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孩子的56年人生直播: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生,差别有那么大吗?
本文经公众号:飞慕课(ID:feimooc)授权发布,原标题:20个孩子的56年人生直播: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生,差别有那么大吗?,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小飞老师说:
你有没有想过。
未来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曾问过姐姐这个问题,她说,孩子快乐就行了,未来是孩子自己的,随他去创造,我不想做任何设想。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想法。
然而,我接下来说得话,可能会有异议。
我觉得,家长必须要帮孩子规划和设计人生。
一路有所指引的孩子,才更容易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并且创造最大价值。
最近要开始填报志愿了吧。
你填志愿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吗?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努力学习,并没有更长远的目标。
填志愿就看什么专业热门。
几年前,计算机专业热门,就一窝蜂去填,毕业后发现,程序员大量裁员,市场行情突变。
听说金融专业挣钱,就跟风去填,其实并不知道,毕业后能进入投行的人风毛菱角,也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金融。太多孩子,学了金融,从事的工作跟金融沾不上边,而且这是个骗子横行的行业,风险也大。
现在,听说政府支持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突飞猛进,一批人因此挣到了钱,于是就又有一堆人去报数学与计算机专业。
我有个朋友,刚毕业三年,已经年入百万,就是做人工智能相关,他说现在有无数学弟学妹和家长,瞄准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填报和转专业。
其实,他能年入百万,是因为赶上了这个机会,等其它学弟学妹学四年出来,早就过了时候,想挤进这个行业都不容易,更别提年薪百万。
更何况,他能走得顺,也不是因为撞上时运,而是他本身就喜欢数学,也喜欢文学,于是从高考选专业开始,就选了数学系,又拿了文学双学位。
毕业后找工作也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喜欢的工作环境考量,才选择了nlp(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他的今天,就算没有遇到时势,生活也会过得相当不错。
因为他有规划,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努力地走到今天,他的竞争者,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这就是有规划的人,每走一步,自己跟别人比,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穷孩子与富孩子,差别在人生的规划能力
BBC有一部记录片,叫《人生七年》。
导演用49年的时间,跟拍了20个底层、中产、和精英家庭的孩子。
每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7、14、21、28、35、42、49、56、63岁。
最后得出结论,阶层的确固化了。
精英的孩子,以后还是精英,只有一个人滑落到中产,那还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慈善理想,主动放弃了精英生活,只要他想,还是能跻身精英群体。
中产的孩子还是中产,底层的孩子还是底层,做着泥瓦匠、搬运工之类的工作。
但这里面,有两个例外,其中一个是底层男孩,出身孤儿院,他第一次出境,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长大后成了有多处房产的富人,因为他每隔几年,就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去完成。
十四五岁时,他立志要当马术师,于是辍学做马术学徒,每天非常努力训练,虽然最终放弃梦想,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身体很强壮。
放弃马术后,他调整定位,觉得理想不符合现实,自己还是适合做出租车司机,于是马上考证,通过后就跟妻子一人白班,一人夜班。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很快,他有了自己的出租车,他存了很多钱,开始学习理财和投资,他的资产不停升值,渡过了富裕的一生。
后来,他想借这部纪录片的名气,让自己有机会演一部戏。
于是就去学表演,接触导演,推销自己,最终成功演了一部戏。
他的一生仅仅是给自己不停设置目标,并努力去达成,就生活得相当不错了。
另一个例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里世代农民,辛苦而贫穷,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喜欢物理和化学。
所以他一直朝着自己的兴趣努力,最终,这个腼腆的农村小孩,考入牛津大学。要知道,精英家庭的父母,也不过是想把孩子送进牛津大学而已。28岁,他移民美国,成为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这也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学。
典型的跨越了阶层。
他们两个之所以能逆袭,都有个共同点:他们的人生有目标。
孤儿院的孩子,人生总有短期目标,且努力完成,所以他很富裕,但没有跨越阶层。
偏远农村的孩子,人生有非常坚定的长期目标,一直为此努力,最终跨越了阶层。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很小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设想,并一步步努力前行。
这与精英家庭的孩子不谋而合。
导演采访他们时,这些精英家的小孩,7岁就知道自己会读什么小学,什么中学,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并且成为什么人。
他们更小的时候,就天天看《泰晤士报》《观察者》《金融时报》,并且表示,自己喜欢他们的报纸,是因为有他们的股份。
他们知道自己会读剑桥大学,或者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或者法官工作,娶一个美丽而同样优秀的女孩,生几个孩子,并且让孩子也成为自己这样的人。
与此同时,底层的7岁孩子,连什么是大学都不知道。
他们每天担心的是今天会不会挨打,或者想见爸爸。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目标对人的影响的调查。
他们选择的,是一群出身,智力,学历都差不多的人。
调查显示,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有一些想法,但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比较模糊。
10%的人有目标,常有短期规划。
3%的人有明确的理想,并且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多年后,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年轻时的状态完美契合。
27%没有理想的人,生活在了社会底层,满身怨气。
60%目标模糊的人,生活都不是很好,勉强能过活,人生没有任何亮点。
10%有目标且有短期规划的人,成为了中产,像医生、律师,公司中高层之类。
3%有明确目标,并且有长期清晰规划的人,是各行各业的领袖,社会精英。
这与《人生七年》呈现出的现象正好相符合。
人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但前提是,孩子还小,容易满足于低廉的快乐,觉得努力辛苦,也没有规划人生的能力。
这一切都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规划人生,让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切实的努力,和追求。
有规划的孩子,有无限可能!
