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才更能感受“新能源增程”的痛!!
购买增程汽车时,人们往往被其“可油可电”的灵活性和似乎“无续航焦虑”的特点所吸引,却容易忽视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家充”!!!
尤其在冬季,这种不便更是被无限放大,车辆似乎总是难以满足周一到周五的使用需求,频繁充电成为常态。
谁说增程汽车就能彻底告别“续航焦虑”?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对于日常城市通勤而言,200多公里甚至更高的纯电续航能力,似乎每周仅需充电一次便绰绰有余,加之长途时燃油系统的补充,听起来近乎完美。
然而,现实的骨感之处在于,尽管增程汽车的标称纯电续航里程可观,但实际使用中却往往难以达到这一水平。
遗憾的是,专业汽车评测网站鲜少针对增程汽车进行严格的能耗测试,因为如果进行实测,其结果往往令人咋舌。
因为实际电耗常常接近甚至超过百公里20度,这意味着在很多时候,车辆行驶15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后就需要充电。
相比之下,其他纯电动汽车在续航打折方面的表现通常更为出色,能达到标称的80%、70%甚至60%,而增程汽车在这方面显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难以实现高效的能耗管理。
更糟糕的是,冬季的到来会让情况雪上加霜。寒冷天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显著,导致续航进一步缩减。若是没有家用充电桩,车主可能每隔两天就外出充电,每次还需耗时约一小时。在寒冷的冬季,这样的体验无疑令人倍感煎熬。
油价已攀升至8元/升,而充电费用相比之下则低廉得多,两者之间的差异宛如天壤之别。
理论上,“可油可电”的增程汽车概念十分吸引人,但在实际行驶300公里的选择中,车主却陷入了两难境地。
若选择用电,长时间的充电过程,通常需40至50分钟,确实颇为耽误时间;而若选择用油,又似乎有些不甘,毕竟低成本的电力更为诱人。
因此,所谓的“可油可电”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对于大多数增程车主而言,他们面临的现实往往是:月初加满的一箱油,到了月底还未见明显减少。(二月初十月低)