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面颊上的一滴泪珠”——带你全方位欣赏泰姬陵
创作立场声明:一直在ZDM写游记,写的全都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风景和故事,所有照片也都是自己亲自拍摄的,希望这些真实的体验能给大家带来真切的感受和出行帮助。
清明小长假还要加班,无法出门浪,只好在加班之余埋头写游记,在思想上神游千里之外!
这是行走印度的第五篇,也是此行的高潮。希望能用5000字,近百张图,从泰姬陵景区内各角度,也从泰姬陵的河对岸,甚至从红堡远眺泰姬陵,带大家全方位欣赏它的美。
印度系列的前几篇链接如下:
一、绝美泰姬陵
与泰姬陵的相遇是要从凌晨开始的,早上4点多钟,我们就匆匆起床洗漱,先大巴再步行,就为了赶在人潮涌动前能安静的欣赏美景。
泰姬陵现在仍被起初修建的长长的红砂岩围墙所环绕,以前的城门现在是堪比飞机安检的检票口。
即使我们起的很早,但赶到检票口时仍然有大批早起的鸟儿在我们前面排队。泰姬陵的安检严格,每件东西都要仔细检查。所以导游在前一天的大巴上拼命强调不能拿背包,否则安检的时间会让你怀疑人生。只能每人一个简单的小包,最好是除了相机什么也不要拿!。即使这样,在凌晨时分,女性的安检队伍仍然只是缓慢的蠕动,而男生们则几乎无需排队即搜即进。
我们团队的姑娘们大多都在斋普尔采购了一件沙丽,就为了在泰姬陵美美拍照。不过还是碰上了实在是忍不了自己的民族服装被穿的不那么严谨的热心人,主动帮姑娘们穿好沙丽。事后,大家过意不去,要给小费,也是几经坚持,她才勉强收下。在印度也许到处是“小”骗子,但也从不乏热情、友善的群众。
终于熬过了漫长的安检,进入景区,看着两边的红砂岩建筑我们都已经逐渐兴奋起来。
绕过拐角,第一眼就看到红白相间的泰姬陵大门,赤红的红砂岩主体搭配白色大理石穹顶、门柱,并镶嵌装饰各色彩石。如果它不是在泰姬陵,而是一个单独的建筑主体也同样会被赞誉有加。这是一种典型的沙贾汗建筑,沙贾汗在位期间甚至被美誉为:印度的文艺复兴。
我们在上篇游记中写到了阿克巴大帝因为得子,而修建了恢弘刚健的全红砂岩都城——法塔赫布尔西格尔。但他的儿子贾汉吉尔即位后,立刻将都城搬回阿格拉,贾汉吉尔在位期间,建筑风格已经逐渐从阿克巴大帝的雄浑转变为后期的典雅优美,最终在贾汉吉尔的儿子——沙贾汗时期定型。其中的建筑沿革,可以在这篇文末看到贾汉吉尔的波斯王后为她父亲修建的陵墓——白色大理石与彩石镶嵌大量使用,是泰姬陵工艺的前驱,因此也被称为“小泰姬陵”中看到。
穿过大门门洞,抬头即可远远可看到一个座纯白色大理石建筑刚好嵌套在门拱中,恍如人间奇迹乍现。
大门台阶上,早上7点钟左右,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此时的光线最为美妙,而我们亲爱的导游,这次也总算明白了我们一群中国人对于拍照的热切,没有再长篇大论解说,而是善解人意的表示:大家先拍照2个小时,我们集合后,我再慢慢给大家讲泰姬陵的故事。
先借用一张和泰姬陵隔河相望的“月亮花园”内的示意图,展示下泰姬陵的布局。泰姬陵是按照伊斯兰教的天堂花园的模样来布置的,这也是很多印度皇家花园的布局结构。花园以长条型水池呈十字形分割状,但陵墓主体没有安惯例放在花园中央,而是放在了河边高台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视角绝佳。而且这也可能和传说沙贾汗还要为自己修建一座纯黑的陵墓与泰姬陵隔河相望有关。
让我们由远及进一点一点来仔细欣赏这座被泰戈尔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泪珠”的人间奇迹。这是从门口的高台上眺望泰姬陵。