2018年,有个叫万海研的11岁小姑娘,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
因为她在支付宝ATEC小程序挑战赛一战成名。
这孩子10岁就立志用代码改变世界。
于是她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编程方面的知识。
利用假期,让妈妈陪同一起去学习JS编程语言。
甚至为了准备比赛,还去找支付宝的产品哥哥请教。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一个叫米莉亚的11岁小姑娘,被记者问,你长大想成为什么人时。
她说出了大部分成年人也没有的清晰人生规划。
她说:“我会从宾州大学毕业,从军五年,退伍当警察,努力成为凶杀案警探,探长,紧接着自己做私人侦探,然后学习感兴趣的神学和天文学,退休后会成为一个法官,当最高法院法官,如果到时候国家需要我,我会竞选总统。”
这清晰的人生规划,直接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我们太多人都浑浑噩噩,并没有什么理想,更没有什么事情能成为自己的动力。
很明显,米莉亚的人生规划并不会完全按照这条路执行,但她一定会度过精彩的一生。
因为如此小的年纪,她就已经在做精彩的事了。
人生是个动态的过程,但不影响我们做好规划。
比如,米莉亚说自己要考宾州大学,那并不是非宾州大学不可,而是她想接受好的文化教育,这就决定了大学之前她一定会努力学习,最后就算考不上宾州大学,也会考上别的不错的大学。
她想参军五年,是想训练自己的肉体和意志力,就算大学毕业后别的事耽误了参军,她也可以用学习拳击,或者别的方式达到目标。
至于当警察,应该只要一个聪明而努力的年轻人想,就是没有特别大问题。
之后的警探,从政,也便顺理成章。
我们给孩子做人生规划,不是为了逼着孩子一定走我们规划的路。
而是参考孩子的能力,天分,兴趣,意志力,和认知水平,去给孩子不停调整整体和阶段性目标,以保证,孩子一直在前行,且会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努力。
而不是为了分数努力,到考大学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甚至工作后还在犹犹豫豫,彷徨不知所措。
人生很短,经不起如此的浪费。
有目标感,且总是在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又很努力的人,是无敌的。
这样的孩子,才当真有无限可能。
给孩子制定人生规划的方向性建议
一、尊重孩子灵魂的独特性,顺势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部分,有与生俱来的天分。
家长总是最了解自家孩子的,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在哪方面学得快,对哪方面感兴趣,做什么更有耐心,这都是信号。
平时可以给孩子买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看孩子对哪类更感兴趣。
有条件也可以报多些兴趣班,看孩子具体擅长什么,再精于一两个兴趣班。
关于兴趣班,我们以前写过文章讨论,大家可以点击标题看一下: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了”!兴趣班该不该坚持下去?》
二、帮孩子树立偶像
孩子是往往有自己特别崇拜的人和事。
比如我的小外甥,他喜欢飞机,说以后要开飞机。
我们就跟他说,开飞机需要很多很多知识的,你要好好学习,才有可能哦。
开飞机需要很好的视力,你要少看点电视和平板,保护眼睛哦。
开飞机的人身体要好,所以我们要经常运动。
这样他努力学习,便不会觉得是为了考好成绩,而是为了能当飞行员。
等他高考填报志愿时,便不会出现迷茫跟风报志愿的状况。
当然,时代和孩子都在变,梦想也会变。
但不变的,是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成长,都有目标追寻,都在努力而充满热情和希望。
就算有一天,他不想当飞行员了,那锻炼的身体素质还在,学到的文化知识还在,人生会随着他每一个阶段的努力,都多出更多的选择权。
三、量力而行
这既包括,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量力而行,不给孩子形成逼迫感。
也包括要考虑家长的经济和时间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比如,黄磊夫妇可以陪多多去全国各地,看几百场话剧。
我们普通家庭就算有那钱,也没那时间陪孩子看。
但这不代表就不能帮孩子追逐话剧梦了,我们可以搜集话剧陪孩子在家看,也可以送孩子去兴趣班学。
再贵的学区房,也不如你家的书房,去不了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质量学校,还可以成为热爱学习,并且有良好习惯的父母。
教育这条路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这样孩子和家长都不会有承受不了的压力。
最后回到我姐姐说到的问题,孩子只快乐就行了?
