人问:“使用峰值的意义在哪里呢?直接通过摄像机的LCD用肉眼判断对焦情况不行吗?”这的确是在过去传统拍摄过程中长期使用的习惯,但是在现在大画幅摄像机及大光圈镜头门槛越来越低,拍摄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已经开始变得不可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对焦变成了一种比较“精细”的工作,焦点非常非常容易偏移。一些比较专业的拍摄团队和高端的个人制作者,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会通过摄像机外接桌面式大监视器或者挂载在摄像机上的专业小监来判断画面的质量。而多数人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则是直接通过摄像机的LCD来观察的。
由于制造成本的关系,摄像机自带的LCD其分辨率要远低于摄像机自己可以拍摄的分辨率。举个例子,在广电领域比较有名的索尼手持式摄像机PXW-Z280,其最高拍摄分辨率可以达到4K,然而其机身搭载的LCD分辨率也不过960*540而已,还不到全高清分辨率的一半。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用眼睛来直接判断到底是有多不靠谱了,往往在屏幕上看到是没问题的,但是拿到后期制作的时候发现糊得一塌糊涂。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失焦都是无法在后期弥补的。如果是可以重来的镜头则代表着要费时费力,如果是只有一次的镜头,那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各位值友在拍摄的视频的时候,请查看一下自己的设备是否有这个功能(通常会在功能菜单、LCD/VF设置一类的菜单栏里)。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视线里面多了点东西不太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就很容易习惯了。特别是在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各式各样的稳定器的趋势下,使用峰值可以保证在运动的过程中焦点是正确的。
斑马线/班马纹/ZEBRA——好用的曝光工具
在摄像机上的若有按键打开这项功能的话,通常会用英文标注为Zebra。
索尼PXW-X280摄像机侧面的按键,红圈部分为快捷打开斑马纹功能的选项
斑马纹是辅助摄像师进行画面曝光情况判断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相对于峰值要稍稍复杂一点,这当中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我会在接下来用简单一点的说法来解释。
斑马纹里面会涉及到所谓的电平概念,其实在所有的相机、摄像机里,成像都是一个光电转换的过程,这里的电平我们可以理解为“程度”或者“水平”。
这种在LCD上出现的从左上到右下或者右上到左下的线条,就是斑马纹
通常来说,所有的摄像机都有三种斑马纹显示方式可以选择:斑马纹1 、斑马纹2 、 斑马纹1&2。
斑马纹1:亮度电平等级±10%以内的区域显示斑马纹(默认为70%,50 到107可调,通常不调)。70是指中灰在当前的曝光情况下正常。也就是说,在镜头前放一块中灰板,当画面中的中灰板出现斑马纹,即说明当前曝光正常。在画面上呈现的通常是从右上到左下的线条。比如拍人物近景时候,在高光,如鼻尖这些地方出现斑马纹,可以基本判断曝光正常。拍女性的话,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半档或者一档的光圈。
斑马纹2: 对超过100%亮度电平等级的区域显示斑马纹。100是指纯白。也就是说,在镜头前放一块白板,当出现斑马纹的时候,说明当前曝光正常,是你的曝光极限。在画面上呈现的通常是从左上到右下的线条。拍近景时,如果看到你人物脸上的高光区出现斑马纹,然后收光圈,让斑马纹刚刚消失,那就差不多了。
斑马纹1&2:同时显示斑马纹1和2,由于这样画面看上去会非常杂乱,所以并不常用。
之所以使用斑马纹来辅助曝光,其原因和前文提到的LCD素质是一样的。通过机器给出的辅助线来判断曝光,比直接看直方图或者LCD来判断要有效得多,特别是在室外光照较强的情况来进行拍摄,斑马纹就显得特别有用。
白平衡A/B/P档——色彩的平衡
白平衡虽然是大多数摄像机都有的功能,但是用得好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不懂得其内部的涵义。虽然在后期的编辑软件中可以通过调整来恢复白平衡的颜色,但是终究容易出现偏色的问题,也不利于二次的色彩调整,所以前期的白平衡操作显得犹为重要。
大多数的专业摄像机,都会有三档白平衡可选,分别为A、B、P档。
P档通常为Preset档,即预设档。在此模式下,色温被调节为预设值(工厂预设值:3200K)。如果没有时间调节白平衡或要将白平衡保持为摄像师对图像参数设置的状态,通常会选择此模式。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运用在固定光源的演播室内使用。
A档和B档,都称为存储器模式。在这两个档位之下,使用机身自带的White BAL(基本所有专业一点的摄像机都有这个按键,都叫这名字),可以在对着白色参照物(如白衣服、白墙,通常不对白纸)的情况下自动执行一次白平衡并将其调节值存储A档或者B档当中。这两档用的是比较多的,每到一个新的光源环境下,都应该执行一次白平衡。
ATW自动白平衡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面,摄像机会自动根据现场的环境调节画面的白平衡参数。通常来说,大部分的厂商都会把这个功能集成到B档当中。设置的方式为先物理切换到B档,然后再在摄像机的白平衡菜单里设置B档的功能(存储/ATW)。
在这里特别建议大家可以随身带一张白平衡校准卡配合使用,在网上很容易可以买到。18%标准灰卡可以测定相机的曝光量、在数码摄影中通过对灰(白)平衡的控制,还可以调节色彩平衡还原色彩的真实颜色。它可以确保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可产生准确、均匀的中性白,其光谱特性是呈中性的,其能让红、绿、蓝三原色按相同比例进行反射,使我们得到较为准确的白平衡校正。这比直接用白色参照物来做白平衡要准确得多。
结语
有时候总觉得因为现在的后期技术越来越强悍,大家对于前期的拍摄要求越来越低了。事实上良好的前期拍摄是出好片子的基础,不仅可以让后期省时省力,所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可以为以后的片子提供材料。
潜移默化
校验提示文案
囧小叔
校验提示文案
花旗
校验提示文案
恋人同士
校验提示文案
摇摆时间线ZHLMI
校验提示文案
停机的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熊猫好无奈
校验提示文案
hudson0818
校验提示文案
hudson0818
校验提示文案
花旗
校验提示文案
摇摆时间线ZHLMI
校验提示文案
hudson0818
校验提示文案
hudson0818
校验提示文案
熊猫好无奈
校验提示文案
囧小叔
校验提示文案
停机的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潜移默化
校验提示文案
恋人同士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