拉近一点看花园中央的高台,纯白的大理石绘满了画面,移步换景,从远处一点点走近泰姬陵都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美。
站在花园中央高台上仰望泰姬陵。中央高台上有一个镜面水池,水池南北两端各有一条大理石长凳,当年戴安娜王妃参观泰姬陵时就是在这里拍的照。而王妃的儿子威廉王子来此参观时,也和妻子坐在同样的位置留影一张。
走下中央高台,就是最美的泰姬陵角度。碧波、倒影、绿植引导人们的视线最终望向那座萦绕着繁复花纹的纯白大理石建筑,高耸的穹顶和高塔沐浴在淡淡粉红的朝阳中。
这就是印度建筑史的最高峰——泰姬陵。他的修建者——沙贾汗,也因此被铭记于历史中。作为印度历史上的建筑狂人,印度太多名垂历史的建筑都出自于其手——泰姬陵、阿格拉红堡、德里贾玛清真寺、拉合尔的夏里玛花园等等,而这些大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中央高台上回头望去,红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相间的陵区大门也是异常美丽。
我们渐渐走进泰姬陵,由于进入景区的时间比较早,除了最中间的景观主道,在其四周还是能拍到很多没有多少游客的漂亮照片的。
踏上高台,仰头向上望去,惊叹于静谧的淡蓝色背景下,建筑优美的轮廓和线条。大门拱形两侧则是镌刻的古兰经作为装饰花纹,而且为了保证在视觉中上下看起来一致,还特意做了近小远大的雕刻安排。
泰姬陵使用了大量的宝石和彩石来镶嵌花朵、花纹,并有各种浮雕纹理装饰。但受印度近些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凑近了看,可以发现有严重污迹。为此印度政府已经数次给泰姬陵全面“美白”,但仍一直没能解决问题。
泰姬陵内部中央墓室有沙贾汗和其妻子阿姬曼的大理石石棺,因为沙贾汗是被儿子囚禁至死才送入泰姬陵的,所以中央大些的石棺是阿姬曼的,旁边的小的才是沙贾汗的。其实地面上的石棺都是衣冠冢,真正的墓室是在正下方的地下的。
参观完主墓室,从两侧走廊经过,阳光透过石头窗扇撒了进来,在地下留下斑驳光影。
从泰姬陵的背面走出,其背面和主立面是完全对称的。远处每一侧都可以看到红白相间的清真寺或者会议厅和白色大理石高塔。
泰姬陵背靠亚穆纳河,河对面就是传说沙贾汗给自己留的墓园,现在叫做月光花园,也是欣赏泰姬陵全景的最佳地点。
泰姬陵左右两侧有完全对称的两栋建筑,虽然模样一致,但作用不同,东侧是会议厅,西侧是清真寺。都是红砂岩主体配白色大理石穹顶和门框。
无论是清真寺本身,还是其建筑细节都是优雅而美丽。角度合适的话还能从拱门中眺望泰姬陵。不过在这里,有所谓的看守人不停的告诉你那里是最漂亮的拍照角度。态度太过于热情殷切,让我们心生疑虑,事后要小费的可能性太大。很厌烦这种方式,所以我们都是径直走开,一会再回来拍照。简直有点打游击的感觉,心累。
从清真寺外广场上仰拍泰姬陵。
泰姬陵,或者说整个印度,和我们去过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游客算是很少的。网上的留言或者可怕的印度传说阻碍了太多人的脚步。
再从各个角度欣赏一下这个纯白的建筑奇迹,从各个角度都是极美的,就像一位360度的美女一样让人惊叹。
我们是在大约临近中午时分离开的泰姬陵,却惊讶的发现此时门口竟然无人排队,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竟然到中午就没有多少游客?
