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这个病菌最易感染宝宝!我国儿童感染率40%,建议做好这 2 点防范措施
本文经萌爸说育儿(ID: doctor_men)授权发布,原标题:过年回家,这个病菌最易感染宝宝!我国儿童感染率40%,务必做好这 2 点防范措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老人肯定也都在盼着见到自己家的小宝贝了。
我家小团子也是,每次只要一会乡下老家,爷爷奶奶也是恨不得一直抱在手里,不停的亲亲小团子、吃饭的时候也是两个老人一起喂饭。
但是,萌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正是这样一个话题,那就是——亲吻孩子、以及喂饭可能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还记得我家小团子刚开始吃辅食泥的时候,有一天,我爱人正在给小团子喂鱼泥,不过呢,可能是由于还不太习惯,小团子一边吃一边叫。
我妈又急了,立刻冲了过去「这鱼泥太硬了吧,我来嚼碎了喂给他吃!」
我爱人直接傻了「妈,这样会传染幽门螺杆菌的!」
我也赶紧起身,说「老妈,你知道林阿姨(我妈的老闺蜜)的孙女来我们医院做胃镜了吗?」
我妈一愣「小孩子做什么胃镜啊?」
我说「这小姑娘一直有黑便,我怀疑消化道出血,查了胃镜,真的发现了溃疡。再一看幽门螺杆菌,强阳性!」
我妈愣了,半分钟后,她默默回到了沙发上。
萌医生并没有危言耸听,口对口喂饭、嘴对嘴亲孩子,是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染的重要途径。而目前,中国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经有 40% 之多了!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我们人类慢性感染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细菌。
我们知道,我们的胃会分泌胃酸,胃酸非常酸,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却对幽门螺杆菌束手无策。
幽门螺杆菌是人体内唯一一个不怕胃酸、能在胃内长期生存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之所以能在胃酸中生存,是因为它自带一层保护膜。它分泌的尿素酶能分解食物中的尿素产生氨,产生的氨包围着它,使自己和胃酸隔绝,同时中和胃酸,形成碱性微环境。
可以说幽门螺杆菌喜欢存在于 PH 为 1~2 (强酸性)的环境中,放到中性环境反而生存不下去,可以说是专为胃酸而生的。
那么,如果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很严重吗?
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据统计,我们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成人感染率在 60% 左右,几乎达到了 7~8 个亿。而我们孩子呢,虽然感染率可能略低,但是也达到了 40%。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数据听着很严重啊!吓得老母亲想立刻、马上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可是……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治疗吗?
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的!
幽门螺杆菌,到底怎么处理?
小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
那么,什么才叫做严重疾病呢?比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更多的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也就说明没有任何症状。
那么,问题又来了,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症状,我们还要去杀它吗?
目前,最新的权威意见是 2015 年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以及依据美国胃肠病学学会 2017 年的指南,在指南中明确规定,只有两种情况是需要必须根治的:
消化性溃疡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这两种情况似乎很眼熟吧,就是在上文提到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导致孩子发生的严重疾病。
但除此以外,指南中也指出:
这 5 种情况可以考虑根治
慢性胃炎
胃癌家族史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的
以上这 5 种情况,建议爸爸妈妈好好的跟自己的主管医生沟通沟通,是否真的需要治疗。
至于以下这几种情况,真的没有必要治疗,比如:
反复肚子痛
莫名其妙查到幽门螺杆菌感染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等等等等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很多家长问过萌医生,家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还能一起吃饭吗?
这个,还真的是一个大难题,原则上是不可以的。因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粪-口传播,二是口-口传播。
其中口口传播,就是通过口水来传播。
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一起吃饭,一个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大人,他的口腔里是带有幽门螺杆菌的,他用过的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再夹给孩子,很有可能发生传染的。
但是呢,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理由,把刚刚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人隔离出饭桌。
而且,在这之前,大家已经一起吃饭这么多年了,说不定爸爸妈妈,甚至包括孩子,都已经被感染了,只是没有症状而已。
那么,如果在一起吃饭,如何保护孩子免受幽门螺杆菌的骚扰呢?咱们还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做到:
1推行公筷意识
咱们国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如此之高,其实也跟我们没有使用公筷的意识有关。
尤其聚餐的时候,使用公筷,使用分餐制度,不仅在保护他人,也在保护自己。而使用公筷,是防止幽门螺杆菌快速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
换言之,幽门螺杆菌是可以通过间接接触来传播的,像咱们开头提到的那种喂饭方式,完全有可能发生传播。
2不要口对口亲孩子
经常有新闻报道,因为口对口亲孩子,而让孩子感染了什么什么,幽门螺杆菌,也会通过口对口亲孩子来传播。
为了孩子的健康,不管外人还是自己家里人,都不要口对口的亲孩子。
3不要口对口喂食
有些地方,在宝宝小的时候,很多食物不会自己咀嚼,大人会把食物咀嚼好,再喂给孩子。
天哪,这里面带了多少大人口腔里的细菌啊,非常的不卫生。
如果宝宝咀嚼能力不够,食物咬不烂,可以使用辅食工具呀。
4注意卫生
一定要教孩子饭前便后仔细洗手,洗手可以阻挡很多很多细菌病从口入,当然也包括幽门螺杆菌。
另外呢,食物的卫生也要注意。比如,水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海鲜肉类也要煮熟了再吃,没有过滤的自来水也不建议直接喝哦。

小孩子没那么容易感染这个,反而是大人容易感染。
你敢给你爸妈说吗?反正我不敢
会重复感染的
长时间咀嚼,唾液酶可以有效杀死细菌,所以说狼吞虎咽要不得
成年人感染率更高,但并不是都需要根治,不用过分恐慌。
说明和个人抵抗力也有关系
首先,我测了一次,显示低于正常值,那意思就是我没感染呗,但我不信,因为只要胃部有些许症状的(比如胃酸、反胃之类的)一测准有。其次,家里能考虑到这些卫生习惯的真的是少,可能妈妈注意了但是爸爸没注意,很难的。就这么打个比方,我在家里很注意,但是出去应酬,完蛋,肯定不能。
你现在在外面吃饭会特别注意吗,杀了以后还会再感染吗
真的是这样,不改变用餐习惯,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
我一直坚信,只要胃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不需要吃三联或者四联治,我们摆脱不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就算家里面公筷了,在外应酬总有用不到很无奈的时候,重复感染会不会让螺旋杆菌增强耐药性。
很胀知识!
买了一疗程四联,刚准备吃,又发现哪里不对,,突然想到应该是过年回来了再吃,要不然白费,可走医保,但要拿几次。。。。
11月份检查阳性,担心家里两个娃(其实基本都是我吃她们剩饭剩菜
),吃了一组四联,复检OK了,朋友也是三甲的医生,对这个根本不屑,跟我说如果胃没有任何反应,根本不用吃,这个四联药以及检查可以走医保
去年刚吃消炎药杀掉,问医生既然口腔也能传播,那消炎药需要在口腔里含一会儿吗?
医生说没必要,幽门螺旋杆菌是厌氧菌,在外界生存能力低。
再一个,文中说的,既然在PH1-2环境说才适宜生存,口腔PH是6-7。
而且,家里四口人,长期一起吃饭(没有公筷),就一个人感染了。
所以,这个传播真的是玄学。
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很有必要,根据我国的饮食习惯,还是需要加大力度宣传与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