孩子会觉得玩游戏是快乐的,看电视是快乐的,吃饱就睡是快乐的。
孩子的这些快乐是真的,但这种快乐太肤浅了。
我们作为大人,应该知道,高级的快乐一定要经历争取和等待,没有辛勤耕种,哪来丰收的喜悦?
等孩子体味到几个小时苦思冥想,终于解出一道题的快乐后,他就不再只满足于低级的感官刺激了。
而只有这种快乐追逐,才能让孩子未来越来越优秀,也越来越自由。
童年很短暂,我们总要考虑,童年结束后,孩子们用什么来接受未来的挑战。
希望你的小孩,是那个目标明确,能体验到高级快乐的人。
其实,穷孩子和富孩子,都有无限可能,只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就更需要父母帮孩子做好人生规划。
父母只是父母的人生,孩子自有其无限可能。
今天小飞老师只简单说了一下给孩子做人生规划的大体方向,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持续关注飞慕课推文,我们后续会写一篇详细的理论化稿子,去讨论帮孩子做人生规划的具体方式。

我没钱也信佛……
瞎说啥大实话!我们现在是离梦最接近的时代
人一生要认清三件事,第一,父母是平凡的,第二,自己是平凡的,第三,子女是平凡的。平常心上进心,都重要,无争便是争。
不错不错不错
给你点赞,脚踏实地也是优良品质
想想有点苦涩
有钱人多少都信这个
本身能力和后台,才是关键。父母的,亲戚的。世界通用,其他的都是次要。什么规划都不如变化快,什么规划,以为写小说啊,主角光环。
走的高的,都是关系起作用。自身努力只是其次。也是世界通用。
平民当炮灰那就真是炮灰了…
我觉得写的非常好!
两年也不给吗哈哈
反正一生短短几十年,不管开心或难过,也只有有限的时间
我更建议大家看看生而富贵这部纪录片,里面有10000卡小时候的画面,她也参演了。
我们已经跨越了,上辈都是农民啊,至少现在都可以算中层了
碌碌无为虽失败但很爽
自己过好就行了
因为钱最好量化,而成功这个话题也更容易变成自媒体各种鸡汤
因为我给你回复了两次的理由都被删掉了
不如网红,看看电瓶哥现在多牛*
碌碌无为的一生难道就是失败?
为什么不能当兵?
感觉我就是那个小时候特皮,圆寸小男孩,他说的话大概意思我现在还记得,虽然我没有大本事,但是我现在开出租挣钱养家很满足,人家都有各自的家庭,羡慕人家也没有用,我就老老实实本分的开自己出租。对,大概就这个意思吧,不管你有没有憋着大本事,脚踏实地挣钱养家孝顺父母总没错
删的差不多了!
心灵鸡汤写得好啊!
挺好 纪录片之前看过 先赞再看
熬夜都不能控制的父母,就别看爽文来教育谁谁谁了😂
还是盲从的好,起码每天看新闻联播都很幸福,外面都水深火热。有自己的思想而改变不了什么其实很痛苦
对的,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规划!很重要!!!
不太喜欢这种文,好多人小时候也有一堆目标,然后现在只剩下房贷和养娃了
风毛菱角,有错别字哦,
虽然你说的是对,但活在当下,难不了柴米油盐,亲戚里道,尤其攀比之风,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