二、从阿格拉红堡远眺泰姬陵
离开泰姬陵,我们来到不远处的阿格拉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阿格拉红堡,它其实就是莫卧儿帝国古都阿格拉的皇宫。阿格拉堡主要是由红砂岩建成,它由阿克巴大帝始建为军事堡垒,由其孙子沙贾汗最终改建成皇家宫殿。
城堡大门内部的马赛克镶嵌画,花纹繁复,就像是把印度的细密画贴在城墙上一样。这种马赛克镶嵌技术画东西方皆有,印度的技术来源于波斯。
宫殿区的主入口,在这里看到的还是阿克巴大帝修建的以红砂岩为主体的建筑外观,但里面的世界大为不同。
走入红砂岩大门,瞬间入眼的竟然是白色大理石宫殿。在规整的花园中,白色的大理石宫殿静静矗立,在这个花园里甚至连道路都是白色大理石。
周边宫殿建筑都有着复杂的美丽的花纹支撑。但只有红白两色,甚至连大门也被涂成了白色。
在南亚和东南亚,无论国家经济状况如何,学生的服装总是最规整、整洁的。印度如此、斯里兰卡如此、马来如此、泰国如此......
这里的建筑也和泰姬陵类似,有着大量细密的花纹,并且镶嵌了大量的彩石甚至是宝石。当然所谓的宝石都已经完全不见了踪迹,只有那些彩石花纹诉说着这里昔日的辉煌。
沙贾汗被其第三子篡位,当三儿子杀掉自己所有的兄长后,将沙贾汗囚禁于红堡,甚至只能在红堡的一隅活动。至此,沙贾汗只能从窗格中或亭中远眺泰姬陵,7年后,沙贾汗逝世于此,才最终合葬于泰姬陵。
红堡内的镜宫,地面是巧妙利用水压可以自涌的室内喷泉。
沙贾汗时代大量使用的彩石镶嵌技术。
这个庭院也被称为“葡萄园”,据说这里是阿克巴大帝安置他的500多名妻妾的地方。
金顶八角亭,照片左侧可以看到远处的泰姬陵。根据对沙贾汗看守的严厉与否,据说有时他也可以在这里远眺泰姬陵,这样一望就是整整七年。
不知为何,印度群众对于外国人,都是十分感兴趣的。各种求合影,拿手机假装自拍来偷拍,甚至像上图这样,几个锡克教徒游客直接拿着手机对着我们团里的一堆漂亮姑娘直接拍视频。当然人家也是完全的一副好奇宝宝神情,并没有什么额外的不礼貌行径。就我们自己而言也不是拿着相机对着人家拍来拍去的么。
红堡内的公众大厅,在印度很多皇家宫殿内都会有公众大厅,作为平时接见百姓的地方。而贵族有专用的贵族接见厅。
公众大厅一侧上方的阳台,莫卧儿皇帝就是在这里接见民众的。
这张照片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热爱自拍、热爱被拍、热爱拍外国人的一个侧面:)
有点类似西方宫殿内的皇家小教堂和中国大型宫殿内的小佛堂一样,红堡内还有一座清真寺,不过这个珍珠清真寺当下并不开放。就像当初英国人把红堡当军营一样,红堡内至今很多地方仍是军事管理区。
从四周回廊回看公众大厅。
从红堡回酒店,在附近KFC匆匆解决了午餐,有两种汽水喝起来口感相当不错。
三、从月光花园欣赏泰姬陵
我们下午的行程是要在傍晚时分去泰姬陵对面的月光花园,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泰姬陵。在大巴上,看到数座英雄雕塑。印度城市往往会在主干道附近树立和自己城市相关的各种英雄雕塑。
泰姬陵对面,隔亚穆纳河相望,曾经有数十座古老的花园,最出名的就是正对泰姬陵的“月光花园”,其历史比泰姬陵还要悠久一些。传说沙贾汗曾经计划在这里用黑色大理石修建自己的陵墓——黑泰姬陵,并在两者之间用桥梁跨河联通。但当前的考古挖掘虽然也挖出了一些如上图的遗迹,但远不支撑这种传说,也许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月光花园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完整的看到泰姬陵主体和它左右两侧对称的清真寺和会议厅。这是一个完美的视角。
傍晚时分是这里欣赏泰姬陵的最佳时刻,可惜的当天的夕阳并不完美,这还远不是最美丽的夕阳、晚霞染色泰姬陵情形。
从月光花园离开,天几乎已经全黑,在路上我们勉强拍到了文首所说的贾汉吉尔的波斯妻子为其父亲修建的陵墓,同样是白色大理石建筑,同样大量镶嵌彩石。因其工艺是泰姬陵的初期模板,因此也被称为是“小泰姬陵”。
四、晚餐“奇遇”
回酒店后,搜遍“猫途鹰”的推荐,我们决定去一家附近的知名餐厅觅食。按Google地图的估计,这家餐厅大约要走20分钟。
上图就是作为印度古都阿格拉的主干道现状。我们是沿着城市主干道前进的,我们习惯于走路,又觉得沿主干道走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我们没料到,主干道上几乎没有路灯,只能靠路边的一些店铺照明,路边阿黄、神牛到处横卧。好在主干道上笛声震天,摩托突突飞驰,反而给了我们最大的安全感。
刚出酒店就有一辆突突车司机盯上了我们这两个极为罕见的,竟然没坐车而在路边徒步的外国人!一路极力劝说我们坐他的车,我们走了20分钟,他跟了我们15分钟以上,价格从50卢比喊道10卢比(1人民币)甚至在明知道距离我们要去的饭店不到100米时还在劝我们坐车。直到我们转向路边的饭店,突突司机才悻悻然停下来,但还不忘向我们大声招呼: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回去一定要坐我们的车啊!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实在是让我们汗颜,我们饭后出门,还一直在犹豫是否真的做他的车回去,但又怕喊得价格虽然不贵,但又有什么猜不到的猫腻。在印度其实也很难有什么十恶不赦的骗局,但旅游从业者的小狡黠也让人有些颇吃不消。但好在他应该有了新主顾,已经没在饭店门口蹲守,让我们也不用再纠结。这晚的晚餐我们最深的印象不是饭菜如何好吃,而是这个锲而不舍的突突车小哥。
这家饭店本地食客很多,也算是本地人常吃的高档餐厅。
各种稀奇古怪的小菜和佐料,我们实在没有勇气一一尝试。右侧的似乎是小洋葱,但我们是一口都没有偿。
晚上点的菜种最合我们口味的印度烤羊肉。印度的烤羊肉也是使用的自己传统技法,使用的是巨大的烤炉烤肉。
饭后清口小食。完全分不清楚都是什么成分,只记得其中似乎有冰糖和香料。
这是第三天,早晨醒来后,从窗户望向酒店后方。紧邻这个星级酒店后墙就可以看到一排搭建的极其简陋的窝棚,窝棚外有晾晒的衣服,一个人正在建筑垃圾中翻捡着什么。这就是对比强烈的印度!
一直到坐在酒店自助餐厅里吃早饭,看着眼前不输于任何世界主流国家酒店的装潢,脑子里却还萦绕着刚刚看到的那排窝棚。
收拾心情,早饭后,继续出发,前往一个让我此行最惊艳的一个神秘小镇!敬请期待下一篇:)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應無所住
校验提示文案
怡然自得210
校验提示文案
淡月初晴
校验提示文案
凌元旦
校验提示文案
境界之门
校验提示文案
部川内酷
校验提示文案
河边有只象
校验提示文案
dingding2001
校验提示文案
yavistse
校验提示文案
狮顿
校验提示文案
知苗硕
校验提示文案
木子加加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973903741
校验提示文案
一口野井
校验提示文案
布依班
校验提示文案
我勒个去真会买
校验提示文案
小树熊
校验提示文案
食肉库玛
校验提示文案
我到河北省来
校验提示文案
zirren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860569283
校验提示文案
SpringPuppy
校验提示文案
美开朗
校验提示文案
卖猪
校验提示文案
一天丢一样
校验提示文案
小样张大妈
校验提示文案
风翔9637
校验提示文案
萨克买迪克
校验提示文案
折腾之霸
校验提示文案
LEO0574
校验提示文案
_狗狗
校验提示文案
_狗狗
校验提示文案
我勒个去真会买
校验提示文案
布依班
校验提示文案
一口野井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973903741
校验提示文案
木子加加
校验提示文案
知苗硕
校验提示文案
狮顿
校验提示文案
青峰赤